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举国长跑迎国庆合适吗

举国长跑迎国庆合适吗

知道分子之王晓渔专栏


  2007年秋季学期,“第一套全国中小学校园集体舞”在全国中小学校全面推广,其中有“校园华尔兹”。2008年春季学期,十个省市的中小学试行“京剧进课程”,据说华夏民族音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遗憾的是,在15首京剧教学曲目里,竟然有9首为“样板戏”。2008年秋季学期,为迎接国庆60周年,又将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每天长跑距离(参考)基数为五、六年级小学生1000米,初中生1500米,高中生、高校学生2000米,冬季长跑总里程以60公里为基数,象征新中国成立60周年,小学生为120公里,初中生为180公里,高中生、高校学生为240公里。



  最初看到这则消息,我还以为是捕风捉影的假新闻,没有在意,但过了几天,非但没有看到教育主管部门的辟谣声明,反而看到更多的媒体报道这一盛举,才意识到事出有因。集体舞中的华尔兹,搭配民族音乐中的“样板戏”,实在是不伦不类。如今,举国长跑仿佛某种仪式,正好与样板戏搭配,相得益彰。



  2005年11月14日,山西省沁源县第二中学初中二、三年级八九百名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带领下到校外马路上出早操跑步,一辆大货车闯入人群,21名师生遇难。这个事件当时震惊全国,也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反思。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城镇学校的早操、跑步等体育活动尽量安排在校园内进行,严禁学校组织学生在主要街道和交通要道上进行集体跑步等体育活动,农村学校如确因体育场地欠缺,只能安排在校园外开展体育活动的,可以组织在附近的安全场所内进行,应避开交通要道,选择适宜的路线和场所,并周密计划,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然而,刚刚三年过去,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又要求中小学校在法定工作日每天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完成跑步里程,节假日和寒假期间学校应要求学生自觉坚持长跑并做好记录。



  举国长跑这一构想虽然宏伟壮观,却不具可行性:学校如何保证学生的安全?教育主管部门又如何保证长跑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沁源县第二中学在事后着手修建占地40多亩的新操场,但其他条件欠缺的学校不可能享有同等待遇。不仅中小学面临这个难题,大学同样困难重重,扩招之后几乎每所大学都有数万名学生,无论如何也没有这么大的活动场地,除非附近的街道、广场全部让给大学生进行活动。在节假日,亿万学生走上街头进行长跑的景象,在让人叹为观止的同时也会留下很多隐患。在沁源事件后,教育部表示如果开展大型体育活动以及其他大型学生活动,必须经过主要街道和交通要道的,学校应事先征得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同意和支持,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按照这个规定,在2008年10月26日至2009年4月30日的活动期间,各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门都要把精力集中在为举国长跑保驾护航上,势必严重影响他们的日常工作。此外,如何计算长跑距离也是一个疑问。如果每次有100米或者10米误差,最后的长跑距离就不是以60公里为基数,不免违背了庆祝国庆60周年的初衷,除非在每个学生身上安装一个不可私自脱卸、不可私自调节的跑步测距仪。



  如果教育主管部门强行推动这项活动,只能产生两种结局:学生集体散步、学校集体造假。学生将会消极应付,以散步代替长跑;学校则会积极应对,按照要求填好各种表格。最终学生和学校向上级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教育主管部门宣布这项活动圆满结束,表面上皆大欢喜,实则两败俱伤,学生和学校失去了诚信,教育主管部门失去了公信。受到伤害的不是具体个人,而是教育的精神,正如大学评估让学生和学者见证了大学精神的丧失,举国长跑将让所有师生共同见证“爱国”教育的失败。



  (作者供职于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


人又不是為了遠大的目標而活著,渺小的目標才能成為生存意義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