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德国之声:与"和谐社会"说再见?

德国之声:与"和谐社会"说再见?

7月14日,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在博客上发出公开信,要求中共当局放弃"和谐社会"提法,继以"公正社会"来代替。他认为该提法迫使地方政府掩盖社会矛盾,妨碍法制与公正。


7月14日,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通过他的博客发表公开信,建议中共当局取消"和谐社会"的提法。他表示应该用"公正社会",或采用当前世界通用的"法治社会"、"公民社会"代替近年来政府倡导的"和谐社会"的说法。近年来,胡星斗经常发出石破天惊之语,比如,他曾建议中共当局将首都迁出北京。

中国的"和谐社会"最早是在中共十六大提出的,在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时又明确提出。当时为江泽民执政期。

"和谐社会"本质是一种"人治"和"官僚治国"

德国之声就此电话采访了胡星斗,他首先告诉德国之声他之所以要发出这封公开信,原因在于:"最直接的原因是我到地方上去调研,发现地方官员大多都反对'和谐社会'这种提法,他们认为这种提法使得他们的工作很难开展,本来应该依法办事的,被迫采用别的手段来'和谐',结果听从行政命令来办案,有时花钱买稳定和'和谐',有时候采取公安强制措施来对付上访人员,也是所谓的'和谐'。'和谐社会'这个提法本质上,是一种人治或者是官僚治国的表现,而不是法治,所以'和谐社会'的提法反而导致法治的倒退。 "胡星斗提出的另一个原因是,是他自己长期以来一直认为,一个国家首先应该把社会正义放在首位,只有实现了社会正义,才能出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所以必须先建立一个"公正社会",才有可能出现"和谐社会"。如果把"和谐"作为国家的第一目标,很有可能为了这个目标,就牺牲了社会公平和法治,鉴于此,他再次发出这个建言。

"当局既然提出'和谐社会',就很难改正"

胡星斗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也表示,在建言发出后,据他观察及了解到的情况,包括他身边的朋友及一些学者在内,均对此表示支持。

但他并不认为这个建言有实现的可能性,他说:"我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当局既然提出来了,就很难改正,好象改正了就觉得会丢了面子,也有的人说不必去较真,可我认为有必要较真,因为这关系到一个执政理念,中国是要实现表面的和谐?还是要通过法制和社会制度,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公正?这关系到中国的前途命运,所以这不仅仅是一个口号的问题。当初提出和谐社会使人们看到一线希望,事到如今,越提'和谐社会'社会越不'和谐',我主张国家在保证《宪法》的情况下实现良性发展。"

"任何提法对统治格局都没有调整的余地"

德国之声也采访了中国的宪政学者陈永苗,他对近年知识分子不断建言中共的作法表示并不十分认同:"知识分子们一直预设可以改变官僚机构和执政党可以变化,而官僚利益集团有自身的发展逻辑,要不断的无止境的掠夺,所以任何的提法都没有意义,执政者是不会听这些建言的。"

陈永苗也列举汪洋及薄熙来等人,分别在执政的广东和重庆两地,提出"幸福社会"或"红色"等概念,但也应该看到任何的概念的推出,都对统治格局没有任何调整的余地。他也认为胡星斗等公共知识分子在不同阶段的建言有时候甚至起到反面作用,影响了民众自身的觉醒和抗争。



http://www.dw-world.de/dw/article/0,,15237106,00.html






[ 本帖最后由 红灯记 于 2011-7-16 12:19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