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zt我为什么支持三民主义

我覺得三民主義符合胡錦濤的說法:


1.不照搬西方的制度


2.三民主義的民生主義談的都是社會主義,


 但不否定資本主義,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引用:
「民生主義」是孫中山先生提出解決中華民國民生經濟問題的重要主張,尤其是在處理土地問題與資本問題方面,孫中山先生有非常獨到而深刻的見解。有關民生主義的重要主張與內容,大致如以下的介紹。

土地問題

在土地問題上,三民主義中提出兩個解決方案,一是都市平地權,二是農村耕者有其田。

一、都市平均平權

都市平均地權是為消除少數人操縱土地所有權的不合理現象,消除土地投機業,使土地規國民共享,因此民生主義第一方法就是平均地權,平均地權同時還有促進工商業發達的積極性作用。

而為達到平均地權的目標,孫中山先生規劃了幾種解決方法:

自訂地價

*  國父主張地價應由地主去定,這是基本步驟。  
*  為防止地主以少報多或多報少,則以照價徵稅和照價收買限制之。  
*  地主以少報多,怕吃重稅的虧,以多報少,怕吃地價的虧,所以會照實報價。  
*  地價定後,不論是照價徵稅、照價收買或漲價歸公,均有了標準。

照價徵稅

*  地價單指素地,不算人工之改良即地面之建築。  
*  稅率,國父主張值百抽一或值百抽二。  
*  稅率由民意機關決定。  
照價收買

*  此乃國家對土地行使最高支配權。  
*  地主以多報少時,以此法防止,而政府須用土地時,可隨時徵收之。  
*  如有人工改良物或地面建築,須另予補償。  
漲價歸公

*  地價既定,土地的自然增值部分,應歸公有。  
*  地價漲高是社會改良和工商業進步的結果,而功勞市政人之力經營而來。  
*  土地漲價,應由社會大眾所共享。  


二、農村耕者有其田

耕者有其田是為了避免耕地被少數地主所壟斷,而為種田的農民所有,且農民都能得到自己勞苦耕種的結果,因此提出耕者有其田。 一方面他可以實現社會公道,一方面又可以增加農業生產。 至於如何達成此一耕者有其田的目標,民生主義中也具體提出了幾項解決辦法。

限田:就是限制地主私有耕地之面積。  

授田:就是由國家授田給農民。  

貸田:就是將新移民區域土地,由國家收買,長期貸給農民。  

保障農民權益:就是由國家制定法律,保障農民的權利,改善農民的生活,以培養其購買土地的能力。

資本問題

在資本問題上,民生主義中主張以節制私人資本與發達國家資本來解決。

一、節制私人資本

所謂節制,是調節管制的意思,一方面在防止資本家壟斷,另一方面在使社會財富分配平均,全面普享文明福祉。 要達到此一目標,民生主義中提出的解決辦法有以下幾項:

*  限制私人企業經營的範圍:凡獨占性或規模過大之企業,由國家經營管理使私有資本不能操縱民生。
*  社會與工業之改良:如實施勞工保險、保護工會等,都是以保護勞工的方法,來間接節制私人資本。  
*  直接徵稅:用累進稅率,多徵資本家的遺產稅和所得稅。
*  分配之社會化:由人民組織團體或地方政府,如英國的消費合作社,分配民生必需品,可防止商人資本集中,有節制資本的作用。  
二、發達國家資本

而發達國家即發展國家實業的意思。 發達國家資本,在於促進生產工業化,以改變經濟結構,並改善人民生活。 而發達國家資本的理由,在於實行工業化以求富、實行社會化以求均。

至於要如何發達國家資本呢?以實業計劃為根據之藍圖,是由交通而礦業而工業。 這三大實業有獨占性,且為私人之力所不能辦者,當由國家經營管理之。

三、發展經濟主張

在經濟發展上,民生主義主張公私有財產並存,國民營企業兼顧。

(一)公私有財產並存  
在私有財產的主張上,農地主張耕者有其田,一般土地主張不必盡歸國有,但為公共所須者則可國有;在資本方面主張改良資本制度,不可遽予推翻。

在公有財產的主張上,認為大公司、大資本,盡為公有之社會事業;而國有即民有,國家以所生之力,舉便民之事,大家共享其利。

(二)國、民營企業兼顧
在民營企業方面,主張事務可委諸個人或較國家經營為宜者,應任個人為之,具體方法則是由國家獎勵,以法律保護之,並且由政府致力改變投資環境,以促進其發展。

在國營企業發展上,則主張包括食、衣、住、行、民生工業、煤鐵、水力、礦、天然富源、城市土地、交通,獨占壟斷性事業,如銀行、鐵道、航路等,都由國營企業來發展,以使一國經濟發達均衡而迅速。
[ 本帖最后由 pitifuldog 于 2008-12-23 08:58 PM 编辑 ]


不以盲從取代自己欠缺的思考

TOP

民生的基本意涵

一、民生的意義:國父的定義:人民的      、社會的      、國民的     、群眾的      。

二、民生與社會

1.社會的意義:人類共同生活的組織群體,在一定的空間範圍中,從事生產活動,並進行文化的傳承與開創。

2.重大的社會問題

(1)工人失業的問題

(2)貧富不均的問題

(3)階級對立的問題

(4)社會貧困的問題

3.民生與社會問題的關係

(1)民生與社會的進化

A.           問題是社會進化的動力。

B.社會之所以有進化,是由於社會上大多數的經濟利益相調和。

C.國父認為:以合作互助來解決社會問題,才能促成社會的進化。

(2)民生與社會革命:民生主義以思患            的方式,來化解貧富不均的社會革命問題。

三、民生與經濟

1.經濟的意義

(1)就目的而言:獲取最大的效益。

(2)就活動而言:透過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等過程,促進經濟的運行。

2.經濟問題的發生

(1)資源有          。

(2)欲望無          。

(3)理性         問題。

3.民生與經濟問題的關係(見孫中山對馬克思的批判)

(1)民生與生產問題

(2)民生與交換問題

(3)民生與分配問題

(4)民生與消費問題



民生主義的意義

◎    國父~使物產之供給,得按          而互蒙利益

(1)一方面發達生產,使物產充份供給;(國富民享)

(2)另一方面合理分配,使人民可按公理而互蒙利益。(經濟平等)

一、民生主義就是               的主義

1.以 富國 為方法

(1)中國的民生問題在          ,解決方法首先是要發展中國的經濟。

(2)方法~             化

A.國父提出             計畫來吸引戰後歐美國家的資本與技術。

B.工業化分兩路進行~

a.          國家資本。

b.          私人資本。

2.以            為目的

(1)意義:政府應負責滿足人民六大基本需要而不虞匱乏。

(2)目標:使人民基本需要都能達到安適的程度。

二、民生主義就是經濟            的主義

1.經濟平等的意義

(1)人人有平等的地位去謀生活。

(2)追求         上與           上的平等,讓每一個人都能夠有尊嚴地維持最基本的生存需求。

2.經濟平等的方法

(1)以 養民 的方式,讓人民擁有平等的地位。

(2)達到 均富 的境界,讓國家的利益由全民分享。

(3)達到均富的方式

A.土地:平均           與耕者有其       。

B.資本:          私人資本和           國家資本。

C.社會安全:社會保險、社會救助、公共服務和社會福利。



以民生主義代替社會主義

一、避免混淆=解決            

1.原因:社會主義者之間,出現不同的見解,進而引發各種紛爭。

2.目的:正確點出問題重點而加以解決,化解社會主義者之間理論的爭執。

二、正      清       :民生主義替代社會主義的始意  

1.社會主義所關心人民的          問題常遭到忽略。

2.目的:準確表明主義所要解決問題的性質。

三、            博大

1.原因:各種派別社會主義所關心的範圍不盡相同,但各社會主義都是以如何分配資源以達到       為探討的重點。

2.目的:以民生包含各種派別社會主義,直接切入社會問題的核心;不僅強調「合理分配」之需要,並進一步積極地「發達      」來增加資源。

四、合乎            

1.原因:中國(患貧)與歐美(貧不均)的民生問題,有相當程度的差別。

2.目的:針對          民生問題的性質,來從事民生建設。


不以盲從取代自己欠缺的思考

TOP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