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维基百科的刘亚洲

维基百科的刘亚洲

生平


 


刘亚洲为原三野21军187团政委刘建德之子,在5个子女排行第二。7岁时被父亲送到军干子弟学校——太原市育英小学读书。1965年,刘亚洲小学毕业,升入育英学校初中部。第二年,文化大革命爆发,红卫兵运动兴起,14岁的刘亚洲也加入到造反派的队伍中,他曾和红卫兵战友一起到北京参加革命串联。1968年父亲刘建德把刘亚洲送往他的老部队187团"英雄八连"去接受"锻炼"。"英雄八连"是由国防部命名的连队,曾在淮海战役中阻击邱清泉兵团,战后,全连仅剩6人,当时刘建德任营教导员,是该连上司。在"八连"锻炼一段时间后,刘亚洲正式参军。


 


他在连队从战士开始,升任副班长、班长。1970年11月,18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71年升任排长。1972年大学第二次招收工农兵学员,20岁的刘亚洲被军队选送到武汉大学外语系英文专业学习。


 


80年代,刘亚洲曾以部队作家的身份而一度闻名,著作颇丰。2000年之后,突然又以军队高级指挥官的身份高调亮相,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并频频发表对时局及军事议题的看法,引起广泛的争议。目前,刘亚洲一词已经属于被屏蔽的敏感词汇,在中国国内的用户无法在Google上搜索。


90年代后刘亚洲曾任北京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成都军区空军政委。2003年12月任共军空军副政委,2009年12月任共军国防大学政委。2012年7月晋升为上将军衔。


 


[编辑] 争议


刘亚洲是前中国国家主席李先念女婿,普遍认为其是太子党的一员,但也有人认为他和一般的太子党有区别。刘亚洲的代表作品有《金门战役检讨》、《信念与道德》、《甲申再祭》、《大国策》等等。这些作品及其言论在网络上引起了很大的争议,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亦众。刘亚洲自称“愿做自由思想的殉道者”。称赞者[谁?]认为他是中共军方内具有民主思想和要求政治体制改革的人物,认为其是中国军方未来的希望;反对者[谁?]则认为其过度宣扬美国的军事实力,贬低目前中共的军事力量,这种观点被允许在国内论坛上流传;但另一些反对者[谁?]则认为其观点虽然新颖引人注目,但其实是不折不扣的“当代赵括” 。与此同时,支持者[谁?]认为,刘亚洲是军队内少有的有强烈忧患意识的将领。


 


[编辑] 文学成就


80年代刘亚洲一度以部队作家的身份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一般人不会想到将来他会成为高级军事指挥官。


刘亚洲1968年参军,1972年入武汉大学英文系学习, 1974年开始文学创作,处女作长篇小说《陈胜》于1977年出版。大学毕业后到空军联络部工作,以敏锐的目光和宽阔的胸怀捕捉国际军事斗争新动向,创作了一系列国际军事题材的报告文学,代表作品有《恶魔导演的战争》,《攻击、攻击、再攻击》等。1984年,中越边境有战事,随军采访,负伤,创作了战争题材的小说《一个女人和一个半男人的故事》,引起反响。1984年在第四次全国作家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1986年,任美国斯坦福大学东方语言系客座教授。1990年后创作了《广场》、《胡耀邦之死》、《实录》等作品。多次获奖。不少作品被翻译成外文在国外出版。。


 


[编辑] 著作书目



  • 陈胜(长篇小说)1977,长江
  • 秦时月(长篇小说)1981,人文
  • 短剑忠魂(长篇小说)1982,河南人民
  • 大山母山别墅(长篇小说)1982,福建人民
  • 两代风流(长篇小说)共军文艺
  • 中国心(纪实文学)1984,陕西人民
  • 写给男儿们看的书(小说、报告文学集)1985,文联
  • 女人的名字是弱者吗?(报告文学集)1985,人文
  • 一个女人和一个半男人的故事(小说、报告文学合集)1987,人文
  • 胡耀邦之死(报告文学)1989,韩国国民日报出版社[1]

[编辑] 注释



[编辑] 参考文献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