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123
发新话题
打印

被禁止三部曲之——《被禁止的历史·摘抄版》

南极洲的亚特兰蒂斯:忘了北亚特兰蒂斯和爱琴海吧,兰德佛列姆-亚斯如是说(1) 



J.道格拉斯•凯尼恩 



  在不久的未来,寻找亚特兰蒂斯的考古学家们可能都不得不将他们的阔边防晒帽和水下呼吸器换成防雪盲墨镜和风雪大衣了。亚特兰蒂斯在南极洲——如今这个观点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支持,如果它是正确的,那么学者们要探索的下一个地方就是冰天雪地的荒原了。先不要急着对这个观点嗤之以鼻。关于亚特兰蒂斯所处的地点有很多猜想,比如大西洋北部啦,爱琴海啦,还有其他的一些冷门地点等等。既然如此,那么这个猜想也应该获得平等的待遇,它确实是一个新的讨论方向。 



  目前严肃对待这一想法的学者有不少,其中相当杰出的有韦斯特和葛瑞姆•汉卡克。这两位学者奠定了这个观点的基础,而之后的查尔斯•哈普古德发展了这一观点。经过这三位学者的潜心研究,这个观点的根基已经相当坚实,经得起科学教条信徒的百般挑剔了。无论如何,要证明这个观点并不需要冰冠大规模的融化。几张定向的卫星照片,外加合适的地震勘测就能够确定在冰层下是否曾有这个繁荣的文明存在。 



  加拿大学者兰德•佛列姆-亚斯和露丝•佛列姆-亚斯确信这些证据很快就会出现。他们曾合著《当天空陷落:亚特兰蒂斯研究》一书。在书中,这对夫妇采用了哈普古德的地壳位移说,并公布了他们的一些开创性的发现。其结果就是让很多人改变了原来的看法。 



  那么,到底在亚特兰蒂斯发生了什么呢?汉卡克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佛列姆-亚斯夫妇给出了第一个真实的回答。因此,他在自己卖得最好的著作——《上帝的指纹:地球遗失文明的证据》中花了一个章节来推荐佛列姆-亚斯夫妇的著作。汉卡克接着还讨论了他们的理论在媒体中的表现。19962月,佛列姆-亚斯自己曾在NBC的特别节目《人类起源之谜》(The Mysterius rigins f Man)中谈到自己对亚特兰蒂斯的看法。 



  为了更清楚地弄清这对夫妇的观点,《崛起的亚特兰蒂斯》在英属哥伦比亚的温哥华岛采访了佛列姆-亚斯夫妇。对于自己是如何开始对这个研究主题感兴趣的,兰德•佛列姆-亚斯记得非常清楚。那是在1966年的一个夏天,当时佛列姆-亚斯申请了维多利亚港一个图书管理员的职位,他正在等着面试。与此同时,他还在写一个电影剧本,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被放逐的外星人在地球的冰层里冬眠了一万年。突然,收音机里传来摇滚歌手多诺万(Dnvan)唱的《冰雹落在亚特兰蒂斯上》(Hail Atlantis)。“嘿,这是个好主意,”佛列姆-亚斯想,“我想要冰,所以我就想,’现在哪里又有冰又有岛呢?‘接着我就想到了南极洲。” 



  接着,为了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佛列姆-亚斯阅读了所有他能找到的亚特兰蒂斯相关资料,包括柏拉图著名的两篇对话录:《蒂迈欧篇》和《柯里西亚斯》。在这两篇文章中,埃及祭司向梭伦描绘了亚特兰蒂斯的一切——它的外貌,位置,历史和它的沉没。一开始这个故事并没有引起佛列姆-亚斯的注意,但之后他有了一个吃惊的发现——在两张地图之间有着不容忽视的相似性,尽管地图不是很清晰。 



  一张地图是1665年的,来自耶稣会学者亚他那修•基歇尔。他的这张地图只是复制品,源头非常古老。在这张地图上,亚特兰蒂斯看上去在大西洋北部。但是奇怪的是,制图人将地图的北部放在下面,也就是说,很明显,这张地图是颠倒的。另一张地图是1513年皮里日(Piri Ris)的地图,同样是从更古老的地方复制而来。据这张地图显示,这个冰河时期的文明拥有高度发达的地理学知识,能够将亚特兰蒂斯的海岸线画的非常精确。现在这个海岸线已经被埋在冰冠下数千年了。对佛列姆-亚斯来说,非常明显,两张地图都指向了同一块大陆。


 

  突然间,“南极洲的亚特兰蒂斯不再是一个科幻了”,佛列姆-亚斯说,这个发现显示“它可能是真的”。在进一步研究柏拉图的作品后,他回忆说:“我注意到了对亚特兰蒂斯的描述。”很快,在对照了的美国海军地图之后,他开始从一个新的方向去理解柏拉图的故事,理解基歇尔的地图。从南极点看起来,所有的大洋都像是一个大洋的一部分,或者说像柏拉图所说的“真实的海洋”。而在大洋之外,是“一整块对着的大陆”,位于大洋正中,在世界的肚脐上,这正是南极洲的写照。突然之间,佛列姆-亚斯理解了基歇尔的地图。如果将北方移到上面,那么非洲和马达加斯加就在左边,南美洲的尖端正好在右边。 



  佛列姆-亚斯很快还意识到,“大西洋”这个概念在柏拉图的时代有不同的意思。对古人来说,它包括了“所有的大洋”。如果你回忆一下希腊神话中这个情节——阿特拉斯用肩膀扛起了整个世界,那么你对此会理解得更清楚一些。

     
Another Year,Lots of New Dreams.
在主要的信条上保持一致,在次要的信条里用爱包容。
I miss you

TOP

南极洲的亚特兰蒂斯:忘了北亚特兰蒂斯和爱琴海吧,兰德佛列姆-亚斯如是说(2) 



    在柏拉图的描述中,这“一整块对着的大陆”围绕着“真实的海洋”。事实上这块大陆是由南美洲、北美洲、非洲、欧洲和亚洲组成的。从亚特兰蒂斯所处的位置看过去,这几个大洲连在了一起,看上去像是一块大陆。事实上,从地理学上来说,这五块大陆确实也曾经连在一起。 



  佛列姆-亚斯用自己的话复述了柏拉图的说法:“很久以前,有海员横渡了直布罗陀海峡外的世界之洋,这些海员来自一个很大的岛,这个岛比北美洲和中东加起来还要大。在离开南极洲后,你会到达南极洲群岛,之后你就可以到达那些环绕着世界之洋的世界大陆。比起世界之洋来,地中海实在太小了,小得像个海湾一样。在地中海之外,是一片世界之洋,它被一整块大陆围绕着。” 



  佛列姆-亚斯认为,大部分人在解读柏拉图时容易犯一个同样的错误,那就是试图用现代概念来解释这些古代词汇。比如,柏拉图说过,亚特兰蒂斯远处就是赫尔克里斯之柱(the illars f Hercules)。尽管这个词汇确实有直布罗陀海峡的意思,但是它也同样可以解释成“已知的世界尽头”。 



  对佛列姆-亚斯来说,以南极洲为原点看到的世界,与以亚特兰蒂斯为原点看出去的世界非常相似。古代地理学其实比我们现在更先进,如果亚特兰蒂斯确实是柏拉图所说的那样,那么它确实是一个高等文明。 



  尽管如此,这个推测还有一个最大的疑问没有解决:亚特兰蒂斯是如何成为南极洲的呢?南极洲上覆盖着数千英尺厚的冰层,设想它上面曾经有人类居住已经很难,更何况上面还发展出了一个伟大的文明。佛列姆-亚斯认为,这个问题其实已经得到了确切的回答。20世纪50年代中期,曾经出过一本杂志——《耶鲁科学期刊》(Yale Scientific Jurnal),答案就在上面。 



  在这本杂志上,哈普古德教授提出了地壳位移理论。他引用了大量的气候学、古生物学和人类学证据,证明整个地球外壳会周期性的改变位置,并带来剧烈的气候变化。地球上的气候带不会变,因为太阳仍在天空同一个位置散发出光和热,但是随着地球外壳的变化,这些气候带的位置却变了。从地球居民的角度看,看上去就像天空陷落了。事实上,这只是地球的外壳移到了其他位置。 



  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地方移到了热带,有的移到极地,当然,有的地带在纬度上没有大变动。这种变动的结果是巨大的灾难——到处都是大型地震,巨浪袭击大陆架。当极地的冰冠融化时,海平面越涨越高。所有人都逃向更高的地方,以防被卷入海底。 



  佛列姆-亚斯从1977年起就和哈普古德通信,这种联系一直持续到哈普古德去世。尽管他们在亚特兰蒂斯所在何处这个问题上意见有分歧,哈普古德还是赞扬了佛列姆-亚斯的研究工作,并认为他们的研究也充实了自己的理论。1995年夏天,佛列姆-亚斯看到了哈普古德和爱因斯坦的通信,在这些信件中,他发现这两位伟人比他先前以为的联系更紧密。 



  在第一次听到哈普古德的研究时(哈普古德给爱因斯坦的回信中提到),爱因斯坦回信说:“非常有意思,……你的假设是对的。”之后,爱因斯坦就这个理论提出了无数问题,哈普古德完满地回答了。因此,爱因斯坦被说服了,并为哈普古德的著作《地壳位移:理解地球科学基础问题的关键》(Earths Shifting Crust: A Key t• Sme Basic rblems f Earth Science)写了热情洋溢的序言。地壳位移与现在流行的大陆漂移说(板块结构论)有些类似,但并不相同。根据佛列姆-亚斯所说,“这两个理论分享了一个假设,那就是地球外壳和内层之间是可以移动的。但在板块构造论中,这种移动非常缓慢。”地壳位移理论认为,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具体来说是41000年,各种压力因素才会突破临界点,造成剧烈的位移。这些因素包括:首先是要累积大量的极地冰层,它们的重量会让地壳变性扭曲;然后是地轴的倾斜,它大概每41000年倾斜3°;最后是地球与太阳之间距离的缩短,这个每隔数千年就会产生明显的变化。




     
Another Year,Lots of New Dreams.
在主要的信条上保持一致,在次要的信条里用爱包容。
I miss you

TOP

南极洲的亚特兰蒂斯:忘了北亚特兰蒂斯和爱琴海吧,兰德佛列姆-亚斯如是说(3) 



   “这个理论犯的最常见的错误就是,”佛列姆-亚斯说,“它认为大陆和海洋是分离的,但事实上板块上的大洋是一体的。板块构造论认为这一系列的板块彼此之间缓慢移动。但大陆位移说认为这些板块都是一个整体,是地球外壳的一部分,它们是相对于地球内层整体移动位置。” 



  佛列姆-亚斯认为,这个理论简洁有效地解释很多不可思议的现象,如西伯利亚猛犸的快速灭绝,世界各地的原始人类中都有的大灾难神话,还有许多地理学和地质学上的反常现象。这些都是其他理论解释不了的。那些用来证明冰河世纪确实存在的证据,如果拿来说明大陆位移说,可能更合适一些。大陆位移说认为,地球的某些部分总是处于冰河期,而另一部分则不是。当大陆在纬度上位移时,它们有的会移动到冰河期地带,有的就移出冰河期地带。这种位移将南极洲西部移进了冰寒地带,使西伯利亚冰雪连天,但同样让北美洲移到了温暖气候带。


 

  柏拉图认为南极洲冰冠的历史是11600年,但很多传统地质学家坚持认为冰冠存在的时间要久远得多。尽管如此,佛列姆-亚斯还是指出,鉴定年代用的冰核取样来自东南极洲(又名大南极洲),那块地方即使在亚特兰蒂斯时代也是冰天雪地的。要知道,在这里不久前曾有过30°的位移,地面位置移动了2000英里。 



  在这次位移发生之前,小南极洲1的帕默半岛(Palmer eninsula)是一个和西欧差不多大的岛屿,位于南极圈之外,气候类似于地中海气候,非常温和。而此时大南极洲则位于南极圈内,到处冰雪覆盖。 



  “柏拉图所描述的地带,”佛列姆-亚斯说,“应该和宾夕法尼亚州差不多大,其中还有像今天的伦敦一样繁华的城市。”这样的地方,用卫星应该很容易找到。同心圆和其他大型几何标志都很容易穿过冰层被识别出来。 



  佛列姆-亚斯还认为,柏拉图的故事应该用他的方式来重述一遍。尽管他也怀疑这个故事中有些地方是虚构的。比如说,他认为希腊和亚特兰蒂斯的战争可能只是编出来取悦本地听众的。但是,考虑到亚特兰蒂斯发展的规模,他对于柏拉图的讲述还是非常看重。“亚特兰蒂斯在工程学上的成就需要非常先进的技术,甚至比我们今天拥有的还要先进。” 佛列姆-亚斯说。 



  另外,柏拉图提出数字理论,认为亚特兰蒂斯是以数字10为基础修建起来的,这个错误最后导致了亚特兰蒂斯的毁灭。这个理论通常被用来支持这种说法:亚特兰蒂斯就是爱琴海的克里特文明。佛列姆-亚斯并不这么认为。“这个错误如果是发生在阿拉伯数字中,很容易被理解。1001000之间如果小数点打错了,那就有可能弄错。但是在埃及计数中,这两个数字是不可能弄错的。”那些认为亚特兰蒂斯在北大西洋的观点也一样,都是把现代观念硬加到古代概念上。 



  到现在为止,主流科学界对佛列姆-亚斯的理论不屑一顾。不过他相信,至少哈普古德的理论开始被慢慢接受了。“通常一个新观点总要经过大概50年时间才能被接受,”他说,“现在我们已经快要到50年了。” 



  那么,如果卫星图像和地震观测数据证实了佛列姆-亚斯的观点,下一步该做什么呢?“这个地段的冰层并不厚,”佛列姆-亚斯说,“大概不到500米。一旦我们找到这个地区,那么设置一个升降机下到冰层里应该很容易,到时我们肯定会发现些什么。” 



  我们可能会发现那些极其精美的器物,它们被快速冻结,安安稳稳地在冰层里呆了12000年。这种期望是否足以打消那些主流科学家的疑虑呢?我们拭目以待。

     
Another Year,Lots of New Dreams.
在主要的信条上保持一致,在次要的信条里用爱包容。
I miss you

TOP

亚特兰蒂斯蓝图:这些古遗址能否告诉我们地壳变化的秘密?(1) 



兰德•佛列姆-亚斯 



  199311月,韦斯特给我发了一份传真,从此我就开始了长达4年的探索。韦斯特发给我的那篇文章是罗伯特•博瓦尔写的,他出生于埃及,是一位建筑工程师。博瓦尔认为埃及金字塔对应着猎户星座。我毫不怀疑,这种极富开创性的理论会让他很快闻名于世。不过现在博瓦尔的理论更为激进,他认为不仅仅是金字塔,而是绝大多数雕塑,包括斯芬克斯像,都是10500年前的猎户星座的镜像。博瓦尔在另一本他和汉卡克合著的书中阐释了这个观点,书名是《斯芬克斯像传递的信息:对人类遗产的探寻》。 



  韦斯特在发来传真之后,又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这是我们之间最早的联系之一。他已经读完了我的著作《当天空陷落:亚特兰蒂斯研究》的原稿,并且自愿为这本书写编后记。我们认为南极洲可能是亚特兰蒂斯曾经存在的地点,这个理论的框架来自地壳位移学说,为此我花费了好几年时间与哈普古德通信联系。 



  在充分地研究农业起源和更新世1晚期(公元前9600年)的物种大灭绝之后,我提出这很有可能就是地球的最近一次位移。韦斯特在仔细研究了我的著作之后,以他一贯的直爽性子问我:“博瓦尔鉴定斯芬克斯像的年代是在公元前10500年,这个和你的公元前9600年地壳位移有矛盾。如果博瓦尔的判断是对的,你要怎么解释这个矛盾?” 



  韦斯特一语中的。如果斯芬克斯像是在地壳位移之前就建造好了,就像博瓦尔鉴定出的那样,那么当地壳位移时,这座雕像的位置应该也随之改变,不可能再对齐。但是事实就是,斯芬克斯像和整个大吉萨地区都和地球基点呈直线对齐。“要么就是博瓦尔在考古天文学上的测量上出了错,要么就是你说的公元前9600年有问题,”韦斯特说,“你对这个年代有把握吗?有没有可能你弄错了900年?” 



  “韦斯特,”我回答说,“所有考古学和地质学的放射性碳鉴定都指出,最后一次大灾难出现在公元前9600年。我对此很确定。或许,埃及人雕刻斯芬克斯像是在纪念他们历史上的重要时刻,因此斯芬克斯像有可能是在之后的纪念活动中被制造出来。” 



  199610月,我和博瓦尔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博尔德(Bulder)会面。我们进行了一场友好的辩论。我相信斯芬克斯像是在公元前9600年之后雕刻的,并向他解释了为什么会这样。想想吧,我说,如果今天有一颗小行星或者大的彗星撞击了美国,毁掉了整块大陆,使得我们的文明倒退到最原始的状态。再想象一下,有一队科学家藏在潜艇里活了下来。他们决定建造一个纪念物,纪念他们的国家,给后人留下关于这场灾难的信息。那么,他们会让标志物纪念美国历史上的哪一天呢?会是1996年,世界末日这一年?我不这么想。我相信他们会将纪念碑指向1776年,美国建立那一年。同样,我想尽管斯芬克斯像在公元前9600年建成,但它对应的却是公元前10500年的天空,因为这个日期是他们文明史上的重要时刻。 



  如今,这些科学上的矛盾和谜团就像是我的兴奋剂。我的科学态度归结到一句话,就是:反常就是新发现的大门。我以一种条理清晰、谨慎勤恳的方式进行我的研究。尽管我已经在亚特兰蒂斯这个问题上研究了二十多年,但我还是能不断发现新的关键点。 



  我的妻子露丝在写小说期间,还在社区大学图书馆做兼职。她那种突发奇想式的研究方式与我一丝不苟的研究方式正好互补。我记不起多少次她带回来的书正好就是我需要的那本。所以当她给我看《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的美国考古天文学》(Archaeastrnmy in re-Clumbian America)时,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了这本书。 



  这本书的作者是安东尼•F。阿维尼(Anthny F。 Aveni),写于1975年,是世界上重要的考古天文学著作之一。这本书解决了一个关键问题,这对我当时正试图解决的谜题非常有帮助。书里指出,在中美洲,几乎所有的巨石建筑都指向真北1偏东。阿维尼还写到,中美洲人倾向于让他们的城市指向真北偏东。阿维尼检查了56个遗址,发现其中有50个都是这样。 



  对于这种现象,阿维尼给出了自己的解释。他相信死亡大街——特奥蒂瓦坎(Tetihuacan)的一个著名景点——就是解决谜题的关键。它将会告诉我们,为什么所有的建筑都有如此奇怪的偏向。这条笔直指向月亮金字塔的大道,向真北的东边偏了155°,指向了昴宿星团。阿维尼认为这条大道就是一个模板,所有中美洲的其他建筑物都向它看齐。不过这条规则似乎只适用于特奥蒂瓦坎的这条大街,阿维尼在书中列出的其他遗址建筑没有这种现象。对此,他的解释是,其他49座遗址没能完全精确的复制死亡大街,这解释听起来可不怎么样。 



  我的想法不一样,这个想法的产生基于测地学2和天文观测。如果这些中美洲遗址也是世界性地理考察的一部分呢?我对古代地图颇有研究,我确信亚特兰蒂斯人曾经画过整个世界的地图。如果墨西哥古迹的指向其实是某种已经失传的科学(某种地理学)的残迹呢?如果这些古迹的排列其实是某种精确的石质模板,而这个模板又是以洪积前的地球为蓝图的呢? 



  特奥蒂瓦坎位于西经95°53’,如果我们减掉它偏了的那15°28‘,那么最后位置是83°25’。这个位置也正是公元前9600年之前北极的位置(根据哈普古德的数据)。换句话说,死亡大街比哈普古德测出的古北极位置要向西偏了约155°。

     
Another Year,Lots of New Dreams.
在主要的信条上保持一致,在次要的信条里用爱包容。
I miss you

TOP

亚特兰蒂斯蓝图:这些古遗址能否告诉我们地壳变化的秘密?(2) 



    当我得出这个结论时,我非常激动。墨西哥的这些遗址指向的是否就是地壳位移之前的北极?这个发现意义深远。这意味着曾有一个非常伟大的文明存在,他们已经拥有了先进的地理学知识。他们还拥有尖端观测方式,在地球位移前,他们曾经在美洲使用了这种观测方式。


 

  我很快就发了几个重要的中美洲遗址:图拉(Tula),特纳育坎(Tenayucan),科潘(Cpan)和霍奇卡尔科(Xchicalc),它们可以证明我的测地学理论。把它们现在的经度减去偏差的度数,就正好是地球位移之前北极的经度(西经83°)。我忍不住想,是否还有其他的遗迹指向旧北极呢? 



  我开始研究伊拉克的遗址,那里是许多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和中美洲遗址不同,还没人把这些遗址和地球基点联系起来研究。我只能一个一个检查这些遗址,查找资料,将证据拼接起来。但是当乏味的工作出了成果时,一切就都是值得的了。我很快发现,很多中东的古老遗址确实指向北极以西。就像中美洲其他遗址一样,他们都指向了老北极。 



  乌尔(Ur)古城中的金字形神塔1以及它祭拜月神的圣地都指向北极以西,即位于哈得孙湾(Hudsn Bay)的老北极。 



  如果一个统治者不能控制圣城尼普尔(Nippur),那么他就不能被称作苏美尔(Sumeria)的国王。这个城市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它的遗迹现在在巴格达(Baghdad)南部,在那里,世纪之初出土了很多著名的碑文。这些碑文显示,苏美尔人相信他们曾有一个岛国天堂,名叫提尔蒙(Dilmun)。这个天堂遗失已久。很显然,提尔蒙神话(我在《当天空陷落》中提到过)和英属哥伦比亚的海达人(Haida)神话非常相似。它们都提到一个岛国天堂被神灵恩利尔(Enlil)用大洪水毁灭。恩利尔的天威是尼普尔的无上荣耀,为他而造的神庙和金字形神塔都指向了真北偏西。也就是说,金字形神塔和白色神庙都在乌鲁克(Uruk)的苏美尔城,它们都指向哈得孙湾而不是真正的北极。 



  我观察得越多,就发现更多的中东古遗址指向老北极。其中耶路撒冷的哭墙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它是希律王神庙的遗迹,建造在所罗门王神庙遗址上。 



  现在我知道,我发现的是一种十分独特的测地学现象,这需要大量实地探测。下一步,我准备测算世界各地重要的巨石遗迹和宗教遗址在远古时的位置。如果它们所处的纬度仍是老北极那个纬度,那么我想我可能确实发现了点什么。 



  我测算的第一个遗址是吉萨的大金字塔。我以北纬60°,西经83°(哈得孙湾老北极的坐标)为原点计算它的坐标。吉萨离哈得孙湾有4524海里,这意味着它在公元前9600年之前的纬度是北纬15°。我觉得这很奇怪,吉萨今天在北纬30°,这正好是从赤道到极点的三分之一,而在地球最后一次位移之前,吉萨在北纬15°,正好是赤道到极点的六分之一。这确实挺巧合的。所以我决定研究西藏的宗教中心——拉萨,因为我知道这个城市和吉萨一样,当今也在北纬30°的位置。 



  拉萨的坐标是南纬29°41‘,东经91°10’,它离哈得孙湾有5427海里。从赤道到极点是5400海里,所以在亚特兰蒂斯的时代,拉萨的位置在赤道以南27海里。当地壳位移时,吉萨从北纬15°移到了30°,拉萨则从0°移到了30°。这是巧合吗? 



  当我将吉萨和拉萨在地球三次位移中的位置进行对比时,巧合更多了。我吃惊地发现,以下纬度:0°,12°,15°,30°和45°再三出现。这看上去不像是偶然,因此我将这些纬度命名为神圣纬度。如果你对考古学或者世界主要宗教圣地感兴趣的话,那么大多数遗址的地点你都会很熟悉。所有这些遗址都在神圣纬度周边30海里以内,这些遗址在地面上排成的直线可比阿维尼说的天文指向要精确得多。 



  有一些认真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这些遗址中有一些比较特殊,它们曾经坐落的位置囊括了两个(甚至三个)神圣纬度。比如,吉萨就在曾在北纬15°和北纬45°,今天在北纬30°。拉萨今天在北纬30°,之前却曾在赤道,有一个时期还在离北纬30°32海里的地方。 



  所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相信,这是因为在地球位移之前,亚特兰蒂斯的科学家们就意识到了,频发的地震和高涨的海平面都预示着地质灾难即将到来。他们试图在这场不可避免的灾难面前保护自己的文明,因此他们执着研究,想要弄明白,过去到底是什么灾难袭击了地球。 



  地质学家们在地球上四处行走,测量地壳以前的位置。一旦他们能够精确测算出地壳在过去什么时候位移过,他们就会明白地壳将来会什么时候位移。在观测的过程中,他们在一些地方留下了测地学标记,因为他们觉得这些地方对于他们的测算比较重要。 



  在地壳位移毁灭了亚特兰蒂斯之后,这些陈旧的标记被幸存者发现了。但是他们对那场地质学调查已经一无所知。这些幸存者自然而然地认为,这些非凡的测地学标记是那些已经离去的神灵留下的信息。于是这些地方建起了圣城,它们的实用功能则被遗忘了。 



  幸存者的后代继续崇拜这些巨大的圣地。但最后风沙侵蚀了这些原始建筑,因此新的圣地又建在了这些亚特兰蒂斯测量员留下的遗迹上。但每一次重建,过去的影子仍在新建筑中徘徊。因此新建筑仍然保留了圣地最初的指向——就如亚特兰蒂斯兴盛之时,这些建筑都指向了旧北极。 



  这些秘密隐藏在斑驳的古迹之下已经数千年了。最后,终于有一些勇敢的人开始发掘这些古迹,他们来自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中国和美国。这些惊人的发现最终被公之于世,这多亏他们敢于挖掘圣地的勇气。耶路撒冷圣殿武士的秘密使命,和摩西从埃及带来的尖端设备只不过是这些惊人报道中的一部分而已。 



  我相信,一旦我们能够解释古代巨石建筑为什么在这些神秘的位置上,那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就能理解它们奇特的指向意味着什么。这些圣地仍然吸引着旅游者们,他们对于这些地方宏伟的结构非常吃惊,同时也对那些无名祖先的智慧和想象力叹服。但是我的研究只不过是冰山一角。世界上还有非常多的遗迹,如果我们简单地算一下它们在地球位移之后的纬度,也能得出同样的结果。这些遗迹之中最大的就是亚特兰蒂斯曾经存在的地方——南极洲。我已经在亚特兰蒂斯这个问题上研究了18年,我想没什么能比这个课题更吸引我了。但是这些圣地的独特位置是个谜,它吸引了我。在这个谜题上,我投入了同等的热情。



     
Another Year,Lots of New Dreams.
在主要的信条上保持一致,在次要的信条里用爱包容。
I miss you

TOP

日本的水下遗址:古利莫里亚遗址被发现了?(1) 



弗兰克•约瑟夫 



  19953月,一位潜水员无意间游出了冲绳南海岸附近的安全地带。冲绳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一场战役的发生地,之后这个小岛成为了一个景点。这个潜水员当时潜到了大概40英尺深的水下,之前从未有人游到这个深度。突然,他透过太平洋清澈碧蓝的海水,看到一座巨大的石质建筑,这座建筑已经被大量珊瑚埋起来了。 



  游近之后,他发现这个宏伟的建筑是黑色的,由整块巨石建成,看上去年代久远。建筑物的外表已经在漫长的时间中被有机物侵蚀得模糊不清了。他绕着这个不知名的建筑转了几圈,拍了几张照片之后,就调整方向游向海岸。第二天,他拍摄的照片就出现在了日本最大的报纸上。 



  这个建筑立即就引发了一场论战,吸引了大量的人来这里:其中包括考古学家、媒体工作者和好奇的业余人士。但没人能够鉴定出这座建筑的来源。先不说这是古代还是现代的建筑,专家们连这到底是不是人造建筑都不能肯定。这有可能是某场战争后被遗忘了的军事设施吗?或者它有可能是某个古老文明的遗址? 



  有传言说这座建筑来自遗失的文明“穆”(Mu)。在文明发源地的传说中有这个文明的存在,不过在很久之前,这个文明就已经消亡在大海中。但冲绳的水下建筑之谜被封在了厚厚的外壳中。这个建筑看上去像是古代的人造物,但是,大自然的产物有时候看上去也像是人工的。那么,如果是人工的,这个水下建筑到底源自何处呢?大众和科学界为这个问题辩论了无数次。 



  次年夏末,又有另一位潜水员在冲绳的水中吃惊地发现了一座巨大的拱门,拱门由巨石构成,极其精美。其建造方式与印加古城的建造方式如出一辙。只不过印加古城在太平洋的另一头,位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中。 



  这一次毫无疑问了。感谢这个地带的急速洋流,珊瑚并没有掩盖这个建筑,透过水晶一样澄澈的水面,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100英尺下拱门的清晰轮廓。它显然是人造的,而且年代久远,看上去美得像奇迹,矗立在没有损毁过的海床上。 



  但这只不过是那个夏天收获的第一个发现。专家小组意识到这里可能会有更多的水下建筑,他们派了潜水员对冲绳南海岸进行了地毯式搜寻。他们的专业努力很快收到了回报。秋天刚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在近海的小岛下发现了五座遗址。 



  这些遗址所处的深度从20英尺到100英尺不等。尽管它们之间的建筑细节有一些变化,但整体风格是相近的。它们都有平整的街道和十字路口,壮丽的类似祭坛的建筑物;有宏伟的、通向广场的阶梯和缓缓升起,通向一对塔状建筑物(有点像电缆塔)的游行道路。 



  这组水下遗址已经非常有名,其中有的是在冲绳西南部的与那国岛水下发现的,有的位于与那国岛附近的庆良间(Kerama)、粟国(Aguni)的水下。这两个岛屿和与那国岛大概只有311英里。总之,如果能够继续找到其他的水下遗址,将与那国岛和冲绳联系起来,那么这些遗址就可能是太平洋一个巨大古城的各个部分。 



  迄今为止,这些遗址中最大的建筑在与那国岛东部海岸附近,位于100英尺的水下。准确的说,这个建筑有240英尺长,90英尺宽,45英尺高。所有的遗址看上去都是用花岗砂岩建成的,另外,在建筑内部没有发现通道和房间。事实上,这些水下建筑的风格非常像冲绳岛本土的建筑风格,比如岛上的中城城堡(Nakagusuku Castle)。 



  与其说中城城堡是一座军事设施,不如说它是一座仪式性的建筑。根据专家鉴定,中城城堡可以追溯到公元前900年左右,尽管它作为一个圣地可能更古老一些。虽然冲绳本地人对这里仍保持有一种迷信般的敬畏,但事实上,建造这个城堡的人以及它所属的文明都已经湮灭不可闻了。 



  另外,在野吕(Nr•)也发现了其他类似中城城堡的古建筑。那里的穹形墓穴和中城城堡一样,都是直线条式建筑。本地人对这些墓穴十分尊重,因为它们被认为是岛民先辈们的宝库。非常有意思的是,在冲绳话中,这些墓穴被称作“莫埃(mai)”,复活节岛(Easter Island)的波利尼西亚人用这同一个词称呼他们那些大头长耳的雕像,据说那是他们的祖先。要知道两地相距有6000英里之远! 



  或许,太平洋两岸的联系不仅仅只是语言学上的。水下遗址有些特征更类似于夏威夷群岛上的古神殿。这些长条形的神殿周围有长石砌成的围墙保护,宏伟的阶梯缓缓上升,最后通向宽阔的广场。在广场上安放着木质的祭坛和神灵的雕像。有很多古神殿保存下来了,它们至今还受到夏威夷本地人的敬畏。不过,如果仅仅就建筑而言,那么冲绳水下遗址用的是巨石,而夏威夷古神殿用的是小得多的石块。 



  根据夏威夷的典籍,这些神殿最初是由梅纳恩人(Menehune)修建的。梅纳恩人是一个红发种族,他们精通石匠工艺,在波西米亚人到夏威夷之前一直占据着这里。后来,因为不愿意和新到的波西米亚人通婚,这些原始居民离开了。

     
Another Year,Lots of New Dreams.
在主要的信条上保持一致,在次要的信条里用爱包容。
I miss you

TOP

日本的水下遗址:古利莫里亚遗址被发现了?(2) 



    除此之外,在太平洋东线的秘鲁海岸,我们也找到了可能与冲绳水下遗址相关的古城。其中与水下遗址最相似的是古帕查卡马克(Pachacamac),这个城市位于利马南部几英里开外。帕查卡马克坐落在南美洲最重要的圣地,在印加时代(大约16世纪时)就是祭祀用地,但根据专家的测定,它存在的时间要比那个时代早至少1500年。在印加时代,帝国各地的信徒都会聚集到帕查卡马克参与仪式,直到后来弗朗西斯科•皮萨罗(Francisc• Pizarr•)的兄弟赫尔南(Hernand•)带着22个全副武装的西班牙人洗劫了这里。这个用泥砖砌成的遗址有宏伟的阶梯,宽阔的广场,这和冲绳水下遗址非常相似。 



  在北边,特鲁希略(Trujill•)之外,还有两座印加时代之前的遗址。它们和冲绳水下遗址风格近似。这些遗址被称作太阳神庙,它们是一种有露台的金字塔,由莫什人(Mche)建造于2000年前。太阳神庙大约100多英尺高,684英尺长,有着不规则的露台,露台是用未经火烤的风干砖坯建造的。这个城市曾经拥有30000居民,而太阳神庙则是它的标志物。和前面的遗址一样,太阳神庙的建筑和在与那国岛发现的极其相似。 



  现在我们来看看太平洋的另一头。日本的第一任皇帝是武天皇(Jimmu),他是喀木(Kamu)的直系后代,也是传说中创造了日本社会的人。另一位古代天皇则是天武天皇(Temmu),在《日本纪》(Nihngi)和《古事记》(Kjiki)中都记载了他的名字。这三个著名的人物,名字里都有“Mu”。除此之外,在日本北部,有一条圣河也叫“Mu”,这条河流为日本带来了第一个半人半神的英雄。在日本,“Mu”这个词的意思是不存在或者不再存在,就像它在韩语中的意思一样。那么,这是否可以理解为一个不再存在的大陆? 



  在古罗马,利莫里亚是一种仪式,这个仪式由每个家庭的主事人举行,用来平息那些逝者的灵魂,这些死人每年都会回来一次。利莫里亚同时也是一个巨大岛国的名字,罗马人相信这个岛国曾经出现在远东海洋上,有的人认为就是印度洋上。这个岛国后来消失了,成为了无数痛苦灵魂的居所。利莫里亚仪式是罗穆卢斯(Rmulus1创立的,是为了赎回他杀害瑞摩斯(Remus2的罪孽。在这里,我们再一次发现了“mu”这个词。因为这对兄弟被认为是罗马的祖先,那么也就是说,“mu”这个词渗入了这个文明的根基里。在拉丁语里,这对兄弟的名字第二个音节是要重读的:分别是RmulusRemus。 



  在19世纪早期,当时英国博物学家正在给哺乳动物分类,在描述马达加斯加发现的一种原始灵长类时,他们使用了一个古老的词汇:Lemur(狐猴)。因为这种生物拥有一双巨大的、明亮的眼睛,就像罗马神话里的夜游神勒穆瑞斯(Lemures)一样。当科学家们在非洲之外也发现了狐猴时,他们非常惊奇。因为非洲是一块独立的大陆,就像南印度和马来半岛一样。为此科学家们创立了一种理论,认为印度洋中间以前可能有一块大陆连接了其他大陆,最后这块大陆沉没了。但是海洋学家们已经证实这块大陆并不存在。 



  但是那些研究太平洋岛国口传文化的学者很迷惑,因为这些口传文化中总是出现一个共同的主题:曾经有一个已经消失的祖国,岛民的祖先——文化传播者们从这个祖国来到移居的岛上,洒下了文明的种子。 



  在库瓦伊(Kauai),夏威夷人说,穆(Mu)在很久以前从一个漂浮的岛屿来到这里。夏威夷自古流传下来的最重要的颂歌是库木里坡(Kumulip•)1,里面详细讲述了很久以前,一场可怕的大洪水是如何毁灭了世界。颂歌包括对于远古大灾难的模仿:“人们听到了自然在怒吼,看见波浪起伏,大地发出轰隆隆的声音,地震来临。大海在发怒,海浪高过了沙滩,高过了人类居住的地方,渐渐高过了整个大陆。第一任族长留在了寒冷的高地。但死亡依然降临了,从地球肚脐来的水流冲了进来。那就是考验勇士的波浪。在这一晚,很多人消失了。”这一次大浪中活下来的勇士就是库阿穆(Kuamu)。

     
Another Year,Lots of New Dreams.
在主要的信条上保持一致,在次要的信条里用爱包容。
I miss you

TOP

日本的水下遗址:古利莫里亚遗址被发现了?(3) 



    尽管太平洋两岸都有大量的民间传说描述了一个沉没的家乡,精确的海底声纳地图依然显示根本没有什么沉没的大陆。但是考古学上的谜题还是没能解决。这些关于遗失大陆的神话照旧在一些遥远的地方——比如莫尔登岛(Malden Island)存在。要知道,在这个岛上有一条石头铺的路直接修进了大海。另外,有的无人岛上还有四十座带露台的金字塔。 



  总之,从南美到日本,再到波利尼西亚,这些地方的遗址都有类似的建筑特征。它们暗示着这些文化的连接点可能就是圣门。典雅的蒂亚瓦纳科(Tiahuanac•)是一座圣城,位于玻利维亚安第斯山脉上,靠近的的喀喀湖(Lake Titicaca)。这座城市的主要景观就是两座圣门。这两座门,一个在已经沉没的庭院上,入口处有几座雕像。雕像可能是某位神灵或者英雄,高达12英尺,非常引人注目;另一座门在这个城市的尾部,就是著名的太阳之门,能够根据太阳的变化来调整方向。 



  我们再来看看太平洋的另一边。汤加岛上的毛依三石塔(Haamnga-a-Maui)是一座高达15英尺的石门,重109吨,而且与夏至日的太阳排成直线。日本有数以千计的圣门,它们大多数是木制的,但是所有的圣门都用来界定圣地的范围。这些圣门被称作Trii(鸟居),这个词也出现在古代印欧语系中,后来在德语里留存了下来:Tr,意思就是门。而冲绳附近的水下建筑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那就是独立的、用巨石建成的门。至于罗马,那里本地人每年五月都要过利莫里亚节,他们的帝国到处都是独立的圣门。 



  我们可以把这种有趣的巧合和大量考古学证据、土著的各种传说结合起来看。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结论:确实曾有某个强大的文明在太平洋发展,这个文明对周边地区都影响深远。最近在琉球群岛(Ryukyu Islands)的考古发现进一步证实了这个结论。琉球群岛上的古建筑与秘鲁前印加建筑风格非常相似, 当然,它与冲绳的穹形墓穴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尽管如此,冲绳的水下建筑或许解决了考古学的一些老问题,但同时它带来了更多的新问题。这些古迹存在多久了?为什么它们会在水下?谁建造了他们?为什么建造呢? 



  到目前为止,从我们收集的证据看,这个古迹并不是由于突发的大灾难而沉没的。除了有一两座建筑有点倾斜之外,其他的看不出有任何解构破坏:没有裂缝,也没有落石。相反,它们保存完好。这些古迹有可能是毁于海水上涨,或者是大陆的缓慢移动,也许同时还有什么其他的原因。绝大部分研究者认为就是海水上涨这个原因。海洋学家告诉我们,海平面在过去170万年前上升了100英尺。我们知道,这些日本遗址肯定非常古老。不过它们一直被强水流冲刷,所以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法可能对它们无效。 



  相比而言,要弄清这些遗址以前是用来做什么的就容易多了。看看它们宏伟的阶梯,还有简洁的平台;平台上除了木制的圣坛和神灵塑像之外什么也没有——这些都和夏威夷的古神殿非常相似,显然这些遗址本来是用来举行宗教仪式的。 



  不过,如果要问到底是谁建造了这些建筑,那么即使是最专业的美国考古学家也只好保持沉默。当然,在我看来,考虑到周围上百个太平洋文明中的大洪水故事,如果这些遗址不是利莫里亚的,那还能是什么呢?

     
Another Year,Lots of New Dreams.
在主要的信条上保持一致,在次要的信条里用爱包容。
I miss you

TOP

韦斯特、肖赫与汉卡克戴维的日本水下古迹之旅 



J。道格拉斯•凯尼恩 



  关于冲绳水下遗址的各种问题,即使是在非传统的学术界也没有一个统一的论断。《崛起的亚特兰蒂斯》并不想在这个问题上站在任何一方说话,我们希望能采取一种中立的、公平的态度。举个例子,在前一章弗兰克•约瑟夫撰文认为水下遗址显然是人造的;不过如果你不同意他的观点也没什么。因为你马上就会发现,在后一章,罗伯特•肖赫博士反驳了这一观点。 

  ——编者语 



  19979月,特立独行的埃及古物学家韦斯特、作家汉卡克和肖赫博士造访了日本的与那国岛。在这里80英尺深的水下,人们发现了一座神秘的平台,这座平台高达160英尺,呈金字塔形。经过几次潜水观察,这三位研究人员认为这很有可能是本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结束旅程之后,韦斯特在《崛起的亚特兰蒂斯》上发表文章,讨论了这个古迹在考古学上的真实性。 



  韦斯特和肖赫在造访实地之前,就认为这个古迹很有可能就是他们一直等待的突破性证据,能够证明远古文明确实存在。因为这个古迹经过鉴定,已经在水下呆了11500年了,而且他们看到的照片是那么清晰。早些年他们发现埃及的斯芬克斯像是被水蚀的,而不是被风蚀的,这意味着斯芬克斯像的年代要往前推数千年,这个结论震惊了学界。 



  不过,在仔细检查了与那国岛的遗址之后,韦斯特和肖赫都认为这个古迹可能只不过是自然形成的,也许在某种程度上被人类加工过,比如顺势造了个土台子之类。他们还认为,无论如何,即使这个遗址完全是自然形成的,那也不能就此定论。在这一点上,三个人意见一致,他们都认为这个水下遗址需要更多的研究,更全面的检测,因此,对于这个古遗址,现在就给出任何结论都太早了。 


  对于韦斯特的说法,弗兰克•约瑟夫表示不赞同。他认为韦斯特、肖赫和汉卡克都只研究了一座遗迹,可这片311英里宽的海域里,总共有八个这样的遗址。那么肖赫博士最好能解释一下,地质力量是怎么创造出这么多类似的地方的。如果按他的说法,这个水下遗址是自然偶尔形成的,那么应该在全世界都独一无二。 



  之后,《探索杂志》(Quest Magazine)在英国举行了一次先锋派会议。约瑟夫在会上发言,认为在水下遗址的问题上,还有很多矛盾和复杂的地方。但是与会的研究者至少能达成一个共识,那就是这一系列古迹是人造的。约瑟夫还列举了日本研究者对部分石块的实验室数据分析,他们也认为这些石块是人类加工过的。 

     
Another Year,Lots of New Dreams.
在主要的信条上保持一致,在次要的信条里用爱包容。
I miss you

TOP






《被禁止的历史·摘抄版》至此分享完毕。

本文除了提供第一楼的word文档下载外,还外链了度娘的文档。

如果读完上述的内容感觉有兴趣的,可以在以下外链观看该文更多未摘抄的内容:

最后,感谢各位对本站的支持



[ 本帖最后由 saltfish 于 2011-12-4 17:01 编辑 ]
     
Another Year,Lots of New Dreams.
在主要的信条上保持一致,在次要的信条里用爱包容。
I miss you

TOP

回复 61# bj88488848 的帖子

谢谢支持
     
Another Year,Lots of New Dreams.
在主要的信条上保持一致,在次要的信条里用爱包容。
I miss you

TOP

 61 123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