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环球时报社评:希望骆家辉好好做“驻华大使”

“舆论角色”谁说了算?

1.舆论关注度自有其影响范围决定的。并不似天朝划定的框框,分个三五六九等,如,19:00必定大佬首先闪亮出镜头,然后依次老二老三。。。逐个登台。不外乎是ld开会、会见、访问、视察、亲民。。。。要么重要讲话,要么畅谈有友谊地久天长。这是雷打不动、天塌不变的舆论角色。即使是9。11飞机撞楼了,也撼动不了天朝的舆论角色。

每有境外华人有所成就,那么是哪一个就祭起“血浓于水”的“统战法宝”?只要能给天朝捧场叫好、表达怀念"祖国母亲"的思乡之情,那你想要什么舆论角色都可以满足,不止如此,金钱、名誉、美女...想要什么吧,看看8旬的杨翁,给美帝贡献“诺贝尔奖”后,直至耄耄老年才想起思乡了,这不28佳人怀中抱,面对5旬丈母娘把头磕。

2003年杨振宁回国定居养老。现居于北京清华大学,同时身兼广东东莞理工学院名誉校长。令人费解的是其人国籍仍旧是“美帝”。其3旬娇妻前两天以“香港居民”的身份考入了清华“建筑历史”专业“勃士”,虽然她是学语言出身的。也难怪一清华网友称:“师妹的老公都拿诺贝尔奖了,(我)压力很大。”

杨振宁的“舆论角色”远高于与其同时出道,后又“势同水火”的李政道。到底谁超出了还是低于“扮演的舆论角色”?

那么,同为“美籍华人”的骆家辉,其舆论角色又是谁加封的?(讨论此似有“干涉内政之嫌”)。

TOP

超出了,还是降低了

混球湿抱发明了个新名词:“舆论角色”。大概就是国人说的“名声在外”吧。混球没有注解,俺只能这么理解的。


 自骆家辉出现在美国政坛,又刺激了统战的嗅觉。重新使出了血缘论的老套路套近乎。那知人家是地道的美国人,自然是“美国价值”,尤其任职商务部长屡次与tg强硬表态,白白的“美籍华人”宣传了一通,热脸贴到了冷屁股上。要说这个“舆论角色”(知名度)拜tg所赐。


 伎俩失灵了,懊恼、愤恨自不言说。此人居然被奥巴马派到了中国这个地界。轻装简行、亲和友善、自然随和。习惯了“鸣锣开道”的天朝子民们这回倒是不习惯了,舆论一片赞誉之声,顺便调侃了天朝的父母官。着实让tg挂不住脸面了(有脸无脸还是个疑问)。


 新仇旧恨齐涌心头,你这不是让老子难看嘛。这还是在老子的地界里,在美国你小子就是裸奔关老子屁事,在这里的“舆论角色”老子说了算。这还有个大使的样子嘛。老子以后出门还要封它几条街呢。弄个什么会还得把“人民”清出家门呢。这让老子难受的。


让混球们发个“舌”论,就说这个“高风亮节”是跟老子的祖上学的。我勒个去,骆大使知道井冈山是大头朝上还是朝下嘛。就算是这样吧,您的传家宝让别人弄了去,您不也是数典忘祖的败家玩意嘛。


 不就是个驻华大使嘛,还是个美国的,别国的先不管。先教教这个姓骆的“好好做大使”----“经济舱”不行、“背包”也不行、“炸酱面”更不行---“丢不起那个身份”。。。。。。。。。。


那么,骆大使的“舆论角色”到底是超出了还是降低了?



[ 本帖最后由 chengshilaji 于 2011-9-22 23:24 编辑 ]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