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滋味
鲁迅先生写过许多纪念的文章。而“纪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纪念”虽相隔了7年之久,倒是更像姊妹篇,也更是国共恩怨的素描。
刘和珍死于1926年的“3.18事件”。当时正是北洋军阀混战的末期和北伐的前夜。这是第二次直奉大战后,多方势力角逐和妥协产生的段执政的北洋政府镇压学潮。那时,囚禁曹锟赶走溥仪的冯玉祥已经与暂时联手击败曹吴又窥视中原的张作霖反目,奉军要第二次入关了。冯玉祥的武装力量这时称谓“国民军”已经联合南方的国民革命军。张作霖的后台老板小日本决不会放弃这个千载难逢的染指华北的大好时机,为配合奉军而挑起事端,炮轰“国民军”。
而在北方的国共组织---主要是中共,利用此次事件鼓动刘和珍们在天安门举行"反对八国最后通牒国民大会",抗议日本帝国主义的军舰侵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及美、英、日、法、意、荷、比、西等八国无理通牒。中共北方区委的领导李大钊、赵世炎、陈乔年参加了大会,会后李大钊等率领5000余师生一路游行到了段执政府的门前与其卫队发生冲突,死伤200多人。这也导致了没什么实权的段执政下台。(一年后,李大钊等人被奉系军阀抓捕并绞决。)
刘和珍们身死四个月后,北伐开始了。“3.18事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吹响了“北伐”的舆论号角。
(今天先写到这里,有时间再说说“为了忘却的纪念”,其实这就同纪念刘和珍一样,鲁迅先生就事件表象而议论,未必知晓事件的真正起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