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吕月:中国最大的“凡是”究竟是什么?

吕月:中国最大的“凡是”究竟是什么?

在京奥最喧嚣的时分,8月20日,中国一位最沉寂的政治老人华国锋
离去了。

奥运历史和奥运精神随着伦敦的双层巴士从北京的鸟巢驶回英伦三
岛,一党专政下的“大国崛起”,很长时间内还需要北京这场用金钱
和权力打造的奥运之梦来装扮,还需要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披
上电子合成的声光色的华丽外衣。

华国锋的去世影响之大,如同他从历史中重新走了出来。邓小平隔代
指定的接班人胡锦涛最后也给于华国锋──这位被邓小平打倒的毛泽
东指定的接班人高规格的礼遇,显示出了中国现实多重的政治符号,
非常耐人寻味。

鲍彤一破“邓小平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神话

京奥结束,意味纪念改革开放周年系列活动的开始,这是胡锦涛在十
七大政治报告中给2008年确定的两大政治任务。毛死后,你死我活争
夺权力的双方,随着当年最年轻的55岁的华主席的离去,都已经消失
完了。但是亲历者仍在,当年还是中共基层干部、工农兵学员的九常
委为了今天的共同利益,必须找到合适的说辞来总结这30年。关于30
年的争论已经在中国展开,操刀者发社论,能者出书,无权者上网。
胡锦涛主政六年,严控新闻和出版,使中国处于整体失忆的状态。这
种局面是必须要打破的。

今年年初,前中央委员、政治局常委的政治秘书、中共中央政治体制
改革研究室主任鲍彤,公开了“邓小平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头衔
是他本人提出,由薄一波造神造出来的一个神话。详情如下:1987年
6月29日,薄一波找鲍彤帮忙,为他起草一个讲话稿,要在“7.1”
同志座谈会上着重讲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时代的重要地位。薄一波说
明他的意图:“恩格斯讲过这是一个需要巨人的时代,产生了巨人。
我们现在是改革开放的年代,也是需要巨人的时代,也产生了巨人,
就是邓小平这个巨人。”

鲍彤按照薄一波的意图,当天就为他起草好了“邓小平是时代巨人”
的讲话稿。着重强调:我们的时代是改革开放的时代,在改革开放的
重大问题上,我们要向邓小平这个巨人请教,因为他的经验最丰富。
起草好之后,鲍彤对薄一波的“邓小平是巨人”的提法,再反复斟
酌,想起邓小平在中央说的话:“我个子矮,天塌下来,有他们两个
(指胡耀邦、赵紫阳)顶着。”如果薄一波的讲话全国一宣传,老百
姓联想不到文艺复兴时代产生巨人怎么办?如果老百姓只拿邓小平的
外形和身高和巨人做比较,是不是要产生非常滑稽可笑的效果?上边
会不会误会为有意在讽刺和挖苦?鲍彤试探着创造了一个“改革开放
总设计师“的新词组,代替了薄一波的”邓小平是巨人”。稿子交给
薄一波后,薄很高兴,他评价:”写得好!”两天之后,中顾委常务
副主任薄一波照稿宣读,新华社全文照发,鲍彤为邓小平创造的封
号,立刻风靡全国,走向世界,入史,入文、入传,成为全国人的口
头禅。

鲍彤年之后将自己的这一“知识产权”公布,党内著名农业学者姚监
复公开呼吁“鉴于鲍彤为中宣部提供了一个沿用20多年的崇高词组,
有关部门应解除对鲍彤的监视居住,恢复他的人身自由、言论自
由。”此事如同一颗惊雷轰炸了政坛。细心人发现,“改革开放总设
计师”的崇高称谓,从此没有在今年官方新的文本中再出现。最后的
检验,要等待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隆重的纪念大会,看看胡锦涛
能不能够找到一个新的替代词组。

鲍彤二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的大会”的神话

中共一向按照邓小平的意志将1976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始的标志。因为这次会
议使得邓小平成为中共权力的最大赢家。记载、歌颂这次会议的文字
如汗牛充栋。今年3月鲍彤继续撰文披露真象,令中共当局又一次五
雷轰顶,因为鲍彤完全揭穿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的大会”
的神话。

三中全会是1977年6月恢复了党的副主席、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
理要职的邓小平提议召的,他还提议讨论三个问题:(1)通过农业
问题的决定;(2)讨论李先念在1978年国务院召开的经济务虚会上
的讲话;(3)讨论计划问题。从邓小平决策的三个议题看,根本不
是讨论改革开放。从会议最后通过的农业问题决定仍然坚持“不准包
产到户”看,会议不是改革开放的会议。

为三中全会做前期准备的,更为重要,影响更大的中央工作会议是11
月10日至12月15日召开的。邓小平和华国锋的意见是一致的:向前
看,不向后看;不算过去的老账,不纠缠过去历史遗留问题,也不拟
提出文革遗留的毛泽东钦定的大案,包括1976年天安门事件的平反问
题。因此,华国锋的讲话是重点工作要转移到“四个现代化”上来。
胡乔木会前为邓小平起草的讲话稿中说:“实行工作着重点的转移,
还是要处理好阶级斗争的问题。社会主义社会还有阶级斗争,党内还
有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这一点无论如何不能忘记。不但王、
张、江、姚是走资派,河南省委的王维群、驻马店地委的苏华,也都
是不折不扣的走资派,他们的罪恶比三反时候河北省的刘青山、张子
善严重得多。”这个稿子的思想体系仍然是“文化大革命的无产阶级
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为指导,以阶级斗争为纲、以两条道路你死
我活的斗争为视角。邓小平于11月5日-14日偕夫人访问东南亚新加
波、泰国、缅甸。并没有参加会议,会议由华国锋主持。

邓小平没能参加的这五天会议,非同寻常。1978年11月10日胡耀邦为
部长的中央组织部为中央工作会议,提供多种材料和信息:(1)关
于薄一波等61人“叛徒集团”案的材料和中组部的复查报告;(2)
彭德怀复查材料;(3)陶铸等人复查材料;(4)关于康生诬陷603
人的材料;(5)胡耀邦复查一系列冤假错案中的讲话和中组部复查
平反的案例;(6)组织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带来的群众和高层领导对
天安门事件的深刻觉醒的有关信息材料。13日胡耀邦在西北组做了发
言。

陈云11月10日在东北组发言。他参考了胡耀邦提供的材料,根据他本
人在中组部和白区地下工作的第一手资料,提出了六个问题:(1)
薄一波等61人所谓叛徒集团一案,毛主席知道吧?(2)关于所谓自
首分子问题;(3)陶铸、王鹤寿等定为叛徒问题;(4)彭德怀同志
问题,彭德怀同志开除了党籍没有?没有吧?骨灰现在放在哪里?是
不是应当放在八宝山?(5)关于康生的错误。(6)关于天安门事
件。群众悼念周总理是反革命还是革命行动?陈云的发言写成简报发
到各组。

从“九大”以后,陈云就没有被选进政治局。只是中央委员,同已在
台上、恢复党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军委副主席职务的邓小平
的处境,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重点有很大不同,因此陈云带头冲破了
华国锋、邓小平为会议设置的框框,使整个会议失控了。

同会内的热烈讨论文革问题相配合,天安门、西单民主墙的群众的大
字报也开锅了,矛头直指向文革、“四人帮”和华国锋、汪东兴等凡
是派,甚至指向毛泽东和一党专政。

11月14日北京市委第一书记林乎加在北京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上表示:
“广大群众到天安门广场沉痛悼念周总理,愤怒声讨‘四人帮’,完
全是革命行动”。胡绩伟、曾涛、杨希光、于光远商量,这是事件发
生地最高领导人对事件的正确评价,新华社要当作重大新闻向国内、
外发布。当晚7时多,新华社的新闻稿发布。

邓小平11月14日从东南亚出访归来之后,发现中央工作会议在陈云、
胡耀邦发言的带领之下,已经跳出华国锋和他设置的框框,他自己已
经没有了会议的主动权。胡乔木为他起草的大会讲话稿也根本不能用
了。1978年12月1日邓小平对胡耀邦说:“乔木的思路不行。你给我
找人写。”

12月2日,邓小平邀胡耀邦和国务院研究室的于光远到他家商谈起草
讲话稿。按邓小平亲自草拟的三页500字的讲话提纲,这份提纲搜集
齐了会议涌现出来的新观点。胡耀邦、于光远、林涧青等人5、7、
9、11日接连四天,到邓小平家共同研究讨论,最后定稿,题目为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
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以此文做报告。

中央工作会议、三中全会成为陈云和邓小平争英雄的一场暗中较劲的
公开比赛。前期陈云高举平反的旗帜、高喊民主的口号,得到了广大
干部、群众和会议代表的真诚拥护和欢迎。出访归来的邓小平看清
了、看懂了形势的紧迫。看到陈云的讲话预示着东山再起,有些好话
谁先说,谁将拔得头筹。同陈云争夺民心、党心也就是争夺最高领导
权。甚至是未来的第一把手,名义上的主席和背后的婆婆由谁担任的
问题。

客观地看,邓小平最后的讲话也是不符合邓小平本意的。同邓小平原
来交代胡乔木起草的讲话基调是完全不同。为了比陈云的讲话更高一
些,看得更远一些,邓小平讲了党和国家的制度问题、民主问题、解
放思想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问题。可惜的是,邓小平讲出的只
是一些很好听但不拟执行的好话。

邓小平最不愿意看到的是会外西单民主墙的议论;他看到了文革遗留
的难题,但不愿延伸到反右派斗争的彻底平反问题,因为他自己就是
反右派斗争五人小组组长,只愿意为右派分子个人“改正”,而不能
为反右派斗争平反,仍旧坚持说:“反右派斗争是必要的、正确的,
只是扩大化了。”没有真正做到也不愿做到胡耀邦坚持的“有错必
纠”,“毛主席批的错了,也要平反。”对于民主、自由、人权、三
权鼎立,他认为都是西方的资产阶级的东西,都不能用。因此,他赞
成抓魏京生,反对西单民主墙,取消“四大”,这些做法正是他让胡
乔木起草的讲话的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毛泽东的“六项标准”的延
续,邓小平自己的“四项基本原则”的思想根源。

从会议结果看,陈云是会议当然的英雄,因此摇身一变,由中委成为
副主席,洋洋得意;华国锋以主席身分挨批,他为他和邓小平共同为
会议定的框框,为“两个凡是”,为“英明领袖”,向大会做了检
查;但是同样应当承担会议框框和“两个凡是”责任的邓小平却能能
摇身一变,把会议成果拿过来,只用一句话:“北京市委关于天安门
事件平反的决定就是中央的决定”,变成他自己的功劳。中央工作会
议、三中全会成了邓小平变脸的表演会。

假如认真阅读邓小平的三中全会的讲话,会发现邓小平通篇只讲民主
作风,没讲民主制度;着重讲经济发展,即使讲农业发展,也没讲农
村改革,三中全会关于农业的决定强调的是“不准包产到户”,这个
文件起草的负责人是纪登奎。至于后来批评华国锋搞“洋”跃进,搞
十个大庆的错误,实际上,“十个大庆”是李先念提出来,邓小平支
持的,为了大干快上的新跃进,最后把帐算在华国锋的头上。那时翁
永曦四个年轻人写封信,主张“轻改革重调整”,陈云评价很高。

鲍彤说三中全会不是改革开放的大会。把这次会议人为地挂上光环说
成是“改革开放的大会”,这是编造出来的一个神话。鲍彤认为三中
全会之所以成功,是在于它是失控的大会,但是符合人民心愿、符合
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它的成功原因,全部在于七嘴八舌,可以各抒
己见,讲自己的话。三中全会失控,在于失去领导。既然陈云可以对
毛泽东说不;既然陈云、胡耀邦可以对毛泽东批准的几个文革大案说
不,那么老百姓也可以对文革说不;也可以对人民公社说不。三中全
会上代表们可以七嘴八舌,那么老百姓也可以在政治生活中七嘴八
舌,这种自发的对民主的追求,对宪法言论自由权利的扞卫和运用,
推动了改革。

至于权力方面的斗争,从领导人排序看,华国锋为主席,叶剑英、邓
小平、汪东兴、李先念为副主席,从三中全会以后,陈云从中央委员
升到副主席,排列第五;而邓小平实际上从第三位变成了握有实权的
第一位。最大的赢家乃是邓小平,

今年6月10日《财经》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胡耀邦长
子胡德平撰写的《耀邦同志在“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前前后后》中
篇,一反30年的官方宣传口径,继承其父在全党开展的实事求是的学
风,他对主持会议的华国锋做了以下的评价:“1978年年底,中央工
作会议期间,华国锋同志讲:我是下了决心叫大家讲话,既然把大家
请来了,就要让大家讲话,集思广益。”“华国锋同志的这种民主精
神和作风,在当时也是难能可贵的,也不是谁都能够做到的。”

“四项基本原则”是最大的凡是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病逝之后,2月,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中央政治
局通过,华国锋为国务院代总理,主持中央日常工作。4月5日民众涌
到天安门悼念周恩来,表达对“秦皇时代”的愤怒和不满,遭到首都
民兵的镇压。导致邓小平彻底下台。4月6日根据毛泽东提议,中央政
治局通过,华国锋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在“批邓反
击右倾反案风”中,以叶剑英为首的军队元老和将领与“四人帮”的
矛盾已经白热化,叶剑英被逼的向毛泽东请病假,躲在家里。叶剑英
通过在一线工作的熊向辉对华国锋做细致的考察,先后认定“华国锋
不是极左派一伙的”。“这人作风也好”。“很稳重,应该支持”。
“这个同志确实好,应该支持”。叶剑英和华国锋两个人第一次单
独谈话之后,叶认定华是“非常之时,非常之人”。

9月9日0时10分毛泽东病逝,次日华国锋就通过李先念联系叶剑英,
随后亲自去和叶剑英、汪东兴联络。10月6日晚一举粉碎了四人帮。
叶剑英认为,国不可一日无君,当晚政治局会议一致通过华国锋任中
央主席,是党和国家新的领袖。叶剑英说:“英明领袖华主席",是
我提的。他当之无愧。就拿粉碎四人帮这件事来说,把他们捉起来,
周总理不会,小平他也不会。我就没有想到!这一招是挽救了国家,
挽救了党。

华国锋去世后,熊向辉之女熊蕾一篇《华国锋和叶剑英“结盟”》不
胫而走,使得亿万人得识庐山真面目。

在邓小平当选军委主席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
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华国锋的错误也做出“决议”,华国锋不
得不主动辞职。这些错误包括“推行和迟迟不改正‘两个凡是’(即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
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的错误方针;压制1978年开展的对拨乱反正
具有重大意义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拖延和阻挠恢复老干部工
作和平反历史上冤假错案(包括“天安门事件”)的进程;在继续维
护旧的个人崇拜的同时,还制造和接受对他自己的个人崇拜。”“对
经济工作中的求成过急和其他一些左倾政策的继续,华国锋同志也负
有责任”。8月31日新华社公布的《华国锋同志生平》所有错误都变
成了成绩,说明21年前,邓小平主持做的党中央的重大决议对华国锋
是非常不公正的,华国锋同后来的胡耀邦、赵紫阳一样,都是邓小平
搞个人独裁的牺牲品。

在华国锋主政的76~78年,启用了胡耀邦和赵紫阳、胡耀邦展开平反
冤案和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胡的一生干出最大成绩的两年,胡德
平写道:“当时的舆论还是以‘两个凡是’为主宰。但是,《光明日
报》、《人民日报》、《共军报》并未因刊登《实》文,它的社
长、总编辑就遭到撤职查办的处分;耀邦同志也未因组织、引领、推
动这一讨论而停止他的党校副校长和中央组织部部长的工作。其原
因,就是‘文革’结束以后,党内还是恢复了一些民主生活的生气,
政治空气毕竟没有‘文革’之中那样恐怖可怕。国锋同志的克制、宽
容态度也是相当重要的。”

邓小平复出是1977年7月16日~21日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做出的,距离
粉碎“四人帮”十个月,粉碎四人帮之后,叶剑英对邓小平的复出发
表过明确的意见,他说:“小平是要出来工作,不过要晚一点。车子
转弯转得太急要翻车的。小平这个事是毛主席提的,政治局通过留党
察看、以观后效的,现在一下子马上出来不行,要一个过程。不然真
成了宫廷政变了。”他还说:“我们这些老家伙们要帮助树立华国锋
的威信。小平这个人那,不甘寂寞,擅权,他一出来就会喧宾夺主,
就显不出华主席来了。我不说别的,华国锋50几岁,我们都快80了,
小平也70多了,选择这个人不容易啊!大浪淘沙,沙里淘金啊!”叶
剑英还对老干部们介绍:“《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华国锋主持正在
编辑的),一反原来的编辑方针,原来凡是涉及、讲到刘少奇、邓小
平、林彪好话的地方全删;现在反过来,凡是讲邓小平好的地方,一
概不删,保留。保留了十几处。将来大家看了,知道毛主席赞扬过
他。这其实都是在为邓小平复出做铺垫啊!”

根据1978年9月叶剑英的建议,1979年1月18日~4月3日中共中央又举
行理论务虚会议。当时“文革”和历次政治运动中积累如山的种种党
内问题、社会问题,集中爆发,元旦,西双版纳农场七万知青罢工,
要求返城,数千人下跪请愿,群体卧轨。上海人民广场上人山人海,
绝大多数都是从新疆、云南、黑龙江、江西、安徽返城的上山下乡知
识青年。他们呼喊“回城过春节”、“回城参加四化”的口号。据
1979年年初的统计,中纪委成立不久便已收到群众来信三麻袋,中组
部每月收信一万多封,中央每月收信六万多封,上访常住人口4,000
多人,有的地方还发生了冲击党政机关,影响社会治安秩序等问题。
胡耀邦认为98%、99%都是合理要求。在1979年1月3日召开的中宣部例
会上,胡耀邦传达了华国锋的意见:“无论如何不要反右派”,要
“避免出现1957年那种反复,千万防止‘翻烧饼’。”

3月30日邓小平在理论务虚会议发表“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这是
邓小平对五人小组为他起草的讲话搞不满意,当面口授的内容。这是
对华国锋和胡耀邦两年拨乱反正和思想解放翻的一个最大的“烧
饼”,是一党专政最大的“凡是”。邓小平生前表示“一个字也不能
改”的十三大报告确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也成
为建立权贵资本主义最大的“凡是”。南行讲话就是邓小平自己对这
条基本路线的宣讲。这条路线使得当前中国积累的一切问题又回到文
革之后。

今年有“第二央视”之称的凤凰卫视网做了一个网络调查,赞成改革
开放不朽功绩而且不能令人遗忘的,在11,343人中仅有3,346人;仅
占29.5%,而反对的有7,997人之众,占70.5%。民心民意已经宣告邓
小平的改革开放已经死亡。胡锦涛真想盘活邓小平留下
的一盘死棋吗?那就从杨佳案开始,从三鹿毒奶粉案开始,胡锦涛有
这个能力吗?起码70%的中国人对此没有信心。


2008-09-29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