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阶层踊跃加入中国共产党
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39岁的中国河北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首席财务官(CFO)李宗炜,在经过严格的组织考察和培养后,2011年将有可能成为中共预备党员。
这位曾在美国华盛顿大学留学,并供职于外资企业多年的年轻商界精英,在加盟英利集团这家大型民营企业3年后,提交了自己的入党申请书。
“共产党领导中国走过改革开放30多年,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智慧既让世界惊叹,更让无数海外学子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李宗炜说。
李宗炜目前任职的英利集团是中国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的光伏生产企业,也是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的企业,拥有员工1.7万人。
英利集团党委书记杨建忠说,英利集团虽然是一家民营企业,却拥有着十分完善的党建网络体系,集团从2002年组建之初的一个党支部发展到现在的26个党支部,并于2008年设立党委。职工中党员总数由党委成立之初的68人发展到现在的839人,提交入党申请书的员工达3000多人。
李宗炜在美国攻读MBA学位,并在全球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供职多年。英利集团党建体系对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的提升,成为李宗炜向党组织提交入党申请书的直接动力。
“企业就像一个魔方,每个环节都是其中的一面。”李宗炜说,靠什么让这个多面的魔方能够完美契合在一起,并且高效运转,靠的就是一个完备的体制,而党建系统就发挥着企业管理“黏合剂”的作用。
早在20年前读大学时,李宗炜就是班里的团支部书记,并且已经被发展为中共预备党员。可因毕业后进入外资企业工作,而当时外企还没有中共党组织,他的组织关系“没有地方落户”,这名预备党员无法按期转正。“与过去相比,现在民营企业,甚至外企中党组织也越来越健全,中共党组织的覆盖面日益完善。”李宗炜说。
伴随着经济体制深度改革,中共党组织的覆盖面也日益扩大。英利集团所在的河北省保定市,2010年以来,已在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社会组织中新建党组织577个,选派组织员或党建指导员1500多名。
保定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韩建友说,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凡是具备党组织组建条件的,采取单独组建、企业合建、行业统建、区域联建等方式,做到应建必建。
李宗炜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形成的庞大新社会阶层中的一员。改革开放让中国建立起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随着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出现了新的社会阶层,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
新的社会阶层运用自己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直接参与或服务于生产过程,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据中央统战部估计,中国新的社会阶层以及从业人员已超过1.5亿,掌握或管理着10万亿元左右的资本,使用着全国半数以上的技术专利,直接或间接地贡献着全国近三分之一的税收,每年吸纳着80%以上的新增就业人员。新的社会阶层不但对中国改革开放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进程。
遵义干部学院副院长谢以佐说,新的社会阶层人数增多,其政治意识不断增强,提出相应的政治要求,并通过一定的政治参与,以表达其阶层的合法权益。社会阶层结构变化的现实对新时期中共组织建设提出了新课题,党组织不仅要继续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吸收新鲜血液,增强自己的基本力量,而且有必要在新出现的社会阶层中吸收优秀分子入党,扩大吸收党员的范围。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罗永宽说,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把中国社会“各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中国共产党党内。从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成员可以入党,到正式确认“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地位,新社会阶层每前进一步,都是执政党解放思想、顺应时势的最新成果。
罗永宽说,新的社会阶层的形成,是在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利益主体多元化、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等背景下产生的。他们中的许多人,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高超的技能、丰富的经验、创业的精神,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对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拥有8000万党员的执政党,日益显示出知识型、科技型、法律型、民主型、管理型、创新型等“时代性”特点。谢以佐说,在新的社会阶层中,聚集着许多有创业精神的精英和管理人才,他们与新兴产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吸纳新阶层入党是拓展共产党执政基础的重要举措。
“执政党要长期执政,必须具备广泛的执政基础,只有不断吸纳精英进入自己的政治组织,才能确保执政更为稳固。”谢以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