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明报:漏油区域海产大批死亡 养殖户欲哭无泪

明报:漏油区域海产大批死亡 养殖户欲哭无泪


       
       
               
       
       
               
漏油区域海产大批死亡
市民不敢吃海鲜
2个月3次漏油 污染面积4个香港

TOP

漏油区域海产大批死亡 港扇贝八成来源地 养殖户欲哭无泪

【明报专讯】中海油蓬莱19-3油田漏油事件处理结果尚未公布,山东烟台长岛县海鲜养殖业已出现贝类、鱼类等大批死亡情景,长山岛扇贝死亡率达三分之一,砣矶岛夏夷贝(一种扇贝)死亡逾半,大小钦岛大批鱼类死亡……虽然海产品死亡尚无法证实与漏油事故有直接关联,但赔偿已成为养殖户关心的话题。香港海鲜业联合总会主席李彩华表示,香港逾八成扇贝来自渤海,但相关养殖场多分布又广,油污对供港海产影响轻微。

长岛县位于渤海与黄海交界处,距离漏油点最近的岛屿约30海里,连串岛屿由大陆向北延伸,是渤海湾纯天然的海鲜养殖基地。专家称,伴随渤海内环流,漏油点的海水可抵达所有岛屿。

海鲜高死亡率历年罕见

砣矶岛后石湾村55岁的养殖户张仁改对本报表示,今年的海鲜高死亡率为历年罕见。20多天前,他发现海面上出现油污,随后他家养殖的夏夷贝就死了八成半,令他欲哭无泪。他说,去年夏夷贝收入20余万元人民币,今年能收入3万已算庆幸。

现在,“换笼子,捡掉死亡贝”是他每日要做的工作。记者从提出水面的养殖笼可见,每笼18格,每格仅有5枚左右活扇贝,部分仍在掉肉。张仁改表示,往年每格可收获13枚左右扇贝。

相较张家,另一养殖户郑录文直言,自家情况好于张家,死亡率也有一半左右。郑表示,夏夷贝养殖区域稍低于海平面,大批死亡很可能有漏油引致。

除了夏夷贝,砣矶岛的各类扇贝幼苗死亡率亦为历年之最。在该岛北部的大、小钦岛,还出现大批黑鱼、黄鱼等鱼类死亡情景。有养殖户担心,伴随幼苗大批死亡,能否安全下种也是问题,影响将延续数年。

恐臭名远扬 损失更惨重

地方政府对养殖户解释称,台风、养殖密度过大、海域营养不良、繁殖期内水温异常、城市污水排放和油污令水质恶化等,都是海鲜大批死亡原因。而令养殖户更为担心的是,一旦石油污染导致海鲜死亡的消息被证实,将令当地海鲜臭名远扬,损失将更惨重。

香港海鲜业联合总会主席李彩华表示,供港海鲜中,渤海的扇贝占总数逾八成,另有小量鲍鱼、螺、海参供港。他表示,由于当地养殖场数量多而且遍布渤海与黄海,只有小量养殖场受油污影响,业界仍可到其他养殖场入货,确保供港海鲜质量。

有当地养殖户直言,砣矶岛盛产的野生鲍鱼、大小钦岛出产的野生海参等,也是专供国宴和高官的海鲜,“中央领导也该对自己的身体负责,好好管管漏油这事”。

明报记者

[ 本帖最后由 红灯记 于 2011-7-17 17:08 编辑 ]

TOP

市民不敢吃海鲜

【明报专讯】记者在距离长岛县最近的小城蓬莱县城内随机访问十多位市民,他们均表示自从传媒获悉漏油事件,已多日不敢吃海鲜。

有市民称,上月底买的海鲜曾吃出石油味道,也有市民透露,传媒关于漏油事件的报道曾令当地海鲜价格一度大跌一半。有市民表示,海鲜原是他们日常菜肴,但现在已坚持一周多不吃海鲜了。

记者在县城内最大的海鲜市场—仙阁水产市场走访发现,每日上午原本是海鲜买卖热络时段,但市场内顾客不多,许多海鲜档上午10时便陆续收档。

档贩卖冰鲜及南方海鲜

53岁海鲜档老板宁逢义直言,传媒关于漏油的报道令光顾海鲜人数大减。他去年此时每天可有4000元毛收入,如今每日仅2000元左右。他坚称,自己卖的海鲜不是“污染海鲜”,由于7至9月为渤海禁渔期,自己卖的冰冻海鲜是7月前的鱼获,而新鲜海鲜则来自南方。与此同时,在蓬莱的一些海鲜餐馆,不再主打“新鲜海鲜”招牌。蓬莱为旅游城市,面对外来游客的疑虑,多家餐馆老板主动介绍,自己的海鲜并非新鲜货,都是冰冻海鲜。

明报记者

[ 本帖最后由 红灯记 于 2011-7-17 17:08 编辑 ]

TOP

2个月3次漏油 污染面积4个香港

文章日期:2011年7月17日

【明报专讯】渤海石油油井近期共发生3次漏油事故。造成劣4类严重污染的海水面积为840平方公里,附近3400平方公里遭受1至3级污染。总共 4240平方公里的污染总面积相当于4个香港。

3次事故先是蓬莱19-3油田6月4日和17日两次漏油,污染面积为4240平方公里;再是本月12日凌晨绥中36-1油田机械故障,导致部分原油入海,污染面积为1平方公里。

传媒揭露才对外公布

蓬莱19-3油田漏油在半个月后,被传媒体揭露,才正式对外公布。据悉,污染海域主要集中在蓬莱19-3油田周边海域和西北部海域,污染范围外缘线东距长岛38公里,西距京唐港61公里。目前,国家海洋局已责令康菲公司立即停止蓬莱19-3油田B、C平台的油气生产作业,并要求彻底排查溢油风险点、彻底封堵溢油源。据报道,对康菲公司的最高索赔金额可能达2亿元人民币。

[ 本帖最后由 红灯记 于 2011-7-17 17:07 编辑 ]

TOP


砣矶岛养殖户郑录文手捧死亡近半夏夷贝向记者诉苦。(明报记者摄)


张仁改的养殖笼内往年每格可收获13枚夏夷贝,今年活贝仅5枚左右。(明报记者摄)


蓬莱水产市场新鲜海产顾客不多,买卖冷清。(明报记者摄)


在渤海漏油处附近出现赤潮,长约2海里。(新华社)

TOP

看大陆报道http://news.sina.com.cn/o/2011-07-10/050522787107.shtml

山东长岛鱼类莫名死亡_新闻中心_新浪网

 楚天金报讯 综合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报道 渤海溢油事件发生后,作为山东烟台长岛县北部最大的生态渔业养殖岛大钦岛,最近陆续出现鱼类莫名死亡,养殖户质疑与中海油漏油有关。同时,长岛县沿海水域及海滩发现多处原油漂浮点。据当地渔民称,近日在长岛已出现贝类非正常死亡及有人钓出沾有原油的野生鱼等事件。

  昨天,国家海洋局网站消息称,7月6日有关部门在山东长岛砣矶岛山西海岸、大黑山岛海域采集油样,经烟台溢油应急技术中心检测,大黑山岛所采样品不是油污,且成分不明;砣矶岛所采油样经判定为燃料油,初步判定与蓬莱19-3油田溢油无关。此外,在长岛大钦岛采集的死亡鱼类样品和水样,经检测,石油烃含量均不超标,鱼类死亡原因不明。

山东长岛油污检测表明与蓬莱油田溢油无关_新闻_腾讯网
http://news.qq.com/a/20110710/000166.htm
本报讯 距离蓬莱19-3海上钻井平台约40海里的长岛县,沿海水域及海滩发现多处原油漂浮点。据当地渔民称,近日在长岛已出现贝类非正常死亡及有人钓出沾有原油的野生鱼等事件。目前,长岛县海洋局已对海滩遗留原油取样分析。

长岛县渔政科的一位官员说,从2006年开始,长岛县就频繁受到漏油的困扰。油污引来大量渔民投诉,为此他们年年打报告,上级单位也屡次来调查,可至今没有明确的说法。“主要无法确定是钻井平台漏油,还是过往油轮漏油或是海底自己渗油。” 近日国家海洋局等有关部门继续加强渤海溢油监测,初步判定山东长岛发现油污与蓬莱19-3油田溢油无关。

国家海洋局表示,7月6日,在长岛砣矶岛山西海岸、大黑山岛海域采集油样,经烟台溢油应急技术中心检测,结果表明:大黑山岛所采样品不是油污,且成分不明;砣矶岛所采油样为燃料油,初步判定与蓬莱19-3油田溢油无关。

7月9日,经北海监测中心分析鉴定,采自长岛九丈崖、大钦岛西海岸的两个样品为燃料油,与蓬莱 19-3油田溢油无关。

此外,在长岛大钦岛采集的死亡鱼类样品和水样,经山东省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检测,结果表明:大钦岛死鱼样品和水样的石油烃含量均不超标,鱼类死亡原因不明。

据新华社、《新京报》

长岛油污与油田溢油无关 地方官员斥报道失实|山东新闻|半岛网
http://news.bandao.cn/news_html/ ... 10712_1439092.shtml
 根据国家海洋局公布的消息,长岛油污与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无关。此前有报道称长岛县出现贝类非正常死亡,以及有人钓出沾有原油的野生鱼等事件,对此烟台市海洋与渔业局的工作人员和长岛县官员在接受齐鲁网记者的采访中均指责某些媒体报道失实,并称目前长岛并未遭遇溢油污染。

  记者实地调查 未发现长岛海域油污

  11日14时,记者从蓬莱市乘船前往长岛县,沿途海域未见油花漂浮。

  长岛县距离蓬莱19-3海上钻井平台约40海里,记者和一些出海作业的渔民攀谈得知,他们在最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并没有遭遇油污。

  "哪有油污啊?你围着长岛转转看看,哪里有的话你告诉我。"靠海生活的渔民林大叔说,那个溢油的钻井平台位于长岛西偏北的方向,现在是夏季,刮南风,风小,即便是有油污也不会飘向长岛的方向,除非现在是冬季,西北风猛烈,飘在海面上的油污才会被吹到长岛海域来。

  同样有着近20年出海经验的渔民孙大哥告诉记者:"我天天出海,连油污的影子都没见到。"他之前从报纸上也看到关于溢油事故的报道,但是距离事发海域如此之近,他却并没有亲眼见到过油污。

  "如果海面上有油,我这网下海肯定就会沾上油,那我还怎么打渔啊。"孙大哥直言某些新闻报道纯是瞎胡闹,自己天天出海都看不见的油污,怎么就那么巧让来长岛没几天的记者见到了呢,对此孙大哥很是疑惑。

  扇贝死亡可能与气候和水温变化有关

  不过疑惑归疑惑,和孙大哥一样出海作业的不少渔民还是很担心。毕竟油田溢油会造成环境的恶化,甚至有部分当地渔民将贝类的正常死亡减产和溢油事故联系在一起。

  付大叔养殖扇贝已经十余年来,他说不排除有的养殖户养殖方法有误,造成贝类死亡的情况,像他这样有养殖经验的渔民,每年都会遇到贝类的正常死亡减产,这个数量一般不超过养殖总数量的两成。但是今年的情况较之往年的却有些差别,据他猜测很可能是气候的变化,这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海水温度的变化。"海水温度高了,低了都不行,贝类对温度的变化很敏感。"

  付大叔说,贝类的正常死亡有很多因素,除了气候还有生长环境的突变,比如说淤泥的翻腾就会呛死不少的贝类。贝类是悬浮在海水中生长的,海面的漂浮物和海底的溢油并不会直接对贝类产生影响。

  不过现在正值禁渔期,是鱼类生长繁殖的重要时期,估计溢油事故对鱼类的影响会比较大。

  渔民小唐告诉记者,在他出海作业的区域,偶尔也能看到海面上漂浮的油膜,但是绝对没有见到过像沥青一样的黑色原油,由于长岛县处于渤海和黄海的交汇地带,不排除是过往油轮漏油或是海底渗油的可能。

  油污与溢油无关 鱼类死亡检验结果即将公布

  根据国家海洋局发布的消息,7月6日,在山东长岛砣矶岛山西海岸、大黑山岛海域采集油样,经烟台溢油应急技术中心检测结果表明:大黑山岛所采样品不是油污,且成分不明;砣矶岛所采油样经判定为燃料油,初步判定与蓬莱19-3油田溢油无关。

  7月9日,经中国海监北海区检验鉴定中心分析鉴定,采自长岛九丈崖、大钦岛西海岸的两个样品为燃料油,与蓬莱19-3油田溢油无关。此外,在长岛大钦岛采集的死亡鱼类样品和水样,经山东省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检测结果表明:大钦岛死鱼样品和水样的石油烃含量均不超标,鱼类死亡原因不明。

  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检测的海水中石油类含量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没有出现超标情况,但是鱼类死亡的情况较之往年略有偏高。为了进一步调查鱼类死亡原因,农业部下属黄海水产研究所抽取了死亡鱼类的样本,这是农业部具有甲级资质的鉴定机构,权威的检验结果最快将在今晚公布。

  对此我们将继续关注,在第一时间报道检验结果。

  不实报道引发海洋监管部门官员指责

  有媒体报道称"我在这里游泳,一上岸发现自己变成黑人了。"文章引用一名在长岛月亮湾海滩游泳者的话。

  烟台市海洋与渔业局环境保护科的孙召波科长就此情况说到,下海游泳上岸后成了"黑人",这明显是违背常识的,试问如果海面有明显油污,有谁会下海去游泳呢?

  一些不实的新闻报道在网上流传,让像孙科长一样的海洋监管部门官员忧心忡忡,"在事故原因没有完全调查清楚的情况下,妄加猜测,这样的不实报道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同样,记者在长岛调查采访的过程中,长岛县委宣传部的石其鹏副部长对于不实报道的回答很干脆,他痛斥某些媒体的失实性报道:"对长岛的影响不是一般的大。"

  石其鹏副部长强调,长岛县政府保留追究相关不实报道责任的权利。(记者 陆明)

[ 本帖最后由 红灯记 于 2011-7-17 17:14 编辑 ]

TOP

天朝真河蟹
全部否认与漏油有关
而且还给出检测证明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