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柴玲有沒有資格談寬恕?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柴玲有沒有資格談寬恕?


來源:楓苑夢客

  为纪念六四23周年,当年的天安门广场指挥部总指挥柴玲发表了一封公开信,指出,在这天安门23周年的纪念日,我还是要选择宽恕。因为我知道,当我们的心里充满了和平与宽恕时,我们是在一个很小的程度上反应出耶稣对整个人类的伟大宽恕。” “我也知道,当我们在天安门前面对坦克机枪而决定不放弃和平理性非暴力的时候,我们早已经选择了宽恕!我更知道,只有当我们真正宽恕时,持久的和平才会到来。她认为,中国最终的结局只有两个,一个是持续地恐惧,一个是走向真正的自由、宽恕的命运。




  柴玲的公开信中引起了很大争议。有人认为,柴玲根本没有资格谈宽恕。也有很多人认为,宽恕只适用于真心悔改的人,而六四凶手没有人表示任何忏悔,因此谈不上宽恕。民运人士王丹为此发表紧急声明:对柴玲的个人信仰导致的这个意见,我表示尊重,但是完全不能同意。我认为,在杀人者还没有任何忏悔,道歉,甚至还在继续杀人的时候,被害方的原谅是没有根据的。这样的原谅,对六四死难者是很大的不公平。



  这些反应也在意料之中,柴玲说,我明白这种宽恕是反主流文化和感情的。但是,作为一个基督徒,只要她坚持信仰,她就必须选择宽恕,因为耶稣要求他的门徒爱仇敌,为他们祷告(太五44;路六27)。当初远志明因六四被通缉,逃亡国外,父亲忧愤而死,他心里也充满了愤恨。接受耶稣基督为救主以后,他决心放下心中的仇恨,释放自己,并为迫害他的仇敌邓小平和李鹏祷告。圣经上教导人们,主怎样饶恕了你们,你们也要怎样饶恕人。”(西三13)“你们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的过犯;你们不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不饶恕你们的过犯。”(太六14-15)上帝对人的宽恕和赦免是无条件的,而完全信神的基督徒如果不能饶恕曾经伤害自己的人,或者对饶恕别人有保留,他就无法释放自己,获得心灵的自由。



  其实无论是远志明还是柴玲,做出这种信仰宣告只是说他们自己心中没有了仇恨而已,并不是说那些杀人者可以推卸责任,实际上他们的确没有资格为杀人者卸责。他们如此爱仇敌只是把炭火堆在他的头上了。”(箴言25:21)



  柴玲曾引用当年南非主教图图和前总统曼德拉为实现民族和解而做出的努力。图图大主教在他的中文译本里专门为中国读者写了一个序言,指出,充满仇恨的社会需要用南非那种大和解模式来解决,这应该是六四最终解决的最理想的方案,但是他认为,在中国和解几乎是没有可能的,因为在中国当局还没有说出真相。当时南非成立了真相和解委员会,先调查真相,当事人上法庭认罪寻求宽恕后,再与受害者和解。



  和解是一种政治文化,意味着对立双方在一个平等基础上进行沟通、交流、达成妥协乃至和解。中国缺乏这样的政治文化,为官者高高在上,以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而民众中复仇文化往往占了上风,谈宽恕的确很困难。也正因如此,才需要远志明和柴玲这样的基督徒做出信仰告白。我在《二十三年前那个春夏之交 》一文中最后指出,六四事件的一个正面结果是大批理想幻灭的青年学子学者皈依耶稣基督,热心传扬福音,为中国的民主化做好预备人心的工作。六四死结最终的解决当然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但最重要的前提应该是忏悔、宽容、和解。中国要避免以暴易暴,怨怨相报的恶性轮回,就必须努力倡导基督教的宽恕之道。



  因此,我认为,柴玲完全有资格谈宽恕。



转载自无耻下流::电驴下载基地:: » 黔之驴茶馆 (NEWS & OPINION) » 有關囗囗囗的消息(07/6 有更新,自行判斷真假)






[ 本帖最后由 黄河水 于 2012-6-8 08:14 编辑 ]

TOP

南非和解: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



史上最伟大的国家和公民心灵重构

——遗忘不是方法,宽恕的遗忘迎来坦途

  当这种比任何殖民地都更为严酷的种族歧视和隔离政策结束后,首任黑人总统曼德拉和“真相与和解委员会”主席图图主教,为南非寻找一条种族和解之道。面对国家的满目疮痍,面对昔日的血海深仇,“真相与和解委员会”为世界创造了一个奇迹——挣脱锁链的不只是被压迫的黑人,同时,还有与他们长久地铐在一起的、被视为压迫者的白人。当两个种族在为所受的折磨和所施加的罪行而痛苦流涕的时候,南非实现了世界史上最伟大的国家和公民心灵的重构。 


曾经暗无天日的种族隔离制度

  这项制度肇始于1911年。当时的白人统治者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法律,将黑人赶出城市,圈定在贫瘠偏远的穷乡僻壤,从地域上将黑人和白人分开,将黑人与有色人种固定居住在受限制的“家园”里,美其名曰保护不同的种族与文化独立发展。1949年甚至立法禁止不同种族通婚。由于白人掌握国家政治经济权力,黑人与有色人种成为没有权益保障的廉价劳动力,工资只有白人的八分之一。不公平的制度引来民间社会持续的抗争,也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与制裁。
  种族隔离时期,白人对黑人施暴,黑人激进组织也针对白人制造了许多“以牙还牙”的抗暴事件。如发生在1983年的南非空军总部爆炸案,白人死伤者高达200多人。1993年开普敦圣詹姆斯教堂的大屠杀,11名白人教徒在黑人激进分子机关枪的扫射下魂归天国,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只是普通的父亲和孩子,有些甚至是同情南非黑人解放运动的白人。1997年2月3日午夜,南非永久宪法正式生效,这标志着在南非延续了300多年的种族隔离制度在法律上彻底终结。

遗忘与审判 都不能解决问题

  解决历史问题的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彻底遗忘。将过去一切曾经的不愉快、一切的伤害遗忘,在酩酊大醉后如同初生的婴儿,黑人和白人们和平共处建设自己的家园。但是,可能吗?死去的人那永远不老的容颜在相片中定型,微笑的样子如同远足尚未归来的亲人;许多人下落不明,亲人们连收尸的机会都没有,而凶手却悠然地在社区俱乐部中喝着下午茶。
   那么,审判呢?二战后纽伦堡审判为此类的审判开了一个先河。组建个特别法庭,任命一批特别检察官指挥侦查决定就行了。或者,干脆申请国际刑事法院成立一个特别法庭,进行审判。但现实是,审判将可能给已经不堪重负的司法系统再压上最后一根稻草。或许你可以用正义无价来作出选择,但在一个检察官和法官基本由白人组成的国家中,调查与审判的公正性原本就值得怀疑。在种族隔离时期,对于黑人的犯罪行为是一种持续时间长达数十年的行为,许多警察和安全人员将之视为效忠国家执行法律的职务行为的一部分。若将其全部归结为犯罪行为,犯罪人员必定以数十万计,这将使南非的司法系统立刻崩溃。若只惩办首恶,则有杀鸡给猴看选择性办案之嫌,有违法律的基本原则。

真相促进和解,南非找到第三种道路

  第三种道路被提了出来,那就是“真相与和解”:那些曾经作恶的人,向专门成立的“真相与和解委员会”提出申请,讲述在那罪恶年代曾经发生的事,并申请赦免。司法部长签署了成立“真相与和解委员会”的法令,委员会由大主教图图担任主席,18名成员中有许多宗教界人士,10名黑人,8名白人,人员构成代表了政治、宗教、职业等社会各类层次。
   以坦白罪行换取赦免的设想得到了许多公众的支持,包括许多在种族隔离期间的受害者及其亲属。一幕幕令人感动的情景发生了。许多警察和安全人员出来讲述曾经发生的一切,包括拷打、监控、非法绑架和虐杀,讲述他们在从事这些行为时的心路历程,讲述他们从一个普通的父亲或孩子变成国家罪恶一部分时的内心挣扎,讲述他们黑夜从梦魇中惊醒面对家人困惑时的苦楚,讲述他们如何将权利争取者的尸体扔到河中喂鳄鱼。根据申请者的讲述,委员会找到了超过50名被秘密掩埋的尸体,并进行了安葬。

遗忘不是方法,宽恕的遗忘迎来坦途

  历经数年时间,真相委员会听取了2.1万名证人的陈述,既有受害者,又有加恶者。直到2003年3月,完成使命的真相与和解委员会将其编写的厚厚7卷报告递交给南非总统姆贝基。大量的恶行没有用遗忘的方式去原谅,而是被揭发出来,但这不是末日审判,人们用宽恕来对待这罄竹难书的恶行,由此诞生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项国家与公民心灵重构的政治工程、良心工程。人们普遍认为,真相与和解委员会改变了南非的历史,让南非人重新审视自己和自己的国家。委员会抚平了南非人心中的创伤或负罪感,通过和解获得和谐,通过宽恕获得了国家与民族的未来。[详细]

 复仇的渴望是和解路上的最大障碍

 ——和平、真相、正义与宽容是和解的四大要件

复仇的渴望是和解路上的最大障碍
  复仇,这可能是一个政权在推翻另一个政权之后的第一个想法,在世界以及中国自己的历史上,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但是,除曼德拉等人的个人力量以外,南非的两种精神力量让其避免了一报还一报的复仇泥潭:一种是宗教力量,如果没有宗教力量介入,仅靠以牙还牙、以血复仇的方式,只会造成无边的动荡,宗教使民间社会获得一种稳定性;另一种力量就是南非的传统力量,传统精神中的宽容与宽恕,使人们理性地面对自己遭受的苦难,以面向未来的精神,寻求真相而不寻求复仇。
没有一个人只是清白的受害者

  哈维尔在当上捷克总统的1990年元旦献辞中说,“在我们当中,没有一个人只是受害者,因旧制度是我们大家共同建立起来的………我们不能将过去统治我们的人统统推上审判台,这不仅不正确,而且也将剪除我们也应该承担的责任。”。在恶政之下,每一个人都可以同时是造恶者,哪怕是旁观着恶行,哪怕是躲避着成为恶行的见证者,都与恶难脱干系。在种族隔离制度下,白人的恶行自不必言,但很多黑人对白人同样进行着“以牙还牙”的抗暴事件,这时,加害者和受害者都发现,所谓的施暴者和受虐者也可归结为同一个群体:一个时代逝去后的幸存者。

追求真相不是为了复仇,而是为了宽恕

  曼德拉第二任妻子温妮,这位为南非获得民主自由而奔走呼号的伟大女性,在支持曼德拉的过程中,饱受迫害,住所遭过枪击,本人也被流放荒原。她是被迫害者,却在追求自由与解放的过程中,同时扮演着迫害者的角色,一些被视为叛徒的年轻人,被她下令灭杀。她曾拒不认罪。经过多番较量,温妮无动于衷。当时的和解委员会主席图图掏出自己真诚的心:“在这个会场外有许多人想拥抱你,我也想拥抱你,这个国家有许多人像我一样深深爱着你,他们在等待着你--如果你能说:请原谅,宽恕我的那些错误。”坚冰在温妮心中化开,温妮第一次在公开场合请求宽恕。

缺少宽恕的处罚性“正义”可能演变成“暴力文化”

  如果“正义”满足于将施害者踩于脚下的快感,它就很可能落入施害者以前的套路,把“正义”变成了手中的工具,最后形成一种“暴力文化”,用图图大主教的话来说,就是当我们完全实现了处罚性的正义之后,南非将躺在一片废墟之中,而黑人所获得的也将是一场“皮洛斯胜利”(付出惨重牺牲后所取得的一场毫无价值的胜利)。[详细]

南非的民族和解奇迹能否重演?

南非的民族和解奇迹能否重演?

——和解有时就像窗户纸,捅破才知道如此容易

  南非的民族和解,在世界史上无疑是朵奇葩,持续300年的种族怨恨能在刹那间烟消云散,不能不让世人惊讶与羡慕。其实,而在世界多地也曾上演过类似的和解过程,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在波兰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的一跪,让世人看到原来,两个国家、两个民族间的和解其实就像一层窗户纸,捅破了才发现原来是如此的容易。 

多国(地区)走上南非式的和解之路

  南非新政通过成功地还原真相,达到宽恕与和解,给全世界树立典范。从南非到南韩、中国台湾、从澳大利亚到加拿大都向历史发出了“真相与和解”的政治意愿,奥巴马近期在911事件9年后向伊斯兰文明发出了和解的信息,还通过向美国历史中的黑人苦难道歉,来彰显道德的力量,表达和解的意愿,以此凝聚国家爱心,共同面向未来。和解是通往和谐的最捷门径,而真相与宽恕,是达致“和解”绕不过去的门扉。人类社会正告别威权,更多地诉诸道德的力量,化解各种纷争,解决历史遗留难题。

他们呢?还在复仇心态中纠结

  一直以来,很多国家文化里都有着“以暴制暴、以恶报恶”的基因坚固地存活着,比如“以牙还牙、以血还血”等等,本质上都是如此。这样的方式,确实能够让人产生某些快感,或者也能快速地解决一些问题。但是,快感之后呢?问题解决之后呢?收获的往往是更多的“以暴易暴”、“冤冤相报”,只会给社会带来更多的暴戾之气。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说“没有宽恕就没有未来”的原因。宽恕不是懦弱,背对过去的伤痛,选择宽恕,其实,就是怀抱了自己也是给了别人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执掌真相与和解委员会,让南非走向和解的大主教图图曾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们共同经历了一场梦魇,现在,恶梦结束了。宽恕不是忘却而是铭记,宽恕就是希望,没有宽恕,真的没有未来。”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