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美帝人民深陷水深火热中

美国社会对这个现实严重不满,医疗体系中的很多行业,甚至最近历届美国政府和国会都受到了美国人的广泛批评,高昂的医疗费用屡屡成为选举中的热点话题。2007年,美国著名的社会批评电影制作人麦克·摩尔(Michael Moore)拍摄了电影《病人膏肓》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共鸣。2008年美国选举周期中,医疗又成了一个焦点话题。当时民主党候选人之一的奥巴马因为赞同折衷的全民保险计划而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这也是他最后得以胜选的原因之一。
  所有这些现象都和美国医疗体制中的特点有密切的关系。这些特点有的是长处,有的是缺陷,而很多特点则具有双面性。
  美国医疗体制的一大特点是管理非常严格。比如医生为病人提供诊治服务,医生做的每一件事都有一个五位数字的代码,叫做“当前诊治操作专用码”由美国医学会负责制定,每年增订公布。医生按代码收费,所有付费机构或个人都按照代码付费。医生用什么代码都要有病历和诊断依据为凭证,接受医师协会监督以及政府或保险公司的审计。这样严格透明的管理把治疗的过程标准化、规范化、透明化,做到有据可查,责任明确,收费可比,极大地减少了治疗的不规范和收费的随意性。具体的操作代码将在以后的章节中具体阐述。
  与其他发达国家公营医疗体系最大不同之处是美国的医疗机构由于历史的原因绝大多数是私营的,医院为非营利性的居多。各级政府通过不同的方式为病人直接或间接支付一部分治疗住院费用,如果病人符合条件的话。政府所付的费率基本上全国一致,但略有地区和个体差异。这种私营公补的混合模式保证了医疗机构在市场中的竞争性,有利于提高效率,改善管理,注重服务。这种模式成功的基础是强有力的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杜绝或极大地减少针对政府的医疗欺诈,同时使医院的诊疗结果和质量公开化,接受社会的监督和选择。
  美国医疗体制的另一大特点是体系内部的各个部分都非常独立,而且往往各自为政,互不沟通,分工协作非常不便,手续繁杂重复,效率低下,存在着大量重复浪费的不合理现象。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是美国的医生和医院是相对独立的。绝大多数的医生并不受雇于医院,而是自组机构和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在医院内行医,医生和医院各自独立向病人、保险公司或政府收取费用。造成的后果是病人在医院看完病后会收到从同一医院不同部门、不同专科医生寄来的一大堆账单,令人不胜负担,同时大量增加了医疗的行政管理费用。

TOP

美国是唯一没有全民医保的发达国家
  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发达国家,同时美国的医疗体制是世界上最贵的一个。上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的全国卫生费用以几何速度上涨,1992年即占全美GDP的14%之多,个人平均医疗费用大大超出其他发达国家,甚至达到原西德的2倍、英国的3倍。目前,美国的卫生总费用占其GDP的比重近17%,每年的医疗花费已高达2.2万亿美元,人均7421美元。美国医疗开支增速比GDP增速高2个多百分点,而在其他发达国家只是略高于GDP增速半个百分点左右。
  然而,美国却是发达国家中唯一不具备全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国家。美国目前还有5000万人口没有医疗保险(主要是65岁以下的既不符合穷人医疗报销标准,也没有雇主提供商业医疗保险的人),依然面对着满意程度较低的医疗服务质量,和与高昂花费不相称的医疗绩效,也即医疗系统的低覆盖、低效率和高成本这三大问题。
  更为严峻的是,美国的医疗负担已经成为美国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掣肘。医疗是目前美国政府财政支出中最大的项目,高于教育和国防的支出,老年医疗保险和穷人医疗保险已经成为美国财政最大的包袱,历届政府都为此头疼。
  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以后,除了全面调整美国的外交战略,放弃单边主义,再启新一轮救市行动外,最大的内政就是医疗保障体制改革。奥巴马呼吁,美国的医疗体制再不改革,将拖垮整个美国。他将医疗改革的目标定位为:为美国未来的持续发展建立全新的基础。可以说,奥巴马把医疗体制改革提到了关系美国生死存亡的高度。
  美国政府期望改革医疗保障制度由来已久。早在1935年,罗斯福总统首次在国会提出了实行由政府筹资的全民健康保险,但遭到国会的反对;在杜鲁门任职期间,曾四次向国会发表关于建立全民医疗体系的演讲,号召为美国提供“人人都能负担”的医疗,但在泛政治化浪潮下,杜鲁门的改革计划最终不了了之。在约翰逊任期内,致力于改善民生,被美国人称为“卫生和教育总统”,但他依然没有战胜美国医疗协会和中小企业主的利益团体,没有建成全国统一的医疗保障体系。在克林顿时代,为了解决此问题,曾任命自己的太太希拉里主持医改方案。但最后在强大的反对力量的反制下功败垂成。医改之难可见一斑。
  奥巴马上台以后,雄心勃勃,在国会演讲时声称他将是最后一位进行医改的总统,他将终结美国人无医疗保险的历史。然而,反对力量之强大还是超出他的预料。9月9日,奥巴马在国会针对医疗改革计划发表演讲,当他讲到民主党的医疗改革方案造福对象不涵盖非法移民的时候,北卡罗来纳共和党议员威尔森用手指着他,大骂他说谎。
  支持与反对医改的双方较量进入到白热化状态。而夸下海口的奥巴马必须不遗余力地拉拢支持者,他甚至不惜同中国打贸易战,奥巴马之所以会批准对中国轮胎的制裁决议,就是为了拉拢相关工会势力的支持,换取他们在医改上的让步。这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了推行医疗改革阻力之大。
  美国医疗体制现状
  美国缺乏统一的全国性医疗保障计划。美国的决策者普遍相信,一个全民强制的国立医疗保险制度,必然导致成本失控。普通美国民众可以从政府,也可以从私营的保险公司获得医疗保险,政府提供的项目有两大类,分别是Medicare和Medicaid,Medicare(保险性质)承担65岁以上老人的费用;Medicaid(救助性质)承担低收入人群的费用。这两个国家医疗项目在1966年是政府总花销的1%,现在是20%而且迅速上涨,并挤压政府在其他方面的预算。从2000年到2008年,美国经济增长了4.4万亿美元,其中四分之一都花在了医疗方面。国会预算办公室预计医疗方面的花销会从现在GDP的16%上涨到2035年GDP的30%。
  政府医疗覆盖面以外的人群一般是通过雇主提供的集体医疗保险保障医疗需求。这些保险是私营保险;Medicare和Medicaid是国家对老人和穷人提供的公费医疗。政府和私营部门提供的医疗保险开销,各占所有医疗费用的一半。
  企业主把在医疗保险方面的花销和其他花销一样从营业额中减去,然后计算利润,再根据这个利润缴税。也就是说,雇主给员工买的医疗保险是可税前减免的支出。而员工个人也不需要为收入以外的医疗保险和其他福利缴税。国家为了鼓励人们有医疗保险损失了这部分税收。这样的税制鼓励雇主少付工资,多提供福利。所以雇主提供的集体医疗保险一般来说太过宽松,个人每次看病的支出太低。
  除了老人、穷人以及有雇主提供医疗保险的人之外,还有一大批的游离者,他们年纪不到65岁,也不是太穷,同时也没有来自雇主的福利。他们或者失业,或者是个体户,或者是小公司的雇员。小公司往往没有能力提供医疗保险,这些人唯一的选择就是买个人医疗保险。而这样的私人保险因为逆向选择因而价格昂贵(个人医疗保险的价格是集体保险价格的3倍以上),他们无法承受,于是成了医疗体制外的游民。私人保险的通病就是所谓的“晴天借伞,雨天收伞”,他们倾向于把保险卖给身体健康且收入丰厚的人,对于那些收入不多身体也不好的人,则用高门槛挡在门外。
  美国医疗费用连年攀升的另一个原因是,国会为了保护病人利益制定的偏向于病人的法律。病人有权利根据这些法律为医疗事故起诉医方,如果胜诉,医方要负法律责任,并附带高额的民事赔偿。医生为了避免这些责任一方面购买保险,一方面要求病人做过多的冗余的检查测试,采取保守治疗。从他们的角度说,所有的成本反正都是由病人的保险公司承担,于是保险公司不得不提高入保险的价格。即使是雇主提供的集体医疗保险计划,一家四口人每年的身体保险也要在1.3万美元以上,个人保险价格就更高了,那些小公司和失业人员根本无法承受。与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24个国家相比,美国的公共医疗开支占总医疗开支的百分比是最少的,个人的医疗开支最多,总医疗开支占国民总收入的百分比最高。

TOP

一个美国人生了病怎么办?
一般情形下,如果一个美国人有工作,他的工作单位会从私人的保险公司为他买保险,生病时,他拿着保险卡去看医生,看完了病,医生会把帐单寄到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再把钱寄给医生。其间虽然病人也要付一些手续费或分担一些费用,但总的来说,病人不至于被医疗帐单压死。


也就是说,一个四角关系支撑了美国最通常的医疗保障体系:单位,保险公司,医院(及私人诊所),个人。可以看出,这是个“市场主导”的医疗保障体制,私人保险公司是这个制度的灵魂。那么政府就在一边闲着,悠哉游哉地看保险公司被各类疾病死缠烂打?当然没有这么便宜的事。对于老人或者残疾人这些医院的发烧友,保险公司避之不及,就把他们推给
了政府。所以美国政府就资助一些公共医疗保险项目(其中最大的两个:MEDICARE 和MEDICAID),为65 岁以上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极度贫穷的人提供医疗保险。

实际上2000 年美国只有55%左右的医疗支出来自于私人保险公司,其它的医疗支出则来自于政府。二者加起来,美国社会的医疗支出占GNP 的13%左右。
这样看来,在美国生病不是什么让人心惊肉跳的事:年轻时,有保险公司撑着;年老时,有政府撑着。市场和政府这么左扶右搀着,群众就可以放开手脚生病了。


当然,我描述的这幅图案这么美好,连我自己都不相信了。这幅美好图案当中还有还多裂缝、漏洞和污点,正是因此,医疗保险制度在美国也是一个激烈地政治斗争场所。



正如在中国,美国也有很多个下岗工人,或者做点小本买卖,这些人可能买不起保险,又不够格政府的资助,这样就出现了一个市场和政府都无法覆盖的空白区,这一空白不要紧,一空就空出了4 千多万人口。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美国公众会对布什先生破口大骂――这小子,肯花750 亿美元打一场几乎没有必要的战争,却不肯用这钱的九牛一毛来扩大公共医疗保障的覆盖率。
所以说,由私人保险公司一统天下的医疗保险制度是有问题的。它的问题就是:不平等和不确定。不平等是显而易见的,除了把一大群穷人扔下不管以外,就是好不容易挤进保险体系的人,获得的服务也是参差不齐。有钱人比如超级名模Claudia Shiffer,可以把把她那张脸蛋保个5 百万美元,没钱的人比如我,因为学校买的保险不包括牙医,只好亲自与牙疼
做殊死搏斗。简单地说,就是“只许大款抽风,不许百姓牙疼”。


“不确定”也是一个问题。保险公司高兴的时候,嗤着满嘴金牙冲你微笑,不高兴的时候,一个白眼就可以把你翻下悬崖。比如有一回,我举着一张帐单兴冲冲跑到保险公司那里去报销,结果它只一个“不”字,就将我手中的帐单扣杀回来,将我本来就弱不禁风的钱包打成重伤。


但是,将“市场主导”型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成“政府主导”型的,就皆大欢喜了吗?这也很难说。一个最显而易见的问题就是:政府资助公共医疗的钱从哪来?无论通过高税收还是通过财政赤字,上帝都不会给你报销这其中牵涉到经济乃至政治风险。
由于美国有严格的医疗责任体制,一个医生如果误诊,很可能被告到破产。所以美国的医生向来有“小病当大病治”的传统,这个传统对病人当然是好事,但是保险公司就不干了――一个小小感冒,你愣是当肺炎治,这不是把保险公司往火坑里推吗?而且这种“小病当大病”治的传统,对于病人,长远来看也没有什么好处――因为医院用病人的帐单来压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就用市场价格来压社会公众――最后医院也挣钱,保险公司也发财,就只见公众跟在狂飙突进的保险价格后面跑得人仰马翻。4 千万人买不起保险,和这也不是没有关系。


如果说在“市场主导”的医疗保险制度下,医生和保险公司之间的掐架还能形成一种制衡,那么在“政府主导”的体制下,医生就可以更加肆无忌惮地“呵护”病人了。这时候跑得人仰马翻的就不是公众,而是政府的财政预算了。


由此可见,医疗保险制度,无论是由市场主导,还是政府主导,都有好处和不足。这完全是由于个人、市场、政府三方面的勾心斗角造成的:个人要治病;医药研发公司、医生、保险公司要发财;政府要控制赤字――哪一位大爷都得罪不起――让群众在疾病面前坐以待毙,政治家们的选票就没了着落;让医药公司赔本,就没有人研制新药好药;政府财政失控,那
我就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了。总而言之,“以选票为本”、“以资本为本”和“以人为本”相互较量,打造出美国社会中生病的政治经济学。
当然了,至于哪种医疗保险制度更好,如何平衡市场和政府的作用,又有哪些东西值得中国借鉴,按照一种政治上稳妥的说法,应当视国情而定。至于国情是什么,我没有能力鸟瞰,不过我琢磨,无论国情是什么,它都不能是动物世界吧――动物们在荒郊野岭里默默无助地死去,进化了这么几百万年,我们的父老乡亲应当比那更有尊严一点点。

TOP

一个国家的医疗体系和制度,是非常复杂的系统。我们生活在美国医疗制度之下, 想从一个普通移民的视角谈一些具体的感受和体会。

    在我们离开中国的时候,中国的医疗改革还没有开始。从中国当年的公费医疗制度,突然面对美国的医疗状况,先就吓了一跳。典型的例子,是一个朋友突发急性阑尾炎,急症送医开刀。这是我们在美国看到的第一个“案例”,留下很深印象。首先是,住院时间非常短。入院马上手术,手术之后只住了一天半就出院,恢复很快。其次是,接到第一张账单,看到金额不大,你千万别高兴,账单不是一张,而是从不同单位陆续寄来。第三是,医疗费最后加起来,在我们眼睛里完全是天文数字。这个住了一天半医院的普通阑尾炎手术,账单是7000多美元。

    当时刚到美国不久,从这个案例进入,对美国医疗制度开始有了最基本概念。

    一是病人住院时间短,是由美国的医疗保险制度决定的。医疗时间无端加长,保险机构就要支付额外费用,因此,医院和保险公司双方,都雇佣专家,严格商定医疗措施和时间,把医疗仅仅限定在“必要”范围。病人得到“必要治疗”的权益,由医方的利益来保证,对“不必要治疗”的限制,由保险公司的利益来限制。

    二是美国是诊所多,医院少。它们的差别是设备有无或是多寡,住院一般都是医院。医院、诊所都不“养”医生。医生和麻醉师、放射师等等,都是个体户。他们只是在医院、诊所挂单,可以挂几个地方,随叫随到。所以,病人收账单的时候,各收各的,五花八门。关键是,由于长期市场机制的发展,医院、医生一般不会供不应求。同时,美国医、药分家,诊所也没有自己的药房。

    医生的规范职业教育、严格的行会制度、竞争激烈,维持了医生的一流业务水平。后来,我们自己有了就医和住院的经验,住院完全是住宾馆的感觉,环境好,护士照料周到专业,每天的菜谱和饭店一样,不让家属插手任何事情。后来知道,那是医院竞争的结果。反正食宿和医疗一样,都是保险公司付账。朋友账单给我们的教训,是必须购买保险,不能有侥幸心理。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美国医疗保险制度。

    美国的医疗制度,其实是公私结合的。退休老人有国家的基本免费医疗照顾,这是“公益”的部分。市场机制的私有保险业,主要是退休前的那一段。从理论上来说,私有保险制度也应该是运作良好的。因为保险公司是根据你开始购买保险的年龄和健康状况,来决定你每月支付的费用。而且个人保费除总体费率增长之外,不再增长。就是说,假如你年轻力壮20多岁开始买保险,每月只要几十美元。这一辈子都是同样费率。涨价只是像每年的通货膨胀那样,涨一个比例。而假如你40岁才进入保险,你每个月可能要付200美元。也就是说,同样一个40岁的人,假如你是20岁开始买保险,和你40岁开始买,每月交纳的保费相差非常大。所以有许多美国人在进入老年时,会选择继续自己的私人保险计划,而不要公费医疗。

    健康保险的投保有很多选择,你可以买全保,就是医、药自己一点不出钱。这样,每月保费要高得多。多数人会选择其他方式,就是自己付一个起点费,例如,500或1000美元以下自己付,1000美元至1万美元之间,自己付20%,保险支付80%,高于1万美元,全部由保险支付。这样,以自己承担小病的部分责任,来降低每月的保险费。我们的一个朋友,自己是牙医,很重视投保,他在一场自己失误的事故后高位截瘫,保险公司支付他此生的全部费用,包括照顾他一生的家庭护理员的费用。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假如每个人都很好规划自己,很早开始买保险,一辈子的健康保险费用,并不是大的负担。还有很多工作单位支付雇员的全部或部分保险费。退休后,正好接上国家免费的老年基本医疗照顾计划。

    尽管如此,美国的医疗制度仍然饱受指责。因为在实践中,总有一部分人会抱侥幸心理不投保,这些人往往是穷人和新移民。美国是一个永远不缺穷人的国家,仅非法移民就有将近1000万,近年平均每年合法移民在300万以上,绝大多数是穷人。他们怎么办?

    根据美国的法律,医院必须对急症病人不论身份、状况先作救治。我们自己有过急症的经历。这个时候,他们并不知道我有没有保险。假如我没有保险,一样要抢救。对真正的穷人就医,各地都有不同福利政策,政策也一直在调整中。例如现在纽约,不论你的存款数额,只要年家庭收入低于一个金额,就享有政府的免费医疗(当然还有相应的生活救济)。美国穷人只要生活在某个水平之下,都有相应的州或者联邦的医疗福利计划,享受免费医疗。我们的中国籍朋友在留学期间怀孕,没有在美国交过税,因为符合穷人标准,当时享受非常好的产前检查、营养补助、生产、产后母婴保健,甚至奶粉尿布,都是免费的。当然,新移民很普遍根据自己的习惯行事,有的急症治好了先逃掉再说,也有人隐瞒收入。美国任何人,不论是否有保险,急病、重病、事故,同样得到救助治疗。这是美国医疗费用昂贵的重要原因之一,大家普遍在为穷人,甚至大量来自外国的穷人分摊费用。

    美国始终没有英国这样的全民公费医疗,和美国人的传统观念是有关的。美国人很强调要对自己负责,它的传统文化认为,过分福利会养懒汉,全部国家负责的医疗制度会浪费无度。这种观念和欧洲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想,有很大差别。美国的邻居加拿大,就是和英国类似的制度。我的一个朋友移民到加拿大后,把自己的牙齿全部整修一遍,花了国家近万加元,自己却可以一分钱不掏。相比我们在美国看病跑医院的谨慎,确实形成鲜明对照。美国人认为,一旦国家全包,必定造成巨大的医疗浪费,失去监督和利益平衡,国家是公款,必定大手大脚。最后必然导致高税收。加拿大的税收确实非常高。美国人认为,现行制度下,不会造成失控的浪费;谨慎的福利制度是经济活力的重要来源,因为不需要高福利逼出来的高税收。

    我想,医疗制度只是一个子系统,它需要整体社会政策的支撑。美国医疗制度并不完美,可是,它能够长期在正常运作下逐步修补,基础之一是法治的完善。因为不论是医疗欺诈还是保险欺诈,都很容易发生。必须通过很强的法律手段,基本抑制这两类欺诈,才可能运作下去。

    我国的医疗改革无疑是难度极大的系统改革,有必要全面总结这些年来的经验教训,同时借鉴外国在这方面的实践,解决好医改这个难题。(作者:丁林)

TOP

【一旦,政府发现医疗支出已经失控了,无法继续支撑,它必然通过配给的方式来缩减,有限供应。政府的配给通常是冷酷无情的。前些日子,广泛讨论的国营医改中的“临终咨询”“死亡宣判台”,以及所谓“人的挽救价值”,一定让许多绝症患者寝食不安了。

在NHS体制下,英国的医院遇到经费不足,也实行配给。《每日电讯报》曾报道,NHS医院因为没有经费而拒绝治疗二战老英雄的眼睛的事例。】

以上讲政府的预算经费是有限的,无法完全满足每个病人的需求,似乎证明政府管不好福利医疗。

但是楼主有木有想过,如果政府不管,完全交给个人承担,同样会造成有些人因为无力承担治疗费用而死在医院门外?

肿么办?

美国公私结合的办法目前看来是最不坏的可持续的办法,当然需要不断改进。

TOP

引用:
原帖由 conanjake 于 2012-4-26 23:43 发表
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给的方案
https://72.52.124.213/viewthread.php?tid=362657&extra=page%3D1

很多时候,在没有人确切知道到底谁犯了错误的时候,医生和医院还是会被病人成功索赔。保守派的反应是草率地支持修改国家侵权法律增加对病人的限制。但这个方法既在宪法层面上有错误,在道德上,受伤害的病人也理应获得赔偿。只有一个自由市场的路径,才能解决这两难的处境。

看了,结论依然是医疗必须市场化。市场化就意味着有钱看病,没钱等死。

医疗保障是现阶段社会必须提供的社会功能,意味着每个人都有权利有尊严的活着,无论他是否有钱,这也是每个人的人权,这个权利和汽车保险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

讨论医疗改革,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就是在世界上所有国家当中,哪些国家的医保是做得好的,哪些国家是最差的,改革的目标应该是让那些差的向好的学习,让那些好的更好。

所以,你谈论医保改革,首先要搞清楚目前世界上究竟哪些国家是做得比较好的,只有比较才有意义。
如果经过比较,美国的医保是最差的,当然应该淘汰。如果你讨论了半天,让人以为美国的医保体系不好,中国的医保体系也很差,统统应该推倒重来,其实是在放空炮,木有可操作性。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指出哪些国家的医保体系是目前最不坏的,哪些是最差的,淘汰最差的,改进最不坏的,而不是一概而论,统统推翻。

就目前而言,医保体系完全市场化是不现实的。




[ 本帖最后由 黄河水 于 2012-4-27 07:49 编辑 ]

TOP

例子1
民间医改,一个市场比"公益"更成功的例子
【不要以为这是一家骗子公司,骗你20元然后卷款走人。不是的,这个以市场方式运营的民间互助性医疗健康组织,在重庆有定点的8家公立医院,病的所有药费的13.6%和检查检验费的5%—20%,均可以获得现金报销(在医院报),这一报销不受当事人是否有医疗保险、是否加入新农合、是否全额公费报销等任何限制。参与者除了这8家公立医院,还有全国的1900多家药厂(全国共有6000多家药厂)。】

这个例子中,医疗体系依靠的依然是公立医院,解决的医疗费用也是有限的,无法作为彻底取消福利医疗保障的铁证。


例子2
如果国家福利体系缺失
【政府的官方福利计划就是这样压制民间的慈善和互助的。而官方福利的后退和收缩,也就是这样鼓励和刺激民间慈善事业的。】

该文举出了中美两国的两个实例,得出一个结论:如果取消政府主导的医疗福利,民间慈善就可以填补空白。
俺不认为这个结论是负责任的。

当然,民间慈善的确是比较政府要廉洁有效,然而有限,在现阶段依然无法全部取代政府,只能作为有益的补充。

因此,民间医改和民间慈善,肯定是有利于改进目前的医疗保障体系的,但是彻底取代政府依然为时尚早。

TOP

【第一个例子是因为市场还没有放开,有充分竞争后基数扩大自然能进一步降低成本,就和现在民营药店一样。
第二个例子已经证明民间的比官方的有效,而现在欧美没有任何一个官方的医疗机构不亏钱不贵不繁琐病人不痛苦的。连中产阶级都看不起病,不用说穷人了】

你说来说去就是坚持医疗保障必须完全市场化,车轱辘话就不再说了,又回到了俺的基本结论:

看了,结论依然是医疗必须市场化。市场化就意味着有钱看病,没钱等死。

医疗保障是现阶段社会必须提供的社会功能,意味着每个人都有权利有尊严的活着,无论他是否有钱,这也是每个人的人权,这个权利和汽车保险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

讨论医疗改革,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就是在世界上所有国家当中,哪些国家的医保是做得好的,哪些国家是最差的,改革的目标应该是让那些差的向好的学习,让那些好的更好。

所以,你谈论医保改革,首先要搞清楚目前世界上究竟哪些国家是做得比较好的,只有比较才有意义。
如果经过比较,美国的医保是最差的,当然应该淘汰。如果你讨论了半天,让人以为美国的医保体系不好,中国的医保体系也很差,统统应该推倒重来,其实是在放空炮,木有可操作性。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指出哪些国家的医保体系是目前最不坏的,哪些是最差的,淘汰最差的,改进最不坏的,而不是一概而论,统统推翻。

就目前而言,医保体系完全市场化是不现实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conanjake 于 2012-4-29 12:46 发表

美国医保连中国都不如,连你转的文章都承认这一点,我转的也证明这一点。难道还有继续的必要?

俺转的文章,仅供讨论参考,并不代表俺的观点。

俺的观点是讨论问题要有参照系,在今天的世界上,没有最好的医疗保障体系,只有最不坏的医疗保障体系。讨论的目的是做出比较,确认最不坏的医疗保障体系,淘汰最恶劣的医疗保障体制,改进最不坏的医疗保障体系,绝不是统统推倒重来。

你坚信的所谓采取全面市场化体系,讲目前的所有医疗保障体系统统推倒重来木有可操作性。

俺坚定地认为,医疗保障体系的优劣由制度决定,你居然得出结论美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不如中国,可见你的幼稚。

TOP

世界上近200个国家中根本就不存在一个纯粹市场化的医疗保障体系,你居然就能够已经证明了市场化的医疗保障体系是最不坏的体系。

TOP

你不是幼稚,是牛逼啊。

TOP

要证明一种体系可以成立,必须在足够多的国家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证明确实有效才可以最终确认,不是举出某个国家的某个例子就可以确定的,国民福利完全市场化,私立医院完全取代公立医院,私立学校完全取代公立学校,是需要过渡时间的,揠苗助长只能适得其反。

TOP

引用:
原帖由 conanjake 于 2012-4-29 15:26 发表
你怎么不说这近200个国家中,是政府管的多的医疗保障体系不坏,还是政府管的少的开放市场的医疗保障体系不坏?

俺可以说,市场化的确是个方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政府必然会推出历史舞台,但是要有过程,无法一蹴而就。

TOP

俺并不反对国民福利市场化的进程,俺反对的是你一棍子打死政府的急性病,政府是有其存在意义的,是有其历史使命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conanjake 于 2012-4-29 15:36 发表
我有说马上完全取代?我举出的例子只是证明,医保;福利,经济里边的事情政府越少掺和越好
马上全部取代不知道怎么样,但政府参与的越多效果越差已经被证明。那么减少政府参与显然是常识

不错,政府参与国民福利肯定不是越多越好,但也不是越少愈好,要有一个度,而且这个度是随着社会进步不断与时俱进的。此外,政府参与国民福利,关键问题是要兼顾公平和效率。在中国的专制制度下面,根本谈不上公正和效率,和美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TOP

【自由竞争不是最好的降低人力成本的方法?】

当然是,但是不可以将那些老弱病残和能力差的人淘汰出局,那个不是竞争的本来意义,竞争是要让每个人活得都有尊严,而不是弱肉强食。所以要有基本的社会福利保障。

TOP

引用:
原帖由 conanjake 于 2012-4-29 17:15 发表

他说的人力成本不是医生的人力成本?我理解错了?老弱病残一直有社会慈善机构,慈善在美国可以抵税,第三方托管也是不错办法。何必政府参与?政府接手了有了医保覆盖了,老弱病残慈善机构反而不管了(因为收支都要 ...

社会福利完全交给慈善机构?慈善是一个完全自觉自愿的事情,木有任何法律保障,得不到保障的人去告谁?

TOP

引用:
原帖由 conanjake 于 2012-4-29 17:37 发表

没有保障的是中国吧,西方的慈善机构法律最健全,啥时候没有保障了

你的意思是慈善机构能够以法律的形式保障每个人必要的社会福利?

TOP

引用:
原帖由 conanjake 于 2012-4-29 21:33 发表
什么叫法律形式保障每个人必要的社会福利?我的案例已经证明现在的医保就让很多人活活病死

用得着你来证明?老毛早就证明资本主义是充满危机的腐朽制度了。你来晚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conanjake 于 2012-5-1 22:46 发表
如果你不是说反话,那么充满危机的腐朽制度要他何用?
如果你是影射我支持老毛的话,我老早就主张让那个能让老毛得逞的政府滚蛋。没有政府,老毛不就是个愤青吗

如果你不是说反话,那么充满危机的腐朽制度要他何用? 如果你是影射我支持老毛的话,我老早就主张让那个能让老毛得逞的政府滚蛋。没有政府,老毛不就是个愤青吗 [/quote]

你岂止是让老毛的政府滚蛋,你认为美国政府的社会福利政策还不如中国政府呢,你是要让所有国家的政府统统滚蛋,你自己就是个愤青嘛。这个世界如果没有政府,不就是倒退到原始社会?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