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北京全城紧急追缴新京报

北京全城紧急追缴新京报

[明報專訊] 北京《新京報》昨日在刊登對前美聯社駐京記者劉香成的專訪中,登出了一張劉香成在 1989年「六四」事件時拍攝的市民遭戒嚴部隊槍傷,被群眾用三輪板車運往醫院的相片。據悉,當局昨日發現後,隨即在市面上全面收回《新京報》,而原本在該報電子版刊登出的有關版面和內容也被撤回。

消息指出,由於在奧運開幕前北京傳媒發生這宗「嚴重政治事件」,中宣部及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已下令對此事進行追查,估計該報有多名高層、版面編輯及採訪的記者會因此事受到牽連。

中宣部下令追查事件

《新京報》刊登該相的版面是在C15版,是屬於「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系列訪問」的內容,這篇全版刊登的曾任美聯社駐京記者劉香成訪問稿,是在「對話」欄目中刊登,題目是《我用照片記錄了中國走過的路》。在訪問稿中,劉香成講述了對中國30年來媒體變化的看法,但完全沒有提及任何有關涉及19年前「六四」事件及天安門事件的內容。

在該版的右邊,刊登了4張由劉香成拍攝顯示中國30年變化的黑白相片,其中右下角的相片《傷者》,內容是一些市民用三輪木板車拉覑一名傷者的相片,但卻沒有更多的文字說明。據悉,這張相片是劉香成在1989年6月4日當天,在北京街道上拍攝的相片,照片顯示一名遭戒嚴部隊槍傷的男子,正被送往醫院的情景,該照片曾在全球無數媒體上刊登。

刊出「六四」照片 取名《傷者》 

在這篇約訪問稿中,今年57歲的劉香成被問及作為多年前進入中國的外國媒體記者,對當時中國的看法時表示,「各方面管制很多,中國人面對外國媒體時,說話非常謹慎。有時我拍攝人群,會發現他們也拿相機拍我」。

劉香成在訪問中說,美國媒體可以公開自由地批評政黨,但是也要服從國家利益。所謂「自由」是指,各種思想和意見都可以在媒體上表達出來,但是有所謂正統、主流的思想,也有相對邊緣的思想。說到底,邊緣思想是不能打敗主流的,你只是可以存在。

《新京報》是廣東《南方日報》及北京《光明日報》2003年合辦的報紙。

福禄祯祥评论

    (福禄祯祥7月24日文)下午,在网上搜索曾获普利策奖的华人摄影记者刘香成先生的资料时,发现今天的《新京报》报道了其人其事,但新京报网上却删除了该报道的网页。我用百度的网页快照看到了网页原貌,令我惊讶的是,上面竟然有一张六4照片——《伤者》。我下午刚好在其他网站看到过刘先生拍的这张照片,文字介绍说照片中的两名伤者正是19年前那场血案的受害者。
   
    为了证实《新京报》今天确实在报纸上刊登了这张照片,我特意出去买了份报纸。发现《伤者》就刊登在C15版的右下角,除了“伤者”这两个字,没有其他文字说明。《伤者》上面是刘香成拍摄的其他三张关于中国的照片。
   
    《新京报》今天用C12、C13和C15三个版面,报道了刘香成的“个人史”,其中还有对刘的专访,报道的总标题是“刘香成——走遍世界看中国”(“刘香成:思想决定了你怎么拍照”)。这组报道是《新京报》“改革开放30年见证”专题报道的第16期。
   
    这张照片怎么会出现在《新京报》上?编辑是不知道照片反映的什么事,还是有意挑战?《新京报》是否已经遭受调查或惩罚?都是令人揪心的疑问。既然新京报网已经删除了有这张照片的网页,那就说明已经东窗事发了,至少《新京报》内部已经意识到出事了。
   
    现在全国都已经进入了备战奥运的关键时期,政府最怕出乱子。这个时候刊登这样的照片,如果上面知道,估计会严惩的。结果肯定是我们不愿看到的,愿《新京报》好运!
   
    不希望上面知道此事,更不希望上面因此文知道此事。请不要传播此文。
   
    去年六418周年当天,四川“养花人”陈云飞在《成都晚报》刊出一条“向坚强的六4遇难者母亲致敬”的小广告,报社和陈本人立即就遭到调查。据说承接这则广告者是一名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女职员,根本就不知道“六4”为何物。后该报常务副总编辑李少军与其它二名编辑等人被开除。


附件

200807250547china4.jpg (83.05 KB)

2008-7-25 07:36

200807250547china4.jpg

200807250547china1.jpg (28.49 KB)

2008-7-25 07:36

200807250547china1.jpg

20080724190227434.jpg (8.9 KB)

2008-7-25 09:16

20080724190227434.jpg

TOP

北京为什么风声鹤唳?

本周,香港媒体继续聚焦奥运前的中国国内局势,其中包括:《新京报》前天刊登六四照片被搜缴,其背景到底是什么?香港记者在北京采访屡遭公安粗暴对待;北京为什么风声鹤唳?德国之声香港特约记者摘编如下

《新京报》前天刊登六四照片,有报道称是年轻记者的无心之过。但今天的《明报》却透露,该报是故意而为,其背景是表示对合伙伙伴《光明日报》的不满。报道写道:"《新京报》是在2003年由南方报业集团属下的《南方都市报》和中共机关报之一的《光明日报》合作创办,虽然后者佔51%的股权,但当年除社长戴自更来自《光明日报》外,首任总编程益中、第二任总编杨斌和骨干人员都来自南方报业集团。但至2004年,程益中被指经济犯罪被捕,但外界有称被捕是与《南方都市报》报道SARS事件及「孙志刚事件」有关;而在2005年,杨斌及两名副总编同被撤职,取代的是《光明日报》派来的3人,至此,《新京报》高层均由《光明日报》控制。……该报前日C15版刊登前美联社记者刘香成专访,其中包括一张1989年「六四」事件时,北京民眾以三轮车运送多名遭枪伤的伤者照片。……消息人士形容,此事是「有策划、有预谋」而为,原因是有人不满《光明日报》接管。而在刊登的图片中也刻意没有写图片说明,令报社高层签发版面时亦未留意,犯下「严重政治错误」。"中国国内的警民冲突仍持续不断。香港《文汇报》刊登报道透露,导致两人死亡的「孟连7.19事件」发生后的第7天,一则中央颁布《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的常规消息被云南多家地方媒体「破常规」地搬上了头版头条位置,并纷纷将视角直指「滥用警力」。报道写道:"孟连县部分胶农因利益纠纷与当地橡胶企业发生冲突。19日,当地警方强制传召在冲突中涉嫌违法犯罪的5名嫌疑人时,与500多名胶农生成冲突。警方使用防暴枪,2名胶农被击中死亡。有云南读者表示,整个事件过程很难让人理解,很容易让人怀疑是否在滥用警力。在23日举行的事件新闻发布会上,为何出动那么多警力对5位嫌疑人进行强制传唤?警察为何开枪成为众多记者追踪的焦点。……云南多家报纸破常规地将视角直指「滥用警力」。

"另外,奥运会前北京的紧张气氛显而易见。《苹果日报》的报道透露,北京奥运开幕前夕,紧张的气氛路旁皆见。报道写道:"不管你是记者、游客,只要你一在任何奥运场地、政府部门前举机拍照,就会即时有公安人员或工作人员扑出喝止,总之不能在他们视线范围拍照。他们彷彿要将这个奥运城市,打造成一个「无相机之城」。……这一段日子,北京人似乎都患上了「镜头过敏症」。"《苹果日报》同时发表李怡的文章,题目是《奥运要提高文明质素,不要製造风声鹤唳》。文章写道:"昆明的巴士爆炸和上海公安声称拘捕了一批恐怖分子,使中国进入风声鹤唳的恐怖时期。……歷届奥运会的保安工作都花费巨大,但主要的保安工作只是集中在举办奥运的城市,主办国的其他城市不会被波及。

但在中国,却不一样。所谓「恐怖分子」若由於北京防范森严而难以下手,就会选择在其他城市下手,目的是乘奥运吸引国际媒体注目,造成轰动效应,并给为奥运亢奋不已的掌权者响亮的耳光。"文章接着写道:"中国有数量庞大的社会不满分子,他们受尽屈,不但投诉无门,而且还会因投诉遭更兇暴的加害。其中,公安就是对老百姓的最广泛的暴力压榨欺凌者。许多杀警袭警事件,就是老百姓在走投无路时「予与汝偕亡」的拚死报復。……不久前,长期担任中国奥委会秘书长、现任京奥组委高级顾问的魏纪中,在电视访问中表示,希望藉奥运提高国人的文明质素。他说在西方文明国家,开车的都让路给行人,因为强势者让弱势者是文明的表现。他希望中国藉举办奥运也能做到并形成习惯。他儘管说得婉转及带期望,但实际上我们知道,在中国,不论在甚麼地方,不论在那个领域,恃强凌弱是公认的规则。……举办奥运,是强权对弱者加倍施虐的时刻,也是被欺凌者忍无可忍地要报復的时刻。社会没有因奥运而更凝聚,相反地產生更大的矛盾和更多的对立。"
人具有正義的能力,使民主成為可能;人具有不正義的傾句,使民主成為必要一一尼布爾Reinhold niebuhr

TOP

引用:
原帖由 chuchu238 于 2008-7-28 04:08 PM 发表

gcd奥运后要清党了 大概在年底 我们拭目以待

無論是用純凈水還是漂白水,無論怎么清都還是——共產黨。
人具有正義的能力,使民主成為可能;人具有不正義的傾句,使民主成為必要一一尼布爾Reinhold niebuhr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