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伟大的宇宙:世界二十大罕见天文奇观

伟大的宇宙:世界二十大罕见天文奇观


  1、乞力马札罗山上的星光
  
  没有月亮的晚上,也正是星星最为清楚的时候,拍摄此景的Dan Heller扎营在非洲4800米高的乞力马札罗山(Mt. Kilimanjaro)上,花了三个半小时的曝光时间取此美景。
  
    这张照片中除去帐篷内弱的灯火和呈现绿色的远方城市灯光,地景的亮度大部分来自星光.此景面朝北方,将北极星放在接近地平且在照片的最左边,拖曳的星光划下一道道优美的同心圆弧。

点击在新窗口中查看该图片 


 


  
  2、黑极光的秘密
  
  黑极光是指正常亮极光之间的暗带,极光的影像经常会记录到这种暗带。
    却很少有人对它的成因提出疑问,最近科学家利用四个位于地球轨道上名为“星团”(Cluster)的卫星提供的数据进行研究,解开了黑极光之谜。
    正常的极光是电子或带负电的粒子,沿著地球的磁场冲向地球大气,撞击地球大气分子,使它们电离而发出的辉光.黑色的反极光,则是地球电离层中带负电的粒子,从地球磁场线的间隙被吸出去所产生的现象。
    这种黝黑的反极光延伸的高度可达二万公里,持续时间有时长达数分钟。
    这张在美国阿拉斯加州费尔班克斯市(Fairbanks)所拍摄的影像里,可以清楚看到介在正常亮极光之间的一道黑极光。

点击在新窗口中查看该图片   
  3、不在星系里的恒星
  
  星系都是由恒星组成的,但是否所有的恒星都在星系中呢?并非如此。
  
  利用哈勃望远镜,研究室女星系团的科学家们发现了有600个左右的红巨星
  漂浮在星系际广袤的空间里。上图是艺术家描画的从这样一个孤独的太阳周围
  的行星上可能看到的天空,那里的夜空景象与地球上完全不同,
  地球的夜空充满了恒星-我们银河系的成员,而在那里,正在落下的红色太阳
  留下的天空中几乎没有任何恒星,所有的只是各式各样黯淡模糊的星系-
  室女星系团的成员。
  
  这一孤独的太阳很可能是在很久以前星系与星系的碰撞过程中被抛出来的
  

点击在新窗口中查看该图片   
  4、眼中的宽边帽星系
  
  宽边帽星系M104真的很像一顶帽子,它正好侧对着我们,除了中心众多的亮星外,还有一条瞩目的暗色带子穿过星系盘的中心。数十亿颗年老的恒星使得星系中心弥漫的核球显得很大,仔细分析还可以发现其中有很多亮点实际是球状星团。M104壮丽的尘埃环中包含了众多年轻而明亮的恒星。近来的一些研究认为该星系的核心部可能存在一个超大质量的黑洞。宽边帽星系距离我们5000万年,位于室女座,用小型天文望远镜就可以看见。

点击在新窗口中查看该图片    
  5、加拿大育空地区的极光
  
  2001年9月28日和29日,太阳的表面发生了两个日冕事件,同时一波波的高能粒子冲向地球,引发了极光活动。此后一个星期,分隔太阳南、北半球磁场的振动层 (flapping sheet)刚好拂过地球,又造成另一波的极光活动。
  
   下面就是在这一段太阳活动期内于10月1日拍摄到特别精彩的极光照片。摄于加拿大育空地区,可以看到天空中纠结的绿色极光和乌云,以及它们下方白马镇内的街灯。

点击在新窗口中查看该图片   
  6、日落时的火箭烟痕
  
  落日的馀晖和刚露头月亮 的淡暗光晕,
  为这张夜空中扭卷飘动的火箭烟痕照片增色不少。这张向西拍摄的数字影像,拍摄的地点是美国加州的桌山天文台(Table Mountain Observatory),时间是2002年9月19日.
  
    在拍摄当时,留下烟痕的“民兵3型”(Minuteman III)固态燃料 火箭 已飞得很远了。从范登堡空军基地(Vandenberg Airforce Base)发射的这部火箭,要载送一个测试用载荷飞越数千公里的太平洋海面。
  
    当天的落日为它的烟痕染上红/橘色的色泽,更把烟痕的顶部渲染成亮白色,而刚从东方上升的满月,为落日线下的烟痕底部上了一层淡白的色彩。烟痕顶部的弥漫状云气是因为火箭推进器分离而产生的,这部份烟尘里的水气在寒冷的高空中瞬即形成冰晶,因为它还沐浴在白日阳光中,所以就产生了许多细小的彩虹。

点击在新窗口中查看该图片    
  7、流星与极光
  
  2005年8月11日的夜晚,随著英仙座升到地平面之上後,天文摄影家Wade Clark在美国华盛顿州北部贝克山滑雪场正等著要拍摄流星掠过长空的景观,却同时幸运地看到了一场美丽的北极光秀。
  
    所以在拍照时,他把英仙座的群星放在上面这片星野的中心,因而源自英仙座的流星都会穿过美丽的极光。2000年时,当时正处於活跃期的太阳也曾配合英仙座流星雨上演了同样一场美。

点击在新窗口中查看该图片     
  8、月出西雅图
  
  在地平面附近的月亮,是否看起来大些呢?
   答案是否定的,就如上面这一照片所展示,不管月亮位在天空的那个位置,它的大小几乎都相同。
   造成这种常见月亮幻觉的原因,到现在仍然常是争论的焦点。两种最常见的解释都认为幻觉的起源,是因为前景物体使地平面附近的月亮看起来较远。较古老也最广为大家所接受的说法是人类的脑子,会把较远的物体解释为较大,而较新的讲法进一步诠释说距离上幻觉,让人类的眼晴产生聚焦上的差异。
  
   不论如何,月亮的直径实际上都是0.5度左右。下面这张去年年底拍摄的时序影像,每隔2.5分进行一次月亮的短暂曝光,而最后一次的曝光时间较长,以带出西雅图市的美丽全景。

点击在新窗口中查看该图片   
  9、阿拉斯加上空的彗星与极光
  
  你能指出上图影像中的彗星吗? 冷冽的阿拉斯加上空展现的是明显而多彩的极光,
  
   就在左下方有个不太起眼的天体突显于背景上: 池谷-张彗星,这几年最亮的一颗彗星。
  
   该彗星现在出现在日出前的东方,维持在肉眼勉强看得见的亮度。
  
   彗星实际上是个巨大的被尘土包覆的雪球,它的大半生都在外太阳系旅行,现在正要回去它来的地方。下面的照片摄于3月20日,这时正是池谷-张彗星达最大亮度的时候。
  

点击在新窗口中查看该图片   
  10、新月抱旧月
  
  一弯新月怀抱中隐约可见的暗灰色光实际是地球发射的太阳光照到月面上又反射回来的光。
  
  此图所展示的是一种俗称为“新月抱旧月”的现象,一弯新月怀抱中隐约可见的暗灰色光实际是地球发射的太阳光照到月面上又反射回来的光.此图是天体摄影家Laurent Laveder从Pic du Midi天文台拍摄到的。

点击在新窗口中查看该图片   
  11、一颗“垂死”的星体周围围绕着梯状结构的星云
  
  相信科学的人都知道,天文学家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找到通往天堂的阶梯,但是近日美国国家航天局的哈勃望远镜却仿佛让人类看到了这样的盛景,它拍摄的图片显示在一颗“垂死”的星体周围围绕着梯状结构的星云。
  
    哈勃望远镜近日拍摄的一张图片让科学家对银河系中最不同寻常的,编号为HD 44179的星云有了新的认识。通常科学家将这类星云称为红矩形星云,因为从地面天文望远镜看去,它呈现出矩形结构,颜色为红色。但由于大气层的遮掩,科学家从地面天文望远镜对这一星云进行观测受到了诸多的限制,而这次哈勃望远镜拍摄的图片则让科学家们看到了该星云此前不为人知的一些新特性。
  
    哈勃望远镜拍摄的图片显示,红矩形星云并非矩形,实际上它呈现出一种X形的结构,科学家认为这种现象是由于构成星体内核的气体和尘埃挥发所致。挥发出来的气体向星体相反的两个方向喷射,最终我们就看到了这种类似于将两个冰淇淋尖端接在一起的X形结构。更令人关注的是,在星体周围呈现出一种阶梯状的结构,使得整个星云看起来就象一张蜘蛛网,这种形状在已知的星云中绝无仅有。
  
    该星云中心的星体寿命同太阳差不多,不过它已经走到了生命的终点。这颗恒星的外层物质开始向外界挥发,从而形成了现在的星云,挥发的过程早在14000年前就已经开始。再过几千年,这颗恒星将会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热,并开始对环绕的星云产生紫外线辐射。届时该星云中的气体将会反射荧光,它也就从红矩形星云变成为行星状星云。
  
    不过目前该恒星的温度还不够高,因此环绕在它周围的气体原子也就不会发光,而周围的尘埃分子之所以能被看到是因为它们能反射恒星发出的光。该星云中部分气体分子同宇宙尘埃混合在一起发射红光,因此我们看到它为红色。目前还不能确定到底是哪种类型的气体分子产生了红光,不过科学家们认为最有可能的是从星体内核挥发出来的碳氢化合物。
  
    通过对哈勃望远镜拍摄的高分辨率图片进行分析,科学家们还发现在星体中央贯穿着一条暗带。科学家们称该暗带是围绕着星体的由浓密尘埃构成的圆盘投下的阴影,实际上我们并不能直接看到星体发出的光,我们所看到的是圆盘中尘埃散射的光。天文学家还发现该星云的核心部分实际上是一对伴星,其中每颗恒星的公转周期都是10.5个月。
  
    上世纪70年代,科学家们在进行火箭发射时发现一处强烈的红外线辐射光源,并最终发现了这一红矩形星云。它距离地球大约2300光年,在麒麟座的方向。

点击在新窗口中查看该图片   
  12、鹰嘴星云
  
  在天文学中,我们把这种由千百亿颗恒星以及分布在它们之间的星际气体、宇宙尘埃等物质构成的,占据了成千上万亿光年空间距离的天体系统叫做“星系”。我们的太阳就是银河系中普通的一颗恒星。
  
    银河并不是宇宙中唯一的星系:通过各种方法,人们已经观察到的星系已经有好几万个了!不过,由于距离太遥远,它们看起来远不如银河那么壮丽。借助望远镜,它们看起
  来还只像朦胧的云雾。离咱们银河系最近的星系——大麦哲伦星云和小麦哲伦星云,距离我们银河系也有十几万光年。一般地,我们把除银河以外的星系,统称为“河外星系”。
  
    星系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粗略地划分出椭圆星系、透镜星系、漩涡星系、棒旋星系和不规则星系等五种来。星系在太空中的分布也并不是均匀的,往往聚集成团。少的三两成群,多的则可能好几百个聚在一起。人们又把这种集团叫做“星系团”。
  宇宙空间的很多区域并不是绝对的真空,在恒星际空间内充满着恒星际物质。恒星际物质的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其中宇宙尘埃物质密度较大的区域(此密度仍然远远小于地球上的实验室真空),所观测到的是雾状斑点,称为星云。 主要是“亮星云”和“暗星云”两种。

点击在新窗口中查看该图片    
  13、玫瑰星云
  
  美丽的玫瑰星云NGC 2237,是一个距离我们三千光年的大型发射星云。星云中心有一个编号为NGC 2244的疏散星团,而星团恒星所发出的恒星风,已经在星云的中心吹出一个大洞。这些恒星大约是在四百万年前从它周围的云气中形成的,而空洞的边缘有一层由尘埃和热云气的隔离层。 这团热星所发出的紫外光辐射,游离了四周的云气,使它们发出辉光。星云内丰富的氢气,在年轻亮星的激发下,让NGC 2237在大部份照片里呈现红色的色泽。这张影像最特殊的特征,是它的色彩和常见的玫瑰星云照片不同。透过氢所发出的红光,氧所发出的绿光,以及硫所发出的蓝光等波段的滤镜,天文学家对玫瑰星云拍照,然后再加以组合,合成上面这张美丽的影像。影像中,我们也可以清楚看见,散布在云气中的暗黑丝状尘埃带。最近天文学家在玫瑰星云内,发现了一些快速移动的分子团,不过它们的起源仍是未知。 玫瑰星云位在南天的麒麟座,它的大小约有100光年,距离我们约5000光年,用小型的望远镜就能看到它。
   (NGC 2237)是一个的巨大氢Ⅱ区,位于麒麟座一个庞大分子云的末端。这个分子云集团包括NGC 2237、NGC 2238、NGC 2239、NGC 2244、NGC 2246五个NGC天体。疏散星团NGC 2244与玫瑰星云关系相当密切,NGC 2244内的恒星是由玫瑰星云的物质所形成的。该星团与星云距离地球大约5200光年,直径大约为130光年。星云的质量估计约有10,000倍太阳质量。
  
  当然,不是所有的玫瑰都是红色的,但它们还是非常漂亮。然而在天象图中,美丽的玫瑰星云和其它恒星形成区域总是以红色为主-部分因为在星云中占据支配的发射物是氢原子产生的。氢原子强烈的可见光线-H-alpha,是光谱中的一个红色光波段,但漂亮的发射星云不仅仅需要红光。星云中其它原子也被高能量的星光激发,也形成了窄波发射光线。在这张绚丽的玫瑰星云中心区域图像中,窄波图像是合成,硫原子发出的红光,氢原子放射出蓝光,氧原子放射出绿光。事实上,利用这些窄波原子放射光线表示颜色的方法,也被用在许多哈勃拍摄的恒星孕育场图像中。这张图像在麒麟座中横跨大约50光年,位于估计距离3,000光年远的玫瑰星云中。

点击在新窗口中查看该图片    
  14、马头星云
  
  马头星云(IC434) 位于猎户座ζ星的左下处,它是一个大型暗分子云的一部份。这个有着不寻常形状的天体只有用非常大的专业望远镜才能看到,是在18世纪末从一张照片底板上发现的。它位于明亮恒星猎户座ζ的南方,在左侧猎户座中三亮星组成的“直线带”指引下轻而易举的就可以用肉眼看见,与著名的尘埃云——“鹰状星云”属于同一类型,这两个“塔状的”的星云都是“孕育”着年轻恒星的“茧”。“马头星云”是业余望远镜能力范围内很难观测的天体,所以业余爱好者经常将“马头星云”作为检验他们观测技巧的测试目标。它的一部分是发射星云,为一颗光谱型B7的恒星所激发;另一部分是反射星云,为一颗光谱型B7的恒星所照亮。角直径30',距地球350秒差距。
  
   星云红色的辉光,主要是星云后方被恒星所照射的氢气。 暗色的马头高约1光年,主要来自浓密的尘埃遮掩了它后方的光,不过马颈底部左方的阴影,是马颈所造成的阴影。 贯穿星云的强大磁场,正迫使大量的气体飞离星云。 马头星云底部里的亮点,是正在新生阶段的年轻恒星。 光约需要经过1500年,才会从马头星云传到我们这里。
  
   “马头星云”也称为巴纳德(Barnard)天体33,是一寒冷的暗尘埃云,在明亮的红色发射星云星云IC434的映照下显出黑色的轮廓影像,仅仅是因为星云形状略微像一个“马头”,它与众不同的外形到19世纪后期才第一次被照相板所发现记录下来。在左上方边缘明亮区域的尘埃云中依然有一颗正在孕育的年轻恒星。但这颗炙热恒星所散发的辐射正不断的“侵蚀”着“孕育”的场所。星云顶部也同时被照片区域外的一颗巨型恒星的辐射所重新“塑造”。
  
  

点击在新窗口中查看该图片    
  15、马蹄星云
  
  Horse's hoofs nebula
  赤经 18 : 20.8(小时:分)
  赤纬 -16 : 11(度:分)
  距离 5.0(千光年)
  视亮度 6.0(星等)
  视大小 11.0(角分)
  
  
  由Philippe Loys de Chéseaux在1745-46年发现。
  
  Omega星云M17,也被称为天鹅星云,马蹄星云,或龙虾星云(南半球的称呼),是恒星形成区域,受到年轻恒星的高能辐射激发而发光。与许多其他的发射星云不同,这些恒星在光学图像中并不明显,而是隐藏在星云之中。星云中的恒星形成过程不是正在进行,就是刚刚停止。一个由35颗明亮,但被遮挡的恒星组成小星团深埋在星云物质中。
  
  Omega星云的颜色是红色,有些类似粉红色。这种颜色来自于高温的氢气,它们被星云中刚形成的致热恒星激发而发出红光。 然而,其中最明亮的区域的确是白色的,并不像一些人认为的,是由过度曝光产生的。这种现象显然是高温气体的发射线与反射自这一区域中明亮恒星的光线相互混合的结果。星云中包含了大量地黑暗的遮光物质,形成了明显的暗斑。这些物质被隐藏的年轻恒星加热,发出明亮的红外光。
  
  气体的总质量估计为太阳的800倍左右,足够形成一个明显的星团,比猎户座星云M42所含的气体更多。虽然明亮的星云看起来只有15光年大小,但总的气体云,包括低亮度的物质,似乎延伸到40光年以外。对距离的估计分布在相当大的范围之内,但现代的数据都介于5,000和6,000光年之间,比它的近邻,M16和鹰状星云,距离我们更近——很明显,这两个恒星形成区域实际上相当靠近,位于银河系的同一条旋臂内(人马臂或人马-船底臂),可能是同一块巨大的宇宙星际介质云的一部分。
  
  与许多弥漫星云一样,这个天体的总亮度很难估计,不同的资料来源给出不同的结果。尽管较早的资料来源结出的估计都在7.0等左右,可能是因为这些都是在北半球观测的结果,现代星表列出它的视亮度更高一些:Don Machholz认为是6.6等,Sky Catalogue 2000.0则是5.0等,Uranometria 2000.0的深空观测指南给出的数据是6.0等(我们采用的是这个数据);不论如何,对于北半球纬度不高的地方来说,在良好的观测条件下,可以用肉眼看见这个天体。
  
  M17是由De Chéseaux发现的,但当时并不广为人知,因此Charles Messier在1764年6月3日独立地重新发现了它,并且将其标记在星表中。
  
  Omega星云或者天鹅星云M17与它的近邻——M16一样,很容易寻找。一种方式是利用白色巨星盾牌座Gamma来定位,它的亮度为4.70等,光谱型为A2 III;从牛郎星(天鹰座Alpha星)沿着天鹰座Delta和Lambda星就能找到这颗恒星;M16就在它西南方2度稍多一点的地方。另外,在双筒望远镜的帮助下,从恒星密集区M24向北方移动,经过其东北边缘的一对6等和7等恒星,向北移动1度,找到小疏散星团M18,M17就在它的北方1度的位置。
  
  在极好的条件下,M17可以刚好用肉眼看到,它的表面视亮度为6.0等。

点击在新窗口中查看该图片   
  16、蝴蝶星云
  
  借助哈勃太空望远镜这个超级眼镜,我们能够欣赏这个壮丽景观,一个新星遗迹留下的行星状星云酷似一只展翅的“蝴蝶”,是由于灼热的气体向两端扩散形成的。
  
  事实上,当恒星死的时候,将展现它最美的一面。 像太阳这类低质量的恒星,在演化成白矮星前会抛出它们外层的气体。 这膨胀的气体通常会形成无比壮观而美丽的行星状星云,然后在数千年里渐渐地暗下去。 这是蝴蝶星云(M2-9)的假色图像,它有着一对像翅膀的结构并且惊人地对称。 在它的中心有一个气体盘面,盘面的中央有两颗互绕运行的恒星,它们之间的距离是冥王星轨道的10倍。 即将死亡的恒星从气体盘面抛出气体,形成这样的双极外观。目前对形成这种行星状星云的物理机制还不是很清楚。它距离我们约2,100光年远。位于人马座。

点击在新窗口中查看该图片   
  17、云层帮助拍到有趣的日落时的日偏食
  
  

点击在新窗口中查看该图片   
  18、“蟹状星云”是一颗1054年爆发的超新星的遗迹,距地球约6500光年
  
  因为这个星云的形状有点像螃蟹被取名为蟹状星云(Crab Nebula)。这个星云是在1731年被一位英国医生拜维斯最早发现的。
  
  根据中国历史记载,在现在蟹状星云的那个位置上,曾经有过超新星爆发,那就是1054年7月4日(宋仁宗至和元年的五月己丑)大约寅时出现的、特亮的天关星“天关客星”。这个客星真是一个“不速之客”,来了就不走。在23天的时间里,像太白金星一样亮,白天都可以看到,即所谓“昼见如太白”“凡见二十三日”。客星看不到的日期是1056年4月6日,距离客星出现的日期1054年7月4日已经整整过了643天。在这将近两年的时间里,只要能看到客星。司天监的人员总是坚持不懈地进行观测,他们详细地记录了客星的位置、颜色和亮度变化。这些详细的观测资料虽然大部分已经遗失,但仅是这流传下来的简短记载,已经使后人敬佩不已了。
  
  蟹状星云还是强红外源、紫外源、X射线源和 γ射线源。它的总辐射光度的量级比太阳强几万倍。1968年发现该星云中的射电脉冲星,它的脉冲周期是0.0331秒,为已知脉冲星中周期最短的一个。目前已公认,脉冲星是快速自旋的中子星,有极强的磁性,是超新星爆发时形成的坍缩致密星。蟹状星云脉冲星的质量约为一个太阳质量,其发光气体的质量也约达一个太阳质量,可见该星云爆发前是质量比太阳大若干倍的大天体。星云距离约6300光年,星云大小约12光年×7光年。
  
  公元1054年7月4日(宋仁宗至和元年五月二十六日)《宋史·天文志》记载:“客星出天关东南可数寸,岁余稍末”;《宋会要》中记载:“嘉佑元年三月,司天监言:‘客星没,客去之兆也’。初,至和元年五月,晨出东方,守天关,昼见如太白,芒角四出,色赤白,凡见二十三日”。这是关于一颗超新星的记载,它的残骸,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蟹状星云。
  
  1888年出版《星云星团新总表》列为NGC1952,《梅西耶星团星云表》中列第一,代号M1。蟹状星云的名称是英国天文爱好者罗斯命名的。M1是最著名的超新星残骸。这颗位于金牛座的超新星爆发当时估计其绝对星等达到了-6等,[注:绝对星等---假设天体在一个标准距离远处---32.6光年的亮度,太阳的绝对星等为4.8]相当于满月的亮度,它的实际光度比太阳高5亿倍,在白天也能看到,给当时的人们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不仅如此,它的遗迹星云至今的辐射也比太阳大,射电观测发现它的辐射强度和波长之间的关系不能用黑体辐射定律解释,要发射这样强的无线辐射,它的温度要在50万度以上,对一个扩散的星云来说,这是不可能的,前苏联天文学家什克洛夫斯基1953年提出,蟹状星云的辐射不是由于温度升高产生的,而是由“同步加速辐射”的机制造成的。这个解释已得到证实。蟹状星云中央脉冲星的发现,获得了1974年的“诺贝尔物理奖”,它是1982年前发现的周期最短的脉冲星,只有0.033秒,并且直到现在,能够在所有电磁波段上观察到脉冲现象的只有它和另一颗很难观测的脉冲星。这颗高速自旋的脉冲星证明了30年代对中子星的预言,肯定了一种恒星演化理论:超新星爆发时,气体外壳被抛射出去,形成超新星遗迹,就象蟹状星云,而恒星核心却迅速坍缩,由恒星质量决定它的归宿是颗白矮星或是中子星或是黑洞。中子星内部没有热核反应,但它的能量却又大的惊人,比太阳大几十万倍,这样大的能量消耗,靠的是自转速度的变慢,即动能的减少来补偿,才能符合能量守恒定律。第一个被观测到的自转周期变长的中子星,恰好是M1中的中子星。总之,人类对蟹状星云的研究占了当代天文学研究的很大比重,也的确得到了相当比重的研究成果。
  PS:蟹状星云简史
  1054年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最早发现天关客星。
  1731年 英国医生、天文爱好者拜维斯发现蟹状星云。
  1758年 梅西叶将蟹状星云排在他所编的星云表第1号,称为M1。
  1850年 罗斯取名“蟹状星云”。
  1910年 兰姆兰德首先注意到“束条”结构。
  1921年 兰姆兰德和邓肯彼此独立地发现蟹状星云在膨胀。
  1928年 哈勃测量出蟹状星云的膨胀速度,由此断定它是中国发现的天关客星的遗迹。
  1948年 射电观测发现它是一个强射电源。
  1953年 史克洛夫斯基提出蟹状星云的射电辐射机制是同步加速辐射,很快被光学偏振观测所证实。
  1957年 射电偏振观测成功。
  1963年 发现蟹状星云是一个X射线源。
  1964年 中心附近发现了一个致密源。
  1968年 发现蟹状星云是一个γ射线源。
  1968年 发现蟹状星云脉冲星NP0532(统一名称PSR 0531+21)。
  1969年 发现NP0532同时是一颗光学脉冲星。
  
  蟹状星云的基本数据
  位置:赤经5时31分5秒,赤纬21°59′ 银经184°,银纬—6°。说明:在银河系里比太阳离银心更远些,在银道面之下200秒差距。
  距离:1930秒差距或6300光年
  大小:8.8光年×12.8光年。说明:可以并排放下8.6×10000000个太阳或10000个太阳系。
  质量:中心星0.5~1.5个太阳质量,电离气体0.6~3个太阳质量,中性气体(纤维中心)可能1.5~几个太阳质量,总质量2~3个太阳质量或3.98~5.97×10的27次方吨。说明:总质量的可能范围1~10个太阳质量。
  膨胀速度:1450公里/秒。说明:不同人测得的结果有所不同
  
  

点击在新窗口中查看该图片   
  19、NGC 3949距离我们约5000万光年远,是位于大熊座北斗七星方向上六或七颗松散的星系群成员之一,它也是星系群中最大的一颗星系。
  

点击在新窗口中查看该图片   
  20、一个呈现猫眼状的星云,它的周围围绕着一层层同心圆状的外壳,就像一个洋葱从中间切开所看到的一样。
  

点击在新窗口中查看该图片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
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
知音少
弦断有谁听

欢迎大家光临野花成人论坛,点此进入

TOP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