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牛市的一种可能(转载)

牛市的一种可能(转载)

牛市的一种可能----私有化预期引发的资产价格重估

  先拨开算盘算笔帐,宝钢今年股价最低时总市值是696亿,同一时间我所居住的小区房价是4.2万/平,户均面积110平,一层6套,平均层高28层,整个小区有24栋,市场总价186亿,而在北京,这仅仅只是一个规模中等的楼盘而已。硕大一个宝钢,年收入2200多亿,即使在行业相当不景气的11年也能有90多亿净利润的全中国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钢铁企业仅仅只相当于3.74个楼盘的价格。如果只是取得51%股份的绝对控制权居然只需要支付1.87个楼盘的价格。这其中的荒唐与当年东京天皇宫殿周围地块的价格可以买下整个加利福利亚州相比不遑多让了。然后我们再看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真是便宜啊,而这些都是世界500强中排在最前列的,更别说他们联手掌控着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的命脉了。不知道远在美国的扎克伯格同学是否有兴趣用他的股份换取招商银行51%的绝对控股权?反正我敢肯定万科一定乐意拿自己的楼盘出来干这个事...此外,别说宝钢盈利能力差,同等价格的3.74个楼盘一年能够收取的租金又有多少呢?况且拥有了宝钢你将有机会组建中国乃至全球钢铁托斯拉,拥有3.74个楼盘您能指望靠他控制北京房价房租的市场价格么?...

  资产定价的错误以及不合理已经到了荒唐的地步,但是我相信市场是聪明的,温州炒房团,山西煤老板,国资委,公募和私募的基金经理们没一个是傻子。他们宁愿去继续炒作高到不合理的房价和垃圾题材股也无人问津宝钢的股票是因为宝钢股份的股东名单里有个叫宝钢集团的持有了74.97%的股权,在目前中国独特的政治经济体制下,首先,宝钢集团绝不会让出控股股东地位,其次,即使某一家民间资本拥有了5%的宝钢股权,他依然得不到任何的经营管理权和发展决策,最多开董事会时请你过去喝上壶好茶,然后再履行下“中国式投票”的例义务,配合着跑下龙套来例行公事。

  似乎这个游戏就将这么进行下去,但是感谢人民的好总理,有着具备一个共产党员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的温家宝同志08年灵犀一动惊世骇俗的“4万亿”。这一神来之笔不但让澳洲的矿山主们得救了,让华尔街的银行家们得救了,中国经济也在摇摇欲坠将倒不倒的危急时刻像吃了万艾可一样绝地反击一柱擎天,续写着胡温“黄金十年”的神话。

  后面的事情大家都清楚,不再罗嗦。于是高风亮节的家宝同志急流勇退了并希望人民把他忘记,于是习李上台了。

  习李接手的是怎样一个国家呢?多的不说,大家都知道,挑最关键的,胡温的“黄金十年”是政府、企业和家庭持续快速上杠杆的十年,这在08年四万亿后表现得尤为明显。目前,无论是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国企以及民营企业还是家庭部门的负债率都远远高于新中国历史上的任何水平,但是中国的资本回报率是在下降的,企业的ROE也也在下滑,家庭部门不知道如何衡量,但是上完大学找不到好工作,工资增加赶不上房价物价上涨不知道算不算一个指标。目前基本上已经达到或者接近杠杆率不断提升但是ROA接近停滞的临界点。ROA停滞时整个社会都是在帮银行打工,ROA如果一旦出现持续下滑那么这个国家,这个企业或者这个家庭就要完蛋了,好消息时同时也会拉银行垫棺材。所以如果这个时间点如果没有外因(欧美经济强势复苏带动出口大幅增长)或者内因(技术革命带来劳动生产率大幅增加或者改革释放政策红利),那么这个国家,这个国家里多部分大大小小的企业,这个国家14亿居民(少数人除外)都将坐上驶向破产的终结号。

  在此,程定华博士已经给出了4条我也认为是唯几可行的方法来打破这个趋势。

  通缩就是企业破产,农民工失业,白领断供,银行挤兑,跳楼的跳楼,抢劫的抢劫,上街的上街,万一哪个西方敌对势力的特务不小心喊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拖拉机又要进城了。这个时候别说配合私有化,配合四个现代化都没有用。当然,此种情况下对于手持巨额现金的人来说做中国的别列佐夫斯基不再是梦,休克疗法就是典型的通缩+私有化,有俄罗斯的前车之鉴我想英明神武的我党不会重蹈覆辙。程定华博士认为90年底末的朱氏改革是典型的通缩+私有化,我认同,但是时移势迁,当年的境况和今日实在差别太大,首先当时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负债率没有现如今这么高,即使出现了大量坏账也完全可以剥离给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来洗白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最终由政府来埋单,但是现在这么做完全没可能,届时产生的坏账规模就不是一个数量级;其次,彼时手术刀重点解决的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有企业问题,当地家庭储蓄率较高基本没有负债,即使是这样当年东北某些地方情况也甚为危急,而现时势必扩散到全国除少数国有垄断企业外的所有高负债企业,而且很多家庭因为按揭买房负债率都较高,一旦失业,情况几乎一定会失控。

  通缩不行,那么通胀呢?单纯通胀的来维持经济增长的结果这几年一直在上演,我就不罗嗦了,反正大家知道李总理再如同前任一样英明神武一次的可能性太少了。程定华博士提到通胀+私有化,并举了韩国了例子。但是中国和韩国不具可比性,韩国能做的中国未必能做,比如程定华博士提到的当年韩国让韩元贬值50%,但是如果中国让人民币贬值50%,我想到的一定是第三次世界大战。通过贬值来祸水外引,韩国可以,中国不行。那么通胀+私有化到底行不行呢?这里先停一停,先说私有化。

  通常中国人想象中的私有化就是几个大老板,比如史玉柱等人把民生银行买下来。对不对?纵观世界各国经济史,70年代西方由于石油危机经济陷入滞胀,实际上是对战后长达20多年的经济增长催生的过度繁荣和产能过剩的修正,到80年代开始,罗纳德里根的美国,撒切尔的英国,密特朗的法国以及施密特和科尔的联邦德国无一不走上了私有化之路,我认为程博用98年的韩国来类比今天的中国不如用80年代的美国来类比中国更加合适,彼时此时,中美两国的情形无疑是最为相像的。应该说美国以新自由主义经济为指导的罗纳德里根式私有化是非常成功的,市场证明了这点。从1982年开始美国股市结束了长达多年的大萧条后最大的熊市掉头向上,这一牛就一直牛到了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如果说90年代克林顿时期股市的上涨可以用互联网和电脑的广泛应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来解释的话,那么从82年到90年的慢牛就是私有化的红利了,甚至也很难说如果不是罗纳德里根的经济政策,是否还会诞生90年代的互联网经济。美国私有化的历程经过和具体方式以及影响各位可以去看相关的专业书籍,我就不在这多啰嗦了,我说的再好肯定也不如那些专门研究这一经济时期的专业学者好,仅只是抛砖引玉。需要说明下的是,经过这次私有化后,各个大企业的股权被大大稀释了,很多如GE等公司和一些大型银行,持有百分之十几的股份就已经是大股东了。众多的例如佛州教师退休金基金会、再洗礼派基金会等持有了大量这类大公司的股权,而洛克菲勒、杜邦、摩根等在这类公司中的股权被稀释。大家可以想一下,类比一下,如果杨幂慈善基金会、安徽省社保理事会、双汇集团企业年金等分别持有工商银行的股权3%、4%和5%的股权,汇金持股被稀释到15%但是仍然是大股东,这种私有化是不是和大家想象中的史玉柱买下民生银行大不一样?

  至于私有化的好处,程定华博士提到了可以使企业运转更有效率,更加有利资源配置,更加注重盈利等等我也不再画蛇添足,但是我在这里还是要替程博士画龙点睛一下:

  1 某些人终于可以落袋为安了;
  2 超发的天量货币得到了去处,国家甚至可以通过出售国有股完成基础货币的回笼,恶性通胀问题消弭于无形;

  3 地方债务问题解决了,土地财务依赖病,金融风险化解了;
  4 社保医保养老保暂时可以糊弄过去了。
  5
基建和城镇化的钱有着落了。
  当然,改革不是请客吃饭,肯定有人会不爽的,大致分析下,主要有以下几类人:
  1
国企高管权力受限了,公款花差起来没那么爽了,但是领导们总是可以用以前捞的外快多给自己弄点股份的,以后都是可以留给儿子女儿们的,比人走茶凉好多了。
  2
国企特别是垄断国企职工没以前那么舒服了,平白多了几个小股东来指手画脚,又是要控制费用了,又是要精简人员了,但是在私有化的大潮前,些许中下层职员就像是螨虫,立马被碾得粉碎。

  3 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力有所减弱了,但是只要工农中建石油石化还是大股东,依然是天下我有。
  4 其他的暂时没有想到,欢迎补充。

  从习core一上台就拜访邓朴方重走南巡路以及李总理的一系列发言讲话以及党报官媒的一系列放风造势的情况看,任期内私有化这事,虽然程度不好说,但是方向肯定是定了。

  肯定是定了,因为别的方法都是无解,上面给分析了,因为还想继续执政开100大呢,树挪死人挪活,一点不折腾等着死这不符合咱中国人性格。

  有了方向,下面进入技术环节,私有化手段。

  苏联和前华约国家私有化无一例外是走的发放企业所有券的方式,内中的种种弊端各位可以专门找转型经济学的书去看,说得肯定比我靠谱。但是中国现在有一个他们当时不具备的私有化的最佳利器,就是股市。

  说白了,除了一部分直接划转社保或医保或养老保或希望工程或杨幂基金会外,其余的大部分都在二级市场直接出售,市场定价,人人有份,公平合理,童叟无欺。

  学苏联发放企业所有券是不可能的,这样吃相太难看了。公开拍卖招标里面猫腻太多,而且政府也得不到好,便宜了一帮经手官员,好处尽让下面人得了,自己背黑锅骂名,你党不傻的。说来说去,二级市场出售是可能性最大的,反正主要国企都上市了,剩下的那些没上市的也弄上市就好了。

  这样做就公平了么?当然不公平,领导们肯定是要揩点油水的,否则人家做领导干嘛。蒋宋孔陈手握巨额资产,早就等着这天,落袋为安,有了法理基础,台上吊嗓子唱小旦的无论是团派还是圆派,再想动他们的蛋糕就是难上加难了。对普通百姓肯定是不公平的,但是那又有什么办法呢,相比别的法子这已经是最公平的了。

  有人说,国有股减持,那是多大的利空啊,千股跌停直接奔998去了,其实不然,他们那是被300,002们无良大小非减持吓破了胆子。最开头就说了,一个宝钢的绝对控股权才值1.7个楼盘的价格,考虑到中国那么多的芝麻绿豆官的房叔房婶就有那么多房子,我觉得股票不但会涨,而且会大涨。

  首先国企大盘蓝筹股无论考察PE,PB放到世界上任何市场的任何时间段都算便宜的。资本都是聪明的,人民(至少有钱的人民)都是智慧的,有这么好的投资品为啥要死抱那注定价格要下跌的房子,反正如果有机会我会卖血卖肾去买股票,我想大家智商应该都比我高。

  其次,任何大小非都希望减持的价格高一点,国家也不例外,大小非减持的时候都会伴随利好,国家可以用的手段就更多了。

  12月的经济工作会议谈到要严防金融风险,杜绝区域性金融危机,习core是厚道人,看来不想把一些东西拿出来暴露一下了。那些坐等抄底的人空欢喜一场,如果是这样,现在的银行、钢铁、石油石化等你再不会等到比现在更低的价格了。特别是如果明年一季报大家在很多蓝筹股十大股东里看到很多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时,会反应过来吧:擦,又被兔子阴了一把。

  至于企业盈利,EPS?小时候我种田的时候从来都是私田比公田肥的...况且到了那个时候谁会去管eps,宝钢就算eps为0,大家都会认为他比1.7个北京的楼盘值钱的不是?

  所以,我的观点是,A股从12月开始可能会启动一轮以存量资本再配置,资产价值重估为逻辑的牛市,原因是私有化预期。
  有两个证据:

  一是洋大人来抄底了,洋大人都是贼精明的,一般不做亏本买卖;有报道说目前很多内地资金流入香港再借道QFII来国内买股票,如果这是真的,那就更值得让人玩味了。

  二是王亚伟的私募募资结束准备择机开始建仓了。
  一家之言,请各位大侠神仙们多多指正。。。

TOP

回复 2# 怜星 的帖子

同意,即使私有化也是变了味的。
不炒股,也不懂经济,只是觉得这个分析很有意思。

TOP

回复 4# 怜星 的帖子

明白人啊,但现在国企的确没什么收益(空子多),比如电力在赔本,是因为远离市场化,指令性增强造成,而民企利润空间压缩造成资本转移。
作者的私有化是指市场化或自由经济的意思吧。

TOP

偶...., 本人门外汉,还需多读多理解。

TOP

这首歌听过多遍,振奋人心,怜星的签名照是乱世佳人的高潮---绝不屈服。
马克思带给大众除了知识,还有的就是绝不屈服于现实,财富和自由在未来会有的,只要努力的有知。
《资本论》翻过,很快就被经济学术语打败了 ,结果找了个托词---经济学骗人的成分居多。转而对哲学感兴趣,逻辑搞不清,啥也糊涂。
觉得无聊,没意思的驴友应该看看怜星这一段,不要带着马克思有罪的成见。

TOP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