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制度可以向香港学习
据媒体报道,邓小平生前答应让香港继续保持并延续过去港英殖民时期的政治体制,并承诺五十年不变!这些特色究竟是好是坏呢?看来其中也有若干好的,可以学习。这“五十年不变”是有点道理的。
以下是笔者调查的香港经济情况:2010年香港GDP17481亿港元,征税2090亿港元,占GDP的11.956%;深圳GDP9511亿元,征税3061亿元,占GDP的32.18%;广州GDP10604亿元,征税3379亿元,占GDP的31.87%。香港税收占GDP12%,深圳、广州均为32%。香港教育预算540亿,医疗预算399亿,共占税收45%;而广深两地的教育、医疗预算累计才213亿元,占税收3%。全国的数字为何可能说不清楚。
另据新浪网消息:全港公务员近17万人,首长级以上官员大约1200人左右,属于港府的精英层。只有精英层中的精英,也就是特首、政务司司长等各个司局的正职配有专车。加上终审法院的首席法官、立法会主席,全港享有专车待遇的公职人员仅20余名,而且,政府车队规模越来越小,从2003年到2011年,减少车辆达1000多辆。
此外还披露了相关三个方面的信息:一是公务宴请没有酒水,严格执行五菜一汤,盛在快餐盒里,而且香港的所有公务接待都必须提前申请报备,表格内容包括:宴请人数、宾客名单、宴请缘由、陪同人员、预计费用、人均支出以及按照香港环境保护署保护鲸的要求所签署的一个“未点鱼翅”的声明;二是所有公车车号公开,媒体掌握全港高级官员的公车车号,曾有官员开公车上班时顺路载孩子上学,下班时顺路停在路边到市场买菜,都被传媒迅速锁定、放大,最终道歉了事。事实上,很多时候,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是港府官员的习惯。文中提到的内地法官李从吃惊的是,一次赶赴原香港律政司司长梁爱诗以个人名义宴请的餐馆时,他发现,这位近70岁的老太太,香港前高级官员,是一个人坐着地铁前来赴宴的。三是“公家”竟然占特首的便宜。从已披露的特首公务开支账单来看,2008年,他为香港某驻旧金山办事处担任主礼嘉宾,机票费用一栏显示为零。原因是彼时恰好是曾荫权私人前往美国休假期间,反正特首也要付出机票,正好顺路办点公事。于是,“公家”就这么占了回特首的便宜。四是特首公款消费特别节俭,2011年5月18日,香港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公布了港府过去3年公款吃喝的账单明细,在内地网络引起热烈关注。一份香港特首曾荫权外事访问费用的清单也随即广泛流传——2010年赴海南出席博鳌亚洲论坛,除去往返机票5572港元,其余支出511港元;2008年赴广州拜会广东省相关领导,支出420港元,包括往返交通。而特首每年的社交款待费为32.5万港元。
反观国内的情况,我们实在难以启齿。人民议论了无数年,人大讨论了无数年的三公消费,至今仍没有个国务院的“规矩条例”。
今年国庆节前的9月14日,世界经济论坛2011年新领军者年会在大连举行。14日下午3点30分,温家宝与出席年会的企业家代表进行对话和交流。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问温总理今后一个时期应该做哪些工作,温家宝着重谈到了政治体制改革问题。
他表示:第一,坚持依法治国。一个执政党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依照宪法和法律办事,并且严格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这就需要改变以党代政,把权力绝对化和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为此,必须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这个任务是邓小平先生在30年以前就提出来的,我认为在今天尤为紧迫。第二,要推进社会公平正义。这就需要通过改革发展经济,并且改变收入分配不公和差距过大的现象,让人民群众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都能够享受改革和建设的成果。第三,维护司法公正。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要保持应有的独立性,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第四,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要切实保障宪法规定的公民的民主权利和民主权益,其中最主要的是选举权、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
在知情权和监督权问题上,温总理也特别提到要“公开财政支出中的三公经费。我们从今年开始已经在98个部门实行了三公经费的公开,群众对此是欢迎的,但是感到还不够,我们还要根据需要逐步扩大范围,并且将公布的内容具体到项。”
温总理清楚地知道群众对“公开”是欢迎的,但是感到还不够。
在这些话中,大家可以感知,总理的话是委婉的,似乎也有点无奈。
怎么办呢?笔者建议向香港学习。至少国务院可以下令,一个县公车不超过20辆,一个省不超过1000辆。公务宴请不用酒水,用饭盒装6菜一汤。至于县市的领导公务出差,待遇放宽比香港特首增加一倍……
解决这样的问题,是否存在“以党代政”的阻拦呢?还是自身工作的不得力?我想前者不见得,后者可以追究,是吗?
2011年10月3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