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德米特里•沃尔科格诺夫
编者按:
本文作者沃尔科格诺夫是俄国著名的军事历史学家,他在文中重新评论了朝鲜战争的起源以及苏联在战争初期的作用问题,这在俄国学术界是有代表性的。这篇文章的重要性在于引用了斯大林与什特科夫、毛泽东的往来电报和信函等档案材料,比较有说服力地证明了苏联在朝鲜战争缘起中的作用,揭示了斯大林考虑朝鲜问题时的种种心态。作者还根据苏联的材料,说明中国领导人在下决心参与朝鲜战争的问题上是有忧虑和反复的,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中国某些当事人回忆录和文章的说法。
原编者按:
在《苏联军事百科全书》中可以读到:“朝鲜战争是南朝鲜侵略集团和美帝国主义者为了消灭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并把朝鲜变为侵略中国和苏联的跳板在1950—1953年发动的一场战争。进攻计划是美国军事代表团和南朝鲜军事当局在1949年5月制定的。”
只有了解了斯大林的档案才能够再现朝鲜战争策划和发展过程的真实情景。这篇文章或许是关于50年代初在遥远的亚洲半岛发生的戏剧性事件的一篇有文献证据的叙述。
在40年代末50年代初,“冷战”状态更加紧张,昔日的盟友现在反目成仇了。斯大林明白,今天的美国比苏联更为强大,并且是无法战胜的,所以他表现出自己惯有的谨慎。但是,斯大林却极力煽动反对殖民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并且以共产国际的思维方式行事,即致力于在全世界最终实现“红色”统治。斯大林通常在中午前来到克里姆林宫,从容不迫地翻阅大量的文件:贝利亚、驻外使节和各共和国党的报告,以及各国通讯社的报道和来自各地的报告等等。战后,斯大林的注意力不仅集中在西方,而且也集中在东方。
在东方,得到苏联支持的毛泽东取得了对国民党的一个又一个胜利。斯大林对蒙古和北朝鲜的傀儡也十分满意,受到苏联顾问精心照看的金日成是在这种政治关系中成长起来的,因而也要因袭苏联的共产主义经验。于是,这位年轻的领袖在寄自平壤的信中,讲述了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并请求斯大林在莫斯科接见他。
当波斯克列贝舍夫走进来收拾厚厚的一叠文件时,斯大林对自己的忠实“仆从”说:
——让贝利亚今晚来报告试验原子装置准备工作的情况。波斯克列贝舍夫匆忙写在了记事薄上,当他转过身正要离去时,又听到一句话:
——让维辛斯基答复平壤:我同意金日成来。应当在更近的地方看看他……时间由我们来商量。
一个半月后举行了会晤,时间是1949年3月5日。晚8时,外交官维辛斯基和什特科夫把朝鲜代表团引进了克里姆林宫斯大林的接待室。同金日成一起来访的有外务相朴宪永和其他一些高级官员,以及朝鲜驻莫斯科大使朱永厦和翻译文一。朝鲜人胆怯而又虔诚地环视着这位天才领袖的装有橡木墙围的接待室,不时地看看写字台后面秃顶的波斯克列贝舍夫和这两个沉默寡言、中等身材的人。这两个人都穿着同样深灰色的西服,坐在屋角的椅子上。
维辛斯基当时是外交部长,什特科夫上将在1948年成为苏联驻平壤的大使,斯大林实际上已使他成为金日成的首席政治顾问。
经过约半小时的长时间等候,斯大林终于在接待室里接见了代表团。苏联领袖迈着从容不迫的步子从写字台后面走向受到接见的激动的朝鲜人,依次同他们握手并作出请他们在长桌边入座的表示。
会谈长达1小时50分钟,实际上进行交谈的只是斯大林和金日成。什特科夫和朴宪永也讲了几次:是在必要的时候回答一些询问。在礼节性的寒暄之后,斯大林立刻进入了正题,他问朝鲜人民共和国需要什么帮助。
会谈是以这种方式进行的:金日成总是客气地提出请求,而斯大林一般都回答说,“我们给”、“就这么办”、“我们派专家去”、“我们接受派人来学习”,只是偶尔说,“让我们想一想”。
他们商定了军事援助的性质,朝鲜军官在苏联受训的问题,以及发展经济关系及其他问题。会谈没有涉及用武力统一朝鲜南北两部分的问题。斯大林对金日成所提出的军事问题是支持的,只是在还没有弄清谈判对手,没有对朝鲜北方的进一步发展和朝鲜半岛事态的发展前景作出判断之前,这种支持是有一定限度的。
在整个1949年期间,苏联频繁地向北朝鲜提供了武器、军事技术和弹药,以及其他的军事装备。斯大林在关于以这种规模和速度援助朝鲜的报告上作了“И”字形的签字(“И”这个字母可以读成“约瑟夫”,或“知道了”、“同意”)。关键性的文件大概是在1950年1月19日产生的。这份文件是什特科夫在平壤写成的。内容如下:
特急电
……晚上,在中国大使馆为送行1而举行了招待会。会上,金日成对我说:“现在,当中国的完全解放即将实现时,朝鲜的解放问题就要提上议事日程了。游击队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我夜不能寐,想的就是重新统一的问题。毛泽东说,不应当向南方进攻。不过,假如李承晚要发动进攻,就可以转入反攻。但是,李承晚并没有发动进攻……”他(金日成)需要到斯大林这里来,请求准许他为了解救南朝鲜而发动进攻。毛曾答应给予帮助,因此他也将同毛见面。金日成坚决要求亲自向斯大林报告,要求同意北方向南方发动进攻。金日成有些醉意,谈话时有些兴奋。
1950年1月19日
什特科夫
对于这份报告,斯大林有一个多星期拿不定主意。他给毛泽东发了措词很谨慎的密电,模棱两可地说:假如对于成功有充分的把握,那么就可以来讨论这个问题。但是,斯大林在通盘考虑之后,亲手写了一封密电发给平壤的金日成:
什特科夫,专电
1950年1月19日的报告已经收到。如此重大的事情需要进行准备。此事应该办得没有大的冒险性。拟同意会见。我们希望每年能得到25000吨铅,准备给予技术援助。
1950年1月30日
约•斯大林
在平壤看来,这封电报是有条件地同意了采取有胜利把握的军事行动。什特科夫于会见金日成两三天后,即2月4日再次通过外交部长维辛斯基向斯大林送去一份报告。这份报告转达了朝鲜领导人有关解决提前使用贷款和从苏联得到新的贷款以购买武器等问题的请求。金日成请求准许将步兵的数量增加到十个师,为此,需要重新组建三个师。
在同北京再次协商之后,2月9日,斯大林同意在朝鲜半岛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的准备工作,赞成平壤通过军事途径统一祖国的意图。这一天实际上就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为了用武力统一两个国家而进行进攻性战争准备的正式开始。苏联开始积极地提供坦克、火炮、枪枝、弹药、药品和汽油。在朝鲜军队的总部,在苏联顾问的参与下,大规模进攻性军事行动计划的制定工作正在绝密状态下进行。几个新的由朝鲜士兵组成的师也在加速组建。世界还不知道,它将很快目睹20世纪一场最血腥的局部战争。
在备战最紧张时,斯大林再次决定同北京交换意见。作为一个特别谨慎的政治家,斯大林就像战争年代一样,总是用一些化名来签署自己的一切特急函电。在与毛泽东关于朝鲜事务的通信中,他成了菲利波夫。1950年5月,斯大林向波斯克列贝舍夫口授了下述信件:
给毛泽东的专电
毛泽东同志!
在与朝鲜同志的会谈中,菲利波夫和他的朋友们表示了如下的意见:由于国际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他们同意朝鲜人着手实现重新统一的建议。但有个附带条件,即问题最终应由中国同志和朝鲜同志共同来解决。如果中国同志有不同意见,那么对于问题的解决就应延迟,直至进行一次新的讨论。会谈的细节朝鲜同志可能会向您陈述。请电告执行情况。
菲利波夫
北京很快就同意了。于是,军事行动的准备工作开始加速进行。5月底,什特科夫向莫斯科报告说:金日成通知,总参谋长(和苏联顾问瓦西列耶夫一起)已制定出进攻行动原则的作战方案。组织工作的准备将于6月1日完成,他本人(金日成)对此表示赞同。准备从十个步兵师中抽出七个师用于进攻行动。7月将开始雨季。瓦西列耶夫将军和波斯特尼柯夫将军向我报告说,到那时集中部队需要更多的时间,总参谋部建议在6月底发起进攻。
我的意见(斯大林阅读时在这两个词下面划了加重线),可以同意这个时间。朝鲜人需要汽油和药品。请尽快指示。
1950年5月30日
什特科夫
斯大林亲笔写道:
“上级赞同您的建议。将尽快提供药品和石油。”这位苏联首脑考虑了一下,签署了“葛罗米柯”的名字。斯大林在这段话下面划了粗重的黑线,并在下面加了一句:“通知葛罗米柯转告什特科夫。”在这个国家中,为了保密,领袖不仅可以用虚构的姓名,也可以用自己属下的名字来签署文件。顺便提一下,葛罗米柯当时仅是维辛斯基的第一副部长。
斯大林非常不希望美国人发现他在直接参与战争的准备工作,虽然这样做并不容易。就在开始军事行动的前夜,驻平壤的苏联大使又直接向这位领袖发出一个紧急电报:
给斯大林同志的特急电
金日成请求转告:为了发起进攻和登陆,需要军舰。已有两艘船抵达,但是,还没有准备好船员。他请求派遣十名使用这些船只的苏联顾问。我认为这种请求应该给予满足。
1950年6月20日
什特科夫
很快便有了答复:“您的建议不能被接受。这样做会为干涉提供借口。葛罗米柯,1950年6月22日。”战争行动开始后,当北朝鲜人进入南朝鲜时,金日成再次请求直接派遣苏联顾问到进行战斗的前沿部队去。什特科夫在同朝鲜领袖的交谈中允诺,他将劝说莫斯科同意这个请求。紧接着得到的是来自克里姆林宫的斯大林式的指责。
平壤,苏联大使馆
显然,您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您没有问过我们就允诺给朝鲜人派顾问。您应该明白,您是苏联的代表,而不是朝鲜的代表。我们将根据所要求的人数派出顾问,他们将作为《真理报》的记者被派到前线司令部,而不是战斗部队中去。您个人要对苏联政府负责,不能让他们成为俘虏。
费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