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对高级官员培养和选拔机制的设想
要真正扭转这种情况,就必须对官员升迁选拔制度进行彻底的变革。应该建立一种不完全按照年龄资历,以及不完全由上级来决定的跳跃性选拔制度。
这可以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中寻找灵感。以下的建议仅仅适用于现行的教育制度和政治制度,对于真正实行了社会主义的情况下,可能连教育制度学校制度都从根本上变革了。
首先对于高级干部的选拔培养(也即以后可能出任中央最高级别领导,以及省级领导的干部官员)
可以在初三学生升学的时候,设立一个升预备官员学校的考试,所有学生在参加中考前都必须参加。其入学考试,和具体掌握的知识无关,可分为记忆力考试,观察力考试,理解力考试,表达能力考试,判断力的考试,应急能力的考试,以及身体素质的考试。记忆力的考试可分为短时记忆力,与长时记忆力的考试,后面诸多项目可以细分。
考试通过的标准可以放宽一些,不妨二取一,也即有一半的学生都可以通过。
这些学生通过以后,就进入官员预备学校。首先进行为期一年的残酷军训,其训练标准必须按照特种兵的训练标准,凡是强度降低的,将教官严惩,有谁忍受不了的,可以主动申请退出,一年之后,经过军训成果考试,淘汰一半,被淘汰的这一半人可以有两个出路,一个是可以选择当当兵,另一个是选择去读高中,或读技校,中专。
剩下的这一半人,接下来,进行中国古典文化记忆的强化训练,为期也是一年,主要就是对中国古文古诗以及古典经文的强化背诵,其背诵强度必须远远高于一般大学中文系的要求,同时强化的体育锻炼也不能放下,中途如果受不了的,也可以申请主动退出。一年之后,经过考试,考试结果同样是淘汰一半。被淘汰的同样如上分流到其他学校或单位。
第三年,进行一般高中除语文政治之外的各项科目的学习,包括哲学,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一年内强迫学完一般高中生三年这些课程,当中依旧可以主动申请退出,一年之后,经过考试,依旧淘汰一半。被淘汰者依旧分流
第四年,进行与当官有关的各项目学习,比如行政管理学,心理学,经济学,法律,等等,同样是高强度学习,一年后考试,依旧淘汰一半
第五年,第六年,进行自由阅读训练。自由阅读分两项目,一项是计划内阅读,也就是事先列出自己计划阅读的一些书目,书目由自己选定,分为两项,一项是精读书目,一项为泛读书目,一年之内,精读书为十五本,泛读书为一百本,计划外阅读,数量可自己任意选定。
每年年终进行考核,每年依据考核结果,依旧淘汰一半。
第七年,全年进行辩论演说训练。以及行政事务处理的模拟训练,这年不进行淘汰,只进行打分考核。
最后按照考核结果,将全体人员分为五个档次,第一档次的人可以直接被委任为某些地区的县长,他可以从下面四个档次的人员中分别选择四个人作为自己的助手。
被委任为县长(这时候才22岁),首先确定这个县初始状况如何,人民道德状况如何,经济发展状况如何,文化状况,治安状况,教育状况,卫生状况,文明水平如何(比如人民是否有礼貌,是否随地吐痰等)。
然后确定施政纲领,决定下级官员任免,实施发展计划,从各方面推进自己所治理该县的发展水平。
第一个任期五年,五年后分两个方面进行考核,第一个方面是各项指标的硬考核,比如经济发展水平比以前如何,文化发展水平如何,治安状况,教育水平,卫生水平如何,人民的文明风气比过去如何等等;第二方面是普通人民对其评价水平,可以从全县成年的各个阶层包括城市乡村的公民中按照比例随机抽取一千人(可以象现在电视上抽取幸运观众一样,随机滚动身份证号码的方式),组成县人民代表大会,采取不记名方式投票打分。
这两方面考核评分综合起来,决定其去留。如果考核通过后,可以让其有两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继续留在该县当五年县长。第二选择是进入中央翰林院(此时27岁)(这也是学习中国古代设立这样一个机构),对这五年的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并根据对基层的观察,对整个中国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可能存在的改进提出建议与看法,进行理论上的研究,并提出如果自己当然最高领导人会推行什么实政方案)
如果考核没有通过,分配到贫困地区当普通工人或者农民,也可以自谋其他职业。五年后,可以在自己反思,并提出改进的措施,提出报告,重新申请担任县级干部。然后重新进入上一个流程
再回到考核通过后的两个选择,在第一个选择是继续当县长,五年期满后,如果考核优异,可以选择当省级干部,而其当初选择的助手,如果表现优异,也可以被其指派为市级干部;也可以申请进入中央翰林院,从事学术研究工作,对其行政工作进行理论上的总结,以及基层的社会状况进行研究。
在第二个选择,进入中央翰林院以后,满五年后,可以根据不同施政观点,分成不同派别,每个派别推选自己的领导者,然后在规定的时间,进行辩论,并邀请相关专家一千名,随机抽取各阶层人一千名组成政治代表大会,
这个代表大会在听取不同派别申辩理论,以及辩论后,进行投票,决定哪个派别当政,凡当政的派别,由其派别领导人为国家最高领导人,政府各职位也由其派别内部协商分派,任期五年(此时,最高领导人可能才32岁)
而没有当选的派别由国家资助,隐姓埋名到基层去调查研究,去搜集数据,去整理当权派别的行政措施可能有的缺陷不足,但不得公开阻挠妨碍当权派政治措施的推行(否则会干扰结果评估的准确性)。到五年后,再汇集起来,把调查研究结果整理出来,对当权派施政效果进行系统评估,再进行辩论投票。
以上是大概设想,这些设想是避免现有官员选拔体制导致毅力,才智,品德都无过人之处者身居高位;避免无原则,无定见,随风使舵者,仅仅按照资历,一步步升迁。避免当大官的都是些略有能力,但圆滑庸腐之辈,或者是些锐气朝气磨灭干净之辈;而真正有原则有信念,也有能力者反而不得志的现象。。
我说的这种设想,也是结合了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与西方选举制度的优势,应该是有相当巨大的现实性与可操作性。更具体的实施,自然需要做更精密的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