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瑛力撑艾未未细说儿成长路 他做得正确不必改变
2011-04-10
高瑛拖着虚弱的身体接受本报专访,细说儿子的大小事。她说,若艾未未能平安回家,她仍会支持他做他想做的事,因为“他做的是正确的,没有理由,没有道理去改变,也不必要去改变。“
--------------------------------------------------------------------------------
“这是我一生最大的打击。我一生中经历过57年的反右运动,文化大革命等大风大浪,但那都是全民的,天塌下来大家一齐扛的,但是现在是发生在我个人家里的事情,而且涉及我的儿子,我觉得整个人一下子就垮了,精力,体力都受了很大的伤害。“昨日凌晨在北京东四13条胡同的家中,艾未未78岁高龄的母亲高瑛拖着虚弱的身体接受本报专访,细说儿子的大小事。她说,若艾未未能平安回家,她仍会支持他做他想做的事,因为“他做的是正确的,没有理由,没有道理去改变,也不必要去改变。“
高瑛的家位于北京王府井附近的一个胡同里,小而整洁的院子里种了些花,大约20平方米的客厅铺着木地板,简单地放了一套黑色沙发和一张大茶几,朴素而清雅。
艾未未4月3日早上被当局带走后,超过六天仍未有任何音讯,高瑛脸上尽是忧虑和挂念。“他2号的时候到我这来跟我告别,告诉我说明天要去香港和台湾了,还和我一起吃了晚饭。“她沉默了一会儿,悲切地说,当日艾未未若无其事的,”他说要我保重,我跟他说我想去九华山(佛教名山),他说你去吧,他也希望我出去走走。但没想到他自己这么一走,就走到监狱里去了。“
艾未未
婴儿时期的艾未未十分精灵。
1岁跟随父母流放北大荒
从1959年一岁多就跟着父亲艾青和母亲高瑛流放到北大荒,成为“北大荒南横林子最小的公民”,再到远赴新疆石河子住了近20年,艾未未的童年及少年可谓颠沛流离,但他从小便展露出过人的美术天赋。
“他从小就是个高材生,很聪明,爱学习,在新疆的时候读最出名的石河子中学,在学校是一个很出色的学生,而且画画很好,学校的黑板画都是他一手包办的,画得可漂亮了,老师也赞不绝口。“说起艾未未的小时候,高瑛终于渐渐舒开愁眉,暂时抽离现实的痛苦。
1979年艾未未考进北京电影学院后,艾未未尤得老师赞赏,作画方面最擅长速写,无论鸡,鸭还是人物,都能极速画出神髓。许多人速写都用铅笔,但他用的却是钢笔。“他的功底非常好,非常好。”艾的大姊高阁说,当时艾未未受著名美术家郑可教授指点,郑要他用钢笔画速写,因为钢笔不能修改,目的是要练眼睛的准确性,而未未也一直掌握得很好。
高瑛的四名子女中,艾未未排行第三。他说,艾未未年少时是一个腼腆的孩子,“中学的时候给女孩子补习,人家是面对面坐,他是并排着坐的,从侧面看的,有时讲话还会刷一下红了脸。“他很聪明,却不淘气,还挺有幽默感。”有一次,他弄个大草坑,他先大步地跳过去,别人跟着跳,结果其他人全都掉坑里去了。“说起这些往事,高瑛和艾未未的姊姊高阁两母女会心微笑,眼里尽是温情,高瑛感慨地对女儿说:“真没想到我们家未未现在变成这个样子,变得那么勇敢啊。”
小时候的艾未未经常坐婴儿车逛公园。
年轻时的艾未未,一面正气。
年少帅哥很受女孩子欢迎
在旁的高阁补充说:“他年少的时候可帅了,很受女孩子欢迎我们兄弟姐妹每个人都很独立,平等,平常看来很淡,但是我们很团结,感情很好。”。
俗语说,三岁定八十,不过环境也是决定一个人性格的重要因素。高瑛说,艾未未生长在一个民主的家庭,她和艾青从不会和子女讲大道理,也不会说你要怎样怎样,在她看来孩子就像一个海绵体,家庭则是一个大染缸“,若染缸是红的,就红的吸收得多一点,若是黑的,就吸收黑的多一点。”在这样的环境下,艾未未和兄弟姐妹都传承了艾青自由,平等,博爱的处世价值观,性格就像他爸爸一样,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如果艾青还在的话,他应该做梦也没想到,他儿子会落到这样的下场!“
艾未未1978年参加北京电影学院的准考证。
贵为艺术家的艾未未正为其粉丝签名。
。对于艾未未若获释,日后会否阻止儿子做维权方面的事情,高瑛和高阁异口同声地说不会,她们尊重艾未未的选择高瑛说:“他不会改变的,他的个性已经决定了他的理念,概念,我尊重儿子的选择。而且他做的是正确的,没有理由,没有道理去改变,也不必要去改变。不过,如果儿子受到任何不公平的对待,我就不管不顾了,我已经全豁出去了,就是为了支持他的所作所为。“
艾未未母亲高瑛拖着虚弱的身体接受本报记者访问。她期盼儿子能平安回家。本报记者摄
来源:苹果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