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如果家长硬塞给你200块……

如果家长硬塞给你200块……


朋友的同事Z(女)这学期做了班主任。据说做班主任是评职称的必要条件之一。

上周末过去看朋友,顺便给Z带了一本《教师之友》2004年第十一期,专题“家校路路通

”,从操作层面探讨如何联合学校和家庭这两种教育力量。准备送给Z,希望能对她的班

主任工作有所帮助。

当日,闲坐客厅,翻到一页,看到一个有意思的案例,就兴冲冲地读了起来:

“Z,这里有个真实的案例,你听一下,如果是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有一次星期天,我在街上遇到一位家长,硬要把200元钱塞给我。“

“不至于吧,有这种样的家长。应该不会。”Z颇为疑惑。

“真实案例,就在大街上发生的。”我再强调了一次。

“那我转身就跑,跑得远远的。”

“如果是男性家长,那我就跑。如果是女性家长,那我就和她逛一下,慢慢地给她讲道理

,就把这个钱推了。”Z又补充道。

“除此之外,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Z表示说没有。

”那我们来看一下这位当事人是怎么做的。“我接着读,“实在推辞不下,况且在大街上

推来推去很麻烦很尴尬,我当时就只好收下了。不过转身我就进了新华书店……第二天,

我把她的孩子叫到办公室,给了他高高一摞书,然后对他说:你妈昨天在街上碰到我,说

希望你多读一些优秀的课外书籍,她又不知道该买哪些,就拿了200元钱让老师帮你挑选

,这些书你拿下去以后认真看一看……”

读到这儿,Z、朋友和我都激动地赞叹:这个老师太高明了!

本以为,事情到这儿,也就结束了。

谁知。

下午,我和朋友在房间的时候,朋友突然用一种奇怪的语气对我说:

“你刚才给Z读这个案例的时候,我在旁边紧张惨了。”

“???为什么?”我一时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哪里出问题了。

“你在读的时候,我赶紧在旁边小声给她说‘不是我给他说的哈。’“朋友又说。

我更奇怪了。

“我给你讲嘛,前两天,Z才收了一个家长的红包,500元。”

……








爷不反共,互相憎恨的人总是相似的。

反共的未必就是正儿八经的人,他们用匪共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反共,他们成功反共之后,他们就成了更可怕的“共”。

爷不反共,也不反“反共”,谁无耻我反谁,谁愚蠢我反谁,谁干烂事我反谁。

TOP

那你说呢?
爷不反共,互相憎恨的人总是相似的。

反共的未必就是正儿八经的人,他们用匪共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反共,他们成功反共之后,他们就成了更可怕的“共”。

爷不反共,也不反“反共”,谁无耻我反谁,谁愚蠢我反谁,谁干烂事我反谁。

TOP

引用:
原帖由 twiter 于 2012-11-7 21:30 发表
我也是班主任,咋没人给我呢

我曾遇到过这样的事,学期末,同年级的几个班准备订些资料,我也跟着订了.别人都做了,如果我不做,那也不好意思在这儿混.

当然这些都是教育主管部门所不允许的,有很多被检举的受到 ...


学校是一个极其封闭的圈子,种种烂事堂而皇之地日日上演:

自己评职称的所谓“论文”是剪刀加浆糊弄出来的,居然还好意思要求学生不要抄作业;
自己把学生当商品,以订资料为名,收取回扣,榨取油水,居然还有脸和学生谈道德。
……
凡此种种。
生活在其中的大多数人丝毫不觉得有任何不对之处。这些行为都是为入伙而纳的“投名状”,你不拿这些脏钱,别人就不放心你。
80后一代已经成为中小学教师的主体。他们经受过的非人的反教育,却代代遗传,改良升级,愚昧孕育出更愚昧,无耻孵化出更无耻。


爷不反共,互相憎恨的人总是相似的。

反共的未必就是正儿八经的人,他们用匪共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反共,他们成功反共之后,他们就成了更可怕的“共”。

爷不反共,也不反“反共”,谁无耻我反谁,谁愚蠢我反谁,谁干烂事我反谁。

TOP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