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都是中医的帖子,我来篇西医的吧

哪样流行病是中医能控制的?

鼠疫?麻疹?肺结核?天花?脊髓灰质炎?

TOP

疫苗的发现可谓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繁衍生息的历史就是人类不断同疾病和自然灾害斗争的历史,控制传染性疾病最主要的手段就是预防,而接种疫苗被认为是最行之有效的措施。而事实证明也是如此,威胁人类几百年的天花病毒在牛痘疫苗出现后便被彻底消灭了,迎来了人类用疫苗迎战病毒的第一个胜利,也更加坚信疫苗对控制和消灭传染性疾病的作用。此后200年间疫苗家族不断扩大发展,目前用于人类疾病防治的疫苗有20多种,根据技术特点分为传统疫苗和新型疫苗。传统疫苗主要包括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新型疫苗则以基因疫苗为主。

人工主动免疫制剂
  1. 灭活疫苗   选用免疫原性好的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次体等,经人工培养,再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其杀灭制成。此种疫苗失去繁殖能力,但保留免疫原性。死疫苗进入人体后不能生长繁殖,对机体刺激时间短,要获得持久免疫力需多次重复接种。比如:甲肝灭活疫苗,就是死疫苗。   2.减毒活疫苗   用人工定向变异方法,或从自然界筛选出毒力减弱或基本无毒的活微生物制成活疫苗或减毒活疫苗。常用活疫苗有卡介苗(BCG,结核病)、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小儿麻痹症)等。接种后在体内有生长繁殖能力,接近于自然感染,可激发机体对病原的持久免疫力。活疫苗用量较小,免疫持续时间较长。活疫苗的免疫效果优于死疫苗。 比如:水痘疫苗是减毒活疫苗,麻风、腮腺炎疫苗都是属于活疫苗。   3.类毒素   细胞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失去毒性,仍保留免疫原性,为类毒素。其中加适量磷酸铝和氢氧化铝即成吸附精制类毒素。体内吸收慢,能长时间刺激机体,产生更高滴度抗体,增强免疫效果。常用的类毒素有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等。
人工被动免疫制剂
  1.抗毒素   2.人免疫球蛋白制剂   3.细胞因子制剂   4.单克隆抗体制剂   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均能使机体增加抗病能力,但后者的持续时间短,主要用治疗和紧急预防。
新型疫苗
  1.亚单位疫苗(subunit vaccine)   2.结合疫苗   3.合成肽疫苗   4.基因工程疫苗   (1)重组抗原疫苗(2)重组载体疫苗(3)DNA/RNA疫苗(4)转基因植物疫苗

TOP

按照我国规定的计划免疫程序,宝宝必须在1岁内完成5种疫苗的接种,具体包括以下几种:
乙肝疫苗
  一般在出生两天内、1个月、6个月各注射1次,每3~5年加强注射1次。目前使用的多为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它可以用于预防所有已知亚型的乙肝病毒感染。   不能接种该种疫苗的宝宝有:1.发热、患急性传染病、中耳炎、活动性结核、心肝肾等疾病;2.体制弱,有过敏史或癫痛者;3.近期正在进行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卡介苗
  接种卡介苗可预防结核病。卡介苗在一般婴儿出生后即可接种,如果出生时没接种,可在2个月内接种。在3岁、7岁及12岁时,如结核试验阴性,应进行复种。   如果宝宝患有这些疾病,就不能进行接种卡介苗,具体为结核病、急性传染病、肾炎、心脏病、免疫缺陷症、湿疹或其他皮肤病患。
小儿麻痹糖丸
  口服小儿麻痹糖丸可预防婴儿瘫,即医学上的“脊髓灰质炎”。现在服用的均是白色三价混和疫苗,出生后满2月,初服,以后每隔1月服两次,连服两次,4岁加强1次   不能接种这种疫苗的宝宝有:患严重疾病、发热或有过敏史(特别是有鸡蛋过敏史者)不得接种。
百白破混合制剂
  注射百白破混合制剂可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这三种疾病可严重威胁小儿的健康与生命。接种一般是在婴儿出生满3个月时进行,初种必须注射3针,每次间隔4~6周,孩子1岁到2岁时再复种1次。   百白破的禁忌:1.有癫痫、神经系统疾患及抽风史者禁用;2.急性传染病(包括恢复期)及发热者暂缓注射。
麻疹疫苗
  注射麻疹疫苗可预防麻疹。第一次接种应在婴儿满8个月,到2岁、7岁、12岁时再进行复种。   患有这些疾病的儿童不能接种麻疹、风疹、腮腺炎三价疫苗:1.对新霉素和鸡蛋有过敏者或类过敏反应者;2.伴有发热的呼吸道疾病、活动性结核、血液病、恶疾质等;3.原发性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人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4.个人或家庭有惊厥史和脑外伤史。   小提示:宝宝发热,有急性传染病时接种疫苗,可能诱发、加重原有病情,不能接种。家长带孩子去打预防针时,应主动说清孩子的身体情况,以便医生正确掌握禁忌症,这样既可减少疫苗接种的副反应,又能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尤其是卡介苗属于活菌苗,小儿麻痹糖丸、麻疹疫苗属于减毒活疫苗,对于那些体质特别虚弱的孩子在注射后,一定要密切观察孩子的反应,将孩子出现的不良反应同其他的病症加以区别。
以下是规定强免的疫苗
  国家规定强免(强制免疫)的疫苗是必须打的,即强制免疫的,也是免费的,小孩日后入托、入学甚至出国都要凭打过的接种证办理的。   以下是规定强免的疫苗(2006年3月1日执行):   出生时:乙肝疫苗(第一次)、卡介苗   1月龄:乙肝疫苗(第二次)   2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一次)   3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二次)、百白破(第一次)   4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三次)、百白破(第二次)   5月龄:百白破(第三次)   6月龄:乙肝疫苗(第三次)、A群流脑疫苗(第一次)   8月龄:麻疹疫苗(第一次)、乙脑疫苗(非活第一、二次)、(减活第一次)   9月龄:A群流脑疫苗(第二次)   18月龄:百白破(第四次)、麻疹疫苗(第二次)   2岁:乙脑疫苗(非活第三次)、(减活第二次)   3岁:A群流脑疫苗(第三次)   4岁:脊髓灰质炎疫苗(第四次)   6岁:乙脑疫苗(非活第四次)、(减活第三次)、A群流脑疫苗(第四次)、精白破(第一次)   16岁:精白破(第二次)   还有一些疫苗不属于强免范围,如麻腮风、风疹、腮腺炎、肺炎、水痘等,都要收费的,可自愿选择打或不打。记住一点,凡是收费的疫苗都需要家长签名认可,方可接种。

TOP

疫苗虽经灭活或减毒处理,但毕竟是一种蛋白或具抗原性的其他物质,对人体仍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而引起的。其实这也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就象感冒发热一样是机体在抵御细菌或病毒 正常反应  局部反应如轻度肿胀和疼痛。百白破疫苗接种后,屁股上出现硬结就是吸附制剂接种后常见的现象。   接种疫苗后的全身反应有发热和周身不适,一般发热在 38.5 ℃以下,持续 1 ~ 2 天均属正常反应。无论局部还是全身的正常反应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多喂水、并注意多休息即可。如果高热,可服用退烧药,可以做物理降温、吃些富有营养又好消化的食物、多喂水并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异常反应  局部感染、无菌性脓肿;晕针、癔病;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   遇到晕针、过敏性休克应立即平卧、头部放低、口服温开水或糖水;与此同时立即请医生作紧急对症处理。   出现皮疹,可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脱敏药。   出现过敏性休克一般表现为接种后很短时间内面色发白、四肢发凉、出冷汗、呼吸困难、甚至神志不清、抽风等。此时一般医生会立即进行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同时给激素和脱敏药观察治疗 疫苗的潜在风险随着疫苗引起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日益成为热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疫苗,但是同时也出现了关于疫苗的诸多争议。 越来越多的反对声音告诉我们,有些疫苗存在着潜在的风险。随着国际众多科研机构对疫苗的调查,发现疫苗中有可能存有未知的病毒。国内的许多学者也相继表示:疫苗可以成为生化武器的载体!其背后甚至隐藏着事关国家安全的阴谋。许多文章和书籍(例如《生化超限战:转基因食品和疫苗的阴谋》)更是系统地揭露了疫苗阴谋的前前后后。甚至有反对派把支持疫苗者说成了一种原教旨主义的歇斯底里。   当然,生物技术的进步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里质疑疫苗并不是反对疫苗本身,我们反对的是对于疫苗的滥用。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