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驳环球屎报:河蟹不会为艾未未弯曲,艾未未也不会为河蟹弯曲

驳环球屎报:河蟹不会为艾未未弯曲,艾未未也不会为河蟹弯曲

河蟹不会为艾未未弯曲,艾未未也不会为河蟹弯曲

作者:秀才江湖

早上起来,朋友推荐我看一篇“5毛文”,就是这篇,发表在环球网的社论《法律不会为特立独行者弯曲》,作者围绕被称为“前卫艺术家”的艾未未近日被警方“带走”侃侃而谈,却连留下署名都不敢。看了一遍此文,什么玩意?漏洞百出,前言不搭后语,一下子说艾未未没有违法、一下子说违法、一下子又说“具体情况不详”。为什么前后矛盾?心虚之人能喊得响吗?我看不是“具体情况不详”,而是“这5毛钱赚得不祥”。


第一段和第二段,因为作者提到西方国家、提到人拳,敏感话题我只能敬而远之,不是怕被请去喝茶,而是怕文章被和谐。在中国特色的言论自由背景下,我只能把人“权”写成人“拳”,不然写得再多也白写。在中国,写文正常表达观点,有的字被规定为敏感字不能写、有的词被系统设置为非法词不敢写、一着不慎就会被封号封ip,表达所思所想却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不知道这些现象是不是和社论作者所说的“中国的民生在发展,公权力受到的监督越来越多,公众通过互联网发表意见蔚然成风,这些都是能抹杀的吗?”不谋而合?


从社论作者第三段文字中,艾未未只是作者所说的特立独行的艺术家,并没有违法:“艾未未是近年来十分活跃的“行为艺术家”,也常被称“前卫艺术家”,是中国社会的特立独行者。他反艺术传统,喜欢出“惊人之语”和“惊人之举”,也喜欢在“法律的边缘”活动,做一些普通人搞不太清楚“算不算法律上出格”的事。4月1日他出境取道香港去台湾,有报道称他“手续不全”,具体情况不详。”


第四段开始自相矛盾:“由于艾未未喜欢我行我素,经常干“别人不敢干”的事,而且他的身边聚集了一些类似的人,他本人大概清楚,他很多时候离中国法律的红线不远,或许他喜欢这样的感觉。客观说,在如何对待他这样的人的问题上,中国社会的经验并不多,法律的判例也不多。但只要艾未未不断“往前冲”,他有一天“触线”是很可能的事。”


既然你说他“离中国法律的红线不远”、“只要艾未未不断“往前冲”,他有一天“触线”是很可能的事”,既然离得不远、没有“触线”,不管那根线只有河蟹看得见,艾未未就没有违法、艾未未的行为离法律风马牛不相及。既然艾未未没有违法、艾未未的行为离法律风马牛不相及,何来社论的主题“法律不会为特立独行者弯曲”!艾未未是合法公民,我们不需要法律为守法公民弯曲。没有人要求法律为合法公民弯曲,社论作者你一个人自说自话,有意思吗?一个自我感觉不可一世的“大老爷”,有人路过他的身边,没有磕头没有作揖,“大老爷”突然说:“你不磕头不作揖,我的威严不能为你弯曲!”


社论说:“客观说,在如何对待他这样的人的问题上,中国社会的经验并不多,法律的判例也不多。”法律的判例也不多,不多就是少,少也是有的,言下之意不打自招,对艾未未这样的人(没有违法的“特立独行”艺术家等),法律曾经对其中一些人判刑。人家没有违法,社论作者自己也只是说“他有一天“触线”是很可能的事”,对没有违法的公民凭什么判刑!?辛亏“中国社会的经验并不多”,这种经验越多越无耻、越危险!这种经验如果多了,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的时代就卷土重来了。让这种钳制言论的经验去见鬼,中国才有未来!


艾未未的行为没有触犯法律,与法律无关,与河蟹有关,建议社论作者把题目《法律不会为特立独行者弯曲》改一改更贴切,改成《河蟹不会为特立独行者弯曲》,河蟹一出、天下无敌、纵横天下,什么艺术家、纵横家、文学家,河蟹绝不会弯下它横行霸道的钳子。河蟹不会为特立独行者弯曲,特立独行者也不会为河蟹弯曲,即使身陷囹圄,也会前赴后继。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