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精英统治之不可取

如果认为精英是一个阶层的话,NK说得对,关键是利益,就是他们的利益是谁给的,如果他们的利益依赖于政府,当然他们就必须依附于政府。

在专制制度下面就不必说了,精英肯定依附于政府,而且必然和政府结成一个牢固的利益链。离开权利中心,所谓的精英就歇菜了,基本上就被边缘化了。

所以,在专制制度下面,所谓的精英,首先必须是奴才,对于主子要忠诚,要懂得百般曲意奉承,哪里还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和见解,所以,尽管中国发明了科举制度,但是依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精英阶层,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和独立精神,他们在经济上无法独立,离开权贵他们一文不值,他们必须结交权贵,依附权贵,直到自己成为权贵的一员,知识才华必须货与帝王家才有价值。例如郭沫若、孔庆东之流。

民主制度社会,谈精英政治才有真正的可能,此时的精英阶层不仅仅是指政府文员,而且布满社会各个角落,包括律师、新闻工作者、教授专家等等等等,他们其实就是各个方面的专业人才。专业化,是这个阶层的特点,而独立的人格和独立的精神,是这个阶层赖以支撑的根本。

民主社会的精英,他们的利益并不完全来自政府,他们在经济上是充分独立的,和政党之间没有相互依存的利益链,民主政府四年一换届,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政府文官精英们和政党之间的利益勾结。


下面一篇文章专门讲文官制度的形成,有兴趣可以看看。

文官制度是指国家关于各级政府工作人员的考试、任用、管理、权利和义务以及退休等一整套的制度和体制。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通常以 1870 年6 月4日英政府颁布的正式确立公开竞争考试制度的枢密令,作为英国文官制度正式建立的标志。后来经过长期的发展世界各国都相继建立了符合自己国情的官员选拔和运用制度,其根本都没有脱离英国的文官模式,大多出现了以美国为首的“政府雇员”定义,日本和俄罗斯的“工资”界定,还有法国和德国的“服务关系”界定等模式。

中国早在西汉时期就出现了官员的运用和选拔制度,到了隋唐时期逐渐完善并形成贯穿中国古代社会的科举制度。1905年,清朝废除了延续1300年多年的科举取士制度,效仿西方国家建立文官制度,由于没有制度保障,始终处于形式阶段。中国到1978年,经过数次大的行政机构改革,最终确立了所谓中国特色的公务员考试制度。

但是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主权国家,文官制度的提出无不是以英国的文官制度为范式,我们了解了英国的文官制度就能够很好的分析各种不同形式的公务员制度。

一、英国文官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英国最早的文职官员是14、15世纪出现在宫廷的国王奴仆,他们由国王任命;到了18世纪末,资产阶级革命之后政府中开始出现职业行政官员,他们是建立在两党制(辉格党和托利党)的基础之上的,没有真正的独立地位;直至19世纪,政务次官和常务次官的出现使得英国开始形成实质意义上的文官制度,这些文职官员具有终生任职和身份独立的特征。1833年,考试制度引入政府机关,择优录取原则形成。1853年,英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惨败,引发了国内对于政府的腐败和无能的猛烈抨击,当政的帕累斯顿内阁被迫允诺改革。1854年,由当时的国会议员诺斯科特(Stanfford Northcote)和杜维廉(Charles trevelan)根据广泛的调查,提出了一项改革文官制度的方案,即著名的《诺斯科特-杜维廉报告》;报告提出了文官制度改革四原则,颁布了《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第一个枢密院令,成立了文官事务委员会主管文官考试录取工作,至此,英国文官制度初步形成。1870年,英国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的第二个枢密院令,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诺斯科特-杜维廉报告》,标志着英国文官制度的最终确立。

到二十世纪以来,英国文官制度经过威尔逊与富尔顿委员会的改革,改变了文官队伍中“通才”一统天下的局面,使得政府机构专家和科技人员的数量占有很大的比例。1979年,撒切尔夫人就任首相之后,启用企业家德里克·雷纳代理负责改革文官制度,雷纳主要从精简机构和加强行政管理几个方面着手,内阁的权力进一步集中,使得文官系统更加适应当代英国政治、经济的发展。

二、    英国文官制度的基本特征
英国文官制度的基本特征是“政治中立”,他们的职责单纯的只是执行政府的政策,不参与政策的制定;当然随着常务次官和政务次官地位的提升和职位的常任,很多时候他们是内阁大臣的智囊团,可以左右国家政策的制定。但是,文官不参与党派斗争却是普遍奉行的原则,他们不随着执政党的更迭而变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政局的稳定。

文官队伍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在国家机构中有着自己独立的体系。因此,英国文官制度还具有其他的特征:
1)统一管理,自中央到地方形成一个综合管理系统,系统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在人事上相互流动、互相调任;

2)职位分类,工作人员体系不同,但是由中央统一安置,每个职位都有相关的规章制度和统一标准;

3)择优录取,职业文官都必须经过考试,成绩优秀的予以录用;

4)职务常任,政务官随着内阁的变换而进退,文官则是常任官,只是在职位上的变动,除非有相关的违纪违法行为。

三、文官制度的主要内容
1) 职务分类制度
英国政府官员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政务官,包括首相、大臣、副大臣和政务次官等;政务官由选民产生或是任命,有一定的任期;依靠党派关系有一定的政治背景,所以他们是随着党派更迭而进退的。第二类是事务官,一般分为四级,主要包括:行政级职位有常务次官、副常务次官、次官、助理次官、主管等;执行级职位有单位主管、主干执行官、优级主干执行官、主管执行官、优级执行官、高级执行官、执行官等;文书级职位有高级文书官、文书官、秘书文书官和其他文书官,以及文书助理、其他文书助理等;助理文书级,职位有法律人员、统计人员、科学人员、工务专业人员、医务人员、会计专业人员、邮务人员等。由于他们的任职主要是通过考试,所以升迁主要靠政绩。

2) 考试制度
常务次官以下官员都由考试录用。①考选机关:文官考选原由各部临时组织的考选委员会主持。考选委员会由文官事务委员会及有关各派代表1人组成,以文官委员会代表为主席。他们对应试者进行资格审查和考试。。②考试种类:公开考试,凡年龄和资格符合规定的人都可以报名参加。择优录取;有限资格考试,只限政府内部某类或某级在职人员参加;鉴定考试,对被提名的人员进行体格、年龄和性格等方面的考查,并举行合格考试;特种考试,指专业人员的任用考试,一般的方法是个别接见。③考试方法:在实行考选制度早期,考试以笔试为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除了加大口试的比重外,还增加了心理测验和实际操作等内容。

3) 监督制度
为防止文官滥用权力,议会专门制定了一些单行法规,约束文职官员的行为。全国增设了行政司法机构,当然普通法院也行使行政司法权。普通法院通过调卷令、诉讼终止令和执行令对于行政裁判所的裁判活动实行一定控制。文官部还设置“文官部人力控制组”,对中央政府的文官实行控制,对各业务机构有关开支进行监督。文官部所属文官的人员编制和经费开支,由财政部直接控制。

4) 惩戒处分制度
文官的惩戒权是国王的特权,由国务大臣负责行使。常务次官管理其所属职员,只对大臣负责,文官互相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任何程序都不能影响或限制大臣对违反纪律的文官进行惩戒、行使纪律处分或受理文官最终申诉和请愿的权力。对于品行不端或犯有过失的文官,常务次官可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单独或在全体人员面前当众予以警告、申诫,或呈报大臣处以停止或延期晋升、停职或撤职等处分。对文官的惩处要遵循一定的程序,这里就不加赘述。

5) 培训制度
主要有:①培训机构。1939年以前仅邮务部和税务署有较健全的训练机构,1944年政府开始陆续设置文官培训机构。②培训内容。指导培训,使文官对其服务机关的历史、组织、规章、纪律、环境等有较深的了解,加强团体意识,提高其服务精神。③培训方式。有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

6) 工资制度
有非工业系统工资和工业系统工资。其中高级文官实行年薪制,低级文官实行周薪制。非工业系统工资,一般实行等级工资制。工资标准有两种:一是由各部自行确定的本部门自行管理人员的工资标准;一是由财政部制定统一管理人员的工资标准。工业系统工资,一种是文官的工资和政府外部类似的私营机构的工资保持一致或接近,任何改变都要与有关的工会协商;另一种是占该系统人员的绝大部分人员的工资,实行统一标准。

当然除了这些制度外还有晋升制度,公务争议的协议制度等。

TOP

民主社会的精英,包括律师、新闻工作者、教授专家等等等等,还应该包括大量的中小企业家群体,这个阶层构成了所谓的中产阶级,是民主社会的中坚,是民主社会的稳定器。他们大都有着自己坚定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不容易被忽悠。一方面他们对于资本和政治寡头具有遏制力,防止他们独裁垄断的倾向;另外一方面,他们对于贫困阶层的均贫富倾向保持警惕,防止刮共产风。所以,这个群体越庞大,社会越稳定。

这个群体,基本上就是老毛痛恨的地富反坏右和臭老九。老毛的阶级斗争和文革的对象就是他们。只有彻底摧毁这个阶层,才能实现一个彻底分化的两极社会:一方面是统治者的穷奢极欲,为所欲为;另外一个阶层则是穷极潦倒、愚昧无知。例如现在的朝鲜。

TOP

制定美国独立宣言的那帮人,就是精英阶层的优秀代表。他们既不是资本和政治寡头的代言人,也不是贫困潦倒的无业游民的代言人,他们代表了美国民主的方向。

TOP

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人:杰斐逊


托马斯·杰斐逊被称为美国的民族之魂,他的一生都在为美国的民主政治奔忙,他曾在上帝的祭坛上发过誓言:“永远反对一切对人类心灵暴虐统治的专制形式。”这句话概括了他曾经用毕生精力为之奋斗的信仰与精神。后来,这句话被镌刻在了美国首都华盛顿的杰斐逊纪念碑上,成了他一生的写照。

1825年7月4日心力交瘁的杰斐逊逝世,终年83岁,这天恰好是《独立宣言》发表50周年的纪念日。
人们发现他生前为自己墓碑写下了铭文:“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人、《弗吉尼亚宗教自由法令》的作者和弗吉尼亚大学之父。”他没有把自己出任两届美国总统的经历写在上面,表明杰斐逊认为他担任总统所做出的贡献与成就在一生中是微不足道的,还不及一位大学的创始人。

TOP

【不过情况正在改变,新的士阶层,也就是中国的精英阶层,已经正在开始成长,他们是中国未来的希望。】

这个不同意,不是精英阶层给了中国未来以希望,是民众,没有民众的普遍觉醒,中国的民主制度是没有希望的。反而是民众的觉醒给了精英阶层崛起的希望。

中国精英阶层的真正崛起,取决于民众的觉醒,取决于民主制度的确立,而且,真正的精英群体,必然诞生于觉醒的民众之中,他们不是天然产生的群体,是脱胎于觉醒的民众之中。

真正的精英群体,必须具有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经济地位,这些品质是恰恰都是专制制度的大敌。但是,这些品质却是广大民众最为需要和欣赏的。

真正的精英阶层无法在专制制度下面产生,只有在民主制度下面才能形成发展壮大。

所以,不是精英阶层给予中国以希望,希望在民众,在于民众的普遍觉醒。
中国民主的希望掌握在每一个中国人自己的手中,不是掌握在所谓的精英手中。

TOP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