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这位是国产战争电影看多了。
南京沦陷发生的时间是抗战初期,社会秩序大抵还算正常;首都在当时来讲,没人会认为安全。正面战场上,所有即将变为战场的区域是要提前贴安民告示,提醒民众疏散转移的。日本人不是神兵天将一样突然出现,前有淞沪会战、炸花园口拖延时间、南京保卫战还守了几天,民众是有时间撤离的。当时的战略是南京、重庆、西昌、西藏。南京有难民涌入,也只是歇脚,不可能把南京当成安居乐业的地方。日本人登陆后的战略意图非常明确,就是南京。
对死难者的身份认证,除了在他生前登记过身份外。更多是根据死难者亲人寻亲,认领,描述,甚至是鉴定等手段。去看看西方或者日本,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战争中的死难者。对比一下,才知道什么叫差距,不要凭着想象或者被灌输的东西,臆测其不可能。
不管如何努力,最后的结果,误差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误差不可能说30倍。把没有做的事情,说成做不到,是极其不负责任的。不带入感情,举个例,法院判案指着一具尸体,判犯罪人杀了30个人,你认为合理不?
很可笑的是,政府的不作为,居然能得到这么多老百姓的认可。荒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