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也说《攘外必先安内》(马拉多纳刀锋)

蒋公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是不遗余力的,向来强势打击中共势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剿共是安内,抗日是安外。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国府内部派系林立,政令军令不畅,时有拉山头对抗中央;国府外部威胁最大者中共势力。私下认为,蒋公的这个“攘外必先安内”作得不够漂亮,颠倒了顺序。对于内部的肘腋之患,过于仁慈。相反对于没有“安内”的“攘外”则要严苛得多。很多事实证明,在“攘外”的关键时刻,正是内患造就了功败垂成的遗憾。
再对比中共内部的历次清洗和运动,虽然无情的扩大化伤及众多无辜,但是打造了令人恐怖的严密的高效组织体系,也称为纯洁革命队伍,无条件的不折不扣的执行中央的各项指令。从这点来说,国府远远不及。

TOP

引用:
原帖由 白衣卿相 于 2009-10-8 11:41 发表 蒋中正也不是仁义,实力不够,必须要不断借重CCP的外力来打击内部异己。


这是解决军阀的一个策略,但是蒋公对屡屡反水的将军则要善待得多,完全可以借机彻底解决,已其当时的实力完全可以做到,只是顾及都是“三民主义”的信徒吧,或曰保存一点反共的势力吧。但是中共的实力是完全强过其他军阀的,蒋公对这个意识形态上完全与“三民主义”背道而驰的势力,是力求彻底解决的。不是实力不及的问题。


反观毛是怎么对待内部的反对势力的,更不用说反叛势力了。就拿他说的,一生中遇到凶险的事件----长征途中张国焘的对抗来说吧。


初到延安立足未稳,毛的势力满打满算不过两万左右人枪,对于张的势力数万西路军的解决,做的那么决绝----送上所谓的西征的断头台上。


这样的手段,蒋氏无论如何也做不出来。

TOP

因毛张的明争暗夺,毛已获得全胜不仅在党内得到了大多数的支持,共产国际也明确表示支持毛,张在延安是已是威风扫地,大权旁落了。毛已获得绝对意义上的优势了,可是他怎么对待四方面军---张的旧部呢?西征已明确给了答案。况且一直到中共的文革,毛对张的旧部的清算一直没有停止过,除了许世友这样的五体投地的臣服者的善终外,其余的下场如何呢?尤其是那些曾经跟着张对抗毛的人,下场最为凄惨。李特和陈昌浩就是例证。
蒋氏又是如何对待李宗仁、白崇禧、阎锡山、冯玉祥。。。。等等之类的人呢?

TOP

楼上的误解版主了,不是说一个儒家、一个法家就是各打五十大板。是说理念不同而已。


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争鸣是相比现在的言论都自由宽松的多。因各诸侯或想做霸主、或想保家业,都想找到适合的治国之道,所以各祖师爷和门徒四处游说,推销自己的学说。说的诸侯王高兴了,不仅衣食无忧,弄好了还能做个官。诸侯分治需求就多,应运而生了百家。到了先秦一统天下时,车同轨,意识形态也要统一。不能任由林林总总的“妖言惑众”祸乱人心,蔑视了皇家的威仪、甚至威胁到了统治地位。尤其是使得始皇不爽的儒生首当其冲,“焚书坑儒,惟余法家。”言论宵禁自此开始。


至今2000余年来,也只有儒家和法家的学说为世人津津乐道。历经各种大家小家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是各有千秋。先将引为共识的“儒家”和“法家”摘录如下:


儒家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重教化、轻刑罚是国家安定、人民富裕幸福的必由之路。主张“有教无类”,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应该进行教育,使全国上下都成为道德高尚的人。在政治上,还主张以礼治国,以德服人,呼吁恢复“周礼”,并认为“周礼”是实现理想政治的理想大道。至战国时,儒家分有八派,重要的有孟子和荀子两派。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论语》、《孟子》、《荀子》 。


法家是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因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之为法家。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申不害的“术”,以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这一学派,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


代表人物:韩非、李斯。作品:《韩非子》 。


经过先秦和汉初的反复实践,最终为汉武帝实质性形成了“儒表法里”、“霸王道杂之”的治理模式,虽然历经改朝换代的起起伏伏,但是大多的管理模式便是沿用了汉武帝的办法。很难说、谁是儒家谁是法家,成说数千年,还是需要人来活用的。


要说信徒,蒋公是基督徒,毛先生据称是马列的学生。个人以为,不是简单地说,儒家有德、法家无德。


 


 


 

TOP

起初发帖时,只看了题目,因为已有了很多的为“攘外必先安内”遗憾的文章。便以为此篇也是。
今天细致看来,就有了自己的看法。
“也说”第一条:
   蒋介石说:古人所谓“攘外必先安内”,意思就是先要平定内乱,然后可以抵御外侮,这话有至当不移、颠扑不破的至理。蒋先生的“安内”是剿灭匪患,不是和“匪”合作也叫“安内”。
   不是说,中共一出马,小鬼子掉头就跑。而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你尽到作为生活在这片热土的赤子之责没有!!
   我完全不同意-“中国没有战胜日本”。你能说,苏联没有战胜纳粹德国而是美国战胜的?你或许要说,苏联还打到德国去了。那国军在海外与日军的浴血奋战难道湮没到历史的尘埃里了?如果不是因为匪患,国军早就登陆日本了!限于篇幅,我就不在这里详细叙述了,还烦请“也说”查查史料,我军民付出了怎样惨重的代价,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的贡献!怎能不说是“战胜国”,那又怎能获得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呢??

“也说”第二条:
   我不知道蒋先生的“剿灭”和“消灭”有何区别,还是烦请“也是”解说一下。
   并不是“先是民国政府和国民党必除中 共,遂有四•一二和七•一五事件”!
   最早的起因应是在北伐期间,由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使一部分原本支持国民政府资本家的利 益受损;而土地革命更是造成了国民革命军中一部分地主家庭出身的将士的不满。
   直接导火索是“张作霖逮捕李大钊”、“中山舰”事件、“共产国际代表罗易的《关于中国问题之决议》(五月指示)”。再次烦请“也是”多点下鼠标查下史料。也是限于篇幅,我就不在这里详细叙述了。
  
  “也是”第三条:见第二条的意见,如真要查史料,以上的足够回答你的第三条了,这里不赘述了。

“ 也是”第四条:
   当时日本军国的最大威胁不是朝你枪炮齐鸣才体现出来,无论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日本自“甲午战争”以来,就一直给中国巨大的压迫。
    看完“也是”第五条和第六条我不知道你要在这篇文章里到底要说什么!

TOP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