发新话题
打印

探针:三峡是长江旱情元凶?

回复 2# 开车要稳 的帖子

北方上古时期盛产大象,而后来就没有了,原因是气候变冷,而不是别的。森林的消失,是在大象消失以后很久才发生的。
现在气候号称变暖了.......

TOP

回复 7# 开车要稳 的帖子

自从决定建设三峡以来,电力的需求已经几起几伏了。这期间,并非没有电力过剩的时候。眼下通货膨胀,电力确实有涨价压力。
国家的能源政策,就是拿着石油产品疯狂涨价(某些人说了:中国油价除了税,最低;问题是别的国家并无相应的税),却压制电价。究其原因,不过是因为石油利益集团势力很大,而电力只有水电利益集团有势力,而水电成本确实较低,不怕压价。
如无水电,电力价格确实很难压在现在的水平。
但是,那能说明什么问题呢?国家要想压低能源价格,让利益集团(主要是石油利益集团)少赚点也可以达成。非要让水电这条线上的老百姓倒霉么?
这就比方说:国家过去以牺牲农民为代价,压制粮价,貌似是为城市居民提供福利。但其实也不是维持城市生活必须的(政府少捞点,什么都有了),只不过又是一项残渔酷取罢了。
维持CPI不爆棚,是政府维持统治所必须的;这本来应该由政府自己挖掘潜力,减少贪污浪费;我们怎么可以支持政府从别人(比如库区人民)身上搜刮呢?

[ 本帖最后由 nkpoper 于 2011-6-3 18:23 编辑 ]

TOP

回复 9# 开车要稳 的帖子

三峡大坝,就是建立在牺牲库区人民利益的基础上的;不仅包括被迫移民的人民(根据官方数据,至少140万,根据另外的数据,还要多得多)得不到充分的补偿;而且没有被迫移民的人民,也饱受滑坡、水质污染等灾害之苦。
还有重庆港的问题,下游旱灾的问题。这次下游旱灾,也许与三峡没多大关系,因为显然是因为雨量太少,而雨量与三峡的关系就很难推定了;但是自三峡蓄水以来,往年,下游湖泊由于少水,裸露面积增加,也形成了鼠患之类的次生灾害。等等等等。

TOP

回复 11# 开车要稳 的帖子

关键是有些事不适合某些人来干。
最简单一个例子:要不要保持市容?哪个国家的人民也不会专门希望市容一塌糊涂。
但是,难道说这样就可以为城管的恶行来开脱?

TOP

回复 13# 开车要稳 的帖子

中国和其它国家一样,掌握核技术,没问题。纯民用核技术本来就没限制,更不用说中国有核武器,更犯不上限制。
问题是:
水电的环境影响虽然大,但是倒霉的人终究可以限制在一个地区(至少貌似如此),而且大部分都是村里人,被认为是可以随便牺牲的。
核电的环境影响就耸人听闻了,搞不好直接把国家搞垮台。
就像前苏联,倒台的三大直接原因,就被认为是:地震、民族冲突和核危机。其实苏联也搞过一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水利工程,比方说在中亚的,但是那些当然不足以导致政权垮台。

TOP

总而言之

我也清楚:很多环保分子根本就是SB,包括部分反对三峡大坝的人在内。
但是,现在首要的问题是“问责”,而不是讨伐SB。社会政治的基本逻辑,是出了毛病必须问责,而不是不允许世界上有SB存在。SB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开车要稳 于 2011-6-3 16:21 发表

气候学称,第四季小冰川期末期,气温将逐步上升,降雨按维度逐步减少。商周时期黄土高原也是雨量充沛,森林覆盖。随着气候的变迁,黄土高原降雨稀少,气候干燥,森林消失。河南在商周之期那时也一片“泽国”,水草 ...
这才看见。貌似你对古代气候的描述是不对的。
上古的时候,气候应该是温暖-湿润,后来则是寒冷-干燥。
<<<<<<
最近四、五千年来,中国气候经历了3个主要的温暖湿润时期。
第1个暖湿期(约前3000~前1000)
第2个暖湿期(前770~公元初)。
第3个暖期(600~1000),
最近几千年来我国气候虽然表现出以数百年时间尺度为周期的冷暖波动,但总的趋势是暖期不断缩短,冷期愈来愈长,冷期降温的幅度逐渐加大。
中国季风气候的特征表现是温暖与湿润同期,寒冷与干旱同期。主要原因是,气候温暖时,受副热带大气环流系统影响大,降水多。同时温度高,大气水汽含量也多。气候冷时,受西风环流系统影响大,降水少。

TOP

回复 20# 开车要稳 的帖子

我当然看了。我不是在5楼复述了大象了吗?汗。
我的意思是说:中国气候,一般认为,寒冷和干燥相应,温暖和湿润相应,而不是相反,因为升温而干燥。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