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舆论学》((美)李普曼)扫描版[PDF]

《舆论学》((美)李普曼)扫描版[PDF]

文件名称:[舆论学].(美)李普曼.林珊译.1989.扫描版.pdf
文件大小:5MB
下载地址:
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回复才可以浏览



中文名: 舆论学
作者: (美)李普曼译者: 林珊
图书分类: 人文社科
资源格式: PDF
版本: 扫描版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书号: 7800532097
发行时间: 1989年07月
地区: 大陆
语言: 简体中文
简介:

内容简介:

  本书是传播学领域的奠基之作,它第一次对公众舆论做了全景式的描述,自1922年问世以来,已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至今仍然保持着这个领域中的权威地位。其影响力经久不衰的奥秘在于,它卓有成效地梳理了舆论研究中一系列难以回避的问题.比如舆论从哪里来,它是怎样形成的?它能造成什么样的结果?谁是公众?公众舆论是什么意思?它是仅仅在公众中传播还是由公众自己形成的?它什么时候才能成为独立的力量?它对成见、兴趣、公意的形成和民主形象等问题做了精辟而深刻的探讨,完成了新闻史上对舆论传播现象的首次全面论述,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简介:

  沃尔特李普曼(1889—1974)美国著名政论家、专栏作家,《舆论学》是他的早期著作,也是最主要的著作之一。该书自出版以来,得到美国乃至整个西方新闻界与政治学界的极大推崇,是新闻学的经典之作。

《哈佛书架》点评:
沃尔特·李普曼是美国著名的政治家、专栏作家,他一生著作颇丰,《舆论学》(又名《公共舆论》)是他的早期著作,也是他的主要著作之一。

本书中,舆论形成的问题占了较大的篇幅。李普曼把舆论看成是人们头脑的想象,从而认为,有一种类似铅版浇铸的“固定的成见”(stereotype)在形成舆论的过程中起着决定的作用。作者指出,由于世界实在太大,人们不可能事必躬亲去认识所发生每一个事件,加上检查制度的存在和官方设置的保密制度等原因,人们往往生活在由报界提供和自己设想的一种“假环境”中。

作者把这种情况同柏拉图的洞穴理论进行类比,从而认为,处在“假环境”中的现代公民对于纷繁复杂的世间万物是很难进行深入思考并做出明智判断的,他们只能是“局外人”。

与作为“局外人”形成对比的是少数“社会贤能”,也即“局内人”。他们受过特殊训练、能够通过专门的“情报机构”得到准确的情报,并作出明智的判断。因而,惟有他们才能发号施令,决定一切,并通过宣传来左右“局外人”。


目录:


译者前言
第一部分 引言
第一章 现实世界与我们的想象
第二部分 探讨现实世界
第二章 检查制度与保密
第三章 接触与机会
第四章 时间与注意力
第五章 速度、言词和清晰度
第三部分 固定的成见
第六章 固定的成见
第七章 作为防护手段的固定成见
第八章 盲点及其价值
第九章 信条及其敌对者
第十章 固定成见的察觉
第四部分 兴趣
第十一章 谋求兴趣
第十二章 重新考虑个人兴趣
第五部分 创造一种共同的意愿
第十三章 兴趣的转移
第十四章 是或非
第十五章 领袖与普通群众
第六部分 民主政体的偶像
第十六章 自我中心的人
第十七章 自给自足的社会
第十八章 武力、官职委任与特权的作用
第十九章 新形式中的旧偶象:基尔特社会主义
第二十章 一种新的偶象
第七部分 报纸
第二十一章 买主们
第二十二章 坚定的读者
第二十三章 新闻的性质
第二十四章 新闻、真实和一个结论
第八部分 有组织的情报
第二十五章 打入的楔子
第二十六章 情报工作
第二十七章 诉诸公众
第二十八章 诉诸理智




---------------------------------地狱的分割线---------------------------------------------------

TOP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