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瓠传说
帝喾高辛氏在位时,王后得了耳痛病,遍请名医诊治都不见效,耳鸣疼痛几欲要死。幸好一位民间郎中巧施妙手,用一根鱼刺挑破王后耳道,竟钻出一只顶虫来,大如蚕茧尚自微微蠕动。帝喾大怒,要碾死这只虫子,郎中劝道:“这虫极其怪异,又在王后体内多时,吸收精元人气,非一般小虫可比,还是细心饲养为好。”
于是,帝喾令人寻来一个瓠蔓编成的筐,盛放怪虫,又担心它跑了,就在上面盖上一个盘子。
不久后,这种怪虫异变,长成一只小狗的模样,身上五彩斑纹,煞是可爱,帝喾啧啧惊叹,给它取名叫“盘瓠”,令人悉心照料。
当时,犬戎吴将军造乱,其人勇猛凶残,帐下骄兵悍将如狼似虎,时常骚扰中原,所到之处生灵涂炭。帝喾是出了名的仁君,一向以德服人,手中压根就没有能征善战的将领,几次跟犬戎兵火并,都惨败而归,眼看就帝位不保了。
帝喾无奈,收起满嘴仁义道德,昭告天下,声称谁能击退犬戎杀死吴将军,提他的头来复命的话,就赏黄金一千斤,封万户侯,并将美丽温柔的小公主嫁给他。
诏书发布很久,楞没人敢接茬儿。
帝喾不禁老泪纵横,整日长吁短叹。
奇迹终于出现了!
一日大殿朝会,盘瓠衔着一个人头窜了进来,殿内几个武将惊呼道:“天啊!这狗叼的正是吴将军的脑袋!”
举座皆惊!
文武百官眼睛齐刷刷看着帝喾,想看看他如何表态。
帝喾差点没哭了,叫道:“盘瓠是个畜生,不能升官发财,更不能娶老婆了,即便杀敌有功,可真是没法赏赐啊!大家说是吧?可不是我泱泱大国不讲诚信啊!”
文武百官纷纷附和,齐声点头山呼万岁。
小公主听到消息,马上上殿指责帝喾,喝道:“老爹,不带这样的!堂堂中原天子,哪能说话不算话呢?你昭告天下,可没说非得是人才能领赏啊!你这样食言,能拦得住天下人悠悠之口吗?能骗得过上天入地的三界神明吗?会给国家带来灾祸的!”
帝喾道:“你这丫头没大没小的,我这不是为你好吗?难道我这做爹的忍心让女儿嫁给一只狗吗?”
小公主讥笑道:“人要不讲信用,还不如狗呢!再者说,盘瓠击杀叛贼全身而退,就肯定不是一只平凡的狗,一定是只超狗!这老公我跟定了!”
帝喾很是无奈,理屈词穷之下,只得让小公主跟着盘瓠走了。
据说,盘瓠带着公主老婆上了南山,穿过草木茂盛人迹罕至的山林幽谷,来到一处绝壁之下。盘瓠攀岩跳跃极为灵敏,公主老婆娇生惯养笨手笨脚,一时追不上狗老公的脚步,但人到底比狗聪明,公主把衣服脱下来,结成绳子,一头拴住自己的腰,另一头拴在盘瓠的脚上,夫妻二人立刻步调一致,顷刻间就登上绝壁,在云深之处安了家过起了日子。
帝喾思念女儿,悲伤不已,派遣军士前去探望,刚到绝壁之下,顷刻间乌云密布风雷大作,山洪随之咆哮着汹涌而来,军士们吓破了胆,只得仓皇撤离险地回去交差了事。
三年后,公主生下六男六女,都是帅哥美女非凡人可比。盘瓠很快就去世了,六对男女自相婚配结为夫妻,倒也热热闹闹其乐融融。他们用树皮纺线,用野果子作染料,织成五彩衣服穿在身上,又在衣服后面做成尾巴的样式,藉此纪念先父盘瓠,也算得上颇有孝心。
后来,公主年迈思念人间,返回王宫。帝喾大喜,令人接十二个外孙外孙女也来京都团聚。但这些盘瓠的子女,不喜欢都市繁华,不耐烦广厦宫室的羁绊,言谈举止举手投足毫无王孙气度。帝喾无奈,将一处大山广泽赏赐给他们做栖身之所。其后,子孙繁衍成为一大族群,人称“蛮夷”。
附:
“盘瓠”传说是具有神圣的民族起源的信仰,是畲族、瑶族、苗族等先民的图腾崇拜,有共同的“氏族标记”。他们把“盘瓠”视为始祖和至高无上的尊神,确定了畲族、瑶族、苗族具有紧密的历史联系性。畲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祖先崇拜,而祖图就是是畲族信仰的主要标志之一。
祖图又称“盘瓠图”。畲族把有关始祖盘瓠的传说画在布上,制成约40幅连环画式的图像,代代相传,称为“祖图”。畲族民间还有“高皇歌”,记述盘瓠王不平凡的经历,歌颂其英勇杀敌、繁衍子孙的丰功伟绩。畲族每年还定期举行隆重的祭祀,族人共聚祠堂、悬挂祖图,是早期原始社会中图腾崇拜的残迹。
“盘瓠”传说只是畲族文化的象征之一,它所形成的特色文化跟畲族的风俗习惯及生活方式有着很深刻的联系。
畲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没有自己的文字,通用汉文。畲族住房多为茅草房和木结构瓦房,一般都有厅堂和左右厢房。
畲族妇女多穿大襟小袖衫,衣领袖口和右襟多镶花边。畲族妇女的“凤凰装”别具风格,在衣裳、围裙上刺绣各种彩色花边,多是大红、桃红夹着黄色的花纹,镶绣的金丝银线象征着凤凰颈、腰和美丽的羽毛,金色腰带象征着凤凰尾巴,周身叮当作响的银器象征着凤凰的鸣叫。全套“凤凰装”一般作为畲族女子的嫁衣。
二月二“会亲节”是畲族传统节日之一。由于族支繁衍,子孙散于浙南、闽东各地,省亲路远,探亲无期,便约定在每年春耕前的农历二月二为“会亲节”,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节日中人们从四面八方云集而来,访亲友、致问候。入夜,约为信号的信炮凌空而起,一队队提灯游村的人贯穿行于各个畲村,山谷里礼炮齐鸣、烟花怒放。
每年农历三月三是畲族的传统节日,各家照例要蒸乌米饭,用来聚餐、赠友、祭祀祖先。乌米饭的做法是把野生植物乌树叶捣碎煮汁,然后捞出,在汁中放入糯米,这样做出的饭颜色乌黑,数日不馊,用猪油炒热,香软可口。
帝喾(公元前2380~前2345)
姓姬,名喾(一名夋),号高辛氏,是黄帝曾孙,玄嚣孙子,父亲叫蟜极,颛顼是他的堂房伯父。相传帝喾生于穷桑(西海之傧)。帝喾少小聪明好学,十二三岁便有盛名,十五而佐颛顼,封有辛地方(今河南商丘),实住帝丘(今濮阳),三十而得帝位,迁都毫邑(今河南偃师县西南),在位七十年,享寿百岁。死后葬于商丘市睢阳区南20公里的高辛集(另一说法帝喾死后葬于濮阳顿丘城南台阴野之秋山。
国学大师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写道:“汉以前人相信黄帝、颛顼、帝喾三人为华族祖先,当是事实。”帝喾氏族的一位喾,后为颛顼“族子”,十五岁时,因辅佐颛顼帝有功,被封于高辛(今商丘市睢阳区〕。三十岁时,代颛顼为帝,都于亳(今商丘)。因他兴起于高辛,史称之为高辛氏。
晋 干宝《搜神记》
[
本帖最后由 saltfish 于 2011-11-15 15:22 编辑 ]