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叩齿吞津三十六 自饮长生不老酒

叩齿吞津三十六 自饮长生不老酒

叩齿吞津三十六
自饮长生不老酒
吕洞宾比喻这为“长生酒”. 时常叩齿,就是空口咬牙, 每叩三十六遍 , 口中必定有津液,最能健脾气,益肾气,
所以下次一定要注意了,这好东西一定不要轻易吐掉。
民间传说:
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有一天下凡人间出售能治诸虚百病的灵丹妙药——人参果,这种果子专治五劳七伤、诸虚百损,是抵御外邪、治疗疾病的良药。人若服过人参果,则能除病延年,身轻不老。消息传开,求果心切的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然而,令人纳闷的是,开张之时,并不见什么人参果有售。正当人们猜疑之际,忽闻吕大仙大喝一声,说道:“此果人皆有之,就在口内,只是你们不知如何服用罢了。”原来,吕洞宾所说的人参果,就是人们的“唾液”。
古书记载:
李中梓在《医院必读》中说, 祖先造字以千口水为“活”字, 可见古人对口水作用的重视。
李时珍认为唾液有促进消化吸收,灌溉五脏六腑,滋阴降火,生津补肾,润泽肌肤毛发,滑利关节孔窍等重要作用,李时珍说“唾精,乃人之精气所化。”他在《本草纲目》中说:“人若能每天不吐唾液,则精气常留,颜容形槁,眼明耳灵。相反,经常吐唾液,则损精神,颜枯形槁。
清雍正年间,有位著名医生程国彭,在其所著《医学心悟》首卷《治阴虚无上妙方》中把津液称作:“华池之水,人身之金液也”,在论述它的作用时写道 :“敷布五脏,洒陈六腑,然后注之于肾而为精”。 并指出其方法为: “ 常以知舐上腭,合华池之水,充满口中,乃正体郐气,以意目力送至丹田。 ”此即练功中所说的“练津化精”之法,程国彭紧接此文后边的《人参果》中把“金液”比作“人参果”,并指出:“凡病危而复安者,不论有参无参,皆其肯服‘参果’者也。凡病愈而复发者,不论有参无参,皆其不服‘参果’者也。世人请自思维,定知此中消息。”此乃程国彭积一生治病之经验谈也,由此可见他对吞津法评价之高矣。
明代龚居中指出:津即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养神,在肺助气,在肾生津,自然百骸调畅,诸病不生。
《红炉点雪》指出:津既咽下,在心化血,在肝明目,在脾养神,在肺助气,在肾生精,自然百骸调畅,诸病不生。
关于长寿人的延年益寿法都有咽唾一项。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了一个曹操问皇甫隆养生长寿秘诀的故事,曹操问皇甫隆为什么一百多岁了还耳聪目明,体力不衰。皇甫隆回答说,蒯京活了一百七十八岁还很壮实,靠的是清晨起床前叩齿和咽唾液,我是学了他的经验而长寿的。
滞纳豚都该死,哈哈哈!

TOP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