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今年小升初招生中黑暗的一幕,为了孩子的未来,请关注(请广泛转发)

儿童绘画考级是考还是不考?

儿童绘画考级这个话题已经冷淡很久了,在经历了1999年的大争论后,现在突然又沸腾了起来,有人又把这件事情正儿八经地办起来了。儿童绘画考级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件事情后面都有着什么样的动机?如果要帮助那些有兴趣在美术方面发展的少年儿童及其家长作出客观的评价,我们认为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厘清这个话题里面涉及的各个概念,把它们摊开来,放到炉火上烤烤,什么是真金什么是糟粕就会一目了然。有趣的是,这个话题的外延就不仅仅只是“儿童画”了,它涉及到艺术教育的方方面面。今天本报请来了中山大学传播学院新闻系主任杨小彦、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美术调研员周凤甫、广州市少年宫美术学校校长关小蕾就这个话题各抒己见,读者不难在各位专家的论述中得出自己的判断。

首先,说清楚儿童画到底是什么,儿童学绘画的目的,甚至于大而扩之——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

  杨小彦认为,定义儿童画,要从美术史说起。儿童画一直存在,现代意义上的儿童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被关注,当时正是欧洲殖民主义扩张时期。作为对欧洲中心主义的一种反动,开始了一种反思,以前在欧洲以外的都是野蛮文化,而现在欧洲人也质疑自己的文化是否就真的那么优越。一个特征就是重视欧洲文明圈以外的文化,重新评价一些原始形态的艺术,这种思潮落到美术上,就是原始主义的影响。紧跟着就是开始关注儿童,如克利开始发现儿童那种反成人模式的绘画有一种天真性的存在,开始在自己的艺术里有意识的模仿。原始主义带来了对儿童画的重新评价,在一战以后,欧洲先锋艺术界其中一种思潮开始认为他们那种所谓成熟的艺术样式代表着一种虚伪,那个年代有一种疯狂研究儿童画的热潮。

  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如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就把儿童画进行了分类,这种心理学的研究至少给20世纪早期的现代主义提供一种颠覆传统艺术样式的武器。所以儿童画作为一个画种的概念,一个被认识的对象,应该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文明中逐步衍生发展出来的。对艺术一个大的影响就是看到那种写实、成熟的形式与价值标准之外,它还有另外的一些形式与价值为我们所认识。这个潮流越来越肯定儿童和少年时代一种自发的表达,赋予了这些表达一个价值判断。体现在儿童艺术教育上,就开始强调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并不是成为艺术家,更不是获得那种写实手法,而是启迪儿童的思维,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美术教育一旦分级,一开始就摧毁了这种从一个由天性而出自由发展的阶段拉回到一个僵硬的标准框架内。”杨小彦强调说。

  周凤甫认为国内教育界在理论上一些问题经过多年的摸索,提出“素质教育”这个概念是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如学校的艺术教育,它的根本目的就是一种国民素养教育。作为一个未来公民,他的素质结构中视觉艺术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关键着眼点是人的成长、培养,人格的一种完善,艺术就是一种生活方式。

  有些看法是,既然存在着书画比赛的选拔,而音乐有考级,同属艺术范畴的美术也应该有考级。况且漫漫的求学生涯当中谁不是大考小考不断,还有高考呢,怎么就没有争议了呢?这些说法的背后,存在着一个标准的衡定问题,不同范畴里这个标准是否存在,存在的话又怎样拟订呢?

  “以音乐分级为例,我一直有琢磨这个事情,音乐教育和美术教育有一个巨大的差别,那就是音乐不存在儿童弹奏法。”杨小彦说。因为音乐教育,特别在某个意义上一开始就是一个强制的成人演奏教育,并没有特定针对儿童的演奏法。

  “应该让每一个要求孩子学音乐的家长引领孩子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音乐对自己意味着什么?”

  杨小彦认为,总结而言音乐考级考的并非是音乐,其实就是演奏技法,我们现在全搞混了。其核心问题是,考级是凭演奏的技术评定的,我们把演奏的评定等同于音乐的评定,要明确文化层面、价值观层面的音乐和演奏学习的不同。音乐考级的弊病,或者给很多受众一个概念模糊的地方就是,把对演奏的分级转变成为对音乐的分级。同理,如果美术考级要建立一个级别标准,就要寻找一个相对明确的方式,还是会走上视写实为唯一的路子。

  “有人把比赛和考级混为一谈,比赛通常是一次性,对孩子的鼓励性质更多。考级就完全不一样了。”关小蕾说。

  周凤甫认为比赛是“相对比较”,它是一种排位比较。一到考级这个标准就会绝对化,就只是一个绝对的要求,而恰恰艺术没有办法做这种绝对的要求。儿童画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儿童独特的心理和情感的表达,如果给他们一个统一的模式,一个量化的标准,那就不是儿童画了,就是一种“种植”出来的画面。每一级都有一个僵化的标准,仿佛是钓鱼的“诱饵”,一步一步进入这个陷阱里面完全丧失你自己了,逐渐把你引入一个死框框里去。

  杨小彦觉得高考和考级是不能类比的,教育也有考试,并不能完全取消它,是因为有一些教学的内容是可以寻找出适当的标准来量化的,一般意义上,主要的教学内容都具有一定的保守性,这就是因为教学里有一定相应标准性的东西,而也就意味着有一部分东西是不可能有标准的。在艺术上,也会存在“可教的”和“不可教”的两部分,可教的艺术某种意义上都是某种技术,比如说我教你色彩学、教你构图的法则、教你各种技巧,这些属于技术性的内容是可教的。但是艺术的价值观、艺术的风格是不可教的。

  “我对美术学院的教育长期以来有个看法,它有个特点,刚好把这两个颠倒了。老师在课堂上总是讲"不可教"的内容,老是说"这个感觉不对"、"这个感觉好啊!",但是,却老不去讲那些"可教"的东西,”杨小彦说:“在国外还有油画的化学教授,教怎样去修复古画。由于构成艺术价值的核心部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不可教"的,才使艺术这个教育变得很微妙,很复杂。”

  杨小彦还举了个例子,如陈丹青招油画博士的时候,觉得有些学生油画那么厉害,但是英语不懂却招不进来就表示很愤怒、要抗议,这里就出现一个麻烦,由于艺术到某个程度就没有绝对的标准,那就不能判断陈丹青招学生是有走后门还是没有走后门,可以个人说了算。所以说大学教育有标准化的教育,也有一部分是对价值观、创造意识的传达。高考考的一定是可以量化的东西,这才符合人才选拔的目的。另外高考的标准是不完整的,但是没有办法,找不到替代方案,在没有更好的方案替代以前,也只能是完善目前这个有毛病的方案了。

  虽然很多人想要做考级这样一件事情,但是国家教育部门的规定又是怎样的呢?

  周凤甫给了一个明确的答复:“针对考级,教育部在2007年就发了一个16号文,明确规定"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艺术水平的考级活动,各类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的等级不得作为学生升学、奖励的依据"。”在以人为本的情况下,实际上从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的美术老师对考级这个问题已经有了共识。

  最后,我们不得不追问一下举办这样的活动谁是最大的利益者,这种利益大吗?也许清楚了这关键的问题,大家心里也就会更加明晰了。

  周凤甫说:“实行考级的动机是什么?就是利益驱动,说白了就是遇到钱良心没有了。”他认为儿童画考级这个问题不是一天两天提出来的,争论了多少年,实际上大家心里都明白设立考级的目的。如果是一个社会现象的话,这个实际上黑白是分明的,从分析当事每个人的动机就可以看到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就是搞考级的老师让他们扪心自问,他内心也不会认同这些东西对儿童有积极作用。

  广州市少年宫美术学校校长关小蕾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如果按照以前的规矩,我们8000学员每个都推荐的话,每人有回扣50元,就有40万元。而且自己不用主办,只是推荐学生去参加,真的做起来,少年宫可以说是最大的受益者。”她觉得这其实是社会艺术类的考级,可以一直到成人,但实际上最大的利益点就是少年儿童,没有这一块就没有利益可图了。

  “这个昧着良心的东西我们不会去做。”她最后说道。

TOP

少儿美术考级烘热考证市场

少儿美术考级烘热考证市场


  近日引发过种种争议的北京少儿美术考级开始报名了,周末走在因为“小升初奥数”培训大军解散后改学美术、书法的考级培训的“小股部队”里,孩子们脸上的表情,却比上奥数班的孩子更轻松、更灿烂。鉴于市场上出现了三家少儿美术考级的权威机构和越来越多的培训机构,很多家长都困惑其之间的关系和区别,为此记者专访了有关主办机构的专家和权威人士———

  ●北京三机构主办少儿考级

  据一位国家相关主管机构的负责人介绍:“少儿美术考级考试”实际上和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一样不是专门给少儿举办的等级考试,因为不限年龄、不限学历报考而受少儿的普遍欢迎,它可以对照理解为“国家美术等级考试”———目前,美术考级涵盖了包括国画(山水、花鸟、人物)书法和西画(素描、速写、水粉、水彩、油画)在内九个专业,每专业均为1至10级,级别数越高水平越高。

  北京地区的少儿美术考级则由中国艺术研究所、中国美术学院和北京市教育学会美术教育研究会三家,遵循文化部《社会艺术水平考级管理办法》和《美术考级指南》统一指导,自主制定考级标准、自主研发教材、自主组织培训及阅卷。目前文化部没有统一的教材和考试标准,但三个机构都有与自己系统考试相配套的统一教材。各考点的时间虽不一致,但考卷将统一收回,由全国知名美术家、美术理论家以及高校、社会等各方面美术专业人士组成的专门评审委员会统一进行评判。三家颁发的都是由文化部全国美术考级中心统一监制的《社会艺术水平等级证书》,在使用和识别上没有差别。

  内行人指点说:虽然三家的证书都一样,但是由北京市教育学会美术教育研究会培训认可的证书因为是教育系统用来普及美术素质教育的组织,下属30多家拥有十几年少儿业余美校的教育经验,很注重根据少儿美术学习的规律,灵活运用教育教学,激发少儿美术学习兴趣,因此在基础等级部分非常扎实,被更多中学看好,甚至一些家长私下解读说他们发的证“小升初好使”。

  而中国美术学院社会美术考级中心是唯一一家由国家高等美术学府主考的全国美术考级专业机构,因此高等级考证和培训比较强,一些瞄准高等艺术院校的考生认为考中央美院的时候会更被看好。

  其实无论由哪个机构主办的美术考级,都对促进考生的逐步专业化、正规化的美术学习,提高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少儿美术考级市场潜力数千万

  北京地区的美术考级每年10月举办一次,每年参加人数过万,是由北京市教育学会美术教育研究会组织的。该学会常务理事刘大军老师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研究会已经成功举办了6期少儿美术考级工作,已经借助近20年来下属美术教育系统内19个区县的30多家业余美校承办,考官则由北京大、中、小学高级或特级美术教育专家担任。

  仅以北京市教育学会美术教育研究会组织的少儿美术考级为例,按每级60元/人考试费计算,组织的每年万人报考的考试,考试费就高达60万元;培训课程收费每课时在30到40元不等,每人每周2课时,那么每年北京考生家长花在辅导上的培训费用就达3000万。

  有专家预计,三家主办机构所设立的少儿美术考级将带来7000万到8000万元的市场前景。因此,除了原有的业余美校系统外,北京假日学校凭借多年的美术辅导经验和海淀优秀师资成为授权工作站和考点;而更有巨人学校、海淀区翰文培训学校、齐白石美育培训学校、汇英艺术文化培训学校等多家民办培训学校也开始雄心勃勃地涉足这一崭新的少儿培训领域。

  ●学生美术考级有什么用?

  一位孩子在北京假日学校少儿美术考级培训的家长说,她的孩子是美术5级,今年已经作为特长生被北京市重点中学的分校(初中部)看上了,作为家长很庆幸当年没有选别的,因为孩子喜欢画画,就送到区少年宫去学,没太在意,跟着一级一级地学和考,居然成了“特长”,在“小升初”上使上了,“纯属巧合”!

  而多年从事基层业余美校教学的北京假日学校美术考级辅导班负责人刘老师说:虽然儿童美术的主要目标是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孩子健全和谐的人格,但是最重要的是孩子在学习美术过程中,对自身非智力因素、意志品质的培养———专注的态度、运用自身情感、善于观察感受、合理运用工具、有效方法来创造性地表达、表现自己的价值观。这对孩子一生的影响远远大于证书本身。

  ●教孩子正确对待美术考级

  美术考级培训与一般的少儿英语学习不同,因为它既必须遵循艺术创作的客观规律,又必须以考级的形式体现数字化的等级,因此家长必须教孩子正确对待美术考级的培训课程———

  1、尽量让他发挥自己的想象,不要给太多理论:不要给他太狭隘的空间,不要给他灌输太多的美术专用术语和美术基本课程,应该发挥他自己的想象力,这样才能在绘画的领域里占据一片天空,才能有所成!才能让他们大了以后在绘画方面有所受益。要他明白画笔跟颜料、纸张都只是他的工具,而不是依赖,只要他想画,什么都可以做他的画纸(画布),什么都可以代替他的画笔。

  2、不要太依附橡皮:那不是什么很好的东西,可能他擦掉的正是他创作的精华,要成为一名画家而不是画匠就必须做到思想与画面的共识!

  3、要教孩子正确看待美术考级和特长加分:告诉孩子考级对其人生不是最重要的,必须要孩子明白这个证书并不能真正证明能力,只是能加分而已!

TOP

用考级来证明艺术水平是可悲

通篇都是主观认为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