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豆瓣内涵文】什么是天下第一奇毒

天下第一奇毒就是对一切的不信任,不信任导致恐慌,恐慌甚至胜过死亡
这个结论还真够扯淡的
首先说信与不信不应该由主观意识决定,而应该又客观事实证明,如果一个人喜欢用主观意识决定他是否相信某样东西,那就是盲目的信,也就是常说的迷信,那与SB在YY有什么区别?
然后就是,普通的不信任并不会导致恐慌,只有一个人对自己以前深信不疑的东西之后开始产生怀疑和不信的时候,那才会导致恐慌,因为客观事实无法证明他们深信的东西是正确的,。
而社会的发展正是那些对以前的理论或思想产生怀疑的人推动的,没有怀疑和不信就没有新的发现和创造。
最后还有一句:对于文章所说结论,你信不信?我反不信。

TOP

回复 5# nkpoper 的帖子

你认为有绝对的不信任存在吗,当然这里的绝对是是指多所有事件的绝对,我是就不信,因为有很多的判定是逻辑判断,一个逻辑判断的问题反过来问,那么判断者的答案就因该是相反的,不存在一个答案为“真”的同时又为“假”,所以不存在绝对的不信和不信任。
然后来说说绝望,如果一个人真的绝望了,那么他做一件事和不做一件事对于他来说都已经没有意义。虽然他无所畏惧,但同时也因该无所作为才对,所以如果一个所谓绝望的人还在行动那就证明他的内心还是有希望存在。

TOP

回复 8# nkpoper 的帖子

是你没有搞清楚才对。
有没有希望跟一件事是否能成功没有决定性的关系,那只是一种主观意识。而是否成功取决与客观事实,而如果有人认为死是他的目的,那当然是他的希望。
希望的减少会让人变得疯狂,就像我前面说的自己深信不疑的东西开始被证明不正确的时候,那些人就会疯狂的用各种方式想证明自己的正确性,而那是的人还也没有绝望,而在他所认为的正确性被一次又一次的证实是错误而他自己没有办法证明自己的正确性之后,那时的他才会感到绝望然后放弃,所以真正绝望的人是不会像你说的一样勇往直前的,而是会放弃一切的。

TOP

回复 10# 舌在足矣 的帖子

我当然看出来了,但是这不能说明反对二师兄的人就一定是正确的,就像当时的共产党反当时的国民党一样,难道因为当时国民党是错误的你就能说明所以反对他的就一定正确。

TOP

回复 11# nkpoper 的帖子

语言习惯?
既然是讨论问题,当然是用讨论的方式了。
那么现在看来你说的意思就是当发现对一件自己有利的事开始变得不利的,这就叫没希望了,然后通过疯狂的对事件进行干扰之后发现事件又变得对自己有利了,那么又有希望。
我去,按照这个那这个所谓的语言习惯,你不觉得这希望也变的太快了吧。

TOP

回复 14# nkpoper 的帖子

如果是那样就不是你所说的语言习惯,而是我说的主观意识,以你刚才的例句就是这个意思,因为医生说没希望,是医生的主观意识,也就是说医生对于自己要做的事(把病人救活)内心感觉不可能了,但是这与病人的内心是不一样的,因为病人内心要做的事是很多的,比如他本来做某件事,或是报仇(不一定是现在),而突如其来的所谓生命要结束了会让他改变原来的计划,比如他本来想有钱后再做什么事,但现在没时间了所以会用所有的钱马上去做,报仇也是一个道理,不同的只是,他对”继续生存下去“(当然有很多病人并不相信医生的话)没有的希望,但对”活着的时候想做什么事“还是抱有希望的,因为事件难度不同所以对希望的放弃也是不同的。
比如,你在中国出现混乱的时候”杀掉全国所有包括外逃的官员“和”杀掉你们村的某个官员“相比前者可能你会感到绝望,但后者你会感到很有希望。

TOP

回复 15# nkpoper 的帖子

你说的那不是绝望,其实那个想法与陈胜吴广的想法一样,回去也是死,反抗也会死,但是如果反抗成功就可能活,这就是一种希望。
当然这里因该改为,不反抗必死无疑,反抗也会死,但反抗成功就可能活

[ 本帖最后由 typee 于 2011-11-8 21:16 编辑 ]

TOP

回复 18# nkpoper 的帖子

这与善终没关系,我是在谈他们的想法,我说过了,主观意识和客观事实是不同的,是否善终与他当时怎么想的没有太多联系,所以有句话叫做: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还有那是吴广说的话,大意是:现在逃走也是死,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这样好吗?
陈胜说的在这里: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这段大意说:(以下是复制的)天下的人苦于秦朝的统治很久了。我听说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应当立为国君,该立的国君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人听说并不为什么罪名,二世就要将他杀害。老百姓大多听说他很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项燕是楚国的大将,屡次立功,爱护士卒,楚国人很爱戴他,有的人认为他战死了,有的人认为他逃走了。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装说是公子扶苏和项燕,向全国发出号召(倡导),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简单点讲就是冒充某个德高望重的知名人士(这人已经死了)的名义起义,这样就会得到响应不至于反叛之后被围剿反而还能壮大自己。
想一想也知道像陈胜这种机会主义者会轻易就绝望了吗?很明显陈胜发现他说的事对于吴广开始说的更有希望。

[ 本帖最后由 typee 于 2011-11-8 22:00 编辑 ]

TOP

回复 19# nkpoper 的帖子

我去,在病人没生病之前或是还不知道自己生病的时候,你认为那时的病人会思考你说的问题吗?当然不会,但是他很可能会思考我说的那些问题,我这样说你明白吗?
所以在那之前你说的东西有没有希望都与他无关,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而我说的那些是否有希望已经被他列入考虑范围。
也就是说医生说的话只是让病人多了一内心判断希望和绝望的事而已,是现实中也确实存在不相信医生话的人。


[ 本帖最后由 typee 于 2011-11-8 22:03 编辑 ]

TOP

回复 22# nkpoper 的帖子

层次不就是我说的事件的难度吗?
还有你说的那正好是证明了希望的存在,简单讲就是很多人感到绝望了已经不想做任何事的时候,突然有个人站出来说:如果怎么怎么做做成功了,我们就可以活下来。这时正是让很多人正好感到了希望的存在,所以才会拼了命的去做。如果真的一直绝望,那还做什么,因为根本就不能改变任何事。

TOP

回复 24# nkpoper 的帖子

所以又回到那个根本问题了,独立思考
你说”硬拿着没希望当有希望“又说”逃跑和反抗那个更容易死“注意这些思考对于那大部分(非陈胜之类的人)来说是很难做出判断的,也就是说在他们看来是没有任何希望(注意是同一个层次)的,但是正是像陈胜和”医生“这些家伙通过自己的思考认为自己的做法会有希望,想想看在同一件事上你已经觉得没有办法了,但是突然有个人告诉你他有办法,难道你就不想试试那种办法?当然结果不一定是好的,我说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当然这里面也有欺骗,所以信不信他们的话是你的事,而你内心的希望与事实的结果也不一定相同,可能也完全相反。

还有对于你说的陈胜的想法做一下解说,你所逃亡比大义活下去的可能性要大,那要怎么看,如果是逃亡,那么你以后可能要永远过逃亡的日子,那是怎样的日子(跟现在逃亡可大不一样,也就是说就算逃出去了也很有可能会死),而且抓到也会玩完,但是对于大意来说,我说了陈胜不是机会主义者吗,冒充某人的名义,这样会有人响应,所以如果真的成功,不需要躲藏,而且活得也不会这么惨,还有很多人追随,这样比起来可能后者好很多吧。

TOP

回复 26# nkpoper 的帖子

看来你没懂我说的,机会主义者当然是自己的野心,也就是说我说的那些成功之后的东西只对于陈胜和吴广这样的头领自己而言,而对其他人就是我开始说的”你们觉得没办法吗?死路一条(就像吴广开始说的反正都是死我们不如冲进去死,为”国家“做贡献),我给你们指条出路“
注意这不叫用绝望引导是用希望引导。

TOP

回复 28# nkpoper 的帖子

我没说那个是生路呀,那是吴广开始说的,那句话的意思就没有出路啊。
也就是说吴广认为反正活的几率(注意这里的几率是和陈胜的方法相比,但是因该还是有几率,而在吴广看来这种方式因该比逃跑好,否则吴广因该提出逃跑,也就是说即使几率很低的情况下吴广也并没有绝望)不大,不如就战死沙场,死得也光荣,而陈胜却说,我倒是有个办法可以不用这么死,那个办法前面也已经说过了,而在吴广看来陈胜的办法似乎比他的办法更有希望,所以才同意了。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