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关于儿童 未来就在当下( 作者:严家炎 卢晓蓉)

关于儿童 未来就在当下( 作者:严家炎 卢晓蓉)


  初识周樱,是在去年底香港举办的华文旅游文学国际研讨会闭幕的午宴时,我们偶尔聚到了一桌。在座的还有旅美作家刘年玲、著名画家兼美术评论家谢春彦及其女儿谢奕青,彼此虽素不相识,却如遇知己相谈甚欢。周樱从相貌到穿着打扮都颇具艺术气质,但留给我们更深的印象,还是她那成熟超前的思考和“从我做起”的侠义情怀。

  再见周樱,是今年2月在她一手策划主办的“当代对话未来———第三届海峡两岸少年儿童美术大展”上。画展的主题是《季•节》,在京城今日美术馆3号展厅展出一周。我们携女儿、女婿和外孙一同前往,见参观者络绎不绝。展厅上下两层布满了来自大陆及港澳台的数百幅儿童画,仅大陆提供的展品,就来自北京、上海、重庆、福建等地,还有汶川、玉树地震灾区及郑州聋哑儿童特别创作的图画。工作人员还独具创意地在入门的墙上,画了通往春夏秋冬四季展区的“大巴”及路标,不仅方便了参观者,也给大家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现今各种名目的展览屡见不鲜,通过办展拉赞助、卖画、收门票赚钱者不少;而借政府斥巨资(仅北京每年就拿出100个亿)大搞“文化建设工程”之机,立项圈钱中饱私囊恐怕也大有人在。周樱在租金昂贵的今日美术馆举办这样一个包括两岸多地、大规模的儿童画展,却不收门票,也不卖画,她的经费从何而来?周樱给出的答案令我们很意外:她不懂什么叫“立项”,政府的支持有限,又不大好意思拉赞助,而本届展览则全靠她个人支撑才不至于夭折。

  周樱在厦门有个文化艺术公司,每当收入积累到一定程度,她就倾囊办一次画展,办完又去挣钱,如此循环往复,现已在福州、厦门、泉州、广州、台北等地办过九次展览。她还亲自去过汶川地震灾区,给当地儿童带去了代表两岸最高水准的少儿美术大展,并组织那里的聋哑儿童画出了他们心中的梦。为了省钱,办展的联络工作全由周樱亲自操办,连展厅的工作人员也从厦门带来。因为她对应试教育带来的“标准化”、“一统化”、“模式化”,从而扼杀儿童个性特征和创造力的现状充满忧虑,于是举个人之力,借办儿童画展,去开启“被局限于模式化的一体性记忆”,提倡“个体思考和独立创新”,从儿童开始培养公民意识。她坚信:“如果要从不同地域中选取广泛的联系对象,无疑会是儿童;如从不同年龄的人群中,选取最广泛的岁月记忆,也无疑是孩童时代。”因此,“针对儿童的关注和思考,无论是教育模式还是安全成长,都是当代社会的迫切问题,而不只是关乎于未来的展望。而未来,就在眼前,就在当下。”

  近年来,腐败成风,道德沦丧,种种劣行屡禁不止,有的甚至愈演愈烈。有则电视公益广告,看了令人心痛:一个双目失明的女孩在恢复视力以后,看到的却是窗外被黑烟笼罩的昏暗街景,她极度失望地对母亲说:“我想看到的世界不是这样的!”造成这些灾难的责任人和犯罪者当然不是儿童,可是他们也是从儿童长大的,他们又有着怎样的孩童记忆呢?

  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王立军事件,或许是一个值得深思的案例。据网上介绍,王立军生于1959年,正好是全国人民开始挨饿的日子。轮到他上小学的1966年,又赶上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也就是说,王立军从上学的第一天起,看到的就是“造反有理”,就是“打、砸、抢”,就是拉帮结派、黑白颠倒,就是置一切法纪于不顾的为所欲为;学到的就是“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几乎所有优秀的人类精神文化遗产都被打上“封资修”的标签摧毁殆尽,所有通往现代文明之路都被堵塞阻断。毫无疑问,给孩子们灌输这样的“知识”和教育,其后果只能是愚昧盲从、是非不分、不知伦理道德和普世价值为何物,甚至还潜伏着暴力倾向。我们无意为谁开脱,也并不认为“文革”中成长的一代人都是“王立军”。他们中的许多人,要么有良好的家庭教育,要么遇到了有良知、有责任感的学校教师,要么自己勤奋汲取人类的优秀文化,要么敢于自责忏悔,从而化蛹为蝶。

  “文革”结束后,理应彻底清理沉渣泛起的文化教育园地,去除各种反人性、反人道、反人类的毒素,疏通吸取各种精神营养的管道,继承和弘扬东西方优秀的精神文化。可惜还没来得及下工夫去做,文化教育又被“一切向钱看”严重扭曲。学校以升学率为最高目标,把学生当成赚钱的工具;家长望子成龙,相互竞争比拼;从学龄前幼儿到高中毕业的青少年,承受着犹如劳役般的沉重压力,身心得不到正常发育。为孩子们创作的歌曲、书籍、影视剧少之又少,更不用说儿童画展,原因是“儿童题材不赚钱”。而充斥市场的多半是应试教材和为玩具打广告的卡通片。七八岁的儿童津津乐道于妖怪、僵尸、魔鬼、谈恋爱,动不动就拳打脚踢。如此一来,二三十年后长成的一代人,会有怎样的孩童时代记忆,又会有怎样的德行操守呢?马克斯•韦伯曾说:“当我们超越我们自己这一代的墓地而思考时,激动我们的问题并不是未来的人类将如何‘丰衣足食’,而是他们将成为什么样的人。”

  画展二楼有幅很大的成人画,长3 .3米,宽1 .16米,名曰“木•林•森”,是当代著名画家徐冰从6至9岁儿童画的树和动物中挑选出来临摹的。他说:“我像临摹大师的作品一样,临摹这些孩子的画。我不敢对它们有任何改变,如果改变,就像砍掉了树木的某些枝干。在我看来,它们像生长的树木,是自然的一部分。我发现,每一个孩子都在画中藏着自己的秘密。”令我们惊讶的是,这些藏着个体秘密的树组合在一起,竟是一片生机勃勃的茂盛森林,林中的飞禽走兽和谐共存,其乐融融,看了令人怦然心动。

  相信将四季美景镌刻在孩童记忆里的小画家们,必定有不少会成为未来的栋梁之才!
—— 原载: 南方都市报

魔由心生,一念成魔,夢魘裡的心魔。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