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转】官员腐败,香烟何辜 by 长平

【转】官员腐败,香烟何辜 by 长平

抽好烟的官员很多,戴名表的官员很多,偏偏南京市江宁区房产局局长周久耕不走运,他因为一句过于露骨地为开发商吆喝的话,被网民人肉搜索出奢侈生活消费:抽1500元一条的香烟,戴10万元一块的名表。那烟叫“九五至尊”,那表叫“江诗丹顿”,网民们送他外号“周至尊”,原因不是“周江诗”不大好听,而是这个称呼符合官员给老百姓的印象。


 


网民们认为,凭周局长的工资收入,他不大可能抽得起这麽贵的香烟,因此认定其中必有腐败。南京纪检委官员说,偶尔享受一下奢侈品,也不能算是腐败。又说,我们不相信网上的消息。网民们的认定固然是漏洞,因为周局长和他的家人在工资收入和腐败收入之外,也可以有别的合法收入,并用来享受奢侈品。既然民意滔滔,纪检委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回答这个问题。但是,比不回答还要糟糕的是,纪检委的官员说了那样两句话。


 


那两句话的逻辑都有问题。第一,偶尔享受一下奢侈品,不能算是腐败?如果他的钱来路不正,就算从来不享受奢侈品,也该算是腐败;反之,如果他的钱清清白白,就是时时刻刻享受奢侈品,也不能算是腐败啊。第二,网上的消息不可信?非要刊登在纸质媒体上才可信?有一种观点认为,纸媒很快就会被电子媒体取代。假如真是如此,以後纪检委都信谁去?网民举报周局长的奢侈生活,提供的明明是他本人的照片,连周局长也没有否认,说这是假冒的,纪检委官员怎麽就断言不可信?


 


我并不是要专门和南京纪检委这位官员过不去,而是认为他也是不合逻辑的反腐制度的一部分,和这起网络举报的处理相关。处理的一个结果刚刚报导出来,那就是据烟草管理局内部人士透露,明年中国将禁卖天价香烟。


 


从好的方面想,这也算网民反腐的一个成果。有关方面毕竟没有真的对民意置若罔闻。但是,这个成果实在是出人意料。纪检委尚未行动,烟草局倒先行动了。周局长我自岿然,“九五至尊”却先被灭了——据说不仅不能卖这麽贵,连名字也要穿上马甲。那烟有理由想不通:为什麽那个叫“江诗丹顿”的名表却没有受处罚呢?假如我们不顾可能引起的国际贸易纠纷,把瑞士来的这个名表也给禁了,那表也会想不通:茅台呢?别墅呢?飞机的头等舱呢?可能成为“二奶”的女人呢?是不是都应该灭了?当然,最应该灭的是人民币和美元。


 


这个逻辑的荒谬性妇孺皆知,自古以来却屡屡成为反腐的利器。并非因为官员们真的像网民们嘲笑的那样愚蠢,而是因为他们不敢提出根本性的办法。公元756年的马嵬坡,将士们哗变要求处死杨贵妃,是因为他们没有胆量处死唐玄宗。为什麽没有胆量呢?有观念的问题,也有既得利益的问题。经过多年的讨论,反腐的两个关键制度已经昭然若揭:一个是官员财产公示制度,一个是财政预算的监督制度。但是,时至今日,我们花了若干智慧想了若干歪主意,这两个基本的制度仍悬而未决。


 


如果有官员财产公示制度,抽名烟戴名表的官员就不用都那麽紧张了。世界上富贵人家出身的官员太多了,美国总统布什就是一个例子,我估计他戴的表也不便宜。今年大选的总统候选人麦凯恩,房产多到自己都弄不清到底有几套,也没人说他腐败。倒回去几十年,我们的意识形态上讲的是无产阶级革命,官员们清贫朴素既是一种生活现实,也是一种政治需要。可以肯定的是,这三十年的经济发展,已经让很大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正常的情况下,这一部分人中应该有相当部分会进入政界。网民用人肉搜索的土办法来反腐,也的确很容易误伤。“仇富”是一个具有误导性的词,其实大家更多仇的是你富得不明不白。没有财产公示制度,官员们不管有钱没钱,为了形象都只好装穷。


 


更重要的是,没有这个制度,纳税人的知情权被剥夺了,反腐的成本也增加了。一些本来非常简单的事情,却要绕着走弯路,搞得无比复杂,最後是一个错误连着一个错误。比如用禁止卖烟来反腐,就涉嫌到政府干预市场的问题。任何商品类型都可以有奢侈品,香烟为什麽不可以?你能禁止国产天价烟,你能禁止进口名贵雪茄吗?如果不能,你不是把国内市场拱手让给外国人吗?


 


官员抽好烟喝好酒,还涉及到几乎不受监督的财政预算制度。虽然每年都有谓之“风暴”的审计,可以查出上千亿元的公款吃喝,但也就是通报一番了事,明年再查,更高了。无数基层官员,一顿饭花的钱超过一个月的工资,都习以为常了。工资相对有制度,不敢乱发,但吃喝可以随便报销。于是,不仅胡吃海喝,大肆浪费,酒足饭饱後捎带几条烟几瓶酒回家,也成为一个惯例。


 


明白了这些道理,网民们不仅要呼吁查处涉事官员,更要呼吁建立基本的反腐制度,才能让这次人肉搜索行动变得更有价值。(完)


人又不是為了遠大的目標而活著,渺小的目標才能成為生存意義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