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灾区干部的心理素质难道比群众差?

灾区干部的心理素质难道比群众差?

春节期间,温总理知道灾区还有困难需要解决,所以他到地震灾区来过年,慰问群众、解决困难,而灾区的干部却休息了,并且是在此之前已经分六批去“组织体检、集体旅游、强制休假……”,而且很多干部在春节期间也是休假七天。看来下级对这个上级的这个硬性要求贯彻的很迅速、也很彻底,很好的完成了这个任务。但我不知道下级对上级的其他硬性要求,也是如此迅速的贯彻执行?

早在去年十月,四川各地陆续出台关爱措施,全方位保证干部的身心健康,如“组织体检、集体旅游、强制休假……”的措施。他们认为,“只有更好地解决灾区干部的具体困难,对灾区干部的心理服务才能更到位。”针对要以旅游、休假的方式来解决干部心理问题时他们也认为,请一些心理学专家做的简单的心理康复活动,“谈问题泛泛而论,对小孩子管用,对成年人效果不太明显。”希望如果在国内的疗养、休假还不解决问题的话,不要一定去国外疗养、休假才能起作用。

客观的说,现在这样从过去简单的思想政治工作,转变为关心干部的心理健康问题,不能不说是社会的一个进步,是一个观念的转变,是一个理念的提升,我们应该对此予以积极的肯定和赞赏。

但问题在于,当上级领导机关意识到震后干部心理问题的时候,是否也意识到群众的心理问题,当意识到“只有更好地解决灾区干部的具体困难,对灾区干部的心理服务才能更到位”的时候,是否也意识到,只有更好地解决灾区群众的具体困难,对灾区群众的心理服务才能更到位,是否意识到在群众的身上,也同样存在“谈问题泛泛而论,对小孩子管用,对成年人效果不太明显”的问题。所以我对只重视干部的心理问题,而且这样的无微不至的时候,当地群众的心理问题是否也得到这样的关心?好像回水村灾民还没有受到镇上的地震安置费,理县重灾区薛城南沟村急缺过冬物资,至于无形的心理问题我想会比现实问题解决的更晚一些。

干部的心理素质,应该比一般的群众的心理素质更好一些,否则就没有资格去做领导群众的干部。干部和群众经受的地震同样是八级,造成的心理伤害应该是相同的。我不知道大批的灾区干部外出“组织体检、集体旅游、强制休假……”的时候,灾区的普通群众是否也有资格获得“组织体检、集体旅游、强制休假……”的机会;群众生活困难是否也得到解决进而解决心理问题;即使泛泛而谈对小孩管用,对成年人效果不太明显,更多的群众是否也获得了这样即使效果不太明显的治疗?如果干部比群众的心理素质好,那心理素质相对较差的群众的心理问题怎么办?他们的心理伤害是否更为严重?
我想知道,这些认真负责的干部被强制休假的时候,是否想到了灾区还有很多群众没有得到很好的安置、群众的心理问题还没有得到强制治疗的时候,他们是否还能安心的在外地接受这样强制的“组织体检、集体旅游、强制休假……”,我想这对责任心强的干部一定是一种心理煎熬,这样是否会加重他们的心理压力,使他们的心理经受更为强烈的冲击?这样一来不是适得其反吗?

据说地震后,灾区干部一个月就做了过去一年的工作,所以花120万元买车也无所谓,难道这也是心理治疗的一部分?我不知道他们过去一年的工作是多少,一年的工作可以在一个月内完成,至少说明过去一年的工作量也不是很大。可能也正是由于他们平时过于放松,所以在还有群众没有领到地震安置费、有的灾民还急缺过冬物资的时候,这样的工作量就已经使他们受不了了,就需要去被强制的疗养、休假去了。可能是因为不太适应这样紧张的工作,或是他们的心理素质比群众还差。
问题的实质在于上级机关所关心的重点,应该是群众还是干部?
Just because I don't have weapon,does not mean I can't fight back. -- Faith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