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pp.org/apple/art_main.php?iss_id=20110603&sec_id=4104&art_id=15309017
对长江中下游严重旱灾的原因,各界莫衷一是,三峡工程的反对派自然认为这是工程惹的祸。虽然不太合理,但很直觉、很好理解,而三峡工程截流后的七年,区内三次遭受旱灾,且一次比一次严重。事实摆在面前,而三峡专家的回答令人非常失望。
三峡工程主要设计者郑守仁说:“若没有三峡工程,长江中下游的干旱程度将会加剧。”三峡工程公司前总经理陆佑楣指出,三峡工程最初设计并没抗旱功能,这是有限责任的工程,即防洪、发电、通航,现在看来“三峡工程开工难,结束更难”。
他们不仅是三峡工程的主要推手,也是独当一面、极负盛名的专家,理应以严谨的科学数据,说明三峡大坝与长江旱情有没有关系。但现在一个说三峡工程的功能不包括抗旱,另一个以权威的口脗说没有三峡工程会更旱,却不是拿真凭实据来释除公众疑虑。
这不是开玩笑吗?投资近二千亿元、后续还要投入一千二百多亿元,并强迫二百万人离乡别井的水利工程,竟然不抗旱!甚么叫水利工程?防洪抗旱是最基本的要求吧!如此苍白无力的辩解,如何服众?
虽然我是三峡工程反对派,但也不全然认同三峡水库改变区内气候,有待科学论证。可是,我们至今看不到任何研究报告,解释三峡水库形成后如何影响库区的气候。
事实上,长江旱情虽然主要还是全球气候变化造成,但与三峡大坝也有一定关系。长江两岸的洞庭、鄱阳等湖泊,主要功能是吞吐长江水:江水涨时吸水储蓄,江水退落时吐水补充。去年底开始,长江流域降雨量不足,三峡工程此时又要拉闸储水,以便有足够水位供发电之用,加速三峡下游水位下降,也加速抽走两岸湖泊的水,洞庭及鄱阳湖又因缺雨而不能补充来水,以致这两个长江之肾加速萎缩,旱情更重。这是显而易见的因果关系。若非三峡工程不是旱季储水,下游水位也不会下跌得那么快,也就不会急速抽走洞、鄱之水,令两湖变成草原!
去年洪灾,为免大坝受到洪水冲击而泄洪,加剧下游灾情;今日又因发电而截住江水,加剧下游旱情,在在说明三峡工程几个主要功能经常互相冲突。正因为功能过多,当初又把好处吹嘘得太过份,说三峡库区将成为天然空调机,令重庆冬暖夏凉,但事实刚好相反,因而被讥讽空调装反了!
要大家理性看待三峡工程,当局必须就气候、地质、环境、生态等进行全面而独立研究,并将结果公之于众,否则各种质疑无日无之!(三峡与旱灾.完)
张华
逢周三、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