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富士康的第N跳

富士康的第N跳


http://www.kaieconblog.net/2010/05/31/10030/


这篇文章写了有几天了,现在贴出来。


N现在似乎等于13。 我想开宗明义的说,我没有足够的信息,也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来对正在富士康发生的事情做深入的,不包含愚蠢想法的评论。但,既然有想法,那就随便说说。


我看到富士康第11跳,还是第10跳的时候,我最立刻的反应是:这究竟是富士康的问题?还是中国的问题?还是别的问题?据说富士康有50万员工,据说在深圳的富士康园区就有30万人。我的反应很自然的就是:30万人,“正常”的情况下,一年会有多少人寻短见?下面这张表是我从世界卫生组织网站上找来的自杀率的数据(我只选了一些代表性的国家和地区),我知道中国的数据永远是很难让人觉得可靠的,所以希望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的其他国家的数据能提供一点更有用的信息。从数据上看,大概是最奔放的巴西和墨西哥,一个30万的人群,一年会有15-20名男性或者3-5名女性自杀,在以自杀著名的日本,这个数字会上升到100(40),而在俄罗斯,这个数字会变成200(30)。我不知道别人看到这些数字会怎么想,我看到后的想法是:也许富士康的事情要远远超过富士康的范围,只不过自杀在富士康的集中发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社会里,一个长期被忽视的方面。














































































各国自杀率(每10万人) 来源:世界卫生组织 


国家

年份 男性 女性 国家 年份 男性 女性

阿根廷

96 9.9 3.0 印度 98 12.2 9.1

澳大利亚

99 21.2 5.1 意大利 99 11.1 3.4

巴西

95 6.6 1.8 日本 99 36.5 14.1

加拿大

98 19.5 5.1 墨西哥 95 5.4 1.0

中国(部分地区)

99 13 14.8 俄罗斯 00 70.6 11.9

法国

99 26.1 9.4 英国 99 11.8 3.3

德国

99 20.2 7.3 美国 99 17.6 4.1

根据我的阅读,富士康也许是一个很让人觉得压抑的地方,但很难说是一个血汗工厂。说点题外话,我有个自己知道几乎一定是错误的想法,那就是,我觉得血汗工厂是很难长大,很难很有效率的,很难变得像富士康这样在商业上成功的。但是,我知道这个想法几乎一定是错误的原因是,我们知道美国的奴隶制从组织生产的角度上说是一种很有效率的生产模式(参见诺奖得主Robert Fogel的名著Time on the Cross)。我正在读一本大部头的关于苏联的劳动营的书,你也可以发现,即便苏联劳动营这样拿人命不当人命的地方,有时候也能用疯狂的方式进行生产。沃尔玛看起来不是一个让人喜欢的雇主(据各种报导约70%的雇员在一年内离开),但这并不影响沃尔玛成为最成功的连锁超市。但这是题外话,至少我的阅读给我的印象是富士康的工作未必让人感到愉悦,但很难可以被称作是一个血汗工厂,甚至对很多人而言是在同类的企业比较好的一个。如果接受上面这些,就让我不得不想,那些逝去的年青的生命们,难道真的是无处可逃吗?他们是可以选择离开的,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富士康限制员工离开的权利,他们为什么不选择离开?也许是觉得无望吧。离开富士康,有更好的去处吗?别的地方能更好吗?其实有不少人已经指出,我觉得是有道理的,这不是富士康的问题,而是中国制造业的问题。 


有人可能会觉得是富士康人为的压低了工资,如果富士康能够付更好的工资,这些人就不会觉得生活那么无望。我觉得工资低是事实,但很难说这是富士康 “人为”压低的结果。中国制造业的工资水平,特别是那些简单劳动的工资水平,很明显是要被两件事情给限制的:一是中国仍在大量供给的非熟练工人;二是工资水平更低的其他国家。这两件事情,恐怕在很大程度上会让那些简单劳动的制造业工资,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都会增长缓慢。罢工当然能让厂方涨工资,但这不会是无限的,工资太高了,人就把工厂搬走了。我不想长篇大论,但我想说的是,我能看到的这件事情出路是1.我们得发展一个能创造就业,而不只是GDP的经济;2. 我们要让大部分的工作不都是轻易能转移到别的国家。需要1,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经济中长期存在的就业压力,这样工资的更快上涨才能成为现实。需要2 是因为,如果只有1,而没有2,那即使全国人民都能在衬衫厂里充分就业,指望工资上涨也很难,越南,柬埔寨,印度有的是愿意用更低工资干一样工作的人,他们在这些简单劳动上的劳动生产率,未必会比我们低多少。 


怎么实现1和2?关于1,我在就业悖论一文里已经讨论过了,指望通过制造业来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这条路已经很有限了。从经济史上看,制造业从来都不是一个能大量吸收就业的行业,中国要吸收未来的就业人群,方向只能是服务业。至于2,我觉得最终只能是中国从现在的低端制造业走向更高附加值,生产率更高,更讲究创新的行业。所以,我理想中的情形是,中国在未来会有一个规模变得相对更小,但技术含量,生产率更高的制造业,然后中国绝大多数的人口并不在制造业或者农业就业,而是在服务业就业。 


至于这个过程究竟是可以自然发生,还是需要政府政策来帮助,我觉得不同人的看法可能不一样。但我一个观察是,如果很多企业主,发现给国外的公司代工更容易,更能赚钱,而开拓国内市场却处处为艰,偷别人技术更容易赚钱,自己创新反而会赔钱,那恐怕极有可能有些东西是需要政府来解决的(或者不添乱的)。 


富士康的事情还让我想到了很多别的事情,比如说分配问题,房价问题,教育问题,思维方式等等,不想罗嗦了。至于有些人联想到更远的政治制度什么的,我觉得稍微有点牵强。 


很悖谬的,如果富士康的惨剧能让我们注意到事情的根源,并去解决这些更根源,坏事反而会变成好事。不过,事情更可能的结局是,富士康会在各方的压力下不惜一切代价解决跳楼的问题,然后很快就不再被人记住。但是,请注意,如果前面那张自杀率的表里,中国的自杀率是真实可靠的,在富士康这样规模的人群里(50万人),一年的平均自杀人数会是65-70人。



[ 本帖最后由 fantasist 于 2010-5-31 17:43 编辑 ]
中国就是一部悬疑连续剧:上集《多难》,下集《兴邦》;都60多年了,上集还没结束。

TOP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