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鄱阳湖湖底龟裂,鱼儿在裂缝中干死。
长江中下游大旱,是民生之痛,也令文人为之伤感!世纪大旱令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湖泊干涸,湖床成草原,农业及生态大受影响。长江三峡水库紧急放水,但依然无助洞庭湖、鄱阳湖、洪湖、巢湖“解渴”。古代文人骚客笔下的大江大湖面目全非,古代诗词文章中提及的经典美景也大打折扣:曾经“烟波浩渺”的洞庭湖只剩下一块小水洼;洪湖水不再浪打浪;鄱阳湖变成大草原;“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庐山瀑布也已气势不再,只剩下“气若游丝”…… 新华网
江西庐山水库 处死水位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代大诗人李白诗中的庐山瀑布位于江西九江市,自古以来瀑布水流充沛、气魄宏伟,令人为之向向。日前在山脚下远眺,庐山瀑布在一片淡淡的雾气中,原本蓬勃激涌的瀑布变成一条条细丝,山涧水声不再轰鸣。庐山风景区的八座水库,到 5月底全部处于死水位(正常运用情况下的最低水位)。
江西境内鄱阳湖同样干涸见底,著名景点落星墩不再座落于湖水中,而是座落在“草原”上。北宋大文豪苏轼《石钟山记”中的石钟山,位于鄱阳湖和长江交滙处,湖区水位下降后,山脚的小溶洞纷纷暴露干底,洞内水滴滴到水面产生的“妙音”不再。

目前江西庐山瀑布的水流如同一条细丝。

以往庐山瀑布水量足时的局部情景。互联网
湖南岳阳楼 水天一色消失

长江干旱,岳阳楼前的江面变成一片石滩。新华社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远山,浩浩荡荡,横无际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笔下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让无数中国人心旷神怡,纷纷慕名到湖南一睹洞庭湖及岳阳楼的风采。不过世纪大旱下,千年岳阳楼犹在,八百年洞庭湖已干。
洞庭湖湖区水体面积缩至只有往年的三分之一,剩下 300多平方公里。东洞庭湖 85%的湿地干枯,站在岳阳楼上已看不到曾经烟波浩渺、水天一色的景象,湖水在楼下荡漾的情景不再,冲击眼帘的湖床干涸开裂后生出的一大片草原及死去的鱼、蚌,湖床上的裂缝可伸进一只拳头。丰水期只能乘船前往的湖中君山岛,现在从岳阳楼旁边的农场通过沙洲便可到达。
湖北赤壁 惊涛不再拍岸

赤壁因为长江改道,惊涛拍岸情景已不复再。互联网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900多年前,苏轼在赤壁矶头眼看长江滚滚向东流,乘酒兴写下惊世骇俗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不过大旱之下,赤壁公园岩壁下只见江水拍岸痕迹,却不见江水,浩荡之势已成往事。
现代经典歌曲中的鱼米之乡─湖北洪湖地区,湖水也不再出现“浪打浪”的情况。饱受干旱的湖区水面面积只剩下原本的三分之一,水深不足两寸,数百鱼种消失、蟹苗全死,往日荷花盛开的湖面,现在一片荷叶也难找到。
安徽天门山 “楚江难开”

安徽天门山景区前,大片堤坝已经露出来。新华社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千多年前,李白乘舟在长江逆流而上,折服于长江水在天门山壮美的“一拐”,留下千古绝句《望天门山》。长江从安徽芜湖天门山中间划过,将南北两岸分为西梁山和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得名“天门”。现在“楚江”沿岸惊涛漫卷景观化作大片沙滩。芜湖市民张怀宁说:“以前哪会看见这么大的沙滩,只有壮阔的水面,恰如诗里描述。但现在这样‘瘦身’了的平缓江水、沿岸巨大的滩涂、暴露在外的防水堤,实在无法让人联想到诗词中的壮观景象了。”
大旱致长江中下游著名美景消失

•长江三峡:库区蓄水降至 145米以下,航道变窄需交通管制
•湖南洞庭湖:河床干涸生草
•湖南岳阳楼:水天一色的景色不再
•湖北洪湖:洪湖水不再浪打浪
•安徽芜湖天门山:楚江碧水回旋之景化作了大片沙滩
•江西庐山瀑布:瀑布成“游丝”,失去“飞流直下三千尺”之气势
•江西鄱阳湖:河床变草原
•湖北赤壁:“惊涛拍岸”已成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