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关东军到底是谁消灭的?从关东军的历史看真相。

关东军到底是谁消灭的?从关东军的历史看真相。

第一部分,关东军的成立与壮大

关东军始创于1919年,日本为了保护自己满铁以及在东北的利益,在旅顺成立了关东军司令部。开始的关东军并不强大。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确逐步发展起来。

1931年9月18日,关东军制造“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炮击东北军大营,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拉开了长达十四年的侵华战争的序幕。

1932年,日本人拉拢溥仪,两者一拍即合,建立了伪满洲国。其间和其后以此为契机关东军更是屡次扩大规模。

到了1937年的七七事变为止,关东军下辖4 个师团、2 个独立混成旅团、5 个独立守备队、1 个骑兵集团、1 个骑兵旅团、1 个飞行集团。

具体为第一,第二,第四,第十二这四个主力常备师团,以及独立混成第1旅团,独立混成第11旅团,第1、2、3、4、5独立守备队,骑兵第1,3,4旅团
(1,4组成一个骑兵集团),关东军飞行集团下辖第10、11、12、15、16
飞行联队,铁道线区司令部,旅顺要塞司令部,关东军宪兵队等部队。战力兵力之强悍为在华部队之冠。

这里要说的是日军的在国内都会留有留守部队。关东军每师团编步兵旅团2,骑兵联队、野炮兵联队、工兵联队、通信队、轻重队各1, 定额为10583 人。

但是日军的侵华作战其实并不顺利,兵力不足的问题一直存在。华北等地因为我党游击队的活动治安情况每况愈下。(参见《华北治安战》)所以直到39年,有不少部队从关东军中抽出,南下作战。

比如独立混成第1 旅团旅团长酒井镐次少将。1937 年7 月11 日奉命按照紧急出兵编制编成,当晚由公主岭出发,16 日抵密云县。该旅团于8 月16 日又编入察哈尔派遣兵团。

独立混成第11 旅团旅团长铃木重康中将。该旅团实力为4095 人, 1937 年7 月11 日奉调入关,其主力经古北口到高顺营集结,8 月11 日沿平绥路向 南口、居庸关方向入侵。17 日起归第5 师团指挥,9 月3 日改归第26 师团指挥。

还有1937 年8 月14 日,关东军下令组成察哈尔派遣兵 团司令部,该军团基本由关东军组成。下辖独立混成第1、2 旅团、混成第15
旅团、堤支队、大泉支队。第一旅团就不用说了。其中的混成第15 旅团旅团长筱原诚一郎少将。该旅团原由关东军第2
师团一部编成。堤支队支队长堤不夹贵中佐。该支队由关东军第3 独立守备队抽调2
个步兵中队,机枪、步炮兵、装甲汽车中队各1,在白城子编成。大泉支队支队长大泉基少佐。该支队1937 年8 月6 日从关东军第2 师团抽调1
个步兵大队编成。

还有从关东军调出骑兵集团司令部、骑兵第1、4旅团等骑兵部队,全部编入了华北方面军。

到了1938年,为了应付徐州会战的作战,日本大本营又从关东军中的第二,第七师团抽掉了混成第3、13旅团南下。(第七师团)

从这么多的兵力抽调可以看出抗战刚开始的关东军实力是有所减弱的。

但是为了应付北面苏联红军的威胁和满足日本内部北攻苏联的不切实际的想法。日本大本营在38年又开始充实关东军实力。

1938年关东军的部队共有第3军,下辖第二,八,十二师团。第4军,主力为第一师团。以及司令部直辖的第四师团,第七师团,第二十三师团(诺门坎战役被朱可夫胖揍的那个),第1、2、3独立守备队和大本营待机的第104师团,后来加入的第十一师团等部队。兵力不降反增。

而随之而来的张鼓峰事件和诺门坎战役,更是让关东军的实力发展到了顶峰。



第二部分,关东军的巅峰时刻

1939年5月,伪满洲国军队与蒙古军队在诺门罕发生小规模边境冲突,后演化成为关东军对苏联红军的正面对决。朱可夫指挥六个旅七万名苏联远东军,以机械
化部队击败两个师团约四万名关东军。日军伤亡约一万八千人。苏联伤亡约二万五千人,虽然略大于日军,但是撤掉打掉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同时让日军认识到自己
一直以来引以为豪的关东军,面对强大的远东红军并不足以维持。于是在此期间,关东军部队及其主官作了较大的变动。首先,增编了第6、7、8、9独立守备队
和第1至8国境守备队。其次成立的第五军,以第五师团为主力。大肆扩编增加关东军的力量。到了1939年底,关东军辖9个步兵师团(第1、2、4、7、
8、11、12、23、24)、7个独立守备队(第1、2、3、7、8、9)、8个国境守备队(第1-8)和航空兵团。实力大为增强。

1940年,第9、10、11、12、13国境守备队先后成立,编入关东军。
7月10日第28师团、7月29日第25师团、8月1日第10师团、8月23日第14师团、9月27日第9师团先后编入关东军。
7月1日第4师团由关东军转隶ZG派遣军第11军。8月23日第7师团,9月27日第2师团由关东军返回日本。

到了1941年,经过两年多整训和增强武备的关东军,又骄傲自满起来。借着苏德战争爆发的东风,企图占领远东,分一杯羹。特意组织了“关特演”,并且再次加强部队。使得1941年,1942年的关东军实力达到顶峰。

1941年底关东军下的主力师团就包括了第1师团、第8师团、第9师团、第10师团、第11师团、第12师团、第14师团、第23师团、第24师团、第25师团、第28师团、第29师团、第57师团。

1942年日本更是将关东军司令部升格为关东军总司令部,增设两个方面军司令部和装甲军、关东防卫军司令部以及第2航空军司令部,关东军的兵力达到顶峰。

年底时的兵力有第1师团、第8师团、第9师团、第10师团、第11师团、第12师团、第14师团、第23师团、第24师团、第25师团、第28师团、第29师团、第57师团、第71师团。

这里要注意的是这些年的关东军中的师团,大部分是常备甲种师团。人数多,战斗力很强。而且经过关特演的加强,每个师团的装备都有所增强。重装备比一般的甲种师团还要强上不少。和后来的架子师团,稻草人师团有很大的区别。



第三部分,关东军的衰弱和灭亡

随着日本“南下”战略的彻底展开。日军同苏联的战事基本不可能发生。这个时候的关东军的地位就相当尴尬了。作为实力最强,兵力最充足,作战任务最轻的部队。

从1943年开始,日本大本营就陆续依次的从关东军抽调主力部队去南洋作战。

像原属关东军序列的第一师团,就先调回本土,之后参见了菲律宾作战,最后投降。这个要说起来就要一个师团一个师团的说,太长了。

我会在后边发一个终战时日军的投降地点。大家可以看一看。

直到1945年日军从关东军抽调最后一批人员和物资回本土,准备本土作战计划。关东军的主力早已荡然无存,已经实现了关东军的大换血。

此时关东军编制中的师团大多数是架子师团。不但编制小,而且人员武器装备全然不足。

不止枪炮不够,连刺刀都不够数。被人戏称为“稻草人师团”。

1945年8月苏军面对的关东军22个师团如下:39,63,79,107,108,112,117,119,122,123,124,125,126,127,128,134,135,136,138,139,148,149师团。

基本都是架子师团。人枪两缺。能用的坦克只有不到两百辆,作战飞机也只有两百多架。(其中很多还没有零件和燃油)很多人说的所谓的400辆坦克,800架
飞机的典故出自华帅的回忆录,但是谁都知道那东西是中苏两党交恶时写的,很不靠谱。从日本人自己的书里来看。当时的400辆是把装甲车和履带车都算成坦
克。飞机不全是作战飞机,还包括航校的500多架教练机。火炮是70MM口径之上的都算。这样还要算是朝鲜日军的装备,可见当时关东军装备的窘迫了。(可
以参见《大东亚补给战》和《日本东亚战史研究部-日本陆军》)



苏军在远东战役中彻底消灭了关东军。这支曾经是日本最强大的武力也就从此灰飞烟灭了。

从上也就可以看出,苏军在远东作战消灭的关东军,早就不是那只不可一世的日军精锐了。真正的日军精锐都在南洋和太平洋的小岛上损失殆尽了。此关东军非彼关东军啊。
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與人斗其樂無窮

TOP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