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赞山寨春晚

赞山寨春晚






吴庸
2009年初迎来山寨春晚问世,真是大吉大利、可喜可贺。26年,年年除夕之夜是官办春晚,从“难忘今宵”到“难熬今宵”,看央视春晚成了精神的折磨、视觉的酷刑。忽然传来一声草根自办春晚,自娱自乐,阿弥陀佛,善哉!草民终于有了自拉自唱自逍遥的机遇,摆脱“难熬今宵”日子到了。

一波三折的山寨春晚

山寨春晚主持者老孟从去年11月开始筹备,征集到700多个节目,确定了4名主持人,与贵州卫视达成转播意向,数家网站同意直播,今年1月18日开始彩排,一切都在顺利进行。可是,央视坐不住了。草根春晚与央视春晚并存,彼此竞赛,央视心虚,唯恐收视率大幅下滑,不能不肝儿颤。天涯社区作过调查,1.3万多名网民中,44%直言不喜欢央视春晚,43%表示“谈不上喜欢,因为没有选择”,央视春晚明显处于劣势。不过,它有官府支撑,中宣部习惯于意识形态由官方统一,容不得多元文化,恼恨官民在文化方面竞逐,所以,运用权力阻止草根春晚亮相是轻而易举之事。贵州卫视之所以撤销合作意向,数家网站之所以相继退出播放约定,显然由来有自。后来,澳亚卫视慨然应允予以直播,总算又找到出路。谁知,北京市文化执法总队官员找上门来,进行执法检查,包括不能卖票、不能征广告、人数不能多、节目内容不能恶等等。这些都应付过去,又遇到经费掣肘,资金告罄。《京华时报》称,除夕日山寨晚会的200余名演员多数已回家,问及演出为何流产,导演杨志平称,因为资金短缺与各界压力加大。《北京青年报》则以大字标题直称,“‘山寨春晚’直播爽约除夕夜”。正是所谓“好事多磨”啊。

丰富多彩的山寨春晚

山寨春晚出乎意料在徐夕之夜的9点9分由澳亚卫视播出,是一般人想象不到的。此时,总策划老孟、导演杨志平等人正在朋友的朋友无偿提供的一家洗浴中心开“庆功会”呢。这是怎么回事?原来,1月22日山寨进行化妆彩排,全程录相,为躲避可能遇到的意外干扰,澳亚卫视播出的是这次彩排的录相,以便万无一失。内地三星级以上酒店、涉外社区、金融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经济开发区、部分数字有限电视网均可收看,一般人通过视频也可在春节期间看到。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想封闭信息是不容易做到了。在庆功会上,山寨人回忆的是此次斗智的胜利。

这台山寨春晚借用一家冶金研究所的场地于22日进行化妆彩排时,有5个机位进行多角度全景或特写拍摄,有全方位、多形式的灯光照明,有完善的音响设备,保证一次彩排成功。演员来自草根层。自行车杂技演员周长春是下岗工人,他的自行车表演纯熟洗炼,无师自通。京剧清唱演员罗传帝作过搓澡工、油漆工,京剧演唱只是业余爱好,这回是第一次登台表演。来自四川的27位羌族演员的民族服装大多是社会捐赠的,有的乐器是从地震废墟刨出的。草根性是山寨春晚的突出特点。

据田水月报道,这台晚会显示了它的通俗性。通俗歌曲《张老三》的说唱形式特别易懂,很容易与背井离乡出去打工的农民沟通情感。此外,选取多首民歌,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表现家园之爱,《水牛背上的姑娘》表现水乡浪漫情怀,《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表现山村挚爱之情。

田水月还指出它对传统文化的表现。汉字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在这台晚会上脱颖而出,与书法表演相结合,还有一段精彩的剑术表演,两者可谓相得益彰。

田水月特别指出,一般文化演出中不见露面的摇滚乐舞,这次显露了头角。晚会出台了集体演奏摇滚乐《我们的舞台》,还有打击乐《打动中国》,都是别出心裁的。

田水月还报道,适应少儿需要的有童声《Happy 牛 Year》,适应青年需要的有现代舞蹈与合唱,居美30年的华侨带回自创歌曲《故乡》、退伍军人出身的农民工演唱原创《你好吗?亲爱的战友兄弟》等。此外,杂技、魔术、小品、相声、皮影戏,形式多种多样。

应当说,这台晚会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评价不一的山寨晚会

对草根层自唱自演自得其乐给予不同评价是很自然的。特别是把这种民间文化符号同官方文化符号作对比时,评价的对立性就更显得突兀。

一般的评论认为山寨文化对央视文化有补助作用。有人说:“‘山寨春晚’对央视与其说是一种冲击,不如说是一种丰富。”也有人说:“‘山寨春晚’的出现,实际上缓解了央视春晚的压力,让春晚文化更加丰富多彩。”(《新华调查:“山寨春晚”让春晚文化更多彩》)这种评论的前提是:央视文化作为正统力量不能动摇,只宜由山寨文化予以补足。那么,央视文化的正统性能否立得住呢?这种官方色彩特别浓重的文化,其僵硬性、戕害性无以复加,脱离现实、脱离生活已至绝境。它使文化生活教条化、苍白化(今年央视春晚姜昆的相声和赵本山的小品可资证明),而不具备文化应具有的涵养人性、培育情操、扩张视野、增进理解的功能,即使从宣泄生活压力、调节紧张情绪的角度也不具备。山寨文化的兴起,正是代表了草根层对央视文化的不满而掀起的,这是对以央视文化为代表的党文化的挑战。说它是对央视文化的补助,似乎有些文不对题。

还有一种评论代表体制内意见。新华社的“新华视点”记者评论说:“这台‘山寨春晚’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无法与正版的春晚相提并论”,鄙夷的神态立时可掬。有学者说:“山寨文化的表现形式,最本质的是什么?就是人家很成功了,我想借一下别人的力量,借一下别人的影响力,这样的东西有多少价值呢?”(《新华视点:“山寨春晚”冲击波》)总之,草根文化一文不值,央视文化才是最宝贵的。这是在权力卵翼下扼杀草根文化而张扬党文化的论调。他们急切地要求“不能堵,要疏导”,即要把草根文化导入党文化的窠臼,让他们学姜昆歌颂贪腐30年、学赵本山贩卖走后门伎俩。可惜,这些体制内意见认识不到这股山寨春晚之风潮是无法遏止和溶化的。2009年春,不仅北京有山寨春晚(策划者决心明年还要搞),中原山寨春晚、广东山寨春晚、深圳山寨春晚、大学生山寨春晚纷纷应市,海南甚至有乡音乡情的海南网络春晚出现,先进地区掀起一股又一股草根文化崛起,形成对央视文化的包围之势。央视文化或者妥协、退让,或者顽固到底,妄论什么对草根文化“不要堵,要疏导”,简直是白日做梦。

众多评论中亦有清醒认识。文化学者朱大可认为,包括山寨春晚在内的山寨文化的出现,“是民众获得话语权之后的一种社会解构运动”。他表示,这样一种对主流文化的解构,“正在成为转型中国的社会常态”。(《新华调查:“山寨春晚”让春晚文化更多彩》)它是对党文化的冲击波,是党文化的解构力量。随着以山寨春晚的形式为突破口的草根文化的成长和壮大,社会转型在文化方面将使党文化走投无路。让我们共同为此而努力奋斗!

(2009.1.31)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