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倒是建议各位看看维基百科,上面最起码公正描述赵的事迹。
广东时期
1949年10月后,赵紫阳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常务委员、秘书长、农村工作部部长、副书记等职。整个1950年,他都担任河南省南阳地区地委书记。1951年4月,他辞去南阳地委书记的职务,南调广东,成为“南下干部”的一员,协助陶铸等领导广东的土地改革工作。[20]
土地改革
当时中共在全国建政后不久,即开展大规模的土改运动。广东当时由叶剑英任省长,他的两名主要下属古大存和方方主持土改。他们根据广东独特的社会和历史现实,主张“宁慢勿乱”,颁布了《广东土地改革实施办法》,对广东土改实行较温和的手段路线,给大多数地主家庭以生活出路,不作过分清算。[21]
赵紫阳抵达广州之后,很快就被任命为中共华南分局俱乐部秘书长;1951年5月被增选为中共广东省土地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主任为方方。[22]而陶铸任华南分局第四书记。他们上任后,对广东的“温情主义”式的“和平土改”感到不满,加上当时的地方干部和南下干部的矛盾尖锐,南下干部受到地方干部的排斥,他们打算仿效北方放手进行“疾风暴雨式”土改的意愿也受到阻挠。[21]陶、赵于是向中央写了关于广东土改的报告书,认为于广东土改落后和干部不纯。[23]
1952年,最终毛泽东向广东发出了“依靠大军,依靠南下干部,由大军和南下干部挂帅”的土改政策。[24]毛泽东的指示使广东的政局形势发生逆转,叶剑英和方方都被批评而作了检查,他们被调离了广东,古大存的职权也被架空。[24][21]陶铸升任华南分局第二书记,主持全面工作;赵紫阳稍后也升为华南分局副书记,兼分局农村工作部部长,主持土改工作。[25]
陶铸于是开展全面的整顿干部队伍、“反地方主义”的运动;大量的地方干部被冠以“阶级异见分子”的帽子,甚至被处死,而他们的职位空缺则由陶铸的南下干部填上。在土改的实际操作问题上,陶铸等人也是实行极左路线,在农民内部煽动阶级斗争,强行按照比例划分地主、富农,废除了《广东土地改革实施办法》。在这种“绝不让一个阶级异己分子漏网”的口号下,大批农民被错划为地主、富农,被剥夺其大部分生产资料和财产,还造成了许多血案。[26]
当时赵紫阳作为陶铸的助手,也是从严从紧执行土改政策,亲自批核了许多土改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