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美国种族简史(从此重新懂得世界,“老罗”罗永浩倾力推荐!)

美国种族简史(从此重新懂得世界,“老罗”罗永浩倾力推荐!)

作者用大量的史实、数字,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各个种族在美国的奋斗史、文化史,包括爱尔兰人、德国人、意大利人、日本人、犹太人、华人、墨西哥人、黑人、波多黎各人等。
众所周知,美国是世界文化的大熔炉。各个种族无论在基因上,还是在文化上都有其本国固有的特质。和其他种族比起来,这些固有的性质也使其在众多种族共存的环境中凸显出来。肯远离祖籍国来到美国的人们,和他们周围的人相比,更具有进取心,在面对困境时更主动,因此凸现出来的种族特点就更加明显。虽然个性或者思考方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所处的阶级,但是依然呈现出很多通用的成功必备的品质,比如重视教育、勤奋、积极、重视经验的传递,这适用于所有的行业。
在美国,种族成功的唯一出路是将自身传统优势发挥到极致,并坚持不懈地适应和改进。今天美国最富有的犹太人和日本人,无一不是这个经验的充分实践者。
本书1981年在美国出版,至今已30年。美国种族史具有超出种族本身的内涵,书中翔实的数据资料、对种族特点的分析和观点直到现在仍不过时,并且对于经济和文化越来越多元化的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



托马斯·索威尔(Thomas Swowell)
《被掩盖的经济真相》一本作者。托马斯?索威尔曾在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阿默斯特学院及其他学术机构讲授经济学课程,他所写的《基础经济学》一书被译成6种语言。他还广泛著书立说讨论其他社会问题。索威尔博士曾在政府部门、私有产业和独立的研究机构中担任经济学家。他获得的荣誉包括全美人文学科奖牌、布莱德雷基金奖以及各种学术机构颁发给他的荣誉学位。


 


目录




第一部分  引论
第一章  美国百衲衣
美国幅员辽阔,种族杂糅,国民中没有哪一部分人能有效地处于主宰地位。在这样一个国家里,多元化并非人们一开始就抱有的理想,而是互不相容所造成的惨重代价迫使他们彼此相安共处的结果。
第二部分  来自欧洲的美国人
第二章    爱尔兰人
对绝大多数美籍爱尔兰人来说,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努力方才获得成功,使他们在收入、从业、智商以及其他社会–经济地位的指标方面,跻身于其他美国人之列。社会接受他们是缓慢的,而且这种接受一般是他们成功的结果,而不是成功的前提。
第三章    德国人
美籍德国人的真正历史,不在于他们为自己获得了什么,而在于他们对美国工业、科学、文化、军事实力和娱乐活动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第四章    犹太人
正是美国犹太人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里弥补了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巨大差距,才使得他们的发展史是如此的光耀夺目。
第五章    意大利人


媒体评论




关于再版的《美国种族简史》


牛博网、老罗英语培训创始人  罗永浩



美国著名学者托马斯?索威尔的《美国种族简史》中文版是我10年前在中国书店的旧书堆里花10元钱买到的,这可能是我这辈子花的最值的10元钱了,它几乎解决了我年轻时对种族问题有过的全部困惑。
这本书当年在中国只印了5 000册,并且一直没有再版。有时候想到在这个十多亿人口的国家里,对种族问题感到困惑的人那么多,但只有区区几千人和我一样走运,就觉得不做点什么还是挺让人惶恐的。
作为一个又卑又贱的英语教师,我总是有一种类似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心理。我过去教书的时候,经常“扯淡”,经常“不务正业”,经常借着一道涉及了人种问题的考试题目加以发挥,把我从这本书里学到的东西兜售给我即将赴美留学的学生,希望他们在赶赴一个被称为“种族熔炉”的国家之前,都能确立一种科学的,正确的,健康的种族观。
我想我的努力效果还不错:后来我收到很多去了美国的学生的感谢信,说他们在美国和其他族裔相处的时候,由于早早理清了一些观念上的困惑,所以在种族问题上相对容易保持健康的、宽容的心态,这种心态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他们在美国作为少数民族(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这是生平第一次成为少数民族)的生活质量。
虽然中国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但也许是因为大多数中国人都是看起来差不多的黄种人,也许是因为这种多民族共同生存的局面不是像美国那样在短时期内突然形成的,所以很多中国人(包括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国人)对自己其实是一个种族主义者的事实浑然不觉。这些自以为正直、善良、平和、理性的人在某些社会事件发生的时候,会突然发出充满民族仇恨的言论。
为了尝试改变这个令人不安的现实,我前几年在牛博网和其他门户网站的博客上摘录了《美国种族简史》的部分章节并作了热情推荐。这些摘录的学术文章并没有像那些学术性的东西常见的情况一样在网上遭受冷遇,而是获得了网络读者的热烈欢迎(很多人留言表示这本书彻底改变了他的种族观念),甚至导致淘宝上的二手《美国种族简史》被炒到了300多元一本。
这一次,长期出版国外畅销商业书籍的中信出版社以一种有追求、有社会责任感的出版家风范引进再版这本多年前的学术著作,在民族仇恨言论不时沉渣泛起的中国,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由于中信出版社和国外的出版集团有着广泛深入的合作,所以取得《美国种族简史》的作者授权是我意料中的事。但在这本书的杰出译者沈宗美教授已经去世,家人也已移居海外的情况下,中信出版社取得了原译文版权的授权,使得这本译著以高水准的原貌重新出现,让我非常意外、敬佩和感动。
衷心希望每一个中国人都能看看这本书。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美国百衲衣
种族歧视显然对美国各种族的收入有影响。所有各种族都曾受到过某种程度的歧视。然而,某些最有成就的种族—例如东方人—曾经比大多数其他种族遭到过更为严重的歧视,而犹太人的突出成就恰恰就是在几百年来反犹太主义的浪潮之中获得的。
美国各种族的通话过程,并非一种单行道。今天,美国社会中的不少特殊用语、食物、音乐以及文化特点,曾一度是具有种族色彩的祖传家珍,现在却都变成美国传统的一部分。
美国民族的形成实乃整个人类历史上的一大奇观。多少年来,有4 500万之众越洋过海,从世界各大洲来到美国。他们操着各种语言,代表着世界上各个民族、各种肤色和宗教。今天,美国的爱尔兰后裔比在爱尔兰的爱尔兰人还要多;犹太后裔比以色列的犹太人还要多;美国黑人的数目超过大多数非洲国家的人口。波兰大多数主要城市的人口都赶不上美国底特律一地的波兰后裔,而纽约市的意大利后裔则是威尼斯人口的两倍。
美国的各种族社区,就其规模之大而言,就足以构成独具生命力的文化群,这些文化群既不是某种“主流”模式的翻版,亦非某个国家文化的海外分支。炒面、爱尔兰后裔的圣帕特里克节大游行以及非洲发型,全是土生土长的“美国货”。绝非听命于外国的美国各种族社区,反而为其祖籍国培养了领导人。爱尔兰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统埃蒙?德?瓦勒拉出生在纽约市的布鲁克林,以色列总理果尔达?梅厄夫人出生在密尔沃基。一个多世纪以来,利比里亚一直由获得自由的美国黑奴的后裔统领着。
使用“少数民族”这个字眼,是难以充分描绘构成美国社会百衲衣的这些巨大种族社区的,因为没有“多数民族”。可以辨别的最大单一种族是英裔人,可他们只占美国人口的15%,比德裔人(占13%)或黑人(占11%)实在多不了多少。由于世世代代杂居混住,千百万美国人说不清自己究竟属于哪一个种族。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