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民大法师
中国高级奴隶
一、《走进冬季》 作者:贺老总 入秋以来,自己萌生一个想法,抓紧时间,抓住机遇,用摄影语言纪录父老乡亲春.夏.秋.冬生活生存状态。尽管自己社会学知识甚少,摄影水平一般。但自己出生农村,84年部队转业回右玉,一直生活在基层,结实了不少农民朋友。因此,信心十足。右玉县和内蒙和林交界,它是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融汇点,是蒙古族和汉民族的交汇点。有着独特的历史人文资源。有些东西现在看似寻常,也许若干年以后便是珍贵的形象见证,有些将来可能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象见证。可能像老酒越放越醇香。所以自己觉的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有必要接着拍下去。冬天拍摄内容应该更丰富多彩。父老乡亲们进入冬天除了加工粮油.淀粉外,一过小雪就开始杀猪宰羊,辛苦了半天,他们要吃喝享受。素日无时间,今天他们要走东窜西,探亲访友,好好叙谈一番。儿女大了的,要托媒人,趁闲给孩子们定下终身大事。已经定下的,要忙乎*办喜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炒莜麦, 一手拿炒板,一手拿笤帚是一件非常忙乎的营生。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小炒锅,一般是男人烧火,女人炒。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大炒锅,除了烧火和炒的以外还需一名筛莜麦的。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炒莜麦,麦芒芒特别蛰人,但她虽苦忧乐。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现在榨油,从炒胡麻到出油都是机械化一条龙作业。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用抽风机往炒锅里吸胡麻。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正在炒胡麻。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老师傅忙里偷闲抽代烟。二、《工人下岗后》 作者:右腿骨折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云南昆明小石坝航天城一对夫妇下岗后,攒钱摆个小摊,卖早点。不料....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悲伤的妻子帮丈夫擦拭脸上血迹....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围观众多,但都敢怒不敢言。三、《儿子只能呆在父亲背上》 作者:zero 我在去往西单的路上碰到他们,父亲背着22岁的儿子,手里拿着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拍的片子。他们来自四川宜宾。 父亲背着儿子不停的走着,我感到很心疼,也很感动,我让孩子坐在我的自行车上,我推着他走,好让孩子的父亲能休息一下。 我没问孩子得了什么病,孩子说北京好大,他们走了不少冤枉路,又说北京好人多。 我们在西单分手,我劝说他们坐地铁去西直门,而不是走着过去。分手的时候,父亲不肯让儿子的脚落地,又将儿子背到了背上……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再次见到他们,是4个月以后(2008-11-26),他们住在北医三院对面,塔院,园北旅馆107室,这里是个地下室,没有窗,空气流通不好,有较重的霉味。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我将上次在西单遇到他们时拍摄的两张照片给他们,然后,谈起了他的病情。 他叫何均,今年22岁。他从6岁起,感觉全身疼痛,去了些地方检查,没有检查出毛病,虽然没有什么医治,但好像自己就好了,直到他小学毕业前,病情又复发。从脚疼开始,蔓延到全身疼,去的各个医院给出的诊断也不一样,有说是得了关节炎、还有诊断小儿麻痹症的,但在县里、地区医院都说不能医治。17岁,何均开始不能走路了,2004年,他开始出现严重的驼背。 2008年6月~7月,何均开始到北京求医,无果。 2008年10月,重新来到北京,先后在几家医院看过,最后诊断为强直性脊椎炎,可以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一条腿大概5万元,后背手术要20万元以上(他病的程度比较严重),也就是说,他要让自己站起来,要对两条腿做手术,就需要10万元,如果再为后背做手术,一共需要30~40万元。 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个天文数字。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现在何均的状况 他们也想过各种方法解决自己的费用问题,农村合作医疗,报销额度上限为2万元,但不能预支....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在开始检查病情的时候,曾向当地民政部门和政府进行申请,乡里帮助解决过1万元的检查费用,但再无其它。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也曾写过求助信,希望通过媒体帮助发布,但没有媒体愿意帮忙。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他们还在漫漫求医路上……(拍摄于地下室走廊)四、《卖姜蒜的老人》. 作者:一老井 他今年八十一岁,做点小生意,一来不想增加子女的负担,二来以此打发时光。生意很不好,一天总共才卖四五斤。他倒不在乎挣多少,总是乐呵呵的。拣出差的.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这蒜多好.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还要买姜.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打发空闲.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五、《为能有口饭 摆摊儿卖大蒜》 作者:不堪入目 单位垮了 大伙傻了!几十年工龄被万把元买断……没办法啊!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六、《年事最高的破烂王》 作者:威尼小熊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在某节庆活动上,老太太带着孙子,在垃圾桶旁等着拣破烂,她的眼神充满了期盼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老太太一脸沧桑。 七、《求生存》 作者:草坪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八、《土窑学校里的孩子们》 作者:人中龙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九、《北京的街头》 作者:大金宝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十、《第一次拍摄:工人》 作者: 大河数码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十一、《夫妻早点摊》 作者:云钟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十一、《砖厂纪实》 作者:文德在线 摄于本地某砖厂.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十三、《纪实人文》 作者:白雪摄影2008年4月26日,摄于重庆观音桥北城天街。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2006年8月16日,71岁的棒棒潘何林还在重庆的解放碑街头独自谋生。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2008年5月8日,四川达州南外煌上煌理发店里的伙计们。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2008年6月28日重庆沙坪坝街头。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2006年10月11日街边的擦鞋摊。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十四、《湘西印象》 作者:忧国丹心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十五、《挖藕人》 作者: 水城蓝天 这个藕池需要挖15天左右,每人可以分300--400元,好辛苦啊!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十六、《小梁和他的骡子》 作者:壹亩地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小梁广西百色人,我见到他的第一眼,他在骡子群里....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我来这个工地快一个月了, 一个机动车运输泥沙水泥到不了的施工地方....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小梁岁数不大,拿现在的话来说,80后了.... 我有6头骡子,干到年底,我再增加几头....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吃饭干活,没办法!说完和我聊天的最后一句话,赶着骡队走向山岗,我拍了最后一张....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路边偶遇摄之 ....十七、《收获扇贝的季节》 作者:莱州幻影 今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扇贝出口量大减,造成了扇贝价格持续下降,带壳扇贝大一点的卖六七毛钱一斤,小一点的几乎到了一毛钱一斤,辛辛苦苦了一年,到头来弄了个不挣钱,唉....天寒地冻,不挣钱也得天天在水里忙活,不容易.....有需要的朋友我免费替你们联系啊(13806454617),做汤或吃火锅这东西味很鲜美啊....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现在市场的销售价是一元一公斤,基本是白菜价,当年的野生扇贝钉和鲍鱼可是一个价钱。十八、《拉二胡乞讨的老人与他的孙儿》 作者:我在找一个人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十九、《做面饼的摊贩》 作者:水车2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二十、《扫街》 作者:xydongxin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祖孙俩很亲切。小朋友看我拿镜头对着他,还有一点害怕。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一位两点多钟可能还没有吃饭的老大爷。边走还边在吃手里的糖糍粑。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老街巷里收废品的师傅。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菜市场里一位下午来买菜的师傅。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一位穿街走巷的卖艺残疾人。
查看详细资料
TOP
二十二、《晚景》 作者:小不懂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二十三、《活着》 作者:吕过吕乎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二十四、《工棚.食堂》 作者:ksjm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二十五、《都市扁担》 作者:眯眼一太郎 初冬的江城武汉,顿觉一丝寒意袭来。走在汉正街街头,随处可见身挑肩扛的扁担们。他们一头挑起生存的艰辛,一头挑起生活的希望;他们步履匆匆,循声快跑,麻利装货、打包封口,脱下上衣往腰间一系,双手使劲一抖,四百斤多重的大包就扛上肩头。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二十六、《农村的留守家庭》 作者:ludw88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二十七、《劳作日当午》 作者:老李非刀 2008年4月6日晌午,干燥,微风,阳光炽热...... 在遂溪县洋青镇某公路旁一片广阔的田野上,一个犁地种甘蔗的男人与一个给蔗种撒肥料的女人.三四月份左右的时间段,是粤西地区甘蔗收成及种甘蔗的月份.这番景象...行走在粤西的这片土地上你随处可见.烈日下...男人与女人都在劳作中汗流浃背,那头老黄牛也在拼命地拉着犁并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我嘛,对着取景框...讨厌的眼镜片时常被呼吸及汗水迷蒙了眼睛.今年甘蔗每吨的收购价有所下跌,物价却飞速猛涨.不知如今种下的甘蔗到收成时是喜还是愁!!!但靠这片土地吃饭的人们,哪里有空去思考关于命运的起跌及上天的安排...他们默默耕耘的只是一种生活及一种生活方式而已. 有些事情并不是你能力差,做得不好.但结果却总是差强人意...或者这是命运的注定,是时也,命也......生活对于每个人来说,总是有太多的无奈.长年累月堆积,最终无非是交织成一首有些嗟怨有些动人旋律的咏叹调而已...更何况对于这些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靠天吃饭的人们.如果说要改变命运,那就从这片黄土地,这片天的改变开始吧!!! 老李非刀2008年4月6日与他们简单的交谈,最后执笔于2008年4月17日......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二十八、《何处是归宿》 作者:dudubear 地点:北京郊区农村,路过一村庄时拍摄到的....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