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抚州爆炸案成重中之重 ‘真理部’最新指示

抚州爆炸案成重中之重 ‘真理部’最新指示

——真理部最新通知:爆炸案跟帖要下狠手清
2011-05-28
 
国新办:江西抚州爆炸案,各网站关闭跟贴及评论。管理好所有互动环节。

某省网管办: 紧急通知:请把江西抚州爆炸案的跟帖清理,要下狠手清,管不好跟帖就别讨论。尸体照片要删掉。

【“真理部”是网民对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和其下属的各省宣传部,以及国家级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央文明办,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出版总署,文化部等一系列言论出版审查机构的总称。】百草园



--------------------------------------------------------------------------------

真理部传达给网络媒体的通知中,该事件已经被要求统一改成“5:26”刑事案件,标题中不得出现“行政楼”、“爆炸案”字样,网站们被要求,“跟贴清理,要下狠手清;管不好跟贴。就别讨论。”摘自法广



--------------------------------------------------------------------------------


中共整治的不是虚假新闻而是真实信息(萧强)

在2011年的前三个月,我注意到了在中国的网络审查部门开展的一场所谓整治虚假新闻的运动。只要随手搜索一下“打击虚假新闻”、或“杜绝虚假新闻”这样的词,在中文的网络上就会出现几万、甚至几十万条内容,基本上都是官方网站的消息,而且大多数是过去三个月的,可见这个运动的轰轰烈烈。


打击虚假新闻,听起来当然是好事,不过它仅仅是口号。像这样一场政府轰轰烈烈的举措,背后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呢?我手边正好有一份安徽省东至县中共东至县委宣传部2010年12月30号发给各新闻网站的通知,这中间还包含了一份《东至县严格防范和杜绝网上虚假新闻信息工作方案》。这份内部的通知和方案可以让我们对这场整治虚假新闻运动看得更清楚些。

在通知的开头,它就说是“为了实现网上信息安全流动,有序传播,营造和谐诚信的网上舆论环境。根据中央和省统一部署,从2010年12月上旬至2011年4月,组织开展‘严格防范和杜绝网上虚假新闻信息’工作。”看来我虽然看到的是一个县委的文件,但其内容是全国统一部署的。

再看具体的工作方案,很长、很详细,我只能择要念这么几段。比如在“目标任务”中,有这么一句,要“确保网上正确舆论导向,确保网络新闻事业健康有序发展”;而在“加强组织领导”这个标题下,有这么一段:“要建立专项巡查制度,对有影响的,敏感的网站进行重点督看,做到及时发现、准确研判、果断处置,坚决查处网上虚假信息,坚决封堵删除借机攻击党和政府、攻击新闻管理制度的有害信息。对工作中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及时报县网宣办。”看来仅仅是虚假信息,还不是这次运动打击的全部,还要包括这些“攻击党和政府、攻击新闻管理制度”的所谓“有害信息”。

再往下看,在“工作重点”中,这个方案还有这么一段:“各网站要认真执行《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严禁超范围转载新闻;严禁非新闻单位网站自行采编新闻;不得登载传统媒体未刊出、播出的新闻信息;不得借用新闻单位网站名义变相采编新闻;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开设时政类新闻信息访谈节目;严禁擅自登载境外媒体信息;严禁侵权转载新闻信息,转载新闻信息或者向公众发送时政类通讯信息,应注明新闻信息来源,不断章取义转载新闻,不篡改、曲解新闻原文标题,不得歪曲原新闻信息的内容;严禁擅自开展民意调查;严格把握新闻舆论导向,不得恶意炒作和在网上堆砌‘小报小刊’的负面信息,不得将论坛、博客、播客等互动栏目帖文当作新闻登载。”等等、等等。最后还有一句:“对涉法、涉警,涉民族、宗教、外交,以及涉食品、药品、大宗出口商品质量安全等敏感问题稿件的编发工作,必须由网站主要负责人审签。”

看到这些,我想也就明白了。这是表面上整治虚假新闻,实际上对于这些负面新闻,以及所谓网络新闻,在真正制定管制和限制。换句话说,这场运动的真正重点恐怕不是假新闻,而是政府不愿意人民透过网络看到的那些真实信息。看完了这份内部文件,这一点不是很清楚了吗?RFA

TOP

抚州爆炸案钱明奇是网络达人 陆媒被禁消息上网

——江西抚州爆炸案嫌犯钱明奇:被“沉没”的声音
2011-05-28  
 
这一事件在中国网友当中引起很大反响,至记者截稿时,钱明奇的新浪微博粉丝人数已经升至近两万。有网民在新浪微博上发起了一个投票:你认为钱明奇是好人还是坏人?2000多名参与投票者(占96%)都人为他是个好人。还有不少网民发问:是什么把他逼上了这条绝路?摘自德国之声



--------------------------------------------------------------------------------
他开通了微博,他用微博申冤维权,他关注宜黄拆迁,关注全国两会,关注其间当地官员的表态,他参与话题讨论以求引起关注,他向记者求救,向律师咨询,和官员说话,他甚至公布了手机号…… 他想尽了办法,尝试了许多可能,但他还是绝望了。他是钱明奇,5:26江西抚州连环爆炸案的策划人,江西省警方证实,他已经在昨天这起针对当地几个政府机关,导致两人死亡、多人受伤、爆炸案中身亡。

几年来,因房子被拆迁,他深陷上访之路。他想发出声音,50多岁了,原本连打字都吃力的他成了微薄达人,他在新浪、腾讯、天涯都开通了微薄,但“围观”并未改变他的命运。


钱明奇

昨天下午,官方宣布嫌犯名字,许多人到新浪、腾讯找到了钱明奇的微博。他在新浪最后一条微博,他转发了西部孩子的免费午餐信息,他的新浪微薄头像,是一张他在天安门前的留影,这里可能他多年上访中经常会经过的地方。

当天下午,赶到他家的《南方都市报》记者叶飚在微薄客上描述说,他把这张照片放大到几乎一米宽,挂在客厅墙头,上边写了4个大字:上访之路。

北京律师王令发现,钱明奇不但关注了他,还曾经在微薄以“@”的方式上发送信息给他,试图联系他,但由于微薄“海量信息淹没,有时会没看到”。

王令说,对此,他“惋惜、惭愧、痛心、忏悔”,他希望咨询者能把材料快递给他,或者直接电话给他,“虽然能力有限,但至少总会给个建议”。

评论家笑蜀则发现,钱明奇关注了249人,包括了他。“但围脖没帮他,249人包括我都没帮他。他才绝望了。”笑蜀说,“必须说出全部真话,用真话找到出路点燃希望,这是我的救赎”。

《南方都市报》记者叶飚赶到了江西抚州,有了禁令,报社不能用自己记者采写的报道,作为公民报道的尝试,他把采访到的钱明奇的故事细节发布到了个人微薄上。

据叶飚的采访,钱明奇父亲是北京铁路局职工,湖北人,母亲是江西人,出身不好,被下放回原籍,年幼的钱明奇随父母返回抚州。

1995年,他遇到第一次拆迁,当时拆除他房子后,政府在抚州市一个叫苗圃的地方给了他两间商铺,他抱着永久居住的念头,翻建盖起了5层小楼,装修据说是那地方比较豪华的。

入住新房后,钱明奇和妻子、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本来希望能过上安稳日子。2002年他又遇上了京福高速公路临川段征地拆迁。

钱明奇很不情愿,此后和他一同上访的人回忆说,钱家的5层小楼连带装修的成本约在50万元以上,而当时,当地政府给出的补偿价格仅为360元左右一平米。

邻居说,当时动迁人员没有把补偿费用给够,钱明奇因而在整栋楼上贴满标语,并拒绝拆除。钱明奇的妻子,也在这几年中因肝病去世,这也给了钱明奇沉重打击。

最后,动迁人员妥协,钱成为同伴中最先拿全补偿的。当时的征地的说法是造京福高速,然而这块地至今荒芜,这引起了钱的不满,认为自己被骗。

此后,包括钱明奇在内的8户邻居走上了信访之路,从区政府到市政府,他们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他们起诉了当地临川区政府。钱明奇等8位原告认为,临川区未依法给予安置补偿,其诉求倍区法院和市中院两次驳回,依法申请再审,依然驳回。他们开始上京信访。

这一过程中,钱明奇和邻居们对照了手中的官方发给他们的的拆迁文件,发现其中有一处,关于要为“拆迁户安排好宅基地”的一句似乎被删除,他们认为,这是当地政府篡改了上级文件。

多次上访后,临川区政府去年9月与上访者协商,提出了最新的补偿办法,包括提高原来房屋各个部分的补偿标准和利息。钱明奇和另一户不同意这个办法,其余6户长期上访后,心力憔悴,签字同意,上访同盟瓦解,去年底,他们以来甚少来往。

钱最后一次露面半个月前,据说他仍与当地政府谈判拆迁补偿问题,似乎未见明显异常。抚州爆炸事件发生在26日上午九时许,中午时分,有刑警找到钱家邻居,拆迁上访户之一,询问他自己的上访情况和解决进度,但基本没有提及钱明奇。

钱明奇为何最后走向了绝望的一步,目前仍是谜,似乎也将永远是个迷。

昨天,中宣部通知,各平面和电视新闻媒体被要求一律使用新华社通稿,不得自行采访报道。

今天,真理部传达给网络媒体的通知中,该事件已经被要求统一改成“5:26”刑事案件,标题中不得出现“行政楼”、“爆炸案”字样,网站们被要求,“跟贴清理,要下狠手清;管不好跟贴。就别讨论。”

一个巧合,或者并非巧合的,江西抚州爆炸事件的前一天,中共机关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执政者要在众声喧哗中倾听沉没的声音”的评论。

文中写道,在今天的中国,仍有许多声音未被倾听。那些为网络关注、被媒体聚焦的热点事件,只是“冰山的一角”,海面之下这些体量更大的冰块,才是让冰尖浮出水面的庞大基石。

表达上的弱势群体,也是现实中的弱势群体,他们既缺乏影响公共舆论的资源,又鲜有参与政府决策的渠道,甚至无法得到与自身密切相关的信息,表达和追求自己利益的能力同样薄弱。

“事实表明,诸多矛盾冲突事件背后,往往是利益表达机制的缺失。”作者建议执政者“尽可能多地倾听社会各方面的声音,兑现社会公众的表达权。使他们的利益能够通过制度化规范化渠道正常表达。”

作者说,“从这个角度看,维权就是维稳,维权才能维稳。”法广

TOP

外媒报中国:抚州爆炸报导 海内外有别 差很大

2011-05-28  
 
江西抚州5月26日(星期四)发生的爆炸案以及随后媒体报导,凸现出互联网时代的中国尽管信息流通比过去进步很大,但依然在很大程度上与世隔绝、消息闭塞。

来自中国的报导说,爆炸行动起源于当地一个居民被强迫拆迁、蒙受巨额财产损失、长期得不到解决而产生的愤怒。

强迫拆迁是当今中国十分普遍的问题,中国公众、尤其是通过互联网获取新闻的公众对这一新闻事件的关切可想而知。

然而,用“"抚州爆炸"这四个汉字搜寻,得到中共政府支持的百度搜索引擎提供的搜索结果是大约635,000个,而因拒绝协助中共政府封锁信息而不得不退出中国大陆的谷歌搜索引擎提供的搜索结果是大约3,430,000。

也就是说,对同一条搜索要求,百度提供的搜寻结果,比谷歌少了将近三百万。

号称中文搜索领先世界的百度,为什么搜索结果只是谷歌的大约五分之一?现在还不清楚,两者之间的搜寻结果差异究竟是说明百度的搜索更精确,还是其搜索能力只是谷歌的五分之一,还是百度删贴和封锁信息的能力或意愿是至少是谷歌的五倍。

换句话说,现在人们还不清楚百度和谷歌的搜索结果差异,到底在多大程度上是由于技术,在多大程度上是由于政治。但有一点是确凿无疑的,这就是一个用户假如只是使用百度搜索引擎,那么,这个用户所获得的信息量很可能远远少于用谷歌搜索引擎所得到的。

在另外一方面,在报导抚州爆炸事件的时候,中国官方主要新闻媒体明显回避爆炸事件的背景及其背后的社会和政治原因,与海外媒体形成明显的对比。

日本主要报纸《每日新闻》27日发表记者隅俊之发自上海的报导说,“在中国农村地区急速都市化的过程中,居民因强迫拆迁而跟政府冲突的事件多有发生,并已经成为社会问题。”

日本一家主要报纸《朝日新闻》在同一天发表记者奥寺淳和林望分别发自抚州和广州的报导说,“抚州去年9月就发生过居民反对当地政府强迫拆迁的命令跟当局发生冲突的事件,有1人死亡,2人受伤。据报导,那里也发生过‘自焚’事件,地方当局强迫拆迁的高压手法和腐败招致广泛谴责,在全国成为大问题。”

加拿大最大的报纸多伦多《明星报》发表记者比尔.习勒的有关报导说,“非法征收土地在中国是一个普遍问题。地方官员经常跟开发商沆瀣一气,夺走当地人的土地,然后转手高价出售,利润分成。这种做法如此普遍,以至于中国的儿童都知道。”

路透社27日发表记者迈克尔.马蒂纳的报导说,“中国媒体星期五低调处理因不满政府强迫拆迁的一个抗议者进行的致命性爆炸事件。这一事件再次引发公众强烈谴责肆意横行的权力,并揭示出社会不稳定的隐忧。中国的中文报纸和主要的新闻门户网站如新浪网对有关事件报导很少,尽管前一天在江西省抚州市一些政府建筑发生爆炸的时候它们给予了迅速的报导。”

印度主要的报纸《印度教徒报》发表记者阿纳斯.克里什南的报导说,“一个因遭受强迫拆迁而发动爆炸的农民获得中国许多网民的喝彩而不是批评。网民把他比作1940年代的革命英雄。这一爆炸事件也在中国活跃的互联网上引发激烈的辩论。通过互联网,有关消息星期四迅速传开,尽管地方当局试图压制报导。”

美国西海岸大报《洛杉矶时报》星期五发表记者巴巴拉.迪米克的报导说,“如此大规模的爆炸事件在中国是相对罕见的。中共当局笨拙粗暴地试图压制有关新闻,显示出有关官员的恐惧不安。”

“这一案件跟杨佳案相似。28岁的失业者杨佳2008年在上海一处郊区杀死6名警察,显然是为了报复他先前在被警察羁押的时候遭受殴打,...杨佳为此获得了恶名,也获得了一些支持者。”

“近年来,中国出现的类似事件数目惊人。一些有冤无处诉的人使用刀子或自制爆炸物报复社会。这类事件常常是为开发商进行的征地、以及其他不满事项引起的。这些不满从中国功能失调的司法系统那里得不到解决。一些学者也把这类事件的增多归咎于不断扩大的贫富悬殊。”

美国南方大报《迈阿密先驱报》发表记者汤姆.拉塞特的报导说,“这是近年来中国发生的一系列以引人注目的手段抗议强迫拆迁的最新一起事件,反映出村民在失去土地寻求官员和法庭帮助的时候所感到的无奈无助。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在跟政府或有大企业或中共做后台的人打交道的时候,他们很快发现自己四处碰壁。中国中央政府表示担忧这种案件失控,但在通过法治解决中国深层问题方面没有做什么事情。”


        来源:VOA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