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12
发新话题
打印

叶子风:大福利就是大忽悠

叶子风:大福利就是大忽悠

读《收入再分配的经济学》

我是学经济出身的,自己开过公司,在国企民企也都混过。以前经济学的论著还读的比较勤,但近随着经验的积累,已经分辨得出哪种理论更靠谱,也就渐渐失去了阅读这方面书籍的兴趣。我总觉得,对于经济学的许多重要话题,自己都有了一套固定的看法,别人很难说服我,我也不关心别人有什么特殊的见解。像这种本书谈论的“收入再分配”,我一贯的立场是,政府不应该行使这项职能。理由很简单:我们为什么不能支配自己的钱,而要把钱交给政府去重新分配呢?政府是由一群官僚组成的,他们高高在上,怎么可能知道如何分配才更合理。更重要的是,这些官僚是要吃饭喝酒叫鸡的,他们花费要从我们的钱里扣,实际上我们交给政府的钱,有一部分给了他们,还有一部分由他们给了自己喜欢的人。这样的观点不是我从经济学教科书中学的,而是我从中国的现实中总结出来的,政府是最低效率的组织,他们插手什么就黄什么。当然,宪政下的民选政府会好一些,但估计也好不到那里去,因为受到监管只是行为有所收敛,但其官僚运行机制相去不远,同样是低效能和资源挥霍型的。如果有可能的话,还是得狠狠按住国家的有形之手,不能听政府吹牛什么社会正义,而胡乱地搜刮民财,然后“再分配”。当个良好公民,我们就该把钱牢牢握在自己的手里,我的收入我做主,我爱怎么用怎么用,慈善也好,被慈善也好,都不需要假手于政府。那些政客和公务员是个屁啊,他们凭什么比我更有良心,更懂得如何支配我的收入。

   我买这本书纯属偶然。书店里,我随便翻了几页读读,觉得此书作者不错,大体和我持相同看法。既然见解差不多,一般说来,我就觉得没什么买回去的必要。但那天就是鬼使神差地,我牵着它去了收银台,然后又把它领回了家。原因之一是作者图洛克,我的书架上至今没有他的一本书,买它是出于补缺的心理。原因之二是最近网上总看到有人吹捧北欧的福利国家,恬不知耻地唱衰自由市场,心里阵阵窝火,就买它泄愤。本来对此书不抱期望,因为觉得反国家福利、反国家再分配乃是经济学常识,读多一本这类的也不会有什么惊喜。但读着读着,但读出味道来了。有些道理,自己领悟出来是一回事,从学术权威的嘴里出来又是另一回事——格外掷地有声、铿锵有力。比如,我在大学里被传授的两条常识:一、俾斯麦虽然最早推行社保制度的,他却不是推行福利国家政策;二、福利国家是真正的社会主义,要高于自由资本主义。在这位公共选择学派的大师眼中就显然不是常识,而是胡说八道了。他一句话表达出了相反的意见:

   “现在我们所认为的福利国家是俾斯麦发明的,其特殊目的是为了提供一个政治上可行方法打败社会主义。”

   不要小看这样的细节。我们很多挂在脖子上光灿灿的常识,正是由一个个小小的细节串起来的,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那是赝品,还到处炫耀地拿给别人欣赏。例如,加拿大的政府医疗服务经常被知识分子夸赞,用来贬低美国更私人化的医疗体系,图洛克则提醒我们,人的行为要比言语更能说明他的选择:

   “加拿大是个特别有趣的例子。几乎所有的人口都居住在靠近美国的边境上。他们有一个政府提供的非常充分的医疗服务体系,并且实际上对医生的治疗付费是非法的。结果就是只要负担得起,每个人都向南驱车50英里,到美国看医生。有趣的是,你现在在加拿大可以购买到健康保险,以支付你往美国的路费以及在美国的保险费用,不久以前,魁北克的首相在选举中还谈论加拿大的制度多么的完善,刚当选不久他生病了,迅速地被送往一家美国医院。没有人对此感到奇怪。”

   图洛克还告诉我们,福利国家并不像它宣称的帮助了穷人。“如果对福利国家的一般评价是它帮助了穷人,就令人感到惊讶了。然而并不是很明显,它通过直接转移使穷人得到的帮助比他们在更传统的制度下得到的帮助多,而且它确实引发了小幅度的经济增长,造成的结果是,穷人在长期中——跟其他人一样——状况会恶化。”究其原因在于,“政府部分来说是生产公共产品的机器,但现代福利国家更是一个向那些因为某种原因而拥有了政治权力的人创造转移支付的机器。”其实就是说,为了穷人而福利是幌子,某些政客及其背后的支持者从中获益了,但他们并不是穷人。福利政策是把水搅混了,然后有人偷偷摸鱼。

   如此严词谴责福利主义,肯定不受人欢迎。但图洛克的论证过程是严密的,令人心悦诚服。前阵子我和一位芬兰留学归来的朋友聊天,他是金融专业的,告诉我北欧的福利制度如何过度透支了财富,令未来几代人的负担沉重,前途黯淡。在这本书里,我看到图洛克也从类似的角度剖析了同样的困境。他说,“福利政策刚开始实施时,大部分人会享受到短暂的好处,但是所有的后代却会因此显著受损。这几乎可以说是转型红利陷阱的完美案例。这也是民主制度的一个很不幸的缺点。那就是后代不可以(在现在)投票,因此,当代人不必充分考虑他们的利益。这可能是一个以后代人的福利为代价使当代人受益的例子。” 这一段还让我想起弗里德曼,他说的更直接了,社保制度就是庞氏骗局。

   对于国家提供的公共教育,图洛克也是不遗余力地抨击。他像弗里德曼一样主张“自由教育”,坚决反对公立教育体制。像我这种红旗下的蛋,从小深受国家教育之害,太能理解他的话多么正确了。他说,“大多数的独裁者也偏爱广泛的公共教育。对他们来说,也许这部分是为了增加国家的总收入,因此也增加了他们的权力、名声和瑞士银行账户里的数额。当然,不管什么恰巧成为主流的意识形态,这也是对孩子进行教育灌输的绝佳机会。实际上,这种教育灌输应该是教会为什么时时处处都有很强的兴趣发展教育的根本原因。”

   政府在“收入再分配”中的角色并不光彩,福利国家对穷人的帮助也并不卓越,没有证据显示它使穷人受益了,相反却可能轻微地损害了穷人的利益。既然道理如此浅显,为什么还有如此多的知识分子和媒体人相信福利的神话,不顾事实鼓吹政府干预再分配呢?图洛克说,这是因为“知识界喜欢追随风潮,原因在于,他们与别人一样,没有任何强烈的实事求是的动机,把政府政策彻查清楚。”另外更重要的是大部分知识分子的利益系于政府的政策:

   “新阶层是职业知识分子与公务员的统称。他们在事实上享受到了政府膨胀带来的好处。政府的扩张不仅仅带来更多的职位,也更多地需要知识分子建言献策。换句话说,他们从中受益。大多数的公务员偏爱它的扩张,甚至抱怨它扩张的速度太慢。从这个现象里,我们可以推断他们也是为‘阶级利益’所推动。”

   这一段话,图洛克虽然说的是民主国家的事,但放在我们这儿同样正确,甚至更正确。最坚定地忽悠民众就是知识分子和公务员。祸害无穷,害了一代又一代,而他们就是体制,他们就是该死的体制。

TOP

老毛就是要政府管起一切来的。
另外,这里的人不是号召要推倒共产党一切重来吗,原来全是社会主义者啊

TOP

原始社会有市场吗?
老毛要求政府一切管起来,就是基于对财产权的不尊重。让政府不搞劫富济贫不搞大福利,则基于对财产权的尊重。
美国的基石就是洛克的自然权利,美国也是因为抗税而诞生。难道美国国父是原始社会出来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黄河水 于 2012-4-29 16:22 发表

原始社会就是你的理想社会,根本就木有政府,木有政府市场从哪里来?抗税,抗的是不合法的税,不是抗所有的税,有市场就必须有政府,有政府就必须交税。
那是你的脑补,我没那么说
现代私有财产权就是宪法,大福利就是违宪

TOP

引用:
原帖由 黄河水 于 2012-4-29 16:23 发表
【美国的基石就是洛克的自然权利】

木有政府何来美国?木有政府的国家你见过?
不搞大福利政府就没了,原来政府唯一会干的就是劫富济贫,那老毛的暴力土改就可以了,要什么美国?

TOP

引用:
原帖由 黄河水 于 2012-4-29 16:26 发表
【让政府不搞劫富济贫不搞大福利,则基于对财产权的尊重。】
这个木有错,不搞大福利是神马概念?神马是大福利?神马是小福利?
所谓大福利是相对而言,但是归根到底目前不可以彻底否定社会福利。
民主政府靠选票上台,自然做出福利承诺多的政客受欢迎;专制政府福利就是为自己(刷医保领电饭锅的公务员),不可能不搞大福利
政府插手公共福利,有小福利的吗?

TOP

庞氏骗局不是拆东墙补西墙的吗?
希腊死于“高福利”。政客抛下诱饵,自己赚得盘满钵满,最后大家买单。正如蒙代尔指出:“希腊在国内推行那么高的社会福利,一个人能摊到2.8万欧元这么大的一笔资金,而希腊的经济实际上根本无法支撑。政府出台这种高福利政策,因为不可持续,其实并不是真正为了提高人们的福利,而是为了政治利益,让自己在下次选举中能够再次当选。”

TOP

引用:
原帖由 黄河水 于 2012-4-29 17:09 发表

木有人说不搞大福利政府就没了,车轱辘话就不再讲了,俺的回答依然是:【让政府不搞劫富济贫不搞大福利,则基于对财产权的尊重。】这个木有错,不搞大福利是神马概念?神马是大福利?神马是小福利?所谓大福利是相 ...
见15楼

TOP

引用:
原帖由 黄河水 于 2012-4-29 17:12 发表

木有人在这里支持高福利,你一直在和自己较劲。
文章就是反对大福利的,你不是说这是忽悠吗

TOP

引用:
原帖由 黄河水 于 2012-4-29 17:11 发表

美国国债是庞氏骗局?是拆东墙补西墙?

TOP

引用:
原帖由 黄河水 于 2012-4-29 17:23 发表
【政府插手公共福利,有小福利的吗?】

你问谁啊,你认为所有国家的政府搞的都是大福利?都是一个屌样?木有区别?统统应该反对?
你举些搞小福利的看看,我所见的政府参与的搞成了大福利,当然反对了。
你要能举出政府搞福利又小又好的,那自然有区别

TOP

回复 25# 黄河水 的帖子

社保制度说的就是大福利
大福利有问题当然批大福利啦,难道批专制政权还要找一个完美政权才能批?
你也没能提出什么是小福利吧

TOP

我反对政府参与任何福利。主张作为过渡给慈善机构和企业抵税,或者资金第三方托管,市场运作
享受福利者,必须是无工作无偿付能力的;其他的要么贷款,要么不提供福利。自己挣钱买

TOP

引用:
原帖由 nkpoper 于 2012-4-29 21:46 发表
慈善机构本来就无须纳税,这是理所当然的。让企业减少缴税,就是转移支付。
给无工作无偿付能力的人提供福利,也是政府的任务吧?


这些都需要政府退出,才能有效率,现实是政府不愿退出,反而因为没有效率和一步步加强参与

TOP

引用:
原帖由 黄河水 于 2012-4-29 21:55 发表
你提出的大福利,俺当然木有义务证明神马狗屁小福利。车轱辘话就不说了,俺的意见仍然是: 
【让政府不搞劫富济贫不搞大福利,则基于对财产权的尊重。】
这个木有错,不搞大福利是神马概念?神马是大福利?神 ...
我也没有义务证明小福利是什么,我证明大福利错就行了,你要么证明大福利对,要么证明你说的小福利是什么
大福利顶楼文章说的很清楚了
度的问题,现实是政府把握不了,你认为把握得了,那是你的事情

TOP

引用:
原帖由 黄河水 于 2012-4-29 22:09 发表
老毛就是这样忽悠的:旧中国是个烂摊子,必须要推倒重来。
凡是慷慨激昂号召推倒重来的论调,往往都是忽悠。

俺的观点依然讨论问题要有参照系,在今天的世界上,没有最好的医疗保障体系,只有最不坏的医疗保障体 ...
最不坏的医疗体系就是政府越少参与的体系,。这点已经得到证明,完全市场化你不能证伪也不能证真

TOP

引用:
原帖由 黄河水 于 2012-4-29 22:14 发表
要证明一种体系可以成立,必须在足够多的国家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证明确实有效才可以最终确认,不是举出某个国家的某个例子就可以确定的,国民福利完全市场化,私立医院完全取代公立医院,私立学校完全取代公立学校, ...
要证明就要去做,现在已经证明国有化不行。自然就去探索市场化

TOP

回复 46# 黄河水 的帖子

所以我一直主张不要中国政府,不是你一直在说没了政府不行的?谁在这贴里说政府不插手市场就行不通?

TOP

回复 47# 黄河水 的帖子

前一帖刚说别人为中国政府唱赞歌,下一贴就反对完全市场化,对政府恋恋不舍得不就是你?
政府害人,中外皆然,福利完全市场化,怎么就成了乌托邦?一方面不能证明政府在建设福利社会起到什么积极作用,一方面又阻止政府从市场抽离,谁在怀念政府?

TOP

引用:
原帖由 黄河水 于 2012-5-2 08:58 发表

中国政府的社会福利政策失败,不等于就证明了一个社会不需要政府,恰恰相反,正是因为社会福利离不开政府的手,所以才要追究政府失败的责任。中国政府的社会福利政策失败,只能证明中国的专制制度的失败,不能证明 ...
偷换概念,我认为一切恶果都是政府的责任,所以才有不要政府的主张,倒是你,主张离开政府不行,而政府要存在,就必然要给其权力,不然它也做不了事情,成为官僚集团。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市场不需要政府。因为有权力就有寻租。权力存在会导致成本上升。
政府存在,负责安全就行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nkpoper 于 2012-5-2 12:37 发表
一个行当,必须盈利,才适合市场化。
福利事业,不可能盈利,就很难市场化。这是明摆着的事,市场规律,就是所谓:”赔钱的买卖没人做,杀头的买卖有人抢“。
福利事业如果仅从民间筹钱,往往是不够的,其工作人员 ...
专制政府,搞福利是搞成高干病房,医保卡刷电饭锅。民主社会则不可避免搞成高福利。
@fufuji97 : 现代民主制并不是一个好的制度,政客明白自己的上任要依靠于多数人的共同利益趋向,而多数人的自私本质决定了增加福利是最容易达成的共识,抢劫他人比创造财富要难得多,尤其是利用和平手段抢劫,比如选举,但是福利开支过大导致的是税收增加和国家举债或超发,前者吓跑了创业者,后者导致了通胀

TOP

不是中餐,是西餐
李子暘 @ 2011/11/4 0:15 阅读(11289) 评论(20) 推荐值(721) 引用通告 分类: 未归类
看了我的文章“好事变坏事”以后,有朋友指出,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没有提到,那就是政府160亿的拨款到底来自哪里,是来自现有的财政资金,还是增加新税另行筹措?

很多不同意我观点的人也正是因此不同意。他们说,不管政府慈善多么低效浪费,总会有一部分被用于穷困学生午餐。如果这笔钱是从现有财政资金中拨付,用于免费午餐,总好过用于其他。效率损失再大,也比留在他们那里被全糟蹋了要好。

这种认识是一厢情愿,是不理解政府这种组织的行为规律,尤其不理解政府的敛财和花钱方式。

想要明白这个道理,我们无需跑到财政学院研习政府财政学数年。只要用简单的常识分析,就可以认识到政府在这方面的行为规律,以及为什么这个规律不可改变。

目前,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已经超过10万亿,相比这个数字,160亿确实很少,似乎略微节省,即可得到这笔钱。但在这里人们有一个错觉。

这个错觉就是:认为财政收入的分配像中餐那样,把所有的菜摆在一个圆桌上,各部门公务员和利益集团围桌而坐,伸筷子分食。

如果是那样的话,160亿确实很容易得到,就像一个大宴会临时增加一位客人,很简单,并不需要厨师加做新菜,“别客气,您请坐,加副筷子的事儿”。

可实际上,财政收入的分配更像西餐,参加宴会的客人并不是在共同的盘子里往外夹菜,而是每人各有一个盘子,侍者(财政部)将菜分到各位客人的盘子里。大家各吃各的。

如果忽然来了一位计划外客人,侍者当然不能到正在吃饭的其他客人跟前,从每人盘子里扒拉出一点儿菜来,凑成新的一份儿,让这位迟到的客人吃。侍者只能到厨房里另行准备一份菜,装在一个盘子里,附上一套刀叉勺餐具(比筷子贵),这位新客人才能有饭可吃。

10万亿的财政资金,这个总数,只存在于统计表中。现实中,一定是按照各种用途、各个部门、各个地区进行了详细的分配,这里若干亿,那里几千万,等等,等等。而绝不会是10万亿一大堆钱放在财政部那里,谁想要谁随时去取。

因此,如果你想从10万亿中挤出160亿来,你面临的问题并不是10万 vs 160。若是那样就简单了,“加副筷子的事儿”。从桌上拿走一个狮子头也不难,其他客人顶多一笑了之。

但你要做的,是分别从那些已经被分配下去的无数笔钱中凑出这160亿。这就复杂和困难了。哪个客人会让你无礼地从他的盘子里往外扒拉菜呢?

拦住侍者从客人盘子里扒拉菜的原因是礼节,拦住你节省各项财政支出的理由可大得很。

每笔财政资金的分配,当然都有着冠冕堂皇、不可拒绝的理由,否则当初为何要设立这笔开支?比学生免费午餐更重要的、根本不可能挪用的用途,多的是。

航天事业的钱你能动吗?国防开支你能省吗?扶贫的钱你能扣吗?公务员工资可以不发或者少发吗?建办公楼的施工费可以不结算吗?办公楼的水电暖气可以拖欠吗?可以为了免费午餐,停止某部委办公大楼今冬的供暖吗?

至于为人广泛诟病的三公消费,如果你去翻政府的账本,是不会看到这一项的。这都是心怀不满的人所作的非正式统计。三公消费从不独立存在,而是像影子一样伴随着各种“支出实体”。比如扶贫资金,必定会有相当部分用于购买豪华汽车、海参鲍鱼和茅台酒。道理很简单,扶贫的人要坐车吃饭。难道领导派下属出去办事,让他们腿儿着走路、自带口粮吗?

同样,未来的免费午餐支出,也不可能都化作学生的盘中餐,相当部分势必化为汽车、办公家具、飞机票、超市购物卡等等免费午餐八杆子打不着的支出。但这些支出决不会在账簿中记作“公务员消费”,相反,一定会记作免费午餐配套的、必不可少的、不花学生们就吃不上饭的、领导根本无法拒绝签字报销的费用。

免费午餐是这样,其他的政府开支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你明知道某部门年底有结余,他们在突击花钱,以防止下一年度预算削减。你上门试图抠出一些钱来,你试试看?

你根本没有证据!即使是突击花钱,也都有正式的、经得起追问经得起审计的理由。想出这些理由,写成无懈可击的申请经费的报告,这是公务员专业技能中的核心一项。“领导,冒号——”

你仗着官大来横的吗?那好,可以听你的,但耽误了事情,责任可在你。他们马上就可以给你弄出一个你根本无法承担的责任来。“您看看,就为了省这笔钱,没有完成整个程序和检测,出事了”。

把钱按预算花了,什么毛病没有。你为了节省去抠人家钱,惹出事情来,责任可全在你。那不是你们家的钱,对吗?你不会为此搭上自己来之不易的政治前途。你这么想,各级干部当然也这么想。

西餐宴席中,不会有哪个侍者傻乎乎地从客人的盘子里往外扒拉菜。政府中,也不会有哪个干部傻乎乎地试图去克扣部门开支来凑那160亿。

那么,160亿从哪里来呢?

西餐宴席已经开始了,临时又来了一个计划外客人,只能另外新增一份。

同样,这160亿也只能依靠增加新税来筹得。当然,我国的财政收入种类很多,并不见得用增加新税这种笨办法。可以增加新费,可以严格执行老税,可以增加征税力度。

这时,反倒有那种160 vs 10万相比微不足道的感觉了。10万亿都收上来了,再多收个160亿,容易得简直不值一提。领导放心吧!

决定加收160亿税费以后,实际会发生什么呢?那还用问吗,一定会收得更多。

侍者跑进厨房,让厨师另做新菜。厨师一想,一个羊也是赶,俩羊也是放,既然还要点一次火,不如干脆多做一些,让大家都多吃多高兴。哗,一大堆原料下锅了。

税费一般都是按照某种收入的比例征收。公民的收入变动不定。确定比例时,很难精准地恰好只收160亿。但少收是不可能的,那是没有完成任务,多收则毫无问题。

你不可能从哪个客人的盘子里往外扒拉菜,哪怕是一点点,但如果你宣布,再给每个客人的盘子里增加一份嫩烤小牛肉,大家都会喜笑颜开,高高兴兴地把盘子递给你。

同样,税务局丰收以后,官僚们都会喜气洋洋。一个讽刺作者这样描写官僚们的样子:“肥猪们纷纷把嘴伸到食槽里,有的甚至把前爪都伸进来了”。

多收的若干亿,用处实在多多。比如,大家借机补补账面漏洞,或者把条件改善一下。老张,正好把你那个拖欠饭店餐费的事情一起解决了。小李,回去告诉你们主任,赶紧打个报告上来,把你们信息中心购买新计算机的事儿也一起办了。

这就是政府的行为规律。你认为有可能改变这个规律吗?哪种监督能改变这个规律呢?

试图和规律对抗,完全是徒劳的。尽管我们也许永远也拿不到确凿的证据,但仍然可以确定,这160亿必定会来自新增财政收入,而不会从现有的财政资金中拨付。即使看上去像是拨付,也必定是堤内损失堤外补。吃亏的永远是纳税人。

不要相信奇迹。这个世界上,只有魔术,没有奇迹。

有人会说,我们有监督办法,防止政府增税。我们要让他们减税。咦?我们一开始就提出要推动政府减税,而不要参与分赃;不要玩什么左手要福利,右手要自由。你们不是说我们幼稚、不懂国情吗?

TOP

引用:
原帖由 nkpoper 于 2012-5-3 19:44 发表
市场当然需要政府。
市场的规则就是政府订的。例如,保护知识产权。

为什么要保护知识产权?
这并不能用自然法来解释,人类在自然状态,当然会保护自己的实物财产,但是对于知识产权是无从保护的。你发明的任何 ...
巴斯夏:“并不是因为人们制定了法律,生命、自由和财产才存在。相反,正是生命、自由和财产的事先存在,才导致人们去首先制定法律。”
专制政府没有法律,民主政府政法分离。保护市场的是法律不是政府

TOP

回复 59# 黄河水 的帖子

专制政府没有三权分立,三权分立的国家都是政法分离。维护市场的是司法不是行政。
政府,负责安保就好

TOP

回复 60# 黄河水 的帖子

希腊死于“高福利”。政客抛下诱饵,自己赚得盘满钵满,最后大家买单。正如蒙代尔指出:“希腊在国内推行那么高的社会福利,一个人能摊到2.8万欧元这么大的一笔资金,而希腊的经济实际上根本无法支撑。政府出台这种高福利政策,因为不可持续,其实并不是真正为了提高人们的福利,而是为了政治利益,让自己在下次选举中能够再次当选。”
美国的例子
http://www.foodmate.net/hrinfo/yuangong/42424.html

TOP

 31 12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