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外国传教士的文化侵略。从十六世纪开始,西方传教士也陆续来华从事宗教活动。对于正常的宗教活动,历代的中国政府是予以保护的。可是到了清朝中叶,西方资本主义在对我国进行经济侵略的同 时,也大肆进行文化渗透,西方的传教士中,不乏有人利用传教作掩 护,从事搜集情报等非法活动。到鸦片战争前夕,一些西方传教士便成了英、美等国侵略中国的内线和帮凶。传教活动曾经受到中国人民的抵制和清朝政府的限制,但在鸦片战争后,西方侵略者通过与清朝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取得了在中国传教的权利。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教会有了在中国各地自由活动的权利。紧接着法国人在重庆设立了川东主教,从此, 教会势力便直接伸向湘鄂川黔边的土家族聚居地区,致使这些地区的县城和重要集镇,大多建有天主教和基督教堂,外国传教士的足迹几乎遍及这些地区的每一个角落。他们中间有的教会侵犯中国主权,霸占田产,包揽诉讼,敲诈勒索。他们广收教徒,并将一些流氓无赖吸收入教。这些披着宗教外衣的流氓无赖,依仗洋人势力,为非作歹,鱼肉乡民。教会及其不法教徒的狼狈为奸,激起了土家族人民的强烈不满,一些地方官吏和绅士对此也痛心疾首。于是,从同治初年开始,土家族聚居的川东和鄂西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教会斗争。
清同治元年(1862年),天主教的法国教士郑司铎,受川东主教派遣,到川东酉阳设立“ 公信”教堂,收罗流氓无赖入教。这些流氓无赖,倚仗教会势力,出入官府,要挟官吏,欺压百姓,激化了教会同土家族、汉族人民的矛盾。1865年,爆发了震撼全国的反教会斗 争(史称“酉阳教案”)。酉阳的反教会斗争,虽然失败了,却给外国教会势力以沉重打击, 但其侵略活动并未就此罢休。在酉阳人民反教会斗争失败后的二三十年间,于鄂西土家族地区先后爆发了利川、长阳、长乐(五峰)等县的反教会武装起义。
利川县的土家族和汉族人民一道,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爆发了反对教会非法购置田产、收课渔利和教士、教民欺压良民的“教案”。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7月,四川大足县余栋臣再次发动反对外国教会的武装起义。与川东毗连的利川、巴东、长乐、长阳等土家族地区的民间秘密结社组织哥老会,揭竿而起,遥相呼应。广大群众反教会的斗争,如燎原烈火,迅速燃遍长江峡区两岸。同年9月,利川县的哥老会聚众数百人,假托余栋臣的旗号,焚烧教堂、育婴堂和不法教民的房屋。长乐县会党首领向策安(土家族)组织数千人起义,打死强迫他人休妻的不法教民毕开榜,殴毙比利时传教士董若望,烧毁教堂。接着,起义军向巴东、长阳进击。会党首领吕守蛟在长阳资丘,颜敦五、覃培章在长阳石滚垧,举起义旗策应向策安部,以土家族人民为主体的一支反教会起义武装很快形成了。他们在长乐、长阳、巴东及湖南石门等县活动,所到之处,焚毁教堂,殴毙教士,吓得传教士乞求官家保护。
反教武装起义队伍在取得初步胜利后,拟兵分两路出击:一路由长阳横渡长江,直捣川鄂咽喉要地宜昌;一路由巴东、建始入川,与大足余栋臣部会合。义军的行动计划,使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分子大为震惊。驻宜昌的英国使臣速函清府,急调湘鄂驻军分路堵截、会剿。 义军见入川之路被堵,遂转入长乐。是年11月,义军首领颜敦五、吕守蛟、覃培章先后被俘遇害。向策安部趁大雪封山,与清军周旋,曾一度攻占长乐县城,俘知县黄贻英等官吏,不久撤出县城,退至江溢、白塔两寨扼守。12月,清副将吴元率兵进攻,寨被攻破,130余名义军士兵壮烈牺牲。鄂西土家族等各族人民反教会的武装起义,在帝国主义和清军的镇压下失败了。
镇压了反教会起义后,法国要求清政府赔款并答应其善后条件。1898年底,清政府与法国领事订立了《宜昌教案议结条款》,主要内容有:赔款55500两白银;继续追捕“反教” 群众,“按律治罪”,将长乐知具革职;各地方官必须保护教堂教民,在利川县城由地方筹款建天主教堂一座。这纯是一个讨好洋人、企图维持封建统治秩序、阻止土家族、汉族人民反抗侵略的卖国条约。尽管如此,也未立即遏止住土家族人民的反教会斗争。“条款”签订不久,恩施、利川等地又爆发了反教会的斗争。例如1901年恩施向燮堂领导群众反对传教士在沙子坝建堂传教,打死法国主教德西圣、教士董明德等和不法教民贾澄清。
川鄂边土家、汉族等各族人民反教会斗争,从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叶,几乎每年都有发生,并且有几次还掀起了较大的声势,曾给帝国主义的教会势力以及软弱无能的清朝政府以沉重打击,体现了土家族等各族人民不屈服于外来侵略和封建势力的斗争精神。
发生在我家乡的事情 在老辈人中口耳相传 上述我为转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