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剥掉《读者》的画皮

剥掉《读者》的画皮



昨天下午跟黄沙飞舞说到这本号称全国老大的弱智杂志,由于已经很多年没看,虽然我不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强盗逻辑,但是出于谨慎,我还是谦虚地说:《读者》不是不堪,而是太正人君子、道貌岸然、一本正经。很巧的是,晚上一个朋友到病房来看我,怕我寂寞,给我送来一本杂志,正是读者。作为好朋友,竟然完全不知道我读书的趣味,我感到很无奈。不过正好,给我一个调查之后再发言的机会。仔细研读之下,我得承认,我下午的判断是错的。《读者》不是不堪,也不是正人君子,更加不道貌岸然,也丝毫不一本正经,而是赤裸裸的反动刊物,涉嫌阴谋煽动广大不明真相的屁,恶意颠覆国家政权;不仅反动,还很下流,公开宣扬一夫多妻制以及堕落的色情文化;不仅下流,还宣扬等级差别,歧视女同胞,宣扬男性霸权,歧视没有文化的广大贫下中农,公开歧视伟大高尚的广大农民工。简而言之,《读者》就是十三亿中国屁中广泛流传的一个响亮的大臭屁。


 


别忙着激动,我不仅指出它的反动,还将证明它的反动。


 


我手头这本《读者》是由“人民日报社福州印务”印刷的,十二月A号,2008年第23期,对它多年来一成不变的封面风格我不想多说,要批评一个人,指责他是个小白脸或者是三寸丁谷树皮是不厚道的。


 


还是翻到目录,首先找到本期封面文章《美国次贷危机的前因后果》,18页,文章首先指出,美国次贷危机是全球经济危机的罪魁祸首,并且殃及我国。接着指出:美国虽然是发达国家,但是那里的穷人可一点不少,住在政府的廉价房里,生活都成困难。本人不懂经济,目前也没有受到次贷危机什么影响,这种《环球时报》式的具有全球观高立意调调的东西我也没那么高的境界领悟,不过既然它说到美国的穷人,不妨咱也看看中国的穷人。鉴于《读者》这个疑似法****功官方刊物(不是我说的,是读者老大彭长城自己说的。彭总说到:《读者》创刊之初就确定了“真、善、美”主义:


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5-03/28/content_2753667.htm


想必大家还记得,在1997年,打击某非法无耻组织的时候,TG就免费将李老师的真善美主义传播的家喻户晓了,本来我也是不知道的。我谨代表广大不明真相的群众真诚感谢TG资源共享。)一贯的对贫民和底层老百姓的关怀态度,关于穷人的文章是每期必有的。果然,毫不费力就找到了一篇:27页,《每一个爱的梦都会飞翔》。标题旁边配了一幅图,一个面庞清秀的小女孩,吃力地背着一捆柴,但是面带坚强勇敢乐观正确的笑容。文中写道,照片中这个善良美丽的女孩,深居偏僻山村的贫穷家庭——不是政府的廉价房。中国屁是不会像美国那些不要脸的穷人那么没觉悟,给政府添麻烦的——与父亲相依为命,父母在她年幼的时候就离婚了——我敢断定,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离婚这么复杂的情节,而是家里太穷,所以老婆跟别人跑了,这么简单明了的事情,何必套离婚这种老百姓听不懂的新鲜名词呢!偏僻山村是不会有法官大驾光临的,法院也常常坐落在至少是小县城,此文竟然含沙射影地污蔑高尚如法院的国家机关自降身份去偏僻山沟扎营,简直是给党和国家摸黑!


 


文章假惺惺地脉脉含情地说道,这个13的小女孩,从8岁起,就用稚嫩的肩膀挑起整个家庭的重担,不仅要下地干农活,做家务,还要照顾丧失劳动能力的、患严重类风湿的父亲。而现在,她还异想天开,想要贷款50万,并且立志:贷50万,还100万。为什么一个小小的13岁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小女孩,竟然要以这种方式,试图给债主扣上一顶放高利贷的罪名呢?原来是要救她恩人的命。这个恩人,是一个身患白血病的大学生,他由于没钱做骨髓移植,于是干脆放弃治疗,把自己的活命钱捐给了这个小女孩张海霞。小海霞于是立下宏愿,要报答恩人,她还小,她以为她的人生还有很长,她以为她可以借来50万,救回恩人的性命,她以为她此生还存在机会走出山沟,凭自己的能力赚到100万。。。这样异想天开的迷梦,居然也圆了,给她圆梦的,是一个美国的华人。想必是一个没有受到次贷危机祸害的华人吧?文章末尾,《读者》以一个文学少女的经典姿势,双手托腮,坐在窗口,痴痴地说道:“我常常想,那位美国华人为什么要圆张海霞的梦?(她的意思是:为什么要救那个白血病?!如果《读者》不是意图恶意攻击伟大的祖国没有完善的医疗系统,那一定就是在恶意污蔑政府和红十字这类高贵组织的不作为,居然把救助一个白血病人的重担转嫁到一个未成年的少女头上,还让她自以为是在彰显知恩图报的美德!)后来终于明白,她想让人们相信这样一个事实——每一个爱的梦都会飞翔。”看到这里,我吐了,吐的肝肠寸断。一抹嘴,我发现此文左侧还有一个女人的照片,这个女人衣衫华贵,耳朵上坠着一块硕大的宝石,笑容自信,鼻孔朝天,志得意满。这个名女人在国民党反对派统治下的台湾读大学,在英殖民地香港工作,得到前总理的垂青并一再亲口点名,嫁给大富豪,她所经历的这一切,是遭到资本主义堕落文化腐蚀的,也是张海霞终其一生也没有机会享有的。在这个伟大的国度里,人人平等,这个女人和那个女人之间的距离,不过是这张照片和那张照片之间短短的十公分。。。。。。


 


说完女人,再看看男人。不过翻完整本杂志,也没能在这本下流反动杂志中找到一个真正的男人,如10页,《一朵一朵的阳光》,写一个犯了罪不敢担当,抛妻别子的猥琐懦弱无耻男,在外面逃跑厌倦了,混不下去了,又回去找老婆孩子,可是,这个老婆和孩子还在等他!还表示完全原谅他!且不说这对目不识丁的农村老爸和那还没进学校的七岁的小屁孩以充满文艺腔调的语言对话让我再次吐的肝肠寸断,也不说这让人吐血的完全文不对题的恶俗标题,单说它宣扬逃犯光荣,就是在公开向伟大祖国的司法系统叫板!


 


经我刻苦搜寻,好不容易,找到半个:《国粹之魂:梅兰芳》。文章写道,梅兰芳是进军好莱坞的第一人。居然把进入资本主义堕落文化的集中营当作一种光荣来炫耀,其居心是何其恶毒啊!在对这个半男人一番吹捧之后,《读者》娓娓道出梅兰芳和三个女人的故事。文章说到,梅兰芳的结发妻子王明华,与梅有了一儿一女,小家庭生活幸福,可是,“上天总是要让善良的人经历一些磨难”(完全是公开宣扬迷信思想!),两个孩子相继夭折了。奇怪的是,孩子死了,只有作为母亲的王明华悲痛,不仅悲痛,还要强忍悲痛,鼓励丈夫不要荒废了自己的事业。可是梅兰芳没有忙事业,而是忙不迭地娶小老婆。这时候,《读者》跳出来谆谆教导广大女性读者:作为女人,要向王明华学习,只有支持梅兰芳娶小老婆才是识大体的,只有认识到梅家延续香火才是第一要务才是应当的责任,而且,为了以实际行动支持梅兰芳娶小,还要无怨无悔地,早早去做绝育手术,以免给丈夫娶小制造障碍,只有自己先绝育了,丈夫的娶小行为才能显得光明正大。而且在小老婆进门以后,即便是身患绝症,也不能打扰丈夫和他的新欢,而是要独自去远方求医,并且不要积极治疗,而是应该早日客死他乡,以免给丈夫造成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这是多么恶毒的教唆!大老婆刚刚惨死完毕,《读者》笔锋一转,马上写道:“梅兰芳是幸福的,有两个女人这么爱他尊敬他。”《读者》这不是公开反对党的无神论吗?大老婆明明已经惨死他乡了,想爱也没法爱了,想继续发傻也没机会了,明明只剩下小老婆一个人和梅兰芳厮混了,他却说什么“两个女人”!《读者》应该说:“同时被一个女人和一个女鬼爱着的梅兰芳是幸福的。”可是梅兰芳的小老婆的幸福没有持续多久,这个幸福的半男人马上又跟一个更年轻的女人“坠入爱河”,《读者》含着由衷地羡慕之情赞美道:“大师的魅力就在于不但能创造京剧的经典,更能主宰自己戏剧的一生。”结果这第三个女人也离大师而去了,《读者》仍旧赞美道:“失去恋人的痛苦并没有把梅兰芳压垮,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赴美演出的准备工作中。”把国粹大师刻画成一个如此无情无义毫无心肝的寡廉鲜耻之徒,可见读者不仅恶意教唆女性甘心为奴,还恶意攻击国粹,攻击大师,居心何其险恶!文章末尾不忘再对大师进行一番反讽式的吹捧,以期与文首的假意吹嘘形成呼应,一看就知道作者是从小写作文得满分的好学生。《读者》的作者,无不是这样的好学生。国家辛辛苦苦培养的人才,居然被《读者》这样的反动杂志利用了,真是不幸。


 


上篇说到爱,爱也是这本色情杂志不变的主题之一。请看这篇:《一则动人的爱的故事》。20页。这个挂着爱的羊头的故事,真正卖的是什么狗肉呢?原来竟然是煽动崇洋媚外情绪,鼓励广大中国屁外逃美帝国主义的反动文章!文中说道一个女人去边远沙漠地区做教师,仍念念不忘学英语,并且每周两次跑到火车站,寻求与人讲英语的机会,并且千方百计认识外国人,以期外逃。虽然《读者》极力掩饰,在文末举例说,一个在美国端盘子的来自上海的工程师,20年前到美国攻读博士学位,现在也打算随着奥运火炬回国了,但也不能掩饰其崇洋媚外的本质。这一本质在第8页的《请你记住他的好》一文中更是暴露无疑。这一肉麻暧昧的标题下,记述的其实是一个一个青年舍弃自己的生命,救出了一对男女青年,这对男女青年(注:没有奸情)对死者父母报恩的故事,报恩是《读者》的又一恒久主题,其实是恶毒宣扬封建式的皇恩浩荡思想。在报恩思想的掩盖下,《读者》宣扬的其实是歪曲的成功理念。在这个故事里有一个所谓的成功人士,请看看在报恩画皮掩盖下的《读者》式成功思想:“由于勤奋好学再加上(香港)老板的提携,没过几年,他就创下了不小的家业(做资本家),现在人在国外发展。”诸位请看,恶意煽动广大不明真相的屁外逃别国,才是《读者》的本质用心!


 


不仅宣扬崇洋媚外,杂志还公开歧视低学历的人。在63页,《关于<读者>大字版答读者问》中,公然叫嚣:“我们…侧重于具有大学文化程度、有一定阅历的读者”,且不说这个所谓的“大字版”有为大字报招魂的嫌疑,单说一本杂志,竟然要求读者具有大学文化程度,这是什么用心?不用说,像韩寒老罗这样的低学历混混是没有资格拜读《读者》大字报的,可是众所周知,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他老人家也是没有大学文凭的,要是他老人家在天之灵,得知自己居然会因为没有大学文凭再次遭到伪知识分子吹捧的反动刊物《读者》的歧视,他老人家不知道该有多么伤心呢!伤心之余,说不定大手一挥,取消学历认定制度,取消大学,全部上山下乡去挑大粪,哼哼!看到时候你一个小小的反动刊物还要不要人出示大学学历了?再请大家想想,在广大不明真相的屁中,什么人学历最低呢?是我们政权的主人的核心组成部分:农民和农民工人。不许我们伟大政权的主人看你们的杂志,这不是反动是什么?这不是密谋颠覆是什么?


 


我刚才说到,伪知识分子吹捧反动刊物《读者》,诸位不要以为我是造谣,我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例如著名的含泪大师余秋雨曾经说过:“一本发行量如此大的杂志出现在社会转型的时代,其实已成为历史的缩影,不知负载过多少人生的冷暖。”还有个不晓得是哪根葱的胡亚权也说:《读者》体现了一种看似超然,实则亲近的人文关怀。阉割文人代表贾平凹也说:我是《读者》的读者,从创刊到今日,热爱不减。


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5-06/09/content_3063193.htm


 


说到下流,这本反动杂志还宣扬色情文化。34页,最受读者欢迎的《漫画与幽默》就是其宣扬色情文化的大本营。如《全体起床》:有一个人失眠,去看医生。医生教他用几步催眠法,就是自己睡觉前先对大腿说“睡吧大腿”,再对身体说“睡吧身体”。以此类推,这样就能睡着了。这人回家后正在床上这样催眠自己,他的妻子却穿了一件性感内衣出现在他面前(内衣是上下两件,它强调是一件,就是运用典型的色情文学的联想手法,引起读者遐想:到底是上面没穿还是下面没穿?),这个人马上从床上蹦了起来,大声叫道:“全体起床,全体起床!”——完全是赤裸裸地低级下流的色情!《征婚启事》就更加不堪了,不仅宣扬色情,还贬损女同胞,可恶之极。贬损女同胞的文章在杂志中比比皆是。这是该杂志的为了迎合大众心理骗取读者的又一恶毒伎俩。大家都知道,中国的现实,并非像某些人宣称的“女性把男性踩在脚下,但是女人还要以为自己受了歧视”,随便拿起一份报纸和杂志,就能看到无数的男性霸权话语,这才是社会的主流,《读者》深知这一点,并加以巧妙利用,所以整本杂志充分体现社会的主流思想,这个思想就是既想做婊子,又要立牌坊,既像挂男女平等的画皮,又掩饰不住地炫耀男性霸权,动不动就把女人拿出来戏弄一番,调笑一番,充分暴露其潜意识中女人类同动物的本质。贬损女人和宣扬色情,是《读者》的最大法宝。凭借这个法宝,它成功跻身中国最主流的杂志之一,连党国都被它蒙蔽了,主编彭长城先后接受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焦点访谈》、《让世界了解你》、《实话实说》,香港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人民日报》“文化前沿人物”等多家媒体、栏目专访。曾获“十佳优秀出版工作者”、“蒙代尔世界经理人奖”等多项荣誉,多次作为中国期刊业界代表赴海外交流访问。”


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5-03/28/content_2753667.htm


早在2005年,发行量就达到了800万,按照每本杂志平均五个人阅读来算,近4000万人每个月接受两次《读者》的洗脑,这本杂志体现的低级趣味和伪善道德毒害了4000万中国屁,并且导致4000万中国屁的总体素质低下,真是让人触目惊心。


 


在这一方面,另一本杂志就做的很好。这本杂志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名字也很好听,就叫《知音》。鲁迅说过: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先生以其锐利的眼光,早早预言了这本杂志的诞生。跟《读者》遮遮掩掩,打着处女的旗号表演娼妓的一套活计不同,《知音》杂志则是主动放低身份,与广大群众打成一片,被读者誉为“打工流浪者的精神食粮”,这与《读者》标榜高雅,且以大学学历排斥歧视广大群众的做法是背道而驰的。与贯彻伦**子精神,宣扬真善美的《读者》不同,《知音》的宗旨是“真实、独家、有影响力”,写的是我们身边的人和事,也不像《读者》,整本杂志就是抄来抄去,还抄的很落伍,完全跟不上时代,严重背离了“做先进文化的代表”的要求。比如本期24页《宅男宅女是怎样炼成的》,落后网络几百年,居然还敢以主流自居,笑死人了。而《知音》就不一样了,它坚持独家,坚决摒弃这种学术界泛滥的抄袭做法。跟《读者》的装逼语言风格不同,《知音》只用通俗易懂的、农民工、流浪汉都能看懂的语言,其标题尤其别具一格,让人在万千杂志中也能一眼认出来,还形成了著名的“知音体”,引起许多人模仿,传颂,为广大网民带来巨大的快乐。这在世界杂志史上也是罕见的。而《读者》的标题,不仅没有形成所谓“读者体”,反而以其恶俗、煽情和文不对题闻名,且处处彰显其堕落恶俗低级反动的本质。如:一朵一朵的阳光,穿裤子的女人,欲望陷阱,只想陪你做一做,过度反应,一则动人的爱的故事——连起来看,有背景,有情节,有结局,刻画了一个多么低俗的色情故事啊!读者的插图,如本期中插,几个扭曲的老农,表情狰狞,完全是恶意丑化农民形象,居心实在险恶。《知音》就不同了,不仅封面是美女,而且无论前插、中插、后插都是赏心悦目的美女帅哥,不少文章也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有些作者文笔之好堪比我国古代著名作家才子李渔。如果把《读者》比作一个干瘪枯黄的老妇人,穿着居委会大妈的制服正襟危坐,还要偷偷卖弄风骚对你暗送秋波,那《知音》就是二八妙龄女郎,活泼开朗,清爽洒脱,充满活力,清纯怡人;或者说,如果《读者》是三寸丁谷树皮的武大郎,那《知音》就是阳光性感的裘德洛,它为无数远离家乡,抛妻别子的打工仔、抛夫别女的打工妹、流浪汉们提供精神食粮和YY材料,大大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造福无数没权包二奶、没钱找小姐的广大中国屁。


 


注:我文中所引用的,全都是来自新华网的消息,绝对没有偏误。我相信党的网是不会骗我的。谁要不相信我,恶意污蔑我是在向《读者》泼脏水,那就是不相信党的网,不相信党的网,就是不相信党。不相信党,那就是自甘下流,自甘与反动刊物为伍,是终将遭到读者唾弃的。衷心祝愿广大不明真相的中国屁早日从《读者》的毒害和蒙蔽中醒悟,衷心祝愿伟大光荣正确的祖国真理宣传部和广电总急局早日剿灭被伪知识分子们占据的反动刊物《读者》!


 


又注:大家也许注意到,凡是本该用“作者”的地方,我都用了《读者》,别跟我说什么“本文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本刊概不负责” 的马后炮,整本杂志没有在任何险要位置说明这一点,所以,系统默认,全是《读者》自己的观点。


© 看,随便;转,自便。

 

ps:最早接触《读者》这杂志,是N年前的事啦,那时并没觉得有啥恶心之处,读这杂志还会让俺对生活充满希望啥的,上大学后,阅读面广了,开始感到《读者》这类杂志忒TM的恶心,跟小五三三的感觉差不多,多是看些“新书”,学校的禁书鲜有人翻阅,而且图书管理员是个傻×,这些“毒草”都不及时清理,中宣部早都出来告示啥啥是禁书了···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