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记者的追问下,田承认:“我们在这次事件发生之前,已在内部检测出了相关的问题,我们也就检测结果跟有关部门进行过汇报。”但是,对于在内部检测之后为什么没有采取紧急的补救召回措施,田不愿意做进一步的解释。“这次的事情,是原料奶的收购过程中有人在谋取非法利益,我们检测非常严格。”她再三声称,自己与企业是清白的。
三鹿集团董事长田文华对本报记者说:“我刚跟卫生部、省里的、市里的领导汇报了相关的情况。今天领导决定,关于这个事情的最新情况,先不由我向外界通报,在适当的时刻一定会给大家进行解释。”
三鹿的奶源绝大部分由集团下属的奶场供给,这部分奶源有三鹿专门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负责,质量可以控制;同时,三鹿还有小部分奶源来自奶农。这部分奶源有的直接由奶农交送三鹿,有的经由“奶霸”转交厂家——奶源质量无法控制的正是经由“奶霸”转交的部分。
“‘奶霸’就是奶贩子,他们经常强行收购奶农奶源,再添加各种水、添加剂,造假,我们就给他们取了这个名字。”王丁棉说。据悉,这种奶霸在陕西、甘肃、黑龙江、河北等地较多,在广东、福建等地较少。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饲料研究专家常碧影以具体数据说明:三聚氰胺(分子式C3H6N6)的最大特点是含氮量很高,达66%;在植物蛋白粉和饲料中,每增加1个百分点的三聚氰胺,会使蛋白质测定含量虚涨4个多百分点。而其成本很低,“有人估算过,在植物蛋白粉和饲料中使蛋白质增加1个百分点,用三聚氰胺的花费只有真实蛋白原料的1/5”。
“这是全行业的一个‘脓包’,这次很不幸,被我们三鹿给挤破了。”在记者的再三追问下,三鹿集团奶粉事业部的一位员工终于说了这么一句话。这位员工说,“绝对是奶源出的问题,我们收购奶源的渠道非常广,收上来的奶源的质量也许会参差不齐。”
以上内容引自http://news.qq.com/a/20080913/000674.htm
试问,今后我们还敢喝奶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