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君主立宪未成功,中国大遗憾

满清虽然统治了300年,但是满洲贵族和普通汉族民众的隔阂仍然非常深,相互都有着强烈的不信任感。坦白讲:辛亥革命时期,对与普通汉族民众来说,自由民主根本没有多少号召力,而一句“驱除鞑虏”就能够获得广泛的认同。这也从一方面说明了民族隔阂有多深。带着这种异族统治的原罪,立宪是不可能成功的。哪怕是戊戌维新能够实施,真到了动摇满族统治的时候,就算是光绪皇帝也一样不会继续下去的。

如果是汉族王朝,或者满族能够像英国王室那样(他们最早也是征服者)完全融入本土民族中,才有可能成功立宪......

TOP

引用:
原帖由 写实 于 2011-5-17 10:06 发表

辛亥革命中,民众起的作用也很有限,事态的根本性转机在于袁世凯的北洋集团之态度,可以说辛亥的结局本质上是取决于袁世凯个人野心搞的一次宫廷政变,而非法国革命似的底层造反。
当然你所说的异族统治的问题,确 ...

袁世凯是个投机分子,如果不是看出清政府完全的无力支撑,他是根本不会走这一步的。在他逼宫之前,已经有一半以上的省宣布独立了。这足以看出民族主义的号召力。你不喜欢民族主义没问题,其实我也不喜欢。可我讲的是现实,不要小看民族主义的动员力量。坦白讲,慈禧和她代表的一批贵族,他们不是没有远见,只是投鼠忌器而已。满清统治的这300年,民族对立的情绪其实从来也没有消亡过,反而由于清政府的一系列政策被不断强化。

如果研究过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就会明白,立宪的过程绝对不像你想象的那样和平有序,而是充满了血腥、暴力、冲突甚至战争的(英国的立宪过程其实也是一样)。在这种皇室的正统性如此强大的地方,立宪都如此艰难。更何况是一个面对如此复杂民族矛盾的中国呢?

至于汉人之间的相互倾轧,不过是权力争夺而已,这和民族矛盾那种不可调和性有本质的区别。这从共匪如此的倒行逆施60年至今依然可以稳坐江山就可以看出来了。我还是这个观点,如果当时的皇朝是汉族或者满洲人能够像英国王室那样完全融入本土民族,中国的命运,或许会有所不同......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