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重新上传《大学语文第一课的漫谈》

当年和老杨对“中国有没有灿烂五千年的文化”的辩论整整一节课,每一秒钟都觉得自己要崩溃了,老杨非得说没有一年是灿烂的,我这个挤啊挤的只挤出来春秋50 年和民国30年,其惨状不亚于菜市场讨价还价。老杨辩论起来咄咄逼人,没有强大的论点论据,基本要被其打的体无完肤的。后来我才想起从那一刻起我的大学生活才真正开始。
稍微逻辑思考一番就可以知道,说灿烂多少年的文化都只是修辞手法,更没法精确到哪一年上。或许从某个视角看来几千年都是黑暗的“专制社会”,从另一个视角来看,毕竟也有无可否认的文化成就产生,这就够了。纠缠这类问题并无多大意义,属于一般网络上常见的抬杠水平。一个大学教授在课堂上用这种方式“批判中国文化”,不得不说非常令人失望。而服膺杨的学生认为这就是大学老师的典范,更是一种悲哀。也难怪两个女孩“眼睛里含着泪水”了。
我们可以再深入思考为什么两位女生义愤填膺的问题。是她们统统被党化教育洗脑了,不热爱思想的自由、言论的自由么?情况并非如此,她们所感受到的恰恰不是自由,而是被一种自己所厌恶的观点所压制的不自由。在“学识渊博”的教师面前她们无法发言,因为她们一说话就会被轻易地驳倒,只能自取其辱。但是归根到底她们仍然并不相信教师所告诉他们的那些东西。因为这不是她们自己思考和选择的结果,只是另一种形式的灌输。老师只是告诉她们一种她们不赞同的意见以及一些片面的证据(看来基本上是国内常见的那类“国内罕见材料”),但没有给她们真正的思想自由:亦即在充分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去按照自己的理性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断。

     偏听则暗,这是博客的回复里面的一段。
美国那个自由女神经,就是一手拿书,一手拿个火炬的那位。你不佩服人美国人行嘛!这是告诉你呢,停电也得看黄书!

TOP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