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美国F-22A猛禽战机重返嘉手纳

本主题被作者加入到个人文集中

美国F-22A猛禽战机重返嘉手纳

      文章提交者:GodBlessUSA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日本当地时间2009年1月10日,12架由美国弗吉尼亚州兰利空军基地起飞的F-22A猛禽战机依次降落在日本冲绳嘉手纳空军基地。这12架战机是在美国当地时间2009年1月7日(中国时间1月8日)从兰利空军基地起飞经停太平洋上的夏威夷希卡姆空军基地做短暂停留。飞行员休息片刻后,又经过10小时的长途奔袭安全抵达嘉手纳空军基地。美国通过将王牌空中远征部队在西太平洋的部署向全世界表明,无论何时美国都将继续致力于履行它在全球安全方面应尽的职责。
An F-22 Raptor cools down after a 10 hour flight from Hickam Air Force Base, Hawaii to Kadena Air Force Base, Japan Jan 10. The aircraft is one of 12 deployed from Langley Air Force Base, Va. as part of an air expeditionary force rotation. (U.S. Air Force photo/Airman 1st Class Amanda Grabiec)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琉球嘉手納(Kadena) 美國空軍基地



美國空軍最先進的F-22A猛禽式隱形戰鬥機六架,今天飛抵琉球嘉手納(Kadena) 美國空軍基地。這是繼前年2月之後它第二度被部署在這個美軍位於東北亞地區最大的空軍基地。




這六架F-22A猛禽式戰鬥機是由美國本土飛經夏威夷,於今天下午飛抵嘉手納空軍基地;另外還有六架預定12日飛抵這個基地,將駐紮約三個月。



美軍從1 月起也將在關島的安德森空軍基地(Andersen Air Force Base) 配備12架這種戰鬥機,為期也是約三個月。


安德森空軍基地(Andersen Air Force Base)




美國曾於2007年2月至5月首次在嘉手納空軍基地部署這種戰鬥機,創下這種美國最先進的隱形戰鬥機首次被派駐海外的先例。


F-22A 猛禽式戰鬥機具有不易被雷達偵察到的隱形功能,且在超音速之下具有高度的空戰和對地面的攻擊能力,被視為當今全世界最優異的戰鬥機。


日本政府看中這種戰鬥機,希望它成為日本新一代的主力戰鬥機,但是美國國會基於保護機密而不同意將這種戰鬥機出售給外國,使得日本始終未能如願,防衛省迄今尚未能決定下一代主力戰機的機種。


【2009/01/10 中央社】@ http://udn.com/

ps:斑竹,我以后军贴就发这啦,别移啦,军版SB太多

TOP

2009年1月10日,美国空军第27战斗机中队(兰利空军基地)的F-22A猛禽式战斗机到达嘉手纳空军基地。


翻墙党哒杰作



 



文章提交者:缤纷岁月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在我朝,谁拍此类视频是要被关到局子里去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taoliu 于 2009-1-11 02:06 PM 发表
夏威夷到嘉手纳要用10个小时?

外网是这么说滴,该不会也铁血吧


http://www.f-16.net/news_topic154.html


January 10, 2009 (by Maj. John S. Hutcheson) - Six F-22 Raptors arrived at Kadena Air Base today as part of a three-month deployment in support of U.S. Pacific Command's security obligations in the Western Pacific.


 


The planes landed around 4 p.m. under partly cloudy skies after a 10-hour flight from Hickam Air Force Base, Hawaii.

The F-22s, part of the 27th Fighter Squadron, are deployed from Langley Air Force Base, Va. This is the second deployment of Langley-based Raptors to Kadena; the first occurred in February 2007. About 250 maintenance and combat support personnel arrived here earlier in the week in preparation for the arrival of the Raptors.

Bringing the F-22 back to the Far East is both a reflection of the U.S.'s commitment to the region as well as an opportunity to demonstrate the plane's expeditionary capability.

"First and foremost, it's only our 2nd deployment overseas, so it's a chance to exercise in that capacity to meet the U.S. Air Force's worldwide obligations," said Lt. Col. David Nardi, a pilot with the 27th Expeditionary Fighter Squadron. "We're extremely excited to be here supporting the U.S.-Japan security alliance, and we look forward to strengthening that relationship during this deployment.

Colonel Nardi is one of 59 Air National Guard members on this deployment who fly and support the F-22 at Langley Air Force Base, making this a unique Total Force effort.

"This is a great opportunity for us to train with other U.S. units in the region and help carry out their mission of maintaining security in the Pacific," added Colonel Nardi.

For the Kadena Air Base, the Raptor deployment allows it a unique opportunity to integrate its operations with the Air Force's newest air superiority fighter and to exercise one of its core missions - to receive and bed down additional forces.

"The 18th Wing is extremely proud to host the 27th Fighter Squadron and the F-22 Raptor at Kadena Air Base," said Colonel Lenny Richoux, 18th Wing vice commander. "This deployment demonstrates the mutual importance of both the Raptor's unmatched combat power and Kadena Air Base as a forward power projection platform."

Colonel Richoux and Colonel Ronald Banks, 18th Operations Group Commander, were on hand to greet the first six Raptor pilots as they arrived at Kadena today.

"This deployment of F-22s to Kadena is a key force projection event and signifies the importance the U.S. gives to our alliance with Japan," said Colonel Banks. "Additionally, the presence of the Raptor is a major flexible deterrent option that 13th Air Force has to show "would-be" adversaries that the U.S. is committed to ensuring peace and stability in this region."

The F-22 is the United States Air Force's most advanced air superiority fighter. Its combination of stealth, supercruise, maneuverability, and integrated avionics, coupled with improved supportability, represents an exponential leap in warfighting capability.

"The airplane truly is a game changer," said Colonel Nardi. "It brings capabilities to the fight that no other airplane has, and it's exciting to have a chance to bring this capability to the Pacific theater."

As part of continuing force posture adjustments to address worldwide requirements, the United States regularly deploys additional forces throughout the Western Pacific. In addition to the Kadena deployment, 12 Elmendorf Air Force Base, Alaska-based Raptors will deploy to Andersen Air Force Base, Guam.

The last six F-22s will arrive at Kadena Jan. 12.

TOP

小白的算法

引用:
原帖由 taoliu 于 2009-1-11 02:38 PM 发表
太漫长了点,有待商榷啊。


我用google地图粗略得估计从夏威夷到嘉手纳(没有具体标出空军基地的位置)的距离,google显示是4,817 英里换成公里7752.04627KM


如果参照维基百科上面F22的数据


  • 极速:2.25 马赫(1,500 哩/时,2,414 公里/时)
  • 巡航速度:1.82 马赫(1,220 哩/时,1,963 公里/时)
  • 飞送航程:1,600 哩(1,840 海浬,2,960 公里), 加挂2个外部燃料箱

  • 不算飞行战斗速度也就是极速,单按巡航速度算,平均下来的时间是3.949081小时就算4小时吧,按常来说跟外网的10小时也差太多鸟,也就是说7752KM除去10小时 平均时速是775.2公里


     


    不过07年的一条新闻可参考下,毕竟俺这算法不严谨,也不实际(鬼知道美军是怎么飞的,路线是不是直飞,中途肯定得空中加油,路线得变动)


        


          中新网3月1日电洛克西德马丁公司制造的F-22“猛禽”战斗机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机,它具有隐身性能,装备有先进的雷达、武器系统。它装备的涡扇发动机非常高效,可以使它在不开加力的情况下以超音速巡航。但是一个看上去很不起眼的事件却使6架F-22“猛禽”战斗机今年2月未能完成从夏威夷至日本冲绳嘉手纳基地的12至15小时的航程:国际日期变更线使美国空军最具威力的战斗机无功而返。


      当“猛禽”战斗机机群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时,机上的多个计算机系统发生了崩溃,燃料分系统、导航、部分通讯系统完全失灵。飞行员进行了多次努力也未能重启这些系统。幸运的是,当天的天气非常好,能见度没有问题。此外,给“猛禽”战斗机机群加油的加油机也可以引导它们降落在安全地点。美国空军退役少将史皮尔德称:“它们需要帮助,如果它们与加油机分开了或者当时的天气恶劣,它们将失去高度感。它们将没有通讯和导航系统可用。它们可以返航,它们或许能够发现夏威夷岛屿,但是如果进场机场的天气不好的话,那么它们就会遇到真正的麻烦。”


      史皮尔德称:“加油机把它们带回了夏威夷。如果当时的天气很恶劣,情况将会很严重。空军在48小时内解决了这一问题,这是一个计算机系统的小故障,有人在编码中犯了一个错误,这引发了一系列故障。”


      对于那些“猛禽”战斗机飞行员来说,他们很幸运,因为如果是在实战的情况下,他们可能会因为数行编码出错而被击落。史皮尔德称:“幸运的是,我们在实战之前发现了这一问题。我们在48小时内解决了这一问题,这些战斗机再次升空,完成了它们的部署。但如果是在实战中发生这一问题,那么后果将很严重。”


     


    相较07年的时间,09年的10小时还提前了


    TOP

    曾让FF高潮过的新闻 06年哒



















    據美國《防務新聞》報道,美國空軍官員發表聲明稱,4月10日蘭利空軍基地的一架F22猛禽戰鬥機由於座艙蓋的螺絲出現故障,以致飛行員被困於艙內。
      
    在本次事件中,卡住的座艙蓋將飛行員困在艙內達5小時之久。直到營救人員使用圓盤鋸將艙蓋切開後,飛行員才爬了出來。空軍聲明表示不會對本次事件進行調查。但一個非官方調查報告顯示,是由於螺絲脫落而導致艙蓋被卡住。
      
    儘管負責採購F22的官員稱這只是又一次微小的技術故障,洛克希德公司仍然表示將會用更耐久的螺絲替換出現問題的這些,空軍也表示將檢查所有的F22座艙蓋。
      
    據悉,本次故障的經濟損失約83000美元。

    猜測應是F-22沒有設計駕駛艙外部強迫開啟裝置. 如下圖 F16 的外部開啟裝置!!







    我再贴些F22哒高清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TOP

    铁血一篇贼有意思的帖子

    引用:
    原帖由 taoliu 于 2009-1-11 04:34 PM 发表
    即使有强迫开启装置在这种不紧急的情况下也不会随便用吧。共党在高端技术方面确实跟人家相差越来越远啊。

    文章提交者:fye007 加贴在 空军论坛 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_69.html




    铁血网提醒您:点击查看大图




    在写这编文章之前,首先我要衷心感谢那些支持我的网友,因为有你们我才能有继续发帖的勇气!也更要感谢那些见了我就狂拍砖、扣帽子的爱国网友,特别是分论坛版主“yqlg”同志,他以实际行动(扣我分、删、锁我的帖)向我表明了立场^_^;正是因为你们的不断封锁、人身攻击,才使我觉得更有发贴的必要,引用毛主席的一句话:这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斗争..... (其实,我更佩服后者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道中国好!的精神)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好了,言归正传;F22毕竟地球上的一个物质而存在,而既然是物质,就肯定有他的弱点!你用把刀把F22的油管切断,它就飞不起来了........所以,就有了很多F22不堪一击的佳作:




    1 J8枪挑F22........




    2 F22才服役几年就大规模生锈




    3 F22将成为中国防空部队的靶机




    4 F22在福州被击落




    5 F22在嘉手纳基地一起飞就被我全程跟踪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6 J10对F22造成空前压力




    7 论机动性,最新J7可以陪F22玩到底




    8 用J6无人机对付F22(撞击战术???)




    .................




    .................




    .................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F22假如是个人的话,估计看了上面几条会要自杀。为什么美国花了20多年、数百亿美元研究的一款唯一的第四代战机既然连中国的J6、7、8、10都不如呢?真的是因为F22无用吗?错、大错、特错................




    F22不完美,只因为他不是“出生”在中国!




    美国人太挑剔了,整天挑自己的毛病!中国人太完美了,所以无需挑剔!




    假如F22是中国研制的,那么:




    1 F22全歼台湾战机




    2 F22扫荡日本全岛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3 F22征服南海诸国




    4 F22战机又击落一UFO




    5 F22战机已驻扎月球




    6 首批进攻火星的F22已经出发




    7 F22大量生产中,称霸宇宙指日可待


    ......................................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




    所以,假如F22是中国生产的话




    那么;F22才有资格称为完美




    那么;F22将是中国最完美的战机!!!




    ---------------------


    天天上铁血,繁荣铁血!天天熟读三个凡是,做21世纪爱国青年!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附三个凡是:




    1 凡是中国的,就都是完美的




    2 凡是和外国比较的,中国都是优秀的




    3 凡是说中国不好的,都是汉奸卖国的

    TOP

    求证

    猫眼上的回帖


    文章提交者:plebeian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关于工艺。

    很多人以为工艺粗糙是小事情,俺不懂陆军和海军,但是,对于飞机而言,工艺异常重要。

    SU27的机体寿命不超过1200小时,而MIG29只有800小时,而AF31L发动机的寿命只有300小时。

    而在USAF里,F15/16/18的寿命都超过4000小时,而F22更达到骇人的8000小时!

    长时间的机体寿命,可以在保持训练飞行量的情况下,极大的降低空军的成本,否则,要么不训练,要么不停的买新飞机。

    同时,长寿命的机体也是坚固的机体,美国的军用飞机一直以坚固著称,在二战里,坚固但是性能一般的F4F野猫就把日本的0式打的七荤八素的,而F22的坚固程度,其关键部位可以耐受23毫米机关炮的射击。
    =========================================================


    感觉说的蛮专业哒,就是机体寿命这块低得吓人,大陆那啥国防资讯网是这么说哒


    http://info.cndsi.com/html/20080115/39618103400.html



    点击看大图


    新型歼11B在机体寿命上比苏-27SK多一万小时




      中国近年来利用在飞行控制、航空电子和复合材料方面的进步,发展出苏-27家族中实战能力最强悍的型号——歼-11B,成为引进外国武器再进行自主创新发展的典范,令西方和俄罗斯航空界感叹。

    TOP

    俺也YY下

    引用:
    原帖由 未来中国统帅 于 2009-1-11 04:59 PM 发表
    美国通过将王牌空中远征部队在西太平洋的部署向全世界表明,无论何时美国都将继续致力于履行它在全球安全方面应尽的职责。
    =============================================================================== ...

    您说的可太CCAV啦,俺可盼着米军来“解放”俺哪


    木有错,俺这“洋奴”本性暴露无遗,某些人咬我吧

    TOP

    不扯政治

    王者之翼

    ——F-22 飞行性能优势探析

    方方作品

    本文已刊载于《国际展望》杂志














      F-22,世界上第一种也是目前唯一一种投产的第四代超音速战斗机,它所具备的“超音速巡航、超机动性、隐身、可维护性”(即所谓的 S4 概念,也有资料将“短距起落”包含在内,称为 S5)成为第四代超音速战斗机事实上的划代标准。


      对于 F-22,著述已多,但涉及到飞机特点以及试飞情况的却少见。所幸《CODE ONE》对 F-22 试飞员进行了采访。本文即试图从访谈中获取信息,从 F-22 最突出的飞行包线两端的飞行性能角度探析该机在作战中所具有的优势,特别是和同样以超机动性闻名于世的苏-37 相比,二者优劣长短如何。



    观看 F-22A 试飞视频


    超音速性能


    超音速巡航能力


      说到超音速性能,首先要提到的就是超音速巡航能力。超音速巡航这个概念,对于航空爱好者来说并不陌生。但由于许多媒体报道不甚确实,使得这一概念往往同“超音速飞行”等概念混同起来。


      超音速巡航能力实际上是指飞机无需开加力而以较高的超音速巡航飞行的能力。在这一概念中,有两点必须明确:1)无加力;2)较高超音速。对于第一点,笔者曾经不止一次看到有文章提到米格-25/31 的“超音速巡航能力”,实际上这两种飞机不过是在机内载油量极大的基础上开加力实现较长时间的超音速飞行罢了。对于第二点,往往被人忽略,认为只要不加力,飞行 M 数超过 1,就可以称作超音速巡航了。英国人在介绍他们自己的“闪电”截击机的一篇文章中就提到,该机不加力 M 数达到 1.01,因此算是世界第一种实现超音速巡航的飞机。随着发动机技术的进步,一些第三代战斗机已经可以在无外挂条件下,不开加力在跨/低超音速区飞行(M0.9~M1.3,一般只能略超过 1,尚未接近上限)。这些飞机也算不上实现了超音速巡航。



    2002 年 1 月 8 日,“猛禽”4003 号在 Edwards 基地上空以超音速状态试射“响尾蛇”导弹


      作为第 4 代超音速战斗机的划分标准之一,超音速巡航如果这么容易就被第三代、甚至第一/二代超音速战斗机实现,那么这条标准早就可以扔进垃圾堆了。上述两点只是量化衡量的标准,而不是超音速巡航的实质——通过先进的气动设计,大幅降低超音速零升阻力系数,提高超音速升阻比,结合大推力低油耗发动机,飞机超音速性能实现阶段性的飞跃,这种优越性能的冰山一角就是超音速巡航,这就是它的意义所在,也是它能够成为分代标准之一的原因。如果只盯住量化标准,而不考虑背后的实质,恐怕会失之偏颇。试想一下,假如 F-15 可以装上 F119 发动机,那么不加力 M 数或许可以达到 M1.2 或更高,但它的超音速性能却绝对比不上 F-22,因为它的气动设计仍然是第三代战斗机的水平。


      那么超音速巡航可以为 F-22 带来什么样的战术优势呢?就这个能力本身来说,它的优势一般体现在拦截和超视距空战中。


      如果你正处于攻击态势,或者说,你正驾驶你的猛禽去拦截入侵者,那么超音速巡航能力将大大提高你的接敌平均速度,外推拦截线,在对手进入武器射程之前就对其实施攻击。而高达 M1.5 以上的巡航速度,将赋予你“先敌开火,先敌击落”的优势。例如,当载机速度从 M0.9 提高到 M1.5 时(这里假定载机具有高度优势),AIM-120 阿姆拉姆的动力射程也增大了 50%。从一架以 M1.5 飞行的 F-22 上发射的 AIM-120,其初速度要快得多,更多的燃料可以用在后续航程中,因此可以在比原来的距离远 50% 的地方击中目标。如果超巡能力再结合 F-22 自身的隐身能力、AN/APG-77 雷达以及具有无源定位能力的 AN/ALR-94 电子对抗系统,可以说,F-22 已经具有飞行员梦寐以求的在超视距空战中“先敌发现,先敌开火,先敌击落”的优势。


      好了,现在假定你的 AIM-120 已经进入自导段,或者你的猛禽很不走运地被对方锁定了(当然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么你大概需要回内利斯补课了),那么你需要做的就是脱离对方导弹的有效攻击范围。只要你不是迎着导弹上去,那么你的任何机动都会导致对方导弹攻击范围的缩小——事实上是导弹发射瞬间的总能量与猛禽的总能量之差决定了这个范围的大小。而超巡能力结合超音速机动能力,可以令你的猛禽在防御机动中保持较高的能量状态,从而大大压缩对手的开火距离和导弹的有效攻击范围。在这种情况下,你的生存几率比以亚音速机动的飞机要高得多。


    保罗·梅斯  在和 F-15/F-16 的对比试飞中,如果 F-22 不想和它们纠缠而加速脱离的话,那么鹰和战隼无论如何也追不上具有超巡能力的猛禽——尽管这些优秀的第三代战斗机已经采用了半油构型,以尽可能提高飞行性能,但结果仍然相同:猛禽能够将这些具有“优良”气动力设计的飞机远远甩开。采用 F100-110/129/229 发动机的 F-16 在初始加速突破音障阶段还不会落后猛禽太多。但当猛禽进入高马赫数超巡状态后,这场竞赛实际上就结束了。没有哪种飞机可以和猛禽比超音速续航力的。进行追击的 F-16 和 F-15 在加挂典型战斗载荷后,无论是在加速段还是在持续巡航段都无法跟上猛禽。对此,F-22 首席试飞员保罗·梅斯回忆说:“我们的试飞任务总是受到追击飞机油量的限制。一句简单的“Bingo”就会迫使我们减速,然后把追击机带到加油机那里加油。而此时猛禽的油箱仍然是剩下很多燃油。如果这种下一代战斗机在面对今天的飞行器没有表现出明显优势的话,我会成为坚定的反纳税者。猛禽在很多方面都很出色,而一架超巡中的猛禽更是相当出众的。”


      除了空战外,如果需要 F-22 穿越对手的防空体系,超巡能力同样可以提高其生存力。道理和前述并无二致:穿越防空系统传感器探测范围的时间越短,留给防空系统的反应事件自然越短。猛禽的巡航速度越高,截击就越困难,防空系统攻击范围减小幅度也越显著。无论是尾追还是前置拦截,高速度都显著缩短了有效射击时间,因为导弹必须追击一个高速目标,而相对角速度太大使得它不得不在急转弯中消耗能量。


    加速/爬升性能


      在超音速巡航能力的背后,隐藏着这样一个事实:猛禽的发动机推力大而阻力小,在考虑飞机重量因素后,其单位重量剩余功率(Ps,其绝对值等于同等状态下飞机的爬升率)相当惊人。


      发动机是重要因素之一。F119-PW-100 最大推力 97.9 千牛,加力推力 155 千牛,可靠性高,可以忍受油门的剧烈变化,堪称战斗机的理想动力。带固定斜板的进气道在设计上偏重于考虑超巡的要求,在设计巡航速度下具有较高的效率和较小的阻力,飞行包线右端的加速性能和 Ps 都明显改善。对于 F-22 来说,限制其最大速度的因素不是发动机推力,而是包括机体强度在内的其它因素——特别是在低空。为了避免飞行员无操作导致飞机超出最大速度限制,F-22 已经加装了最大速度提示和警告系统,以便当飞机接近极速限制时提醒飞行员。



    安装矢量喷管的 F119-PW-100


      而阻力小的特点主要得益于两方面:优良的气动设计(在设计上特别考虑了超巡的需要,在 M1.5 的设计速度附近和 40,000 英尺高度条件下,总阻力最小)和内置弹舱设计。


      可以对比一下 F-15。F-15 号称冲刺速度可以达到 M2.5,但那是在净形条件下。在挂弹后,由于干扰阻力增大,该机最大 M 数仅有 M1.78,在接近 M1.7 的时候加速性严重下降。而 F-22 在这方面的表现就要好的多。按照试飞员的说法:“在所有高度上,以军用推力或者更小的推力进行水平加速非常容易,但要是使用全加力,其加速度简直令人惊骇。我希望我可以用数字来说明,不过它们现在仍然是保密的。使用军用推力,在接近音速时随阻力上升,加速性有些下降,但突破音障仍很轻松。猛禽以军用推力跨音速飞行,感觉上和 F-15 开加力差不多。打开全加力,猛禽的加速性变得稳定而强劲。在 M0.97~M1.08 之间,飞机有轻微抖振。之后,直到最大速度,猛禽的加速一直保持平稳连续。试飞时,我们喜欢尽快进入超巡状态,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我们狭小的超音速空域。我们开加力进入超巡,当达到测试条件时收回油门。现在很多高速试飞已经转移到太平洋导弹靶场(Vandenburg 空军基地和 Point Mugu 海军航空站之间)进行。我们在这里有更长的直线飞行空间,并可以将音爆对当地居民的影响减至最小。”


      爬升能力方面,F-22 也相当不错。传统的战斗机快速爬升时是采用鲁特斯基爬升曲线。它们先以亚音速爬升到对流层顶(约 36,000 英尺),然后再加速到超音速进行爬升。对猛禽而言,就可以省掉这些复杂的曲线,直接从跑道上拉起加速,转入超音速爬升。“这家伙简直就象是为高速飞行而生的。”保罗·梅斯如此评价。


    超音速盘旋能力


      超音速机动性能是 F-22 的设计重点之一,也是该机与第三代战斗机的“代差”标志之一。除了前述超巡、超音速加速/爬升性能外,超音速状态下的盘旋能力也有明显提高。有资料称,该机在 M1.7 时稳定盘旋过载可达 6.5G。考虑到 F-15 在同等条件下盘旋能力远逊于此,而苏-27 在 M0.9、中空才达到这个水平,不能不说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进步。


      能够达到如此之大的超音速盘旋过载,发动机是一个重要原因,而同样重要的还有飞机的超音速升阻比和配平能力。


      关于升阻比,不难理解。要拉出足够的过载,机翼就必须产生相应的升力,伴随而来的就是诱导阻力的急剧增大(诱阻系数与机翼迎角平方成正比,与机翼展弦比成反比)。如果诱阻系数太大,诱阻增长极快,那么很快就会抵消发动机的剩余推力,飞机虽仍可能拉出较大过载,但发动机推力已不足以维持稳定飞行,当年的幻影 III 瞬时盘旋性能好而稳定盘旋性能差,正是为此。以现代航空技术水平而言,要设计出具有高升阻比的机翼或者具有良好超音速性能的机翼均非特别困难,但要将两者合而为一却非一日之功。这也是 F-22 足以自傲的一点。


      而配平能力则往往容易被人忽略。机翼的高升力是拉出大过载的基础,但升力越大,产生的俯仰力矩也越大。如果飞机自身不能提供足够的俯仰配平力矩,那么要么进入上仰发散状态而失控,要么被机翼升力产生的低头力矩压回去,无法拉到需要的迎角。特别是在超音速条件下,飞机焦点大幅度后移,机翼升力产生的低头力矩相当大,进行超音速机动需要更强的配平能力。以超音速性能著称的米格-25,就是由于配平原因而无法进行较大过载的超音速机动——该机超音速平飞时,平尾偏转就已接近极限,能用于超音速机动的余量相当小,所以虽然机体可以承受更大的载荷,但 M2 时的最大盘旋过载仅有 3G。


      要解决配平问题,一是大幅放宽静稳定度,将飞机焦点前移。这样超音速飞行时飞机焦点虽然仍会后移,但距离重心近,产生的低头力矩相对较小。不过,这样一来飞机在亚音速大迎角机动时同样会面临配平问题——这次是配平机翼产生的抬头力矩。被媒体过分渲染的近耦鸭式布局,由于鸭翼距离重心较近,配平能力不足,F-16 的总师哈瑞·希尔莱克就曾说过:“鸭翼最好的位置是在别人的飞机上。”广为人知的 LAVI 战斗机就始终未能解决大迎角配平问题。因此,在当年 ATF 方案论证时虽然出现过不少鸭式布局方案(老航迷们应该还记得 80 年代采用鸭式布局的“YF-22”的想象图),但 F-22 最终还是选择了具有较强配平能力的正常式布局,纵向静稳定度也大幅放宽。解决配平的另一个途径是采用推力矢量控制(TVC)技术。采用 TVC,其主要优点有:在气动操纵面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配平手段,配平能力自然大幅增强;高速飞行时气动操纵面偏转将产生极大阻力,而采用 TVC 可以起到同样的操纵效果却无需偏转操纵面;TVC 并不仅仅是偏转推力矢量而产生法向分力,强大的发动机喷流将在后机身形成引射作用,产生新的“升力”增量,同时参与配平。F-22 的超音速机动性大幅提高,TVC 技术功不可没。



    处于全开状态的 F-22 尾喷管


      就超音速盘旋本身的特点而言,其最大优势体现在日趋重要的超视距空战中。前面已经提到,在超视距空战中无论是攻击还是防御态势,超巡能力都非常有用,而超音速盘旋能力则是保证攻防转换顺利衔接的关键一环。当 AIM-120 进入自导段时,F-22 为了避免进入对方武器有效射程或者冲得太快进入风险极大的近距格斗,需要转向高速脱离。可以想象,对于 F-15 这类飞机而言,为了尽快转向,转弯前的速度需要保持在其角点速度附近,完成转向之后再加速脱离,这必然限制其发射 AIM-120 时的速度,减小了有效射程;或者为了提高有效射程增速到超音速,发射后再次减速,但牺牲了时间。对 F-22 来说,完全没有这些麻烦。良好的超音速盘旋能力使之可以在超视距作战阶段始终维持较高的能量状态,以应付各种突发事件。













    过失速机动性


      一般来说,S4 里面的超机动性,主要就是指过失速机动性。要具备过失速机动性,良好的大迎角飞行品质和有效的控制手段是必需的两大基础。我们先来看看 F-22 在大迎角飞行状态下的表现,这或许有助于我们理解这种飞机的优势所在。


    抖振


      抖振是飞机大迎角下常见的飞行特征。对于飞行员来说,抖振是一个很好的提示,它是机翼上表面后部气流开始发生分离的直接表现,等于通知飞行员:机翼已接近临界迎角,即将失速。当气流分离向前发展至机翼前缘时,机翼即完全失速。对于传统飞机来说,机翼失速可能导致飞机进入尾旋或者其它难以控制的复杂飞行状态。此外,强烈的抖振不仅可能损伤飞机结构,而且将严重影响武器系统的使用。即使是设计良好的第三代战斗机,在此时也需要飞行员仔细而谨慎地操纵——如果你不希望飞机进入非预想的超大迎角状态,那么就需要立刻检查杆舵输入,尽快减小迎角。


      参与了 F-22 左端包线试飞的琼·比斯雷谈到:“猛禽大约在 20 度迎角附近开始抖振,直到 26 度抖振幅度有轻微增大。猛禽的抖振强度大约和 F-16 大迎角抖振的最小强度差不多,而控制比 F-15 少得多。从 26 度到大约 40 度,抖振强度基本稳定,超过 40 度后开始减小。”而来自 F-16/MATV 试飞小组的报告称:“除非在高亚音速状态,否则标准的 F-16 在正常迎角限制的飞行包线内不会出现大幅度抖振。在超过限制后的某个位置,我们遇到了明显而意味深长的抖振。在大约 40 度迎角附近出现中等幅度的抖振,一直持续到 50 度,然后幅度减弱到几乎消失。”


      两相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和经典的第三代战斗机相比,F-22 的抖振幅度明显减小,这得益于其良好的气动设计,对于大迎角条件下的武器使用(特别是航炮)非常有利。此外,报告中还有一句潜台词:飞机在大迎角下飞行稳定,不会出现机翼突然失速然后失控的局面。


    横向品质与控制


      根据经验和已知的信息,大多数战斗机在迎角 25~35 度之间其横向稳定性会急剧下降。如果希望进行过失速机动,这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在早期试验中,F-22 也有同样的问题,大约在 30 度迎角附近会出现侧滑。这虽然比设计人员期望的值要大,但也表明该机的安定性比预计的小。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首先确定大迎角下横、航向控制手段。


      和习惯性的想法不同,大迎角下最有效直观的控制手段是方向舵,而不是常规飞行状态中使用的横向控制面(包括副翼、差动平尾等)——除了 F-22 联合试飞队外,来自 F-16/MATV 试飞员的结论也确认了这一点。不过,F-16/MATV 的垂尾是按照常规设计,其方向舵在较大迎角时已经失效,控制能力来自于矢量推力喷口;而 F-22 的方向舵铰链线明显前倾,使之在所有迎角下都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并且在迎角 40 度左右效率最高。


      同样,大迎角航向控制也不再是传统的方向舵,而是原来的横向控制面。在包括 F-22 在内的多个大迎角验证试飞计划中,试飞员就已经发现,大迎角下的滚转机动看起来更像纯偏航输入。这情形其实有点类似一战时期的战斗机,那时的设计理论远未完善,副翼偏转时产生极大的偏航力矩,使得飞机首先完成偏航机动,然后才是滚转机动。当然,这两种情形只是现象类似,本质却完全不同了。对于 F-22 来说,利用差动平尾进行偏航控制并不是什么新技术,早在 1990 年 YF-22 试飞时就已经采用了。不过在试飞中仍然发现,迎角超过 50 度以后,飞机平尾的控制负荷较重,在飞控系统指令下频繁进行差动偏转,以保证飞机稳定性。在对大量试飞录像进行研究之后,设计人员得出结论:这是由于飞机横侧气动力差异大于预期值造成的。


      对于控制问题,设计人员没有更改气动设计,而是通过改进飞控软件(主要就是改进控制律,使之和飞机的气动特性能够完全匹配)来解决的:在 F-22 第一次软件升级时更换了新的飞控软件,改善了 F-22 的安定性问题,现在的 F-22 在进入 25~35 度这个迎角区域时,不会在操纵品质上有任何改变。而大迎角下平尾控制负荷重的问题,也随着飞控系统升级而得到圆满解决。


    俯仰控制


      要完成过失速机动,良好的俯仰控制能力必不可少。当飞机超过失速迎角后,传统气动控制面效率明显下降,此时的俯仰控制能力主要来自于推力矢量控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的俯仰控制能力并不仅仅是指飞机的俯仰率大小,还包括俯仰轴上机头精确指向能力和稳定机头指向的能力。


      对此,琼·比斯雷说:“飞控系统结合推力矢量控制,赋予猛禽充分的俯仰控制能力。当我们在大迎角下改变机头指向时,俯仰控制一直反应良好。我们在 35,000 英尺急剧拉起,此时俯仰率超过每秒 40 度。如果在低空,这些眼镜蛇类的机动会更加惊人,在那里我们会有更多的剩余推力用于推力矢量。迄今为止,我们的所有大迎角动作都是在 30,000 英尺以上完成的。”


      由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到,F-22 具有较大的俯仰率,如果考虑到这个俯仰率是在 35,000 英尺高度获得的,那么这个表现是相当不错的——在经典的眼镜蛇机动中,苏-27 最大俯仰率可以达到 60~70 度/秒,虽然由于高度不同而不具备可比性,不过后者完全依靠气动作用实现如此大的俯仰率,苏霍伊的气动设计功底可见一斑。需要注意的是,F-22 此时的俯仰率主要得益于 TVC,因此可以持续提供较高的俯仰率;而苏-27 在眼镜蛇机动中,只能在动作初期达到较高的俯仰率,动作后期实际上是靠前期产生的巨大惯性将前机身“甩”上去,整个动作基本上不受控——因此,也有人认为眼镜蛇机动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过失速机动,而只能说是动作中的迎角超过了失速迎角。


      对于俯仰轴上机头精确指向能力和稳定机头指向的能力,琼·比斯雷只用了一句话概括:“俯仰控制一直反应良好。”如果我们对比 F-16/MATV 试飞员的谈话,会发现更多有意思的东西:“俯仰控制动作不仅有效,还有充分的俯仰率余量,使得飞行员在 85 度迎角以下的任何位置都足以控制机头。如果飞行员急剧拉杆到后限,飞机可以很容易就超过 100 度迎角。在我们早期包线扩展试飞接近结束的时候,F-16/MATV 验证了这种能力。在 60 度迎角稳定住飞机后(这只需以很小力量向后拉杆),我迅速向后拉杆到底,飞机迎角增大了 30 多度,接近 100 度迎角。只需轻微前推杆,我就可以恢复到 60 度迎角或者我希望的任何俯仰位置,偏差只有 1~2 度。我们曾经令飞机进入 90 度仰角,而并未留意速度损失情况,因为我们确信可以在任何速度下控制机头指向。即使当飞机倒飞下坠时(迎角为-90 度),我们通过前后推拉杆仍然能够精确控制机头位置。如果你想要很高的俯仰率、俯仰姿态变化或者指向能力,F-16/MATV 都可以做到。”虽然在时间上 F-16/MATV 是和 F-22 并行的验证计划,但前者主要是针对多轴 TVC 技术,而在俯仰轴控制上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有理由相信,F-16/MATV 能做到的,F-22 也能做到——在公开的 F-22 试飞录像上同样可以看到这一点。



    F-16/MATV 处于 90 度攻角飞行状态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矢量喷口的跟随性,因为这对于利用 TVC 进行精确控制是非常重要的。虽然没有试飞员提及这一点,不过在当年 YF-22 因为“飞行员诱发振荡”而撞地的事故录像中却看得非常清楚——那段录像恰好是从机尾拍摄的。在录像中可以看到,矢量喷口参与了飞控系统对飞机的配平工作,和平尾同步频繁偏转,动作滞后量很小。相比之下,苏-37 的矢量喷口偏转要慢一些,能看得出明显滞后——在表演录像上,飞行员在地面偏转操纵面检测功能时可以看到:平尾首先偏转到位,稳定,然后矢量喷口才转到相应位置。虽然这种滞后无碍于苏-37 完成“伏罗洛夫法轮”等动作,但能否完成飞机精确控制就难说了。


    负迎角


    负迎角试飞中的 F-22,尾部安装尾旋改出伞  作为包线扩展试飞的一部分,F-22 进行了负迎角试飞。根据试飞员的说法,试飞中最大负迎角达到-40 度(可能是拍摄角度的关系,从录像上看迎角大约有-60 度)。在前期试飞中,在-30 度迎角时出现较大侧滑(这一点倒是和正迎角状态相同),在第一次飞快软件升级时也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改进,现在侧滑已经小得多了。整个试飞过程中没有出现其它异常情况,试飞结果和设计人员的预测非常吻合。


      对于负迎角飞行能力可能带来的战术优势,笔者目前尚未看到官方的观点。但就个人理解而言,负迎角飞行能力是对复杂的过失速机动的有力保障。人类飞行刚刚开始进入过失速领域,还有很多领域需要摸索。对于过失速机动能力的战斗机,飞行员敢不敢在实战中应用这种独特的能力,决定了飞机效能的发挥。如同米格-21 和 F-5E 的对抗一样:在性能指标上米格-21 并不逊于 F-5E,但这种飞机的飞行品质不如后者,“在大机动中可能失速进入螺旋”的意识使得飞行员难以将飞机的性能发挥到极致。但F-22 就不一样了。看到 F-22 稳定地将机头推到预定的负迎角,任何人都会感到震撼。对于这种在正负超大迎角范围内都可以进行稳定可控飞行的飞机,每个飞行员都不吝于充分发挥它的潜力——自第三代战斗机开始,很多新机型都号称具有“无忧虑飞行能力”,但那是通过电传飞控系统限制飞机动作,避免进入危险区域来实现的,而到了 F-22 才算真正实现了“无忧虑飞行”,因为对它而言几乎没有什么“危险区域”。


    最小速度


      F-22 已经完成了 0 空速试飞。这对于现代战斗机来说算不上什么值得夸耀的能力,F-16、苏-27 等第三代战斗机在进入尾冲、榔头等机动时都会进入 0 空速状态。真正有意思的东西在后面——琼·比斯雷提到:“在所有机动中,猛禽反应良好。在空速 20 节时机头仍然可控。飞机在 0 空速下的运动是可知的。在垂直爬升 0 空速状态下,飞机甚至可以自动缓慢恢复正飞状态。在 0 空速或其附近机动,由于飞机受重力和惯性控制,通常会沿垂线快速飘摆。在很多现代战斗机上,这个运动通常是钟摆机动的开始,然后接一个垂直斤斗。而对于猛禽而言,机头可以很容易地稳定在向下位置,没有明显摆向另一侧的趋势。”


      看出来了吗?这段话有两个意思:1,即使在包线最左端,F-22 仍然具有稳定飞行的能力,而不会突然失控;2,F-22 在包线左端仍具有可靠的机头指向能力——这对于过失速机动的最终成功非常关键。对于第一点,大部分第三代战斗机(特别是第三代后期)都具有这种能力。但对于第二点,在包线左端气动操纵面已经失效,没有 TVC 的第三代战斗机只能依靠自身的气动特性保持稳定坠落,直至速度增大恢复机动能力为止——而在这段时间里,目标可能早就飞出己机的攻击区了。以苏-27 来说,如果它的眼镜蛇机动真的非常幸运地迫使对手冲前,那么只要对手有足够的能量作高速向上机动,苏-27 是一点办法没有,因为已经没有能量供其跟随机动了,而且此时苏-27 的速度还在 200km/h 左右,如果在 0 空速附近,等加速完毕,目标早就不知跑到哪里去了。但对于 F-22 来说,这一点就不必担心了 ,TVC 足以保证其完成精确的机头指向——唯一遗憾的是 F-22 的推力矢量控制能力仅限于俯仰轴和横轴,而航向轴仍然依赖于气动操纵面,在 0 空速状态下是无能为力的;虽然可以利用双发推力差产生控制力矩,但发动机控制的滞后使得这种控制手段还无法适应精确灵活的控制模式。


    发动机失速


      发动机是所有飞机的基础,不管你想让你的飞机干什么,不管你的飞机设计如何出色,失去了发动机的动力,就只有一个结果——废铁一块。AL-31F 发动机之所以名头如此响亮,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1988 年那个震惊世界的“普加契夫眼镜蛇”。能够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仍稳定工作的发动机,其自身的可靠性不用说是相当高的。


      那么 F-22 的心脏——F119-PW-100 的可靠性又如何呢?按照琼·比斯雷的说法,F-22 在所飞过的每种条件下(包括 0 空速)都进行过发动机测试,油门从军用推力猛地推到全加力,然后迅速拉回。除了正常的油门变化外,他们还在油门过渡顶峰状态加入快速横侧操纵输入,以便利用液压泵尽可能多地分享发动机功率,加大发动机的负载。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发动机仍然正常工作。对于飞行员来说,这实在是一个福音:F-22 的设计保证了几乎在任何状态下都不会失控,变成一个疯狂旋转的陀螺,但一个在稳定可控状态下撞地的铁块实在比一个失控的陀螺好不到哪里去;而 F119 可以解决飞行员在这方面的顾虑。F-22 最终实现“无忧虑操纵”,发动机是关键之一。


    苏-37 和 F-22


      当今世界,敢跟 F-22 在过失速领域叫板的飞机并不多。而最常被人拿来对比的恐怕就是已经不复存在的苏-37 了。


      这两种飞机的气动设计都非常优秀,具有保证飞机进入过失速领域的潜力。苏-37 的矢量喷口使它增强了俯仰轴和横轴上的控制能力。但如前所述,苏-37 的矢量喷口在控制方面似乎有一定的滞后性(这一滞后性可能是由其转动机制造成的),若判断无误,那么这一缺陷可能会影响到利用推力矢量对飞机进行精确控制(例如配平和大迎角下增强飞机稳定性的控制动作),但对于持续性大动作量机动的控制并无影响(包括法轮机动在内)。此外,苏-37 沿袭了苏-27 的基本设计,而苏-27 在设计时并未考虑到超大迎角下的方向舵效率问题,超过一定迎角后方向舵同样会失效——在眼镜蛇机动中,为了抑制动作过程中不对称机头涡产生的偏航力矩,苏-27 系列飞机都是采用发动机推力差来加以控制,而不是方向舵,这是原因之一。从这个细节判断,苏-37 似乎缺乏大迎角下的偏航控制能力(必须依赖发动机进行弥补)。



    苏-37 的矢量喷口


      此外,对苏-37 的招牌动作“法轮机动”,实际上是从“眼镜蛇”到“尾钩”再到“法轮”,一脉相承发展而来,其本质没有多大变化:都是以飞机在超大迎角下稳定飞行的能力为基础,利用超凡的俯仰控制能力将机头快速拉起,通过 30~60 度迎角的不稳定区域;对于苏-27 而言,此后的动作完全靠飞机自身的气动特性自动完成,而苏-37 由于有 TVC,可以提供额外的俯仰力矩,使得飞机迎角继续增大,完成法轮机动。但在整个动作过程中,飞机所受控制很少。除此以外,苏-37 也没有更多的表演动作来证明其超大迎角范围内的控制能力。就这一系列的战术意义而言,除了极大的减速能力外,眼镜蛇系列机动无法实现精确而稳定的机头指向,而后者对于过失速空战至关重要。苏-35 曾经在和苏-30 的空战表演中,以一个尾钩机动瞄准后方的苏-30,以航炮将其“击落”。考虑到尾钩机动中飞机基本不受控,因此除非目标恰好飞到弹道上,否则几乎不可能实现,这一战术的表演意义大于实战意义。


      在笔者看来,F-22 真正胜过苏-37 的就在于其超大迎角范围内的稳定控制和机头精确指向能力,而这正是过失速空战所追求的:利用超大迎角范围内的稳定飞行能力,快速改变机头指向,完成武器系统的瞄准和射击。但就象我们所看到的,F-22 最终实现这些控制能力,主要是通过改进飞控软件实现的。对苏-37 来说,要追上 F-22 并不是特别困难,需要的就是时间和金钱。



    点击观看:AIM-9X 视频



    AIM-9X 引导头成像


      根据 F-16/MATV 计划的验证结果,飞行员在过失速空战中更喜欢使用航炮,而现役格斗导弹难以满足过失速空战的要求。不过,随着 AIM-9X 导弹的服役,格斗导弹距离进入过失速空战的目标又近了一步——看过 AIM-9X 宣传录像的人,都会为其迎头锁定、发射后转向 180 度攻击目标的能力惊叹不已。想象一下,具有过失速机动能力的 F-22 配合改进后的 AIM-9X,在格斗中是个什么样的对手?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外界对 F-22 的了解仍然相当有限。上面的一些看法和推测,也只是从对 F-22 试飞员的采访中获得的。如果真的要了解透彻现代化的猛禽,甚至要打断 F-22 这杆高科技的“花枪”,恐怕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努力才行。


    TOP

    很“邪恶”的组图

    引用:
    原帖由 youngkiss 于 2009-1-11 07:11 PM 发表
    专业的东西看不懂,不过看起来F22很漂亮

    F-22A精美图:转场夏威夷的猛禽中队








    两架F-22A抵达日本










     












    一组F-22抵达日本的照片,在基地外围拍摄:





     







    6架更多的F-22A到达阿拉斯加,从而成为埃尔门多夫空军基地装备的又一批猛禽。




    第94战斗机中队的F-22A编队飞行照片







    兰利空军基地第1战斗机联队的F-22A



     


    2007年10月2日,阿拉斯加的第477战斗机大队换装F-22A猛禽:




    下面一张是第112架F-22A,应该也是一架BLOCK30批次的F-22A。








    (不是PS的哈


    三张廷德尔基地F-22A的新照片:





    两张新照片:



    弹舱照片



    2008年6月2日,2架F-22A猛禽式战斗机被部署到了美国南部新墨西哥州的霍洛曼空军基地,成为了霍洛曼空军基地的第一批猛禽战斗机。这两架F-22A分别由美国空军第49联队联队长和第7战斗机中队中队长驾驶。





    更多霍洛曼空军基地F-22A的照片:







    5架埃尔门多夫空军基地的F-22A到达了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



    以上都是08年or更早的老图

    TOP

    090115-F-0623L-885.jpg






    USAF F-22A block 20 no. 03-4049 shoots out a flare during an air combat training mission on January 15, 2009. The F-22A is deployed to Kadena AB, Japan from the 27th FS Langley AFB in support of U.S. Pacific Command. [USAF photo by SrA Clay Lancaster]

    090115-F-0623L-135.jpg






    USAF F-22A block 20 no. 03-4049 awaits to refuel from a KC-135 Stratotanker on January 15, 2009. The F-22A is deployed to Kadena AB from the 27th FS Langley AFB in support of U.S. Pacific Command. [USAF photo SrA Clay Lancaster]

    090114-F-2828D-005.jpg






    USAF F-22A block 20 no. 03-4051 taxis down the ramp for a local mission at Kadena AB on January 14, 2009. The F-22A is deployed from the 27th FS Langley AFB in support of U.S. Pacific Command. [USAF photo by MSgt. Andy Dunaway]

    090115-F-2828D-099.jpg






    Lt. Col. James Croxton, 27th FS pilot, taxis an F-22A block 20 no. 03-4052 down the ramp for another local mission on January 15, 2009 at Kadena AB. The F-22's are deployed from the 27th FS Langley AFB in support of U.S. Pacific Command. [USAF photo by MSgt. Andy Dunaway]

     


    January 15, 2009 (by TSgt. Rey Ramon) - F-22 Raptors took to the skies on January 14 as the 27th Expeditionary Fighter Squadron began flight operations with the 18th Wing.


    The Raptors will spend the next several months conducting air combat training alongside Kadena's F-15s and will work to integrate with all of the aircraft assigned to the 18th Wing as well as other U.S. military services.

    The Raptors are operating out of Kadena as part of a routine PACOM theater security package deployment to the Pacific region.

    "The F-22 Raptors are here to demonstrate our commitment to Japan and to the Pacific region with our unique capabilities," said Lt. Col. Lance Pilch, 27th Expeditionary Fighter Squadron commander. "With the best team of operators and maintainers in the world, we are trained to meet any challenge."

    The F-22 provides asymmetric advantages over other aircraft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stealth, precision, super cruise, and maneuverability. This air superiority fighter also has integrated avionics that give it a level of situational awareness never before seen in a fighter aircraft, said Colonel Pilch.

    This advanced technology benefits the pilot, other aircraft operators and warfighters on the ground.

    "During our training [at Kadena], the Raptor will demonstrate its capabilities and pass that situational awareness to other fighters," said the colonel. "We can all learn from each other, combine our strengths and become a more effective joint fighting force."

    The F-15C Eagle and F-22 Raptor perform similar roles and employ the same type of weapons. However, the Raptor is able to use its stealth capability to penetrate enemy airspace and clear it for follow-on aircraft. According to Capt. Randy St. John, an F-22 pilot with the 27th Expeditionary Fighter Squadron, the Raptor can "kick down the door, sweep out all enemy aircraft and get out without being detected by the enemy."

    Capt. St. John said the Raptor deployment to Kadena demonstrates the United States commitment to the Asia-Pacific region.

    "It's an important region both for the U.S. and all of its allies - and we like to maintain a presence in the area," said Captain St. John.




    Courtesy of 18th Wing Public Affairs

    TOP

    貌似很懂 其实就是个小白

    引用:
    原帖由 天边的老狼 于 2009-1-18 12:55 AM 发表
    只要F-22被发现,那么就没得玩了。隐身性能是F-22唯一拿的出手的东西。随着雷达技术尤其是主动相控阵雷达的发展,隐身技术被打破是早晚的事情。而诸如高机动性、超音速巡航、超视距空战都不是绝对优势的项目。机 ...


    俺就说几句:计划赶不上变化F22现阶段变态到连米国自己的雷达都锁定不了,某些淫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滴,找各种理由安慰自己,某些还停在理论的东西就别拿出来现啦,大话谁不会呀,这话在铁血还是有点市场滴,在这就别拿出来现啦


    再发两部纪录片给你扫扫盲


     未来空军揭秘



    未来空战

    TOP

    更新内容来自CD滴TomMcCauley

    嘉手纳欢迎猛禽


      1月10日在嘉手纳空军基地,第18行动组指挥官罗纳德.班克斯上校(Col. Ronald Banks-左)和第18行动组指挥官乔恩.沃尔夫上校(Col. Jon Wolfe-中)迎接第27远征战斗中队的指挥官兰辛.皮尔希中校(Lt. Col. Lansing Pilch-右)来到日本。皮尔希上校是从夏威夷希卡姆空军基地带领首批6架从兰利空军基地起飞的F-22A战斗机经过10个小时的长途飞行刚刚到达的。猛禽战机作为空中远征部队部署在西太平洋地区的使命是巩固该地区的安全。这是猛禽中队第二次部署到嘉手纳基地,第一次是在2007年2月。


    今天,第二批6架F-22A猛禽战机抵达嘉手纳空军基地



     

     

     


    192'FW也来了,驾驶员名叫McCauley




     
    来接驾驶员的车子居然是丰田的威驰(VIOS),我还以为是悍马呢,太不转业了。

    1月10日带领第一批6架F-22A猛禽战机抵达嘉手纳的第27战斗机中队指挥官兰辛.皮尔希中校(Lt. Col. Lansing Pilch)在今天(1月12日)全部战机到齐后接受了当地部队媒体的采访。


    在威克岛机场做短暂停留的03-4050号F-22A Raptor




    在威克岛机场做短暂停留的03-4050号F-22A Raptor




    幕府猛禽-F-22开始在嘉手纳值勤


    1月14日清晨,在更衣室换飞行服的杰夫.若克少校(Maj. Jeff Rock)。


    等待起飞命令的布兰登.宙察尔上尉(Capt. Brandon Zeurcher)




    滑向跑道的猛禽




    起飞了




    检查弹舱的乔纳森.艾尔哈特上尉(Capt. Jonathan Airhart)




    等待发动机启动命令的乔纳森.艾尔哈特上尉(Capt. Jonathan Airhart)




    对准跑道准备起飞的猛禽




    起飞!




    又一架起飞了。




    1月15日,一架F-22A猛禽战机正等待KC-135加油机授油。




    正在加油的猛禽。




    1月15日,一架正在执行空中作战训练任务的F-22A猛禽战机发射了一枚红外诱饵弹。



    1月15日,第27战斗中队飞行员詹姆斯.克罗克斯顿中校(Lt. Col. James Croxton)在检查猛禽,准备起飞。



    在座舱里正在戴头盔的詹姆斯.克罗克斯顿中校(Lt. Col. James Croxton)。




    滑向跑道,准备起飞。




    来嘉手纳的精英飞行员


    诺沃提尼中校(Lt. Col. Novotny)


    1月14日,两架正在准备起飞执行空中作战训练任务的F-22A猛禽战机。



    1月10日,第一批6架猛禽飞抵嘉手纳的视频




    猛禽-作战上的重大革命!





    1月16日-嘉手纳,地勤人员正在引导一架F-22猛禽战机驶向滑行道,准备起飞。



    1月20日,一架F-22A猛禽停在跑道的末端等待起飞指令,飞行员最后一遍核对任务清单。

    1月20日,两架F-22A猛禽与两架F-15C鹰准备起飞协同训练。

    1月21日清晨,美国空军一级数据员阿伦.塔特(Aaron Tate)准备用他的“便携式维护助手”为一架F-22A猛禽输入数据。

    1月21日清晨,一架F-22A猛禽停在机库前的坡道上。

    1月21日,美国空军上尉马特.霍华德(Capt. Matt Howard)准备驾驶他的F-22A猛禽战机执行任务。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